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商家的「用腳投票」當成「二選一」

2020-12-14 中國網浪潮新聞

   雙十一越來越近。每年的雙十一備貨,儼然淪為各家電商平臺的「備戰」。最具代表性的議題便是「二選一」。持續數年的京東訴天貓商戶「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日前再掀「風波」——最高人民法院二審認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有管轄權。

  簡單說,京東訴天貓,緣於2013年以來,朗姿公司旗下的阿卡邦等品牌,與天貓籤訂了獨家合作。京東認為天貓有市場支配地位,籤署獨家合作協議、達成獨家戰略合作,排除、限制了京東的競爭,屬於「二選一」。因此請求法院判令賠償「造成的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等等。

 

  倘若此案最終的判決如京東所願,無疑將開一場惡例。2013年的時候,天貓已經構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京東還在掙扎著如何擴大知名度。而京東知名度的擴大,與不斷跳著腳跟淘寶、天貓叫陣,有著一定的關係。彼時,京東像眾多遠遠落後於淘寶、天貓的電商平臺一樣,並不具備旗鼓相當的競爭力。迄今也然。因此該案,京東若贏官司,中國境內所有電商平臺,都可以在天貓與商家的戰略合作關係中,找到訴訟的理由。

 

  具有法律效應的《電子商務法》,是在2019年元月1日正式施行的。將過去若干年電商平臺與商家的合作關係,套用在今天的《電商法》中尋找結果,顯然在合法性上令人懷疑。同時,在有《反壟斷法》的前提下制訂《電商法》,從電子商務市場與立法的角度來看,也表明《反壟斷法》在這個領域不落地,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具有不適當、不適用的尷尬。因此京東訴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本質上是在法律的概念上,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概念的濫用。

 

  按照京東對於天貓「二選一」的定義,其實京東本身,恰恰是「二選一」套路玩得很溜的踐行者。最典型的是2017年,京東拉唯品會聯手抵制「二選一」的時候,有公開資料顯示,當年「618」大促,眾多服飾品牌發聲,抗議京東強行將這些品牌拉入參與京東促銷,強制鎖死商家後臺。甚至有商家反饋稱,大促期間,京東發現優惠力度不敵天貓,有商家不斷收到京東求退出天貓618、或者提高天貓店鋪價格。

 

  其實不止京東。在「戰略合作」上,包括電商、行動支付等等設置針對淘寶天貓以及支付寶的排他性條款,此前比比皆是。由微信、京東背景支撐,限定特定商超只許使用微信支付的案例並不少見。這表明,已經形成規模和良性循環的阿里系,一直以來成為希望在市場中分一杯羹的後來者「圍攻」的對象。而天貓,無非是在電商模式創新創造、在與商家互利共贏關係中,投入最大、鋪墊最多、服務更好的先行者與成功者。商戶對於天貓平臺的用腳投票、希望在這艘電商平臺「航母」中獲得更多,成為後來者無奈豔羨、由羨生恨的發洩模式。他們找到了一個可以用來叫板的詞——二選一。

 

  就像良禽擇木而棲,充分競爭的電商環境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二選一」,只有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是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的商業規律。在這種合作中,平臺與商家,是相互投入資源,重點給予流量傾斜。因此是對等的、共贏的。這時候,平臺資源的優勢與劣勢,商家能夠在對比中得出判斷。這也是一種「貨比三家」。這就是樸素的商業關係中用腳投票,用腳跟進。

 

  此外,在天貓與商家的合作協議中,企業可以單方面中途退出,這就確定了緊密合作的雙方自願關係。也決定了緊密合作、強強合作中並無強制性質。因此所謂「逼婚式二選一」的臆想,充滿了一些平臺自身差強人意,由無奈轉發向憤悶的情緒化。司法應該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但絕不可以用來單純地擺平情緒。

 

  當下有一種誤判,以為《電商法》出臺,是針對阿里和京東「二選一」之爭的。日前參與這部法律草案起草的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外界的解讀太過狹隘了,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從2010年『3Q大戰』開始,『二選一』的問題就存在」。初擬草案時,考慮的是整個平臺經濟及其相關的權利與義務、規範和責任。「我們要看到,一些新平臺也會產生巨大的流量和市場份額,但是很難把這些納入《反壟斷法》加以規制,這時候可以通過《電商法》第三十五條,規範那些沒有達到壟斷、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的主體」。

 

  其實外界解讀時的狹隘,某種程度上是「帶風向」的誤導所致。本質上,法律層面的「二選一」在電商競爭中並不存在,而是一個「偽命題」。倘若將優勢平臺通過創造創新、資源配置構成的強者恆強視為法律層面的「市場支配地位」「市場壟斷行為」,將強強聯合、用腳投票的合作關係視為「二選一」,屆時受損的不僅僅是市場與市場規律,也是公平公正的法治本身。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相關焦點

  • 「用腳投票」 及其他
    投票。本人認為,消費者最直接的投票形式,是用眼睛和嘴巴。比如筆者去糕餅店買蛋糕,發現蛋糕居然降價5元。拿眼一瞧,便發現外形小了很多。對於種種變相漲價,我順口「表揚」了一句:這老闆夠聰明的啊。而內心已經打定主意,絕不會再買它了。消費者的眼神和口舌的「威力」有多大?正如心理學家分析所言:一個顧客對商家的負面言論,至少能影響圍10位顧客。而這10張嘴巴,又能帶跑多少商機?這個帳可算不清。
  • APP自動續費陷阱是自作聰明,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廣大商家也就適時推出了各種付費會員服務,來吸引和綁定消費者使用。通常,商家會設置新用戶優惠價或首月優惠價,而這樣的優惠往往和自動續費關聯在一起,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衝動消費,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商家的誘導陷阱。自動續費功能方便長期消費者享受相應服務,但部分商家卻把它當成一種獲取更多收益的策略。
  • 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次數太少了
    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次數太少了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2-23 1:39:53 ·來源:新京報  因為收取了消費者100元「開瓶費」,北京某酒樓被王先生告上法庭,近日海澱法院就此做出一審判決,認定酒樓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判決其返還100元。
  • 電商「二選一」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雙11之際,電商平臺和商家們炒作「二選一」也就不足為奇了。國慶期間三隻松鼠與拼多多的口舌戰,同樣也有炒作二選一嫌疑,而類似的戲碼,之前各個電商平臺和商家其實已經上演過很多次。也難怪王帥會發表「二選一也是某些企業常常用來競爭的手段」、「我們實在不願意再被動的配合某些企業的無底線無休止的炒作了。」……等言論了。
  • 變「用腳投票」為用手投票
    摘要 【變「用腳投票」為用手投票】在A股上市公司中,一方面,一股獨大的現象突出,相當數量的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30%甚至50%以上;另一方面,中小股東自我保護意識較弱,不關心公司基本面,熱衷於短線買賣,往往不參加股東大會,放棄行使股東權利。
  • 出國買國貨也是種「用腳投票」
    內銷產品為何不能與外銷產品享有同等高品質呢?這一現象,將隨著國家推行「同線同標同質」,有可能得到改變。10月19日,國家旅遊局發布了《2015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中國公民去年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17億人次,旅遊花費104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0%和16.6%。
  • 「用腳投票」用英語怎麼說?
    「用腳投票」用英語怎麼說?把英語「用腳投票」Yahoo出來一、英語「用腳投票」真的可以說Vote on foot嗎?1) Yahoo vote on foot我們得到的「原版英語」是:1.Vote with (your) feet2.Foot voting2) 用英語學習英語口語:
  • 用手投票還是用腳投票
    如果上市公司出現問題,投資者大部分選擇用腳投票,把股票一拋一走了之,即使像基金這樣有實力的機構投資者,也不願意參加股東大會,用手投票來否決一些公司議案。不過,上周五出現一個很意外的事件,在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上,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採取用手投票的方式,否決了大股東推選的一個董事會人選,自己推選的一位董事會人選則獲得通過。
  • 口碑推出「人氣眼」,用腳投票的排行榜能打敗大眾點評嗎?
    選餐廳的時候,用腳投票會比評分更可靠嗎? 阿里旗下的生活服務平臺「口碑」就推出了一個用腳投票的榜單。 今日,支付寶推出了9.9.7版本。具體的改變是「我的」一級頁面,首先是資產、餘額和銀行卡都摺疊進個人中心;而一些主要的金融類服務則繼續留在一級頁面,包括餘額寶和螞蟻聚寶基金等投資類服務和借螞蟻花唄貸、螞蟻借唄、網商銀行等借貸服務。
  • 攜號轉網,運營商將面對消費者用腳投票
    人們說,這是世界歷史上最萬種風情的用腳投票,最有收穫的「用腳投票」。作為羅馬法淵源的《十二銅表法》同樣是平民與貴族博弈的產物。雖然羅馬用腳投票走出了保民官制度,但「用腳投票」一詞的出現卻在數千年後。也就是說,居民可以「用腳」(指遷入或遷出某地)來給當地政府投票。而要理解用腳投票一詞得先明白什麼是用手投票。在股份公司中,產權是明晰的,投資者以其投入資本的比重,參與公司的利潤分配,享有所有者權益;以其股權比重,通過公司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參與公司的重要決策,其中包括選擇經理層,這就是所謂的「用手投票」。
  • 人民日報金海觀潮:小股東不能只是「用腳投票」
    其中的關鍵一環,是提高中小股東的話語權,健全上市公司股東投票和表決機制      近期,萬科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在這一事件中,大股東之間、大股東和管理層之間你來我往,一舉一動都備受注目。然而,實際掌握著大部分股權的中小股東群體,卻顯得有些默默無聞。有人認為,「『神仙打架』,中小股東目前缺乏有效的程序參與決策、保護自己,如果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就只能賣出股票」。
  • 歷史告訴我們,人民是用腳投票的
    在某種程度上,人民確實是用腳投票的,這話確實是實話。雖說人民用手投的票給了你,但是人民有時候還是用腳做決定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這種狀況。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柏林被分開佔領。在不到幾年的時間內,東柏林的人跑到西柏林的有200多萬。
  • 用腳投票的不只是臺生
    蔡當局與其瘋狂反陸,不如問一問:在臺灣連自己的高等教育都搞不定、大學過多難以退場的情況下,拿什麼來留住臺灣學生?難怪臺灣學生紛紛用腳投票,赴大陸、香港就讀。其實,現在島內用腳投票的,又豈只是有臺生一個群體呢?在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的大敗,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 消費者亦會用腳投票
    換個角度看,一些餐飲商家選擇漲價也未嘗不可理解。一方面,由於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食材、人工與運營成本驟升,進店消費人員的數量驟減,適度漲價也是無奈之舉;另一方面,疫情期間餐飲業損失慘重,商家想在復工復產後儘可能彌補一下損失,也是本能之舉。只要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海底撈們就有漲價的權利。
  • 消費者用腳投票
    IT企業生產供應商汙染超標 消費者用腳投票     本報訊(實習生李耀威)截至8月11日,「重金屬汙染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中涉及的29家著名IT企業,均已對報告中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
  • 消費者用腳投票
    消費者用腳投票  民宿已成為當前很多人出遊住宿的選擇,但部分民宿卻價格虛高,或存在「貨不對板」的情況。專業人士認為,民宿不能只在裝修風格上做文章,還要提升服務品質,挖掘自身特色。行業標準和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於提高民宿定價的透明度,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
  • 消費者「用腳投票」
    不僅消費者主動表示不再購買,臺北市、臺中市等官方也紛紛跟進,通令下轄公立機關、學校單位等全面拒用頂新產品。臺灣消費者毅然「用腳投票」,大陸消費者能從中學到什麼?  臺灣消基會率先呼籲消費者抵制頂新集團所有產品及服務,給業者最嚴厲的警告。隨後,臺灣地區多次爆發罕見的集體抵制頂新集團相關產品的行動。
  • 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中消協點名,重視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力量
    市場經濟環境下,經營者能否成長,還是要靠消費者「用腳投票」選擇。如果商家屢屢不重視消費者,只會親身見證市場淘汰的力量。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消費者發力。在當下數字經濟生活中,尤其是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如「雙11」、直播帶貨等促銷活動,消費者很容易陷入「優惠陷阱」。因此,保持正確冷靜的消費觀念,是當下消費者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 共享產品紛紛漲價 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質疑
    消費者對自己覺得不合理的漲價,最好的抵制就是用腳投票,而不是扣各種莫須有的帽子。畢竟,共享產品終究還是商品,並不是公共服務,原本就不是適用每個人的。據澎湃新聞網報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都在悄悄漲價,有的漲幅甚至超過100%。
  • 消費者用腳投票
    專業人士認為,民宿價格的制定要遵循市場規律,消費者會用腳投票,價格過高但服務不到位、又沒有特色的民宿,自然會在市場浪潮中被淘汰。部分民宿價格太高惹爭議孫女士一家四口打算元旦期間前往海南三亞旅遊跨年,她搜索住宿時發現好多民宿一晚價格過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