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三湖鎮:三大特色產業開動「脫貧快車」

2020-12-19 中國產經新聞網

本報記者 楊德成 通訊員 張星興報導

近年來,湖南省衡陽縣三湖鎮黨委政府以農業產業扶貧為著力點,對上積極與幫扶單位銜接,對下深入貧困戶做好思想動員,精準發力,因地制宜實施幫扶計劃,選擇當地農業特色產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實現「扶持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片經濟、脫貧一方百姓」。全鎮25個行政村有貧困戶582戶1912人,截至2017年底,全鎮已有340戶1142人順利實現了脫貧。

水產套養,讓貧困戶增產增收

甘泉村屬於湖南省省級貧困村,而易斌的潤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就坐落於此。

十幾年前,易斌南下打工,經過打拼賺到了第一筆資金,毅然決然地選擇回鄉創業,並於2016年11月1日註冊成立了潤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專注於黑斑蛙和小龍蝦養殖以及幼苗培育、技術指導等,同時發展種植業。現階段養殖黑斑蛙80餘畝,小龍蝦40餘畝,種植紅心柚150畝。

合作社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吸收26戶貧困戶106人納入合作社,帶領他們共同脫貧致富。

「目前,合作社成功實現了黑斑蛙、稻穀套種養,實現了黑斑蛙排放物為肥料,吃蟲代替施農藥,使稻穀成為無公害、純生態、純綠色稻穀,並且稻穀能達到畝產800斤,黑斑蛙畝產達2600斤,每畝產值4萬餘元,純收入2萬餘元。」易斌說,接下來要帶領衡陽市及周邊區域的養殖散戶併入公司,養殖片區設多個區點,統一提供技術、銷售,走集團化生產經營,保證產業持續良性發展。

產旅融合,讓貧困戶富了美了

王沙的衡陽縣蒸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水稻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以及湘蓮和油菜的種植、加工和銷售。公司於2017年成立了興泰農作物合作社,給農戶提供稻田種植技術,並實現保價、提價收購稻穀,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銷模式。

現如今,三湖鎮3000畝水稻實現了品種統一,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戶稻穀種植收入。蒸湛農業積極響應政策,在洋溪村的四個村民小組種植了300餘畝湘蓮,每畝可收入2000元。蒸湛農業形成了將產業與旅遊、觀光、休閒、扶貧融為一體的湘蓮生產基地,負責人王沙安排該村的貧困戶在湘蓮基地打工,去年已支付村民、貧困戶和低保戶工資超過30萬元。

農業種植,讓貧困戶發家致富

衡陽縣三湖鎮蔭棠村「種糧大戶」王水斌放棄多年在外打拼的事業,回到家鄉種田,還先後把遠在外地發展的弟弟和侄兒也叫了回來,帶動家人和周邊農戶一道種糧致富,成立了衡陽縣稻香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500畝,依靠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走上了高效種糧的快車道。侄兒王贊是一名80後,大學畢業後在長沙工作,2010年,他回來幫王水斌開農機,流轉土地1200畝。

2015年,王水斌被評為「全國種糧大戶」。2017年,他又新建了烘乾中心和家庭農場,把種田「版圖」繼續擴大。目前,衡陽縣稻香優質稻專業種植合作社已發展社員36人,耕地面積達一萬畝,佔三湖鎮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王水斌帶動家人和41戶貧困戶200人實現了種糧致富夢。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丨河北故城:發展特色產業 夯實脫貧根基
    脫貧攻堅丨河北故城:發展特色產業 夯實脫貧根基 2020-11-1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色產業激活脫貧「動力引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我區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大力發展肉牛、灘羊、枸杞、釀酒葡萄等高效種養業和馬鈴薯、小雜糧等區域特色產業,助力穩定脫貧。
  • 大新: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近年來,大新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許多村貧困戶因此實現快速增收,順利脫貧。,脫貧攻堅成效得到不斷鞏固,產業扶貧成為推動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又一助推器。狠抓落實,按下脫貧「快進鍵」「種下的青梅不怕銷不出去,村裡有合作社,統一進行收購銷售,家裡種了50多畝青梅,按照目前每斤1.5元收購價格,今年至少有6萬元的收入。」武姜村脫貧農戶王忠明樂呵呵地說。
  •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 以優勢特色產業 帶動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今年是延壽縣決戰脫貧摘帽的關鍵一年。26日、2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到延壽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以優勢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 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新疆和田地區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和田地區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中,和田地區佔了一半。目前,和田地區正緊抓產業脫貧「牛鼻子」,構建特色產業扶貧大格局,確保如期上交脫貧大考合格答卷。咕咕,咕咕……在和田洛浦縣和佳新村種鴿繁育基地,一排排鴿舍、飛棚整齊排列,上萬隻肉鴿茁壯成長。今年32歲的吐尼薩汗·馬合木提正給鴿子添料加水。
  • 吉林特色農產品搭上「阿里」快車
    吉林特色農產品搭上「阿里」快車 2017-04-28 10:00: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長春4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長春臺記者夏菲
  • 廣西大瑤山區大力發展有機特色產業為脫貧造血
    梁玉橋 攝中新網來賓4月21日電 (梁玉橋)「目前,六段村正在創建國家有機認證扶貧示範村,以茶為主的『生態+』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為脫貧『造血』。」金秀瑤族自治縣六段村第一書記馬才勇說。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地處廣西中部偏東的大瑤山區,受自然條件惡劣、產業基礎薄弱、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是廣西深度貧困縣之一。
  • 助推衡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省社科專家服務團衡陽考察獻計
    在衡期間,省社科聯「社科專家服務團」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千億文旅產業鏈」為主題,先後深入石鼓區、雁峰區、珠暉區、南嶽區、衡東縣、衡陽縣、常寧市、高新區等地,考察重點景區、旅遊設施、文創園區等,調研衡陽文旅產業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等發展情況。  在專家諮詢會上,有關專家介紹了衡陽市「十四五」文旅規劃編制的初步情況。
  • 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三大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魏彥波)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充分利用山區資源,發展香菇、獼猴桃、山茱萸三大產業,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香菇產業的發展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化,依託仲景香菇基地,形成了規模500萬袋,面積2.5平方公裡香菇菌棒製作、香菇生產、冷庫保鮮菇收購的香菇工業園區,建成香菇醬加工企業一家,目前香菇收入已佔到居民收入的70%,有60%的貧困戶依靠香菇脫貧。
  • 雲南迪慶:培育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迪慶把產業培育和轉移就業作為強化造血功能的抓手,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2018年,迪慶州香格裡拉市和德欽縣在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中率先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維西縣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迪慶實現整州脫貧。雪域高原發生了滄桑巨變,繼續走在以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
  • 「產業+就業」——新疆機場集團的特色脫貧之路
    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于田縣木尕拉鎮,一年之中沙塵天氣超過260天,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曾被形容為脫貧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新疆機場集團迎難而上,探索出了一條「產業+就業」的特色脫貧之路。「我現在也是民航人了,今年年底就可以去于田機場工作了!能在這麼好的大企業裡上班,還在家門口,這是我們一家三口最驕傲、最幸福的事。」
  • 鄧群策來耒陽調研:以高質量發展為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作出新的貢獻
    8月14日上午,衡陽市委書記鄧群策到耒陽調研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基層治理等工作,他強調,要全力以赴推動產業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做好社會基層治理工作,以高質量發展,為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作出新的貢獻。
  • 重慶南川:扶貧幹部履職責 特色產業助脫貧
    名稱:重慶南川:扶貧幹部履職責 特色產業助脫貧發布:2020-03-18 09:41簡介:今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要實現全部脫貧,在南川區石牆鎮樓嶺村,扶貧幹部們早早進入工作狀態,圍繞扶貧事項抓緊時間開展走訪,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大石橋市黃土嶺鎮向陽村培育特色產業 助力脫貧...
    編者按今年是脫貧攻堅最後一年,本來就有許多硬仗要打,又遭遇疫情影響,使這項工作平添難度。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脫貧,考驗著我們各級幹部的擔當精神和治理能力。營口新聞傳媒中心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向您講述廣大幹部群眾奮戰脫貧攻堅一線,不鬆勁、不懈怠,確保啃下最後的「硬骨頭」,用實際行動書寫責任擔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智慧和力量的營口故事。大石橋市黃土嶺鎮向陽村培育特色產業,帶領村民發展標準化食用菌小區項目,積極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高峰論壇嘉賓點讚衡陽大數據產業發展
    紅網時刻衡陽12月14日訊(記者 石珊)「不虛此行」「大有可為」……12月14日,「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的嘉賓代表深入衡陽高新電商產業園、湘南湘西高新軟體產業園、企業上市輔導中心、創新中心、祝融學院等參觀考察,為衡陽大數據產業磅礴發展點讚。
  • 助力發展特色產業 扶貧工作隊加快楊嶺鎮脫貧步伐
    盤活荒山,帶動群眾致富應城市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楊嶺鎮團山村以來,從當地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著眼,從提高群眾經濟收入入手,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和主導產業來抓,不斷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香」約宜賓 共走屏山特色產業脫貧路
    此次探訪小組由「歸鄉人」劉儀偉老師帶領著汪小敏、龔俊、彭宇一起,品嘗宜賓火辣的地道美食,欣賞蜀南竹海的絕美風光,四人還來到屏山茶廠,了解屏山縣產業脫貧之路,深入了解宜賓的文化和風景。「杯中宜賓酒,周圍竹林風」 鄉愁是一個難以忘懷的味道「把鄉愁具體具體再具體之後,就是一個味道。是你從小吃的那一道你最難割捨的菜。」
  • 湖北一駐村幹部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脫貧增收
    湖北一駐村幹部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脫貧增收 2018-11-21 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肖曙光發展農村產業助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