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多語言國家,其中的瀕危語言靠中國人拯救

2020-12-13 地圖帝

瑞士是位於中歐的內陸國,有「歐洲屋脊」之稱,這個國家給人的印象除了「又富又甜」,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特點,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裡,總人口只有850萬人的小國,卻是個多語言國家。

在瑞士沒有瑞士語,其語言區域分布主要是看看他的鄰居們: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看吧,地處德、法、意3種主要歐洲文化的交界處,瑞士想不受影響都難。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瑞士人民使用的語言都有哪些吧!

【德語】

最新官方比例:62.8%

使用區域:毗鄰德國的北部、東北部以及瑞士中部

瑞士共有26個一級行政州,有17個州講德語。講德語的瑞士人在1980年佔全國總人口的74%,時代變遷,現在這個比例降到了62.8%,依然排名第一。但是經過長久演變,現今的瑞士版德語與標準德語幾乎成了兩個概念,兩種德語湊在一起溝通談話頗有些費勁。

【法語】

最新官方比例:22.9%

使用區域:與法國接壤的西部和西南部

靠近法國的4個州都講法語,與法國很親近,瑞士的法語與正宗法國差異不大,無論是說話或是書面,都能輕鬆交流。因為法國物價比瑞士低,所以很多瑞士人會開著小車吹著小風,去邊境的法國超市去購物。

【義大利語】

最新官方比例:8.2%

使用區域:靠近義大利的部分地區

在瑞士南部的提契諾州,以及格勞賓登州的一部分地區講義大利語,語區實力相比德語和法語弱了許多,但好歹也佔了8.2%。

【拉丁羅曼語】

最新官方比例:0.5%

使用區域:格勞賓登州的東部地區

拉丁羅曼語,也譯為羅曼什語。古羅馬帝國瓦解後,原本統一的拉丁語隨地域的不同而產生各類方言。拉丁羅曼語是從義大利語族衍生出來的現代語族,與古老的拉丁文有很大的不同了。

我們在上方的瑞士四種官方語言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格勞賓登州是瑞士唯一的一個三語州,即德語、義大利語、拉丁羅曼語。

【其他語言——英語、葡萄牙語】

最新官方比例:5.6%

使用範圍:外來移民或用於日常溝通、工作翻譯

在瑞士的主要城市,各個語言區都有外來人群,英語和葡萄牙語是使用得最多的兩種外語。在瑞士,一個家庭的成員同時使用3、4種語言的現象並不稀奇,只是在我們看來,的確感覺不可思議。

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羅曼語這四種官方語言中,最讓瑞士人擔心的就是拉丁羅曼語,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大多住在山區,使用的人也逐漸減少。而為了保護這個小語種,瑞士在1938年的全民投票中以92%的贊同票,將拉丁羅曼語做為瑞士的第四種官方語言。

然而,拉丁羅曼語未能實現「小而強大」,地位岌岌可危,後來被收錄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瀕臨滅絕語言的地圖上。瑞士人對這個語種的保護越來越迫切,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16世紀的拉丁羅曼語古老辭典轉錄為網際網路中的電子版。

這項工作不是一般的冗長枯燥,甚至是項挑戰。據悉這套厚重的古老詞典超過一萬頁A4紙的篇幅,轉錄工程信息量十分巨大。但這個浩大的轉錄任務由誰來完成呢?

瑞士人找自己人幹,沒成。為啥?任務太難。

瑞士人找歐洲朋友,沒成。為啥?用工太貴。

於是,這個工作的瑞士負責人Ursin Lutz來到中國南京一家轉錄中心,很快談妥了相關事宜,由6個中國姑娘用超快的手速,從酷暑打字打到寒冬,僅耗時6個月就完成了這項頗具歷史意義的文化工程。

「東南瑞士報」特地報導了這項內容:瑞士語言史迎來了裡程碑的一刻!數字網絡版《Dicziunari Rumantsch Grischun》辭典前13卷外部連結於2018年12月7日上線!

項目負責人烏爾辛·盧茨稱:這是人類語言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感謝來自於中國的幫助。

完成這項任務的是南京一家轉錄中心,其負責人介紹:在進行數位化轉錄中,為避免失誤,每個單詞都必須輸入兩遍,這們輸入出現差異時,電腦可以及時提示。而且轉錄細節也頗為複雜,有時4、5個代碼要用到一個單詞上。

相信很多小夥伴很關心這個項目的報酬,對於轉錄費用瑞士進行了公開,共支付了20萬瑞郎,兌換成人民幣約139萬元。另外,還有從瑞士格勞賓登州帶來的堅果蛋糕。

6位負責轉錄工作的中國姑娘,在此之前都未聽說過這種語言,轉錄時一個單詞也不認識,但她們以令人驚奇的打字速度為瀕危語言的保護做出自己的努力,在語言學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些年來,中國的發展之所以有騰飛的速度,不是等來的,不是喊來的,而是拼出來的,幹出來的!我們不僅為保護中國文化而努力,也在為保護世界的文化資源做貢獻,於無形中促進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做別人做不了的事,這也是中國崛起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多語言的歐洲國家:語言瀕危靠中國人拯救,當地風景美如畫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如果一個人精通多種語言,那麼很多人都會對他刮目相看,畢竟能夠掌握多種語言是十分不易的事情,而且一個人會多種語言的話,走到天南地北都不擔心溝通不暢等問題了。不過,你以為只有人才會多種語言嗎?
  • 高考英語閱讀和寫作拓展:拯救瀕危語言
    前幾天一起學習了2018年高考英語全國卷I的閱讀C篇,了解到許多語言都處於瀕危境地,消失的語言越來越多。其實,關於瀕危語言的話題不僅會出現在高考閱讀中,也可能會出現在英語寫作中。雅思就出現過一道觀點題型的作文題目,討論政府是否有必要拯救瀕危語言,題目是這樣的:Several languages are in danger of extinction because they are spoken by very small numbers of people.
  • 瑞士媒體贊6名中國女性幫助拯救瀕危語言,怎麼回事?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名中國女士為瑞士拯救一門瀕臨滅絕的語言作出了貢獻?! 瑞士《每日導報》1月8日稱,瑞士《羅曼什語詞典》前13卷電子版於12月初上線,是「瑞士語言史上的裡程碑!」 瑞士聯邦是一個典型的多語種國家,羅曼什語是瑞士除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外的第四種官方語言,但只有0.5%的瑞士人會說這種語言,且大多生活在山區。
  • 科學網—美國國家地理創建有聲字典 記錄世界瀕危語言
    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旨在記錄世界各地的瀕危語言。
  • 中國幫瑞士拯救羅曼什語,媒體:瑞士語言史上的裡程碑!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瑞士語言史上的裡程碑!」瑞士《每日導報》8日報導稱,瑞士《羅曼什語詞典》前13卷電子版近日上線,這將有助於拯救羅曼什語這種瀕臨滅絕的語言,而幫助瑞士完成這一項目的竟是6名中國女性。羅曼什語是瑞士除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外的第四種官方語言,但僅有0.5%的瑞士人會說這種語言,且大多生活在山區。
  • 調查對於瀕危語言及方言的看法(投票,討論)
    二.造成語言瀕危的因素:一般而言,瀕危語言都是失去了國家形態的少數民族語言或區域語言。造成語言瀕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沒有文字的語言,使用人數都少於萬人,僅僅保留在老人的山歌、傳說等口頭語言形式中,實際上處在消亡的邊緣。而中國漢語方言中,由於80年代後龐大的流動人口的衝擊,相當多的弱勢方言已經處在瀕危的境地,而逐步被強勢方言取代,更有許多兒童方言能力下降甚至不會使用,如吳語、閩北語、晉語等。香港目前香港手語正在受嚴峻的威脅。
  • 多姿多彩的瑞士語言
    平時國家機關等單位使用的官方語言是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而且在學校也必須選其中的倆種語言作為必修課。因此幾乎所有的瑞士人都能說2、3種語言,而且每一種都非常流利。    其中把德語當作日常用語的人最多,大約佔瑞士總人口的65%,它分布在瑞士的東部和西北部,以及弗裡堡州和瓦利斯州的一部分地區。而西部的日內瓦州和納沙泰爾洲則使用法語,提契諾州和格勞賓登州的一部分地區使用義大利語。
  • 瑞士:國土面積不大,瑞士為何卻有四種官方語言?
    在過去歐洲民族主義風勁吹之時,大部分國家都存在一種壟斷性的語言,如英法德荷等國;而瑞士,卻是一個反面而又饒有成就的國家,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四種語言地位平等的境況。是什麼樣的形勢,讓瑞士最終選擇了如此鋌而走險的方案?在語言文化繁榮生長的背後,又有著如何鮮為人知的歷史淵源和各方博弈?
  • 瑞士為什麼有四種官方語言?它其實與這些因素有關
    地處歐洲西部的瑞士是世界知名的金融國家,得益於其高度自由的金融環境,這裡向來都備受全球富豪青睞。從經濟方面而言,瑞士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大國,但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瑞士僅排名世界第135名和世界第97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
  • 全球約2500種語言面臨滅絕 聯合國呼籲各國拯救
    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19日發布最新數據警告說,全世界大約2500種語言面臨滅絕。     聯合國呼籲各國共同努力,拯救瀕危語言。
  • 聯合國發布全球瀕危語言地圖 18種面臨滅絕
    18種聯合國所列的極度瀕危語言在地圖上的分布(第二張)(圖片來源:國際在線)中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9分報導,據美國媒體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瀕危語言地圖
  • 語言之死:為何應該扶持瀕危的自然語言而非克林貢語
    關於小語種語言,最為簡單的定義就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這些語言的人數沒有過半。通常當人們提到小語種時,指的是那些即使是在其使用範圍最廣泛的國家或地區裡都只是少數人在使用的語種。這就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我們尤其關注目前瀕危的小語種,或是那些不加以搶救保護就將面臨消失的小語種。
  • 全世界現有2500種語言瀕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周四發布最新的世界語言圖譜時表示,目前全世界尚存的6900種語言當中,有大約2500種語言處於瀕危局面,比2001年發布的瀕危語言數量增加了好幾倍。圖譜還指出,有199種語言的使用人數不足十人,178種語言的使用人數在十人到五十人之間。另有200多種語言在流傳三代後消失。世界各地雖然經濟發展情況各異,但都存在著語言消失的現象。
  • 瑞士語言教學「國語」優先
    瑞士有四種官方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列託—羅馬語。以前瑞士不同語區的人見面都儘量使用所在地語言,但近20多年來英語卻正在成為各語區人們交流的工具。英語是否會成為瑞士的「通用語言」,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瑞士人面前。
  • 【趣聞】盤點全球18種嚴重瀕危的語言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球瀕危語言圖冊」顯示,全球現存的6700種語言中,約有2500種瀕臨滅絕,其中更是有199種語言「嚴重告急」,其使用者已經不足10人。  在處境危急語言中,有18種語言由於僅有一人使用而被列入「極度瀕危」名單:  1.阿皮亞卡語(Apiaka)是巴西北部土著居民阿皮亞卡人使用的語言,屬於圖皮語系,截至2007年只剩下一個使用者。  2.比基亞語(Bikya)是西非喀麥隆西北地區的一種語言,有關這種語言的最後記錄是在1986年,這意味著該語言現在可能已經消失。
  • 瑞士留學申請語言要求
    由於瑞士政府 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多,公立的大學學費對本國的公民都較低,每年都是僅僅象徵性的收取500瑞士法郎左右。雖然大多數的瑞士人也會講英語,但其實瑞士主要還是一個講德語和法語的國家 ,公立的大學裡也只有德語或者法語課程。
  • 西北歐國家語言受英語衝擊有多大?
    如果「衝擊」純指「語言轉用」,那麼至少在荷蘭、丹麥、瑞典等相對「不太小」的國家,絕大多數本國居民無論英語講得多好,母語能力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與新加坡的情況有很大差異。挪威不同地區的方言,分別受丹麥語和瑞典語的影響較大。冰島語相對有些勢微,但在政府的重視和保護下,尚未面臨很多真正瀕危語言的處境。
  • 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語言資源庫,四類方言瀕危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話說長江瀕危動物》中英雙語版出版
    由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水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研究中心魏卓撰寫的《話說長江瀕危動物》(中、英雙語版)於近日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該書著重介紹了白暨豚、中華鱘、揚子鱷、麋鹿和長江江豚,前四種動物均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世界上1/3語言面臨消亡,每兩周就消失一種,怪sei?
    卡帕多基亞語:這種混合語是拜佔庭語和古希臘語在土耳其語影響下融合而成的。在土耳其卡帕多基亞生活的希臘族人會講這種語言。土耳其於上世紀20年代將所有希臘族人驅逐出境後,母語是卡帕多基亞語的年輕人改講現代希臘語。這種語言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被視為即將消亡,但2005年,人們還是在希臘發現了一部分以這種語言為母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