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字 | 2分鐘閱讀
目前比較好的崗位評價方法有排序法、分類法、因素比較法、評分法.
排序法
排序法是根據一些特定的標準(例如工作的複雜程度、對組織的貢獻大小等對各個職位的相對價值)進行整體比較,進而將職位按照相對價值的高低排列出一個次序。其基本步驟是:
1、對排序的標準達成共識。雖然排序法是對崗位的整體價值進行評價而排序,但也需要參與評估的人員對什麼樣的「整體價值」更高達成共識,如責任更大,知識技能更高,工作更加複雜,環境因素惡劣等。
2、選定參與排序的職位。如果公司較小可以選取全部職位進行排序。
3、評定人員根據事先確定評判標準,對公司同類崗位的重要性逐一作出評判,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次要的、再次要的順次往下排列。
4、將經過所有評定人員評定的每個崗位的結果加以匯總,得到序號和。然後將序號和除以評定人數,得到每一崗位的平均序數。最後,按平均序數的大小,由小到大評定出各崗位的相對價值的次序。
分類法是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對組織中全部或規定範圍內崗位進行多層次的劃分,即先確定等級結構,然後再根據工作內容對工作崗位進行歸類。其基本步驟是:
1、按照經營過程中各類崗位的作用和特徵,將公司的全部崗位分成幾個大的系統。
2、將各個系統中的各崗位分成若干層次,最少分為5-6檔,最多的可分為15-20檔。
3、明確規定各檔次崗位的工作內容、責任和權限。
4、明確各系統各檔次(等級)崗位的資格要求。
5、評定出不同系統不同崗位之間的相對價值和關係。
因素比較法
因素比較法是一種量化的工作評估方法,它實際上是對職位排序法的一種改進。這種方法選擇多種報酬因素,按照各種因素分別進行排序。其基本步驟是:
1、選擇基準崗位。選擇一些在不同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內容相對穩定的、具有得到公認的市場工資水平的職位做為基準崗位。
2、分析這些基準崗位,找出一系列共同的報酬因素。這些報酬因素應該是一些能夠體現職位之間本質區別的因素。如責任、工作的複雜程度等。
3、將每個基準職位的工資分配到相應的報酬因素上。
4、將待評估的職位在每個報酬因素上分別與基準職位相比較,確定待評估職位在各個因素上的工資率。將待評估職位在各個報酬因素上的工資率或者分數相加匯總,得到待評估職位的工資水平。
評分法
評分法也稱點數法,該法首先是選定崗位的主要影響因素,並採用一定點數(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後按預先規定的衡量標準,對現有崗位的各個因素逐一評比、估價,求得點數,經過加權求和,最後得到各個崗位的總點數。其基本步驟是:
1、確定崗位評價的主要因素。四個方面:責任因素,知識技能因素,崗位性質因素,環境因素。並確定主要因素的權重。
2、對各評價因素區分出不同檔別,並賦予一定的點數(分值)。
3、對各崗位進行評價。對各崗位每一因素打分,然後匯總,計算出各崗位的總點數。
4、根據各崗位的總點數進行排序,得到相對價值的高低。
上述各種方法之間有一定傳承關係,目前,評分法是崗位評價的主流方法。如果需要評價的崗位數很少,前三種方法倒也不失為簡單可行的選擇。
作者:楊霏,北大縱橫合伙人
原創作者
安想兵
寶山
白雪蓮
鮑糧庫
蔡倫
曹子祥
曹慧雲
陳進榕
陳明海
陳欣榮
程山
陳俊秀
陳鵬
陳司星
陳宗平
崔凱
曹宇
戴桂禮
刁東平
丁利平
丁曉劍
丁應紅
鄧軍
樊勇
範興東
方炎飛
方鋒鋒
付致東
宮迅偉
郭瑞剛
郭維濤
高智德
杲佔強
韓嵩
何操
何曉剛
何柯
胡玉江
侯愛民
賀廣振
胡展源
黃洪浪
黃程榮
黃軍
郝天嬌
賈曉東
賈春嵐
江慶來
堅鵬
姜慶平
金波
雷春昭
雷瑩瑩
雷寬宏
李持恆
李柯
李強
李曉波
李英華
李煜浩
李品安
李析蒙
李羽灝
李哲峰
林祥鏞
林秀強
劉高峰
劉釗
劉靖
劉亮
劉輝
劉沛
劉傑
劉學元
劉向南
劉鋼濤
劉學文
劉潔
陸研
盧俊
羅晚文
龍小紅
婁開鳴
廖飛
馬旭東
馬順
孟慶豐
繆華
鈕黔
倪明
歐陽逸
裴中陽
彭燕飛
潘應泉
瞿超凡
史俊
術健生
宋豔芳
孫廣焱
孫康
孫連才
陶鴻剛
陶文盛
韋巖
汪亮
汪鵬
王春密
王健
王魯
王敏
王璞
王啟軍
王強
王巍
王維平
王紅菊
王新麗
王永貴
王媛媛
王忠超
王宏志
王永成
王山
王汨
溫優林
吳剛
吳敏
魏雙勤
武建青
向江華
熊浩
許德生
許雁容
徐升華
薛少君
謝志越
謝軍
徐婷
閆鳳芝
閆愛明
楊霏
楊建雲
楊軍
尹繼雲
尹宏亮
于濤
于洋
餘慧
嶽雲雷
尤琳翌
葉豔
姚新平
張軍
張思然
張威
張雲華
張志華
趙玉明
趙海涵
趙亞欣
鄭培新
鄭磊
周大強
周國來
周詳淇
周治
周定
周健
朱寧
註:本名單按拼音排序,為2018年已發文作者(共170位),敬請搜索往期查閱。名單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