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萊士拓展體外診斷領域 市場規模達數千億

2020-12-19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12月6日晚,國內血液製品龍頭上海萊士(002252)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股份以391億元作價購買天誠德國100%股權以及GDS全部或部分股權。據了解,上海萊士的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本次將通過併購優質海外資產,夯實主業實力,同時完成體外診斷領域的拓展。

橫向拓展產銷網絡,夯實主業發展

上海萊士本次重組標的之一的天誠德國,其下屬實際經營主體為Biotest AG公司。Biotest作為全球知名的血液製品企業,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專注於血液製品的研發,積累了成熟的研發技術平臺和豐富的經驗除新廠產品,在德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共擁有20家漿站。此外,公司銷售網絡覆蓋全球,在70個國家建立了直銷/分銷網絡,產品銷往74個國家,尤其在歐洲最大的血製品市場德國具有領先的市場地位,為德國市場第二大廠商,特免產品佔據市場絕對優勢,凝血因子VIII以及靜丙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此次上海萊士收購Biotest,將推動公司與Biotest的深入合作,發揮雙方在技術研發、生產銷售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協同效應,配合上海萊士以「內生增長為根基,外延併購為跨越」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拓寬公司的國際產銷渠道及世界銷售網絡,為上海萊士夯實主營業務發展、提升經營實力、提高未來主營業務收入打下基礎。

 縱向延伸診斷業務,提升行業知名度

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慢性傳染病發病率上升,令市民對醫療需求急速上升,附帶當中用於體外診斷的試劑需求亦有所增加。在中國體外診斷市場,按醫療機構採購價值計算,2017年的市場規模達到越千億元人民幣,預計至2023年的市場規模達數千億。

在全球體外診斷市場中,美國、歐洲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國目前市場佔有份額雖小,但在取消藥品加成、降藥價及醫保控費的大趨勢下,體外診斷暢享多項政策紅利有利於進口替代,自2005年以來,國家對包括體外診斷在內的生物高新技術一直持鼓勵、支持態度。10年來頒布相關文件十餘個,政策支持將有助於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的快速發展。

此次併購的標的GDS是全球領先體外診斷檢測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免疫檢測、核酸檢測(NAT)、抗原抗體等,其中NAT業務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5%-60%。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其產品在自動化整合、軟體集成、檢測靈敏度等方面全球領先。此外,GDS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可檢測HIV、肝炎、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幾十種病毒。同時,還擁有全球首創的單分子免疫檢測技術(SMC),比現有酶聯免疫檢測技術靈敏度高1000倍,基於此技術的新一代免疫檢測產品將成為取代現有免疫檢測技術的革命性產品。公司還掌握了診斷行業的上遊核心技術,能夠生產診斷行業必需的抗原,不僅自用,還對外銷售給雅培、西門子診斷、奧森多等診斷公司。收購GDS將拓寬上海萊士下遊產業鏈,提升公司在體外診斷市場方面的實力與行業知名度,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布局,使上海萊士的血製品主營業務與診斷業務形成協同互補效應。

上海萊士本次通過收購境外同行業龍頭企業,引進先進生產和管理技術,拓寬全球產銷網絡,提高了主營業務實力及市場佔有率;同時藉助本次重組進入體外診斷領域,進一步拓展縱向產業鏈布局,縱橫聯合、協同發展,為將來在國際化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2020年版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國內正在興起的IVD(體外診斷)產業作為後起的新興業態,體外診斷(IVD)被譽為「醫生的眼睛」,行業年均增速達15%左右,是醫療領域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子行業之一。按照這一平均增速測算,到**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規模將在316億元左右。  成長在網際網路背景下的中國「散、小、亂」IVD行業,有望藉助網際網路之風最先騰飛,並誕生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甚至霸主。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國內體外診斷市場逐漸由生化診斷向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等方向轉移。
  • 炒股虧掉13億的上海萊士復牌倒計時,近400億併購案充滿不確定
    血液檢測是體外診斷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體外診斷行業在國內正在快速發展當中,多家上市公司,如凱普生物、邁克生物、陽普醫療、三諾生物等都在血液檢測細分領域有所布局。來源:上海萊士公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GDS合併口徑總資產約為40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約為5.7億美元,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2.7億美元。
  • 美康生物C肽醫械註冊證獲批 搶食700億體外診斷市場
    高速發展的體外診斷作為醫療器械市場的細分領域之一,體外診斷行業近年發展迅猛。目前,體外診斷試劑的下遊需求主要來自醫學檢測和血液篩查,而醫院則是我國體外診斷試劑最主要的需求市場。包括醫院檢驗科、體檢中心、獨立實驗室、防疫站等;血液篩查主要是採供血部門對於血液的檢測,包括各類血站和血製品廠家。
  • 賽科希德:打造成為領先的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專業品牌
    問:凝血類產品的市場競爭情況如何?  張嘉翃:凝血檢測是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的最主要應用領域,根據廣州標點的數據統計,凝血檢測佔國內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市場份額的比例超過95%。在國內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市場,思塔高、沃芬、希森美康等主要國外廠家佔有80%以上的國內市場份額,並覆蓋國內大多數三級醫院;以本公司、邁瑞醫療、上海太陽為代表的國內企業佔有的市場份額較少,但市場份額逐年提升。
  • 東方生物登陸科創板首日大漲587% 體外診斷迎實力猛將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馮思婕2月5日,新年伊始,國內體外診斷行業領軍企業浙江東方基因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生物」,股票代碼:688298)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
  • 體外診斷(IVD)行業深度解析:崛起中的朝陽行業|IVD|朝陽|深度|體外...
    生產:企業集中度低,進口替代自下而上進行中目前國際體外診斷市場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羅氏、西門子、雅培、強生、貝克曼、BD等6大企業佔據體外診斷市場近60%的市場份額,壟斷優勢明顯。相對於國外大型體外診斷企業,雖然同樣以代理銷售為主,但國內企業規模相對較小,體系更為扁平化,更貼近醫院等終端市場。
  • 天普藥業與日本Wako合作 首進體外診斷領域
    「天普藥業和Wako達成體外診斷領域戰略性合作,第一步會引進一款領先技術和方法來檢測肝癌血清學診斷標誌物的項目,通過該技術可實現肝細胞癌早期快速診斷。」近日,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CEO李翰明表示,「這是我們進入進入體外診斷領域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裡程碑。」
  • 科美診斷首發過會 體外診斷上市公司科創板再添一員
    相較於傳統免疫診斷技術,化學發光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特異性好、精確度高、檢測範圍廣等優勢,成為國內該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據悉,體外診斷通過檢測人體組織或分泌物獲取臨床診斷信息,因為其廣闊的增長前景,成為近年來醫療器械市場最為人關注的細分賽道。
  • 火熱的體外診斷領域到底還有哪些「卡脖子」現象?
    作者:邵錢體外診斷(IVD)應該是2020年醫療器械行業最「出圈」的細分領域了,作為新冠病毒的主要的檢測手段之一,疫情的爆發使得IVD行業獲得了巨大的曝光量,讓大眾普遍認識到了該行業的重要性。但與此同時,行業中存在的一系列短板問題也加速暴露了出來。
  • 盤點國內17家體外診斷上市公司,我們發現了三大特點
    數據顯示,在2013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就已達到554億美元,而在2015年則達到了634億美元,據專家預測,這個數據在2018年可能會達到777億美元。那麼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在中國的增速如何?據統計,2015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407億元人民幣,其市場規模的增速達25%,據專家預測,在未來兩年,該數據將維持25%的增速繼續增長。
  • 亞輝龍: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
    專注體外診斷領域 自產產品收入增長迅速  亞輝龍成立於2008年,專注於體外診斷領域,主營業務為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為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其主要產品為基於化學發光法、免疫印跡法、酶聯免疫法、免疫螢光層析法等方法學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
  • 明德生物試劑業務爆發淨利增近7倍 上市來籌劃超10億擴建體外診斷...
    體外診斷在疾病預防、診斷、監測以及指導治療的全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約有三分之二醫療決策基於診斷結果得出,其中80%以上診斷屬於體外診斷領域。研究機構預計中國體外診斷市場在2016-2021年的複合增速預計為15%,明德生物有望在行業高速增長中受益。
  • 誰掏走了上海萊士1.17億元?
    本報記者 張玉 上海報導在控股股東屢次因為股權質押回購違約的背後,昔日「血王」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股份有限公司(002252.SZ,以下簡稱「上海萊士」)依靠控股股東「過橋交易」而進行的危險的資本遊戲正逐漸浮出水面。
  • 近千億「體外診斷」賽道,何以多家國產IVD企業完成IPO?
    自2015年以來,隨著國家對體外診斷行業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的政策,體外診斷行業的市場規模逐年上升,在2019年達到705億元,2015至2019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9%。 1.國產起步期(1980-1990年) 隨著中國市場對外開放,大量國外先進技術被引入中國,因此出現了第一批有一定規模的生產體外診斷試劑的企業,如生產生化類診斷試劑的:北京中生、上海長徵、上海榮盛、深圳邁瑞等公司,生產免疫類診斷試劑的:上海科華、廈門英科新創、鄭州安圖等。
  • [年報]上海萊士:2015年年度報告摘要
    證券代碼:002252 證券簡稱:上海萊士 公告編號:2016-033 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血液製品的臨床使用量不斷增加,市場容量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行業景氣度高,未來將保持持續快速穩定增長。公司於2014年完成對鄭州萊士及同路生物的併購後,整體規模已成為國內血液製品行業第一。
  • 體外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四)——各細分市場容量與增速
    POCT市場主要有如下特點:  1.市場集中度低:POCT在整個IVD細分市場中除生化試劑外最易切入的市場,國內廠家規模普遍偏小,相對而言市場份額較大的廠家大多都有其特色產品,是該細分領域的佼佼者,比如特種蛋白的深圳國賽,心肌標誌物的南京基蛋等。
  • 亞輝龍上市:專注體外診斷,關注生命健康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健康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體外診斷作為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也獲得飛速發展。目前,國內體外診斷行業正處於快速增長期, 根據醫械匯 《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 版)》數據, 2018 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 604 億元,同比增長 18.43%。
  • 2020第1季度,這些體外診斷企業中標了(試劑類)
    從整個IVD行業來看,臨床檢驗試劑市場規模佔比為70%左右,而臨床檢驗設備市場規模佔比約為30%。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IVD儀器項目類政府採購金額過億,試劑類項目金額超過1600萬,雖然在金額上差距頗大,但臨床檢驗試劑屬於消耗品,採購頻率快,需求量大,給予了國內企業更多的空間和機會。
  • 科美診斷擬登陸科創板背後是國內體外診斷技術的崛起
    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體外診斷(IVD)已經成為全球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目前在中國體外診斷市場中,免疫診斷已取代生化成為規模最大的細分市場,約佔35%以上的份額,從最初的放射免疫分析技術到目前已經發展到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階段。
  • 安圖生物:20年深耕體外診斷 試劑與儀器比肩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王基名 從代理經銷、小批量生產起家,20年間發展成為國內IVD(體外診斷)行業翹楚企業,而且多個細分領域具備和國際巨頭競爭的實力,這就是高速發展的安圖生物。剛50出頭的苗擁軍,已經在體外診斷領域耕耘近30年,1989年22歲的苗擁軍,畢業後便進入河南省科學院旗下的博賽生物研究所工作。該所曾是中原IVD產業的發源地,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究和銷售,苗擁軍從普通職員一直做到副所長。1998年苗擁軍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