俗語起源於民間,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在數百年裡,先人通過對自然及生活的不斷觀察,通過提煉與總結,在與當地方言融合凝練出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用詞通俗易懂,其中不乏一些幽默之言,也成為了農村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藝術!在農村,有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些俗語則發人深思,傳道受業,對於以下的二則俗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
在過去農村,有「鞭春」的習俗,每年新年過後,開春時節,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民們都會用泥巴來塑造一頭耕牛,挑選村裡的青年才俊執鞭抽打,以求甦醒耕牛,開始春季的耕種。在儀式的過程中,執鞭之人的選擇往往十分嚴苛,有時會大打出手,因此,俗話說「好男不鞭春」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免於爭奪,徒增傷病!
「好女不觀燈」,這句俗語是過去男尊女卑的一種說法,在過去由於女子的地位低,受到的約束也比較多,這句俗語「好女不觀燈」意思是說,在過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宮燈豔麗,十分熱鬧,但是人流也比較多,並且魚龍混雜,對於年輕貌美的女子來說,夜晚十分出門很容易受到不壞好心之人覬覦,因此才有「好女不觀燈」的說法!也算是一種變相對女子的保護!
二、寧丟錢財萬貫,不舍房屋向南
在農村,北方的氣候條件決定了房屋建造的布局,北方的氣候,冬季嚴寒多西北風,夏季炎熱多東南風,因此在房屋的建造上,講究冬季好禦寒,夏季多通風,這也是四合院中,坐北向南房屋走向的一個標準,這樣的房屋不僅阻擋了冬季的寒風,在夏季由於南北通透也格外的涼爽,因此才有了俗語「寧丟錢財萬貫,不舍房屋向南」!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以上的俗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