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旨在記錄世界各地的瀕危語言。根據參與這項計劃的語言學家的發現,世界上共有8種語言瀕於「滅絕」。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度會議上,語言學家大衛-哈裡森和格雷戈裡-安德森公布了「不朽的聲音」計劃建立的在線字典。迄今為止,這個在線字典共收錄了超過3.2萬個詞彙和超過2.4萬段說本族語言的人的音頻資料。
1.記錄瀕危語言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學家哈裡森(中)在說本族語言的約翰-阿吉德(左)的幫助下記錄瀕危語言Matukar Panau。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Matukar Panau是8種瀕危語言之一。這項計劃旨在通過創建「有聲字典」的方式記錄瀕危語言,允許所有人傾聽這些正在消逝的語言。音頻資料中的主人公可能就是最後一批說這些瀕危語言的人。
哈裡森是美國俄勒岡州塞勒姆瀕危語言研究所的副主席。他在一份聲明中說:「說瀕危語言的群體正利用數位技術幫助拯救他們的語言,讓全世界人都能聽到他們的聲音。」除了Matukar Panau語外,有聲字典還收錄了巴拉圭北部的Chamacoco語,印度的Remo語、Sora語和Ho語,俄羅斯和蒙古的Tuvan語以及幾種凱爾特語。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更多瀕危語言被收錄到這個字典中。
同樣就職於瀕危語言研究所的安德森說:「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其他語言的資料,將在未來一到兩年收錄到字典中。」據語言學家估計,全世界目前共有近7000種語言,可能將有超過一半將在2100年之前絕跡。
2.與語言學家面對面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學家安德森(右)採訪阿吉德。目前,說瀕危Matukar Panau語的人只有大約600人,阿吉德便是其中之一。安德森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馬圖卡爾(Matukar)是一個小漁村,當地存在多種語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年輕人出現一種傾向,更喜歡說克裡奧爾語和英語的「混合版」,這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很流行。
在「不朽的聲音」項目組3年前開始記錄瀕危語言前,Matukar Panau語從沒有被錄音,甚至很少有文字記錄。當地人請求語言學家將音頻上傳到網際網路,雖然村裡沒有一個人使用網際網路。2011年村裡通電之後,他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他們的文字和聽到他們的語言。
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語言學家科倫-菲特茲拉爾德表示,其他一些有聲字典計劃也在進行當中,絕大多數聚焦說特殊語言的群體,這些計劃收錄的內容可以添加進「不朽的聲音」計劃的有聲字典。菲特茲拉爾德建議瀕危語言研究所成立專門小組,將一系列有聲字典整理在一起。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他說:「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軟體簡化這項工作,不過,仍需要專門人員坐在電腦前,進行數據錄入和音頻文件編輯工作。」菲特茲拉爾德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的有聲字典計劃。
3. 巴拉圭薩滿教徒
巴拉圭普爾託-黛安娜(Puerto Diana)地區說Chamacoco語的薩滿教徒蒂託-佩雷茲,身穿傳統服飾,脖子上戴著羽毛項鍊,同時佩戴頭飾。目前說Chamacoco語的人只有大約1200人,是一種極度瀕危語言,現已收錄進有聲字典。安德森說:「他們的語言面臨威脅,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說西班牙語。拉丁美洲絕大多數地區都出現這種現象。Chamacoco語聽起來很酷,讓我產生濃厚興趣。」
這位語言學家指出有聲字典計劃並不是為了教會其他人學會一種瀕於滅絕的語言,而是希望將其作為語言教學的一種補充。他說:「這個有聲字典可以教你一種語言的詞彙如何發音,但如果想說這種語言,你必須學習語法。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也是一個開放性資源,誰都可以使用,就像其他任何字典一樣。」
4.說Remo語的印度人
說Remo語的印度人,身穿傳統服飾。印度的Remo語也被收錄進有聲字典。安德森表示,學者們對Remo語尤為感興趣,因為這種語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他說:「這種語言已經在印度存在了很長時間,歷史可追溯到印度教之前的時代。」
在安德森和其他語言學家眼裡,一種語言的消亡並不僅僅是確定詞彙和短語的消失。很多研究發現語言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一種語言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失去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此外,研究還發現多種語言並存能夠對社會產生很多積極影響。安德森說:「大量證據證明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大腦更健康,患痴呆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更低,進而減少家庭和社會的經濟壓力。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往往教育程度更高,平均收入也是如此。」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