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納殘保金計入哪個科目?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如何會計處理?看最新...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財政部發布了最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答,其中涉及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增值稅會計處理的問題有4個,內容如下:

問:企業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當計入哪個會計科目?

答:企業根據《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財稅〔2015〕72號)的規定,應繳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當計入「管理費用」科目;企業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或者為安排殘疾人就業做出顯著成績,按規定收到的獎勵,計入「其他收益」科目;企業未按規定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按規定繳納的滯納金,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

問:小微企業達到增值稅制度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對於小微企業達到增值稅制度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應當按照《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其他收益」科目。

問:企業對於當期直接減免的增值稅,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對於當期直接減免的增值稅,企業應當根據《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

問:企業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時,對於因轉讓商品收到的預收款及相關增值稅應當使用什麼會計科目?

答: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的規定,合同負債,是指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如企業在轉讓承諾的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項。企業因轉讓商品收到的預收款適用新收入準則進行會計處理時,使用「合同負債」科目,不再使用「預收帳款」科目及「遞延收益」科目。

根據新收入準則對合同負債的規定,尚未向客戶履行轉讓商品的義務而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中的增值稅部分,因不符合合同負債的定義,不應確認為合同負債。

在此次的會計準則實施問答中,還涉及到收入準則和租賃準則的問答,內容如下:

問:已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的企業,在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時,是否需要對新產生的應收帳款或合同資產的預期信用損失進行追溯調整?

答: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的規定,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的企業,應當根據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的累積影響數,調整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當年年初留存收益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金額,對可比期間信息不予調整。因此,企業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時新產生了應收帳款或合同資產的,例如由於收入確認時點不同而新產生的應收帳款,或者將已完工未結算項目重分類為合同資產,相應的預期信用損失應當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對可比期間的信息不予追溯調整。

問:合同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入哪個會計科目?

答: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的有關規定,合同資產發生減值的,企業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合同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轉回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時,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問:企業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時,對於給予客戶的現金折扣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企業在銷售商品時給予客戶的現金折扣,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中關於可變對價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問:用於開發建造房屋建築物的土地使用權是否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財會〔2006〕3號)關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定義?

答: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財會〔2006〕3號,以下簡稱「借款費用準則」),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構建或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財會〔2006〕18號,以下簡稱「無形資產應用指南」)等相關規定,在開發建造房屋建築物過程中,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應當區別下列情況處理:

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建築物,土地使用權與建築物應當分別進行會計處理,土地使用權的帳面價值不與地上建築物合併計算其成本,而仍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會計處理。在該情形下,土地使用權在取得時通常已達到預定使用狀態,土地使用權不滿足借款費用準則規定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定義。因此,根據借款費用準則,企業應當以建造支出(包括土地使用權在房屋建造期間計入在建工程的攤銷金額)為基礎,而不是以土地使用權支出為基礎,確定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

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造對外出售的房屋建築物,相關的土地使用權應當計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成本。在該情況下,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滿足借款費用準則規定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定義。因此,根據借款費用準則,企業應當以包括土地使用權支出的建造成本為基礎,確定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

來源: 河南稅務

相關焦點

  • 小規模納稅人免徵的增值稅,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近日,小編接到納稅人諮詢這樣的一個問題: 「我公司屬於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均小於10萬元,根據現行增值稅政策規定可享受免徵增值稅優惠。那麼,我公司免徵的增值稅是否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呢?」 實務中,您是否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呢?
  • 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的會計處理
    許多小規模納稅人在享受增值稅減免時,不清楚減免的增值稅應當計入當期銷售收入、政府補助還是營業外收入。在理解上是計入當期收入還是營業外收入真的很難判定,那麼我們就要搜尋一些相關法規或制度規定:根據《財政部印發<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會計處理規定:小微企業在取得銷售收入時,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
  • 企業按照1%繳納增值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但這個優惠給企業財務帶來了更大的麻煩,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才不會出錯呢?一、徵收率1%和3%徵收率減按1%徵收完全不同本次的優惠是直接降低徵收率,導致出現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特殊增值稅徵收率,和以前的徵收率不變的增值稅減免有所不同。
  • 如何進行增值稅減免稅的會計處理?
    今天我們以增值稅減免稅為主題,針對不同納稅人這個和不同減免稅情形,分別對項目免稅,小微企業免稅,項目減稅的會計處理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2.小微企業未達起徵點免稅的會計處理 小微企業未達起徵點免稅是指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按月納稅月度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免徵增值稅。未達起徵點免稅的享受主體僅限於小規模納稅人,只要其銷售額未超過起徵點,無論發生何種應稅行為,均可免徵增值稅。
  • 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了很多關於支持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其中有免徵增值稅、減徵企業所得稅的,還有免印花稅和附加費的,而且還可以免繳殘保金和緩繳社保!另外金融企業向小微企業貸款免增值稅,這更有利於小微企業獲得貸款了。今天,小勇給各位老闆整理了部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快來看看吧!
  • 小微企業!2020年還真是快沒稅費可交了
    同時滿足上述條件就是增值稅上的小微企業,享受免徵增值稅優惠政策。 2、政策依據: 根據相關規定,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現就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
  • 企業繳納殘保金應注意哪些要點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下稱「殘保金」)是國家為促進殘疾人就業而設立的政府性基金,自2006年起一直到2015年,由地稅機關負責代徵。按照規定,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少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7%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上述規定比例的,應當繳納殘保金。
  • 上海註冊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匯總
    我們要搞清楚小微企業定義,小微企業是指從事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總結下來,就是同時滿足「1+3」;「1」是非禁限行業,「3」是納稅額+從業人數+資產總額三個指標。
  • 財政部關於印發《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實際繳納代扣代繳增值稅時,按代扣代繳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代扣代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二)銷售等業務的帳務處理。  1.銷售業務的帳務處理。企業發生稅法上視同銷售的行為,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制度相關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並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計算的銷項稅額(或採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的應納增值稅額),借記「應付職工薪酬」、「利潤分配」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或「應交稅費——簡易計稅」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
  • 增值稅減免稅業務如何進行帳務處理?這三種業務,請收藏
    我們知道財會(2016)22號文件專門針對企業增值稅會計核算做了規定,在22號文件中專門設置了「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這樣的科目,這個科目專門用來記錄一般納稅人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準予減免的增值稅額。
  • 殘保金,免徵!但這些問題可別搞錯咯,尤其是第三個
    申報方式及時間一般是按年計算,分月繳納。時間上開頭也提到了,每年 8.1-9.30 申報上年所屬期的殘保金。但具體還得看各地情況了,也有按季申報的,申報時間上也會有差異。萬元,這種情況應如何繳納?在職職工人數 30 人以下是如何界定?我們公司去年 12 月在職職工總人數少於 30 人,是不是我們就能享受殘保金免徵?
  • 增值稅減免稅、殘保基金會計處理,財政部明確答覆了!
    近日,財政部對該業務的會計處理做出明確答覆:問:企業對於當期直接減免的增值稅,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答:對於當期直接減免的增值稅,企業應當根據《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
  • 小微企業享受免稅優惠與財稅處理
    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1號)後,連續出臺《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57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納稅申報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58號),明確小微企業如何適用增值稅和營業稅免稅政策
  • 小微企業減免所得稅怎麼做帳?如何做會計分錄?
    小微企業按照規定可以享有減免所得稅的政策優惠,免交增值稅時,應當將其計入營業外收入。其中所涉及的會計分錄怎麼做呢?以下一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小微企業減免所得稅的帳務處理。小微企業減免所得稅的帳務處理免交的增值稅,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計算繳納所得稅。
  • 小規模免徵增值稅,竟有三種不同的申報方式!
    帳務處理按照財會2016年22號文規定,小微企業在取得銷售收入時,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並確認應交稅費,在達到增值稅制度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候,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當期損益。如果是個體工商戶享受了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 關於增值稅會計處理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已經國務院頒發,現對有關會計處理辦法規定如下:  一、會計科目  (一)企業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在「應交增值稅」明細帳中,應設置「進項稅額」、「已交稅金」、「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等專欄。
  • 直接減免、即徵即退、先徵後退、先徵後返的增值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增值稅條例規定,為生產免稅貨物而耗用的原材料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也就是要將這部分進項稅轉出計入成本。如何轉出,條例有公式。  如果進項轉出了,再計提銷項稅額,那麼這個銷項稅額,就是免稅產品的全部增值稅稅負,包含了生產免稅貨物以前各環節繳納的增值稅,而這些增值稅是別的企業繳納的。
  • 增值稅出口退稅的會計處理
    下面筆者對增值稅出口退稅的計算方法及相關會計處理作一探討。  一、「免、抵、退」稅的計算方法及會計處理  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2002]7號《關於進一步推進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通知》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自產貨物,除另有規定外,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
  • 小微企業警惕!年底關帳前注意這幾個問題,否則將「引火上身」
    今天,暢捷通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老闆和會計做了份攻略!助大家在年底關帳前能處理好涉稅事項,有效減輕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量,為企業降低財務風險。1、即將截止的稅收優惠政策小微企業請注意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湖北省,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徵增值稅;除湖北省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徵收增值稅。
  • 會計視角更便於理解:小規模納稅人減徵2%增值稅需繳企業所得稅
    事實上,無論是基於稅法視角,還是基於會計視角,小規模納稅人減徵2%的增值稅都需併入收入總額繳納企業所得稅。我們來回顧一下納稅人的問題。問:疫情期間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徵收率徵收增值稅,那麼2%這部分需要併入營業外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