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美國國家地理創建有聲字典 記錄世界瀕危語言

2020-12-25 科學網

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旨在記錄世界各地的瀕危語言。根據參與這項計劃的語言學家的發現,世界上共有8種語言瀕於「滅絕」。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度會議上,語言學家大衛-哈裡森和格雷戈裡-安德森公布了「不朽的聲音」計劃建立的在線字典。迄今為止,這個在線字典共收錄了超過3.2萬個詞彙和超過2.4萬段說本族語言的人的音頻資料。

 

1.記錄瀕危語言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學家哈裡森(中)在說本族語言的約翰-阿吉德(左)的幫助下記錄瀕危語言Matukar Panau。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Matukar Panau是8種瀕危語言之一。這項計劃旨在通過創建「有聲字典」的方式記錄瀕危語言,允許所有人傾聽這些正在消逝的語言。音頻資料中的主人公可能就是最後一批說這些瀕危語言的人。

 

哈裡森是美國俄勒岡州塞勒姆瀕危語言研究所的副主席。他在一份聲明中說:「說瀕危語言的群體正利用數位技術幫助拯救他們的語言,讓全世界人都能聽到他們的聲音。」除了Matukar Panau語外,有聲字典還收錄了巴拉圭北部的Chamacoco語,印度的Remo語、Sora語和Ho語,俄羅斯和蒙古的Tuvan語以及幾種凱爾特語。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更多瀕危語言被收錄到這個字典中。

 

同樣就職於瀕危語言研究所的安德森說:「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其他語言的資料,將在未來一到兩年收錄到字典中。」據語言學家估計,全世界目前共有近7000種語言,可能將有超過一半將在2100年之前絕跡。

 

 

 

2.與語言學家面對面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學家安德森(右)採訪阿吉德。目前,說瀕危Matukar Panau語的人只有大約600人,阿吉德便是其中之一。安德森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馬圖卡爾(Matukar)是一個小漁村,當地存在多種語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年輕人出現一種傾向,更喜歡說克裡奧爾語和英語的「混合版」,這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很流行。

 

在「不朽的聲音」項目組3年前開始記錄瀕危語言前,Matukar Panau語從沒有被錄音,甚至很少有文字記錄。當地人請求語言學家將音頻上傳到網際網路,雖然村裡沒有一個人使用網際網路。2011年村裡通電之後,他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他們的文字和聽到他們的語言。

 

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語言學家科倫-菲特茲拉爾德表示,其他一些有聲字典計劃也在進行當中,絕大多數聚焦說特殊語言的群體,這些計劃收錄的內容可以添加進「不朽的聲音」計劃的有聲字典。菲特茲拉爾德建議瀕危語言研究所成立專門小組,將一系列有聲字典整理在一起。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他說:「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軟體簡化這項工作,不過,仍需要專門人員坐在電腦前,進行數據錄入和音頻文件編輯工作。」菲特茲拉爾德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的有聲字典計劃。

 

 

 

3. 巴拉圭薩滿教徒

巴拉圭普爾託-黛安娜(Puerto Diana)地區說Chamacoco語的薩滿教徒蒂託-佩雷茲,身穿傳統服飾,脖子上戴著羽毛項鍊,同時佩戴頭飾。目前說Chamacoco語的人只有大約1200人,是一種極度瀕危語言,現已收錄進有聲字典。安德森說:「他們的語言面臨威脅,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說西班牙語。拉丁美洲絕大多數地區都出現這種現象。Chamacoco語聽起來很酷,讓我產生濃厚興趣。」

 

這位語言學家指出有聲字典計劃並不是為了教會其他人學會一種瀕於滅絕的語言,而是希望將其作為語言教學的一種補充。他說:「這個有聲字典可以教你一種語言的詞彙如何發音,但如果想說這種語言,你必須學習語法。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也是一個開放性資源,誰都可以使用,就像其他任何字典一樣。」

 

 

 

4.說Remo語的印度人

說Remo語的印度人,身穿傳統服飾。印度的Remo語也被收錄進有聲字典。安德森表示,學者們對Remo語尤為感興趣,因為這種語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他說:「這種語言已經在印度存在了很長時間,歷史可追溯到印度教之前的時代。」

 

 

 

在安德森和其他語言學家眼裡,一種語言的消亡並不僅僅是確定詞彙和短語的消失。很多研究發現語言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一種語言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失去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此外,研究還發現多種語言並存能夠對社會產生很多積極影響。安德森說:「大量證據證明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大腦更健康,患痴呆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更低,進而減少家庭和社會的經濟壓力。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往往教育程度更高,平均收入也是如此。」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客家話被國家列為瀕危方言!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語言資源庫,四類方言瀕危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北京日報客戶端: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語言資源庫 四類方言瀕危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學而思英語攜手美國國家地理學習超越語言看世界
    透過美國國家地理學習的優質資源,為更多孩子帶來 「百科探險式奇幻閱讀之旅」,賦能學而思英語全國學員遊覽宇宙世界,探索不同文化,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進一步提升學員的閱讀能力、培養思辨性和創造性思維,真正踐行「語言的學習應超越語言」。學而思英語負責人吳曉蔚與美國國家地理學習總經理Dennis Hogan  學而思英語HE Plus教學體系強化「語言加思維」的學習目標。
  • 有了這兩套資料包,英語渣也能讀懂《美國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誌,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誌的註冊商標。《美國國家地理》不僅是學習英語的上好材料,更能通過雜誌的專業角度了解全世界。
  • 全球頭條速遞 | 「中興」事件中美各方反應;《國家地理》關注正在...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國家地理》:一場拯救消失語言的競賽每隔兩周,就會有一種語言在世界上消亡。政治迫害、缺乏保護和全球化共同導致了世界語言多樣性的減弱。在這個每 10 英裡半徑範圍內就有 800 種語言的地方,他們要為世界上每種語言建立公共檔案。目前該組織已經記錄跟蹤了其中的 350 種,未來幾年將達到 1000 種。「當人類失去語言,我們也失去了在藝術、音樂、文學和口頭表達方面更多元化的潛力,」Bogre Udell 說。
  • 《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12000物種的生命博物館
    它的英文版叫做《The Photo Ark Vanishing》,今年 9 月份一上市就成為了亞馬遜的最暢銷 best seller,細分榜單攝影集類第 1,瀕危物種類第 2。中文版《珍稀動物全書 : 美國國家地理 ' 影像方舟 '》,由國內的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位作。
  • 聯合國發布全球瀕危語言地圖 18種面臨滅絕
    18種聯合國所列的極度瀕危語言在地圖上的分布(第二張)(圖片來源:國際在線)中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9分報導,據美國媒體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瀕危語言地圖
  • 世界上1/3語言面臨消亡,每兩周就消失一種,怪sei?
    甚至每兩周就有一門語言消失,這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吧。文章來源:寶安日報、國際在線、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經濟網、國家地理雜誌等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一家企業就「世界語言地圖」達成了合作夥伴的關係,希望建立起一種語言保護機制,挽救和保護逐漸消失的語言。
  •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排名榜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排名榜,課時太長,學校的教學時長不夠怎麼辦。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排名榜,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好嗎?想了解一下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好嗎?等等方面的教學,把更多的自然科學融入到教學中去,讓孩子全面的全面英語教學。
  • 柏金瀚英語-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授權教學示範基地
    21世紀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全球視野,我們相信:如果你不去體驗這個世界,你就無法理解它。美國《國家地理》一直以來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生動創意的插圖,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 全世界現有2500種語言瀕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周四發布最新的世界語言圖譜時表示,目前全世界尚存的6900種語言當中,有大約2500種語言處於瀕危局面,比2001年發布的瀕危語言數量增加了好幾倍。圖譜還指出,有199種語言的使用人數不足十人,178種語言的使用人數在十人到五十人之間。另有200多種語言在流傳三代後消失。世界各地雖然經濟發展情況各異,但都存在著語言消失的現象。
  • 18種瀕危語言使用者僅剩一人 每兩周消失一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導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4月27日報導,聯合國日前公布的新版瀕危語言地圖中,從199種瀕危語言中特別列舉18種即將消失的語言,它們的使用者僅剩下一人。聯合國估計,每兩周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這些語言中有的可能已經滅絕。
  •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啟用域名nationalgeographic.com.cn
    他說,國家地理一直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就是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去鼓舞、啟發、教育我們的讀者。  時尚傳媒集團戰略及運營副總裁袁嘉駿在與主持人陳正飛輕快幽默的聊天互動中,強調NG所推崇的探險精神是時尚傳媒集團以及《華夏地理》雜誌一直堅持宣揚的。
  • 美國國家地理2019最新英語教材登陸深圳
    日前,美國國家地理青少兒英語教材研討會在深圳召開。參會方為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研究中心美國總部、中國辦事處代表和美國國家地理大陸教學示範基地-柏金瀚英語的教研團隊。雙方就2019年最新研發的教學課件、教學課程等範圍展開了深入的教學研討。
  • 調查對於瀕危語言及方言的看法(投票,討論)
    判斷的標準有許多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09版世界瀕危語言地圖冊(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1][2]將語言按現狀分為6個等級,分別是:1.無危:被群體內所有年齡層使用,且跨年齡層傳播順暢無阻。2.脆弱:被群體內絕大多數兒童使用,但被限於特定場景或領域(如在家)。
  • 美國國家地理把《動物森友會》搬到書裡,不光好玩,還長知識!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套講動物的書:《史前動物大百科》&《動物大百科》,皆出自「國家地理學會」。書裡頭的滿滿知識都來自「國家地理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性科學和教育組織之一。自1888年成立以來,資助超過10,000項科學研究、環境保護與探索計劃。它的會刊《國家地理》從創辦至今,連載了足足131年。
  • 【趣聞】盤點全球18種嚴重瀕危的語言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球瀕危語言圖冊」顯示,全球現存的6700種語言中,約有2500種瀕臨滅絕,其中更是有199種語言「嚴重告急」,其使用者已經不足10人。  在處境危急語言中,有18種語言由於僅有一人使用而被列入「極度瀕危」名單:  1.阿皮亞卡語(Apiaka)是巴西北部土著居民阿皮亞卡人使用的語言,屬於圖皮語系,截至2007年只剩下一個使用者。  2.比基亞語(Bikya)是西非喀麥隆西北地區的一種語言,有關這種語言的最後記錄是在1986年,這意味著該語言現在可能已經消失。
  • 位於地理中心,坐擁世界最大植物園,這才是中國人的國家中央公園
    說起國家公園,我們可能最先想起的就是美國黃石,因為「國家公園」這個概念本身就來自美國,由美國藝術家喬治·卡特林在1832年提出:「它們可以被保護起來,只要政府通過一些保護政策設立一個國家公園,其中有人也有野獸,所有的一切都處於原生狀態,體現著自然之美」。
  • 世界地理第三講:主要國家——美國
    今天的世界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美國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一、國土組成:除本土48個州,還有2個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共50個州,所以美國的國旗是50顆星。二、自然條件(1)地理位置:美國本土都在北溫帶地區(南部為亞熱帶),阿拉斯加在高緯度,屬於寒帶和亞寒帶,夏威夷在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