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新司法解釋(附全文內容)

2021-01-09 澎湃新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繼承編的解釋(一)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繼承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一、一般規定

第一條繼承從被繼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時開始。

宣告死亡的,根據民法典第四十八條規定確定的死亡日期,為繼承開始的時間。

第二條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以將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第三條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沒有牴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牴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牴觸的遺囑全部或者部分無效。

第四條遺囑繼承人依遺囑取得遺產後,仍有權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的規定取得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第五條在遺產繼承中,繼承人之間因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的規定,判決確認其是否喪失繼承權。

第六條繼承人是否符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後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認定。

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第七條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既遂還是未遂,均應當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第八條繼承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以確認遺囑無效,並確認該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第九條繼承人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並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情節嚴重」。

二、法定繼承

第十條被收養人對養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扶養較多的,除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適當的遺產。

第十一條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

第十二條養子女與生子女之間、養子女與養子女之間,系養兄弟姐妹,可以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被收養人與其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繼兄弟姐妹之間的繼承權,因繼兄弟姐妹之間的扶養關係而發生。沒有扶養關係的,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繼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繼承了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親兄弟姐妹的遺產。

第十四條被繼承人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都可以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不受輩數的限制。

第十五條被繼承人的養子女、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生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被繼承人親生子女的養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被繼承人養子女的養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與被繼承人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養子女也可以代位繼承。

第十六條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者對被繼承人盡過主要贍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第十七條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者對被繼承人盡贍養義務較多的,可以適當分給遺產。

第十八條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母,無論其是否再婚,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時,不影響其子女代位繼承。

第十九條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者在勞務等方面給予了主要扶助的,應當認定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主要扶養義務。

第二十條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分給他們遺產時,按具體情況可以多於或者少於繼承人。

第二十一條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受到侵犯時,本人有權以獨立的訴訟主體資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繼承人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願意盡扶養義務,但被繼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勞動能力,明確表示不要求其扶養的,分配遺產時,一般不應因此而影響其繼承份額。

第二十三條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雖然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但對需要扶養的被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分配遺產時,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三、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二十四條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債務人,共同經營的合伙人,也應當視為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係,不能作為遺囑的見證人。

第二十五條遺囑人未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遺產處理時,應當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餘的部分,才可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繼承人是否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應當按遺囑生效時該繼承人的具體情況確定。

第二十六條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國家、集體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認定該部分遺囑無效。

第二十七條自然人在遺書中涉及死後個人財產處分的內容,確為死者的真實意思表示,有本人籤名並註明了年、月、日,又無相反證據的,可以按自書遺囑對待。

第二十八條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其本人後來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後來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不影響遺囑的效力。

第二十九條附義務的遺囑繼承或者遺贈,如義務能夠履行,而繼承人、受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經受益人或者其他繼承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義務部分遺產的權利,由提出請求的繼承人或者受益人負責按遺囑人的意願履行義務,接受遺產。

四、遺產的處理

第三十條人民法院在審理繼承案件時,如果知道有繼承人而無法通知的,分割遺產時,要保留其應繼承的遺產,並確定該遺產的保管人或者保管單位。

第三十一條應當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沒有保留的,應從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中扣回。

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後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第三十二條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第三十三條繼承人放棄繼承應當以書面形式向遺產管理人或者其他繼承人表示。

第三十四條在訴訟中,繼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的,要製作筆錄,由放棄繼承的人籤名。

第三十五條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作出。遺產分割後表示放棄的不再是繼承權,而是所有權。

第三十六條遺產處理前或者在訴訟進行中,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提出的具體理由,決定是否承認。遺產處理後,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不予承認。

第三十七條放棄繼承的效力,追溯到繼承開始的時間。

第三十八條繼承開始後,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第三十九條由國家或者集體組織供給生活費用的烈屬和享受社會救濟的自然人,其遺產仍應準許合法繼承人繼承。

第四十條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與自然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後,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導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其支付的供養費用一般不予補償;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導致協議解除的,則應當償還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已支付的供養費用。

第四十一條遺產因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時,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提出取得遺產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應當視情況適當分給遺產。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在分割遺產中的房屋、生產資料和特定職業所需要的財產時,應當依據有利於發揮其使用效益和繼承人的實際需要,兼顧各繼承人的利益進行處理。

第四十三條人民法院對故意隱匿、侵吞或者爭搶遺產的繼承人,可以酌情減少其應繼承的遺產。

第四十四條繼承訴訟開始後,如繼承人、受遺贈人中有既不願參加訴訟,又不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應當追加為共同原告;繼承人已書面表示放棄繼承、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表示放棄受遺贈或者到期沒有表示的,不再列為當事人。

五、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解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原標題:《最高法發布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新司法解釋(附全文內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高法發布首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 涉及婚姻家庭等方面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薄晨棣)「經前期梳理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現行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計591件。自2020年6月份以來,最高人民法院進行了全面清理。」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發布會,最高法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賀榮介紹了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的相關情況。
  • 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8000多條?剛剛!最高法院法官闢謠
    2020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解釋立項計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95次會議討論決定,2020年度司法解釋立項計劃為49件,分為二類:第一類共38件,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第二類共11件,要求2021年上半年完成。
  • 【重磅】民法典今日施行,你的生活將有大不同!(附第二批司法解釋)
    又一批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掃描二維碼觀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已於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法典》繼承編司法解釋全文逐條新舊對比及重點解讀 | 學習民法...
    《民法典》繼承編司法解釋全文逐條新舊對比及重點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84 2021-01-0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你的生活將有大不同!(附第二批司法解釋)
    又一批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掃描二維碼觀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已於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最高法發布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遺產無法定繼承人扶養人可適當分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30日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司法解釋,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婚姻與房產:  對於公眾普遍關心的婚姻與房產問題,司法解釋延續了現行婚姻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關於夫妻共同財產的相關規定的原則處理。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附全文)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五個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審判員高燕竹,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審判員謝勇出席新聞發布會。
  • 放心吧,我們已全部更新編注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
    放心吧,我們已全部更新編注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
  • 最高法關於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的概況
    賀榮說,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立法機關有力指導、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各級法院全力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廣泛徵求了社會公眾意見,審判委員會多次討論,如期完成了各項重點任務,取得了重要工作成果:全面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修改制定了第一批與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開展了全國法院的全員學習培訓和普法宣傳。
  • 對行政訴訟法新司法解釋第162條的理解與適用
    作者通過一些實證案例的提煉與分析,就如何理解與適用行政訴訟法新司法解釋第162條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解析。       行政訴訟法新司法解釋第162條對請求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問題作了相應規定。但由於2000年發布的、目前雖已廢止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57條第2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由此,便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附全文)<...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五個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審判員高燕竹,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審判員謝勇出席新聞發布會。
  • 【關注】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最全梳理
    2021年1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第一批共7件新的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民法典實施前後將出臺那些司法解釋?
    來源:《中國審判》雜誌2020年第17期,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司法解釋清理制定穩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及有關法律規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準。
  • 民法典實施前後將出臺哪些司法解釋?
    (一)司法解釋清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民法典施行日,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9部法律將被廢止,以這9部法律為依據制定的大量民事司法解釋急需清理。目前,該工作按照計劃紮實有序推進。一是司法解釋清理工作有序進行。
  • 民法典包含哪些內容(附目錄)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民法典》物權編司法解釋全文逐條新舊對比及重點解讀 | 學習民法...
    來源:山東高法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制定,急用先行、重點推進」原則,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將在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最高法發布新司法解釋 調整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最高人民法院20日正式發布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賀小榮表示,新修訂的司法解釋認真貫徹落實民法典精神,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調整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促進民間借貸規範平穩健康發展。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準確適用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推進民法典統一...
    中國網1月5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最高法獲悉,4日,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周強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確保民法典正確貫徹實施。
  • 8000多條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的真相是...
    席間聽到一個好消息,明年民法典的配套司法解釋有八千多條。」我們法律人這不才剛剛接受這一痛苦現實,紛紛投入學習《民法典》的相關課程,突然傳來消息說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可能8000多條,想想自己的頭髮、想想自己的記憶力,想想自己背到一半的《民法典》……你能不炸鍋嗎?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附全文)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五個典型案例。《解釋》注意貫徹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落實好民法典的具體制度,處理好民法典與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特別法之間的適用關係問題,確保司法解釋符合民法典以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的立法宗旨和目的。二、《解釋》的主要內容《解釋》主要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共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