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香」約宜賓 共走屏山特色產業脫貧路

2020-12-23 湘湘愛旅行

四川宜賓,文化底蘊深厚,擁有2200年建城史、4000年釀酒史、3000年種茶史,有著「中國酒都、中國竹都」之稱。地理位置上屬於雲貴川交界處,因金沙江、岷江在此交匯於長江,故有「萬裡長江第一城」之稱,宜賓長江大橋自然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橋」。可以說是「三江匯聚天地闊,三千公裡湧動東去,黃金水道潤養,座座老城繁盛氣象」。宜賓是國家確定的沿江城市帶區域中心城市,是四川省委確定的長江上遊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和7個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城市之一。

由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全新公益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第三站就來到了宜賓。此次探訪小組由「歸鄉人」劉儀偉老師帶領著汪小敏、龔俊、彭宇一起,品嘗宜賓火辣的地道美食,欣賞蜀南竹海的絕美風光,四人還來到屏山茶廠,了解屏山縣產業脫貧之路,深入了解宜賓的文化和風景。

「杯中宜賓酒,周圍竹林風」 鄉愁是一個難以忘懷的味道

「把鄉愁具體具體再具體之後,就是一個味道。是你從小吃的那一道你最難割捨的菜。」劉儀偉老師在節目中化身「劉大廚」,親手烹飪地道的四川美食水煮肉片,還和大家一起品嘗了飄香四溢的炭火烤串、麻辣鮮香的手撕兔肉、火辣耐嚼的辣子雞丁……以及著名的宜賓燃面!說到宜賓最具特色的美食,拔得頭籌的必須是——燃面!宜賓燃面原名敘府燃面,麵條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稱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製作燃面。現在我們常見的是改良後的燃面,雖不能「燃」,但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探訪小組用一碗香辣細嫩的燃面點燃了本次的宜賓之行!

吃完宜賓的美食,就迫不及待走進宜賓的壯闊美景之中。四川是產竹大省,宜賓又是「竹都」,著名的「蜀南竹海」就是屬於宜賓的天上人間!茂林修竹的蜀南竹海,連綿13公裡,竹子的品種有58個之多。無論是看竹海日出、聽竹間風聲鳥鳴,亦或隨竹筏吟詩歌唱都各有妙味。數千年來,竹子滲透著國民生活,伴隨了中華文化的從無到有。而非常懂吃的宜賓人,更是因地制宜,用當地的竹子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美味。竹筍質地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自古以來都是高級筵席中的珍饈美餚。熱愛竹子的劉儀偉老師借蘇東坡的話完美詮釋了筍子的妙處:「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吃肉讓人瘦,離竹子遠了讓你俗,如要既不瘦又不俗,就吃筍子炒肉!」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茶樹變身「搖錢樹」助屏山脫貧

屏山縣因地制宜,經過6年的集中攻堅,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以種植水果為主的金沙江特色產業帶,和以茶葉林竹為主的閩江特色產業帶,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屏山道路。2020年2月屏山縣實現脫貧摘帽,屏山人民快步邁向全面小康之路!

屏山縣茶園中的茶樹綿延千裡,像一片綠色的絲帶,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陽光照耀下的茶園景色堪稱一絕!在感受過這樣的美景後,劉儀偉一行開始學習摘茶、炒茶、揉茶等制茶過程,了解當地的特色產業脫貧致富之路。王金良,浙江海鹽人,帶領屏山縣人民靠著茶葉的產業化發展實現了收入翻番,如今人均一畝茶樹就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走出了一條可複製推廣的產業扶貧之路。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衝刺階段,積極做好脫貧攻堅題材創作播出各項工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揮更大作用,成為主流媒體的重要使命。此次煜盛文化依託穩定的內容輸出能力和豐富多樣的產業線,與江蘇衛視強強聯手打造的全新公益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

節目開創了綜藝電商的全新模式,結合回到家鄉的主題概念,將電商直播、人文綜藝無縫連接,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範圍廣、影響力度大的特點,讓長江沿岸的脫貧鄉村進入更多觀眾的視野。隨著節目的播出直播間人數創造新高,這也讓當地的農民露出喜悅笑容。

劉儀偉老師在節目中說道:「回家對我們來說是一份回歸,回到了溫暖的港灣,對你們來說,是探討一個未知。借這個機會,我們也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家鄉」,相信大家都有一份故土難離的思鄉之情!本周五晚21:10,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全新公益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將繼續帶領大家一起回到美麗溫暖的家鄉!

【來源:江蘇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今晚開播 煜盛文化引領電商扶貧新風潮
    煜盛文化與江蘇衛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將於10月16日開播,由江蘇衛視和優酷視頻每周五晚21:10同步播出。(《從長江的盡頭回家》本周五開播)《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邀請到龔琳娜、白舉綱、劉儀偉、汪小敏、謝安然等多位藝人及網絡帶貨紅人,共同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完美收官,153個日夜匯聚長江旖旎
    上周五晚由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安慶站在江蘇衛視播出,安慶站是本季節目歷時153天長江之旅的最後一站。值得一提的是,《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還獲得了「2020年度TV地標省級衛視年度創新影響力節目」獎以及「2020綜藝報年度影響力之年度特別節目」獎;並且在「指尖榜榜單調研成果發布」活動上,節目獲得第五屆指尖榜「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紀錄片作品」獎。
  • 四留屏山
    但望不到頭的莽莽群山太高太大了,靠他自己改變命運的路太陡太長了!在這群山間,為賣不掉茵紅李而愁眉不展的人太多了!   這年,作為屏山支柱產業的12萬畝茵紅李,獲得10萬噸的大豐收,卻有2.5萬戶果農因為銷售憂心忡忡,其中4000多戶都是像李武光一樣的貧困戶。   眼看果子爛在地裡,屏山縣委縣政府發出號召,動員全縣幹部幫果農賣李子。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直播帶貨從貴州開啟 龔琳娜為家鄉特產發聲
    ❀無論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還是怡然悠遠的田園風情,亦或者是熱情淳樸的民風圖景——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這是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這檔以長江為地理線索,以長江流域脫貧攻堅和奮力奪取全面小康實踐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探訪節目,將於10月起在江蘇衛視每周五晚黃金檔播出。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每到一處,都將聚合各方力量,找準適合當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物產,經過精心籌備完成一場當地「特產風物大集合」的網絡直播,把「長江品牌」的物產資源推薦到全國的觀眾面前。
  • 臺北與四川宜賓舉行教育高峰論壇共話教育發展
    臺北與四川宜賓舉行教育高峰論壇共話教育發展 2018-05-09李麗龍 攝   中新網四川宜賓5月9日電 (王哲李麗龍)5月9日,一場來自海峽兩岸教育領域的高峰論壇在四川宜賓市展開。論壇上,雙方就加強校際交流、教育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與深入交流。  本次臺北—宜賓教育高峰論壇以「交流、融合、共享、發展」為主題,由宜賓市教育和體育局、宜賓市教科所指導,宜賓市三中主辦。
  • 宜賓大學城吃喝玩樂攻略在手,在宜賓上大學就是這麼爽!
    :四川輕化工大學南門/四川理工學院上車,5路、12路、17路、40路均可到達 邦泰國際社區附近美食一條街 天原、紙廠、電廠、799這些曾經都是宜賓長江邊上的國營大廠,隨著城市的發展地址:臨港經濟開發區港園路西段5號公交路線:40路、41路可以到達臨港麵食篇來宜賓不吃二兩面,走了可能都會成為一種遺憾。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重慶篇PLOG|南川,「渝」你相遇好幸運!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重慶篇PLOG|南川,「渝」你相遇好幸運! 這裡是「霧都」,這裡是「山城」 這裡有解放碑、洪崖洞等眾多知名景點 這裡處處瀰漫著火鍋的鮮香麻辣味
  • 自然令人沉醉其中,《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山城美景太令人嚮往!
    近期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新的綜藝節目,他的名字叫「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這是一種聯繫自然的綜藝節目,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長江周圍許多城市的美景,還有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觀,在節目中,嘉賓們向觀眾講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城市故事。
  • 四川這個「國貧縣」迎來脫貧後首個彝族新年 載歌載舞共享喜悅
    「能夠穿著漂亮的過年新衣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非常開心,非常興奮。」這場巡遊是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2021年彝族新年民俗文化展演系列活動之一。下午4點,來自屏山各鎮的代表們身著民族服飾,載歌載舞,穿梭在城市中心街道,共享快樂。其中,火把隊持火照田以祈年,樵牧漁獵各照所適;彝家女子打著黃傘,身著盛裝,光明永存朵樂荷。
  • 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自2015年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對口扶貧以來,石首市調關鎮武顯廟村幹群齊心攻堅、自強自立、苦幹實幹,書寫著波瀾壯闊、激蕩人心的脫貧奮進篇章,湧現出一個又一個脫貧感人故事。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  不只是蝦稻連作,去年春,駐村工作隊鼓勵致富能人張祥勇帶頭,成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淘寶網上開設了「祥勇武顯廟農產品小店」,帶領村民,化零為整銷售土雞蛋。  找準特色產業,貧困村打開了致富門路。
  • 宜賓,為酒而生的城市
    長達6387公裡的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自西向東流經了青海、西藏、四川、重慶、湖南、江蘇、上海等八省二市一區,流域面積達中國陸地面積的1 /5,流域地區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46%,串聯起中國最富庶的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在這條經濟帶的上遊,有一座城市被譽為「萬裡長江的第一城」,它就是宜賓。
  • 這份宜賓吃喝玩樂攻略請收好
    宜賓市地處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素有「萬裡長江第一城、中國酒都、中國竹都」的美譽。宜賓著名景點:龍華古鎮位於宜賓市屏山縣平山鎮南37公裡處。因有明代所建龍華寺而得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 大新: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近年來,大新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許多村貧困戶因此實現快速增收,順利脫貧。,脫貧攻堅成效得到不斷鞏固,產業扶貧成為推動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又一助推器。狠抓落實,按下脫貧「快進鍵」「種下的青梅不怕銷不出去,村裡有合作社,統一進行收購銷售,家裡種了50多畝青梅,按照目前每斤1.5元收購價格,今年至少有6萬元的收入。」武姜村脫貧農戶王忠明樂呵呵地說。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 以優勢特色產業 帶動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今年是延壽縣決戰脫貧摘帽的關鍵一年。26日、2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到延壽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以優勢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 特色產業激活脫貧「動力引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我區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大力發展肉牛、灘羊、枸杞、釀酒葡萄等高效種養業和馬鈴薯、小雜糧等區域特色產業,助力穩定脫貧。
  • 「產業+就業」——新疆機場集團的特色脫貧之路
    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于田縣木尕拉鎮,一年之中沙塵天氣超過260天,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曾被形容為脫貧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新疆機場集團迎難而上,探索出了一條「產業+就業」的特色脫貧之路。「我現在也是民航人了,今年年底就可以去于田機場工作了!能在這麼好的大企業裡上班,還在家門口,這是我們一家三口最驕傲、最幸福的事。」
  • 宜賓縣:實現鄉村振興 走多元化產業發展之路
    四川新聞網宜賓9月10日訊(楊玉林 攝影報導)「趕快,這批蜂蛹需今天發送到雲南。」在宜賓縣喜捷鎮新河社區掛燈組鑫蛹胡蜂養殖基地,該養殖基地負責人洪峰正在催促大家把剛收的胡蜂蜂蛹打包發往雲南。近日,秋後涼爽的天氣,在喜捷鎮新河社區到處都能看到繁忙的景象。
  • 【方志四川•地理標誌產品】屏山白魔芋
    ,並且按多年來屏山白魔芋葡甘聚糖含量分析,屏山白魔芋葡甘聚糖含量平均可達67.8%,屬於金沙江流域白魔芋產品中的優質品。《華陽國志》記載:「(杜宇)自以為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宜賓地區等)為園苑。」杜宇是第四代古蜀國建國的君主,愛好狩獵,善於耕作,建國後將南中(宜賓地區等)建設成為古蜀國花園。傳說杜宇在建國後,來南中地區進行狩獵,途徑屏山時,不慎被毒蛇咬傷,昏迷不醒,幸得當地人以白魔芋為藥進行治療。
  • 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長江首城...
    向北5公裡處,曾是宜賓沿江工業區,天原集團、宜賓電廠、宜賓紙廠等工業企業關停並轉、退城入園後,取而代之的是生態親水步道。而今,「渚清沙白鳥飛回」,青山如黛,蘆葦搖曳,與對岸景色宜人的長江公園彼此呼應。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下,記錄了宜賓生態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名資深攝影師說:「現在的長江岸邊,每走一步,每看一眼,都讓人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