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因為孩子對於外界的事情沒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所以很多事情他們不會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就很容易讓新手的寶爸寶媽感覺到無從下手。
最近我的朋友小琪就感覺身心俱疲,因為自己家的兒子不知道怎麼就學會了亂扔東西。平時在吃飯過程手裡的飯也是抓起來就扔,到處都是被他扔出去的飯。而且不僅僅是吃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隨手抓起旁邊的東西扔出去。
小琪對他根本沒有辦法,害怕訓斥的太輕孩子不長記性,太過嚴厲孩子又會哇哇大哭。而且現在小琪根本不敢帶著孩子去公共場合,害怕孩子會以為扔東西影響別人,甚至導致其他人受傷。
於是我陪著小琪去諮詢了專門的育兒專家。專家告訴小琪,這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引導,不能讓孩子把扔東西當做常態。
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扔東西之後懲罰孩子,或者對孩子動手。這樣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本,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扔東西的真正原因,而不是通過其他方式讓孩子害怕。
那麼在孩子扔東西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家長要有耐心
很多時候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都習慣大聲呵斥孩子,認為這樣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孩子以後不再犯錯,但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在家長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恐懼的,根本停不進去家長的呵斥,只能讓孩子脆弱的心理受到打擊,不利於孩子今後正常發育和成長。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耐心的和孩子交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扔掉東西。很多情況是因為孩子自己有情緒要表達,才會出現扔東西的行為,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合理的去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讓孩子明白語言比扔東西更容易讓人接受,扔東西並不是正確的行為。
2、讓孩子一起整理
當孩子扔完東西之後,家長千萬不要第一時間去整理孩子弄亂的東西,因為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孩子不會去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反而不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甚至產生孩子一旦有什麼不滿意就去訓斥大人的行為。
家長最好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去整理。在整理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可以扔,那些不可以。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球類,讓孩子去扔。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明白物品的分類,也能促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愛。
3、多多陪伴孩子
孩子是很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的。有時候孩子如果扔東西,那麼家長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最近沒有太關注孩子。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而且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成長道路上最堅定的後盾,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安心地成長。
孩子亂扔東西也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關心,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每一個幸福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對陪伴他成長的父母。每一對父母對孩子都有真摯的期望,但是僅僅有期望還遠遠不夠,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多多上心,讓孩子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安心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