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普通婦科主任周訓華專業審核。
子宮是每個新生命到來的第一所「房子」,但子宮很脆弱,無論是愛「保溫杯裡泡枸杞」的養生女孩,還是「當歸紅棗煮雞蛋」的保健Girl,都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襲。例如「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就是最活躍的反派之一。
最近,三十多歲的周女士來找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普通婦科主任周訓華求助,「周主任,請您一定要幫幫我啊!體檢B超說我有子宮腺肌病合併子宮肌瘤,我現在準備要二胎了,我還能懷孕嗎?」
其實,孕前檢查出子宮肌瘤這種事很常見。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最新統計數據表明,30歲以上的婦女約20%以上有子宮肌瘤。那麼,帶著子宮肌瘤懷孕有哪些風險?
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病可能會導致流產或早產。同時,子宮肌瘤是激素依賴性腫瘤,懷孕期間雌激素升高,肌瘤可能會較快增長或紅色變性,導致孕期腹痛、流血、早產、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位異常的風險增加。
為啥育齡期女性特別容易中招?
首先,子宮是一塊「肥沃的土壤」,能給子宮肌瘤提供豐富的血液。再則,育齡期女性雌激素分泌較高,雖然雌激素能為姑娘們帶來滑嫩的皮膚、曼妙的身材,但雌激素水平過高,同樣會變成子宮肌瘤茁壯生長的「幫兇」!
「隔山打瘤」,如何實現不開刀不流血?
周女士十分幸運,經過相關檢查和初步定位顯示她可以選擇接受不開刀不流血「隔山打瘤」的海扶刀治療。
這種隔著肚皮就能消融子宮肌瘤技術治療原理,是利用超聲波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將超聲能量透過皮膚匯聚到腫瘤,使腫瘤中聚焦區域的溫度瞬間升達60-100℃,從而達到消融腫瘤。
與傳統的手術室不同,這裡的醫護人員們並不需要層層消毒才能進入手術室,病人並沒有進行全身麻醉,治療中病人只需要一點鎮靜和鎮痛劑,還可以聽音樂、看電影。
在這裡,我們看不到手術刀和止血鉗,看不到止血的紗布和棉花,醫生手中的滑鼠,就是正在患者體內做手術的手術刀。
海扶刀(中國獨創)已經發展了二三十年,取得了如下驕人的成績。臨床應用中心全球佔比2/5,治療量全球佔比2/3,SCI論文發表量全球佔比1/2,全球 2869 家醫院引進,62 家海外治療中心引進,13萬例腫瘤治療量,200萬例非腫瘤治療量。
2020年4月7日,由中國工程院郎景和院士牽頭,匯聚國內20餘位知名專家教授,經歷數次修稿審稿最終完成撰寫的《聚焦超聲消融手術臨床應用技術規範專家共識(2020年版)》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
「共識」的發表,說明聚焦超聲消融手術的臨床應用已更成熟,患者能夠更放心的接受治療。
術後3個月即可備孕!
手術後,周女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兩天後就出院了,只需靜待被殺死的腫瘤細胞在正常的新陳代謝中被排出,子宮肌瘤自然縮小乃至於消除。
「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相當於一次剖腹產,要術後1-2年才能開始備孕,海扶超聲消融術後3個月即可懷孕。」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周訓華主任還談到,對於短期內有生育計劃的女性而言,「海扶刀」更具有明顯優勢。
有了海扶刀的出現,將極大的避免傳統手術對子宮的傷害,以最溫柔的方式守護女性健康。(通訊員 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