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如何讓農戶輕鬆種田?義大利發展模式如何在成都的田園間落地?今天,2019年成都全市都市現代農業類產業功能區建設現場交流觀摩會在崇州召開。來自市級相關部門以及全成都8個都市現代農業類產業功能區的相關負責人來到天府優質糧油融合發展功能區,座談交流、學習借鑑。
智慧農業:捕捉1平方公裡內的天氣趨勢 在家手機巡田
四川農村社會化服務總部崇州中心位於崇州市北部10萬畝糧經旅綜合示範基地環線。沿線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稻田,立秋剛過,風吹稻浪提前透露豐收的信號。如果從空中航拍,彩稻勾畫出的拖拉機、無人機等農機形象,會給農田增添更多趣味。
稻田
在這裡種水稻,「智慧」是關鍵要素。中心引進中化MAP智農、北京農信互聯、成都曙光集團等,搭建「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空天地」一體化、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數字農業服務中心,應用智慧垃圾分類、智慧水務等數字農村公共服務,為政府監管決策、市場預測分析、企業經營管理、農村公共服務等提供技術與數據支撐,促進數字鄉村新經濟發展。中化集團四川公司技術經理李超告訴記者,「空」即衛星拍攝,根據顏色變化監控作物生長情況,「規模化種植後,農民不可能通過實地巡田去了解作物長勢,現在進入手機屏幕,在家裡就能定點巡查。」「天」即氣象站,能捕捉到未來2小時之內的天氣情況,知道未來趨勢,精準度可以縮小到1km*1km的網格範圍,這種精細監測的好處是能在異常天氣下提前推送,比如準備暴雨後排水,及時安排,減少損失。「地」即傳感器,「了解積溫後播種,根據土質和營養狀況精準施肥,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李超說。
中心流傳著一句話,「種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中心引進的企業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向農民輸出技術和標準。中化MAP智農公司就定期組織農戶來參觀、講課、培訓,讓農民了解該種什麼、怎麼種。李超介紹,去年開始公司增加了新業務,給五糧液供應專用釀酒糧,通過給農戶輸出技術方案和規範,經檢驗後回收,比市場價要溢價不少。
智慧農業的模式,給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發展部負責人王超奇一些啟示,他告訴記者,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要在1275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增綠增景,必然要藉助高科技手段,如果通過無人機等形式實現智慧化播種,將會儘快實現。
農家慢生活:義大利模式與崇州碰撞
「國際慢城發源於義大利,是大工業時代繁忙都市生活下的減負發展形式,我們認為這和成都的特質契合。」四川發展國弘崇展公司負責人張平安介紹。
慢城景色
走在天府國際慢城,很容易感受到這種融於自然的閒適氛圍。荷塘溼地延續了生態本底的自然風貌,新修的建築傳承川西林盤的風格,其中已經建成的文創綜合體以雲和稻花為設計元素,保留了川西水稻種植的傳統。天府國際慢城項目是四川發展集團在天府優質糧油融合發展功能區投資建設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秉持「天府味、國際範、慢生活」核心理念,依託崇州優越的大田景觀、川西林盤和榿木河溼地資源,植入現代生產、生活、消費和創新場景,建設西部地區特大型田園綜合體和國際慢生活康養旅遊目的地。
慢城景色
張平安介紹,項目由創新農業示範區、遊樂慢享旅遊區和頤養休閒度假區三大板塊構成,主要包括現代農業產業園、白頭愛情特色鎮、婚慶產業基地、親子遊樂世界、精品民宿群落、田園度假酒店、文創產業聚落、健康養生社區等子項目。
項目已於2018年3月動工,計劃用8年分3期建設。已建成風吹稻花文創綜合體、慢城精品林盤酒店、五星民宿酒店、愛情廣場等起步區項目。正在優化核心區項目規劃,計劃年內啟動第二批次項目建設。
「依託自然本底的溼地、水系、林盤,進行消費場景植入。」張平安介紹發展模式,並表示,通過建設溼地植物監測站、溼地昆蟲監測站、溼地鳥類監測站、科普宣教中心等機構,維護好當地的生態本底。
來自成都特色水果產業功能區的周家聖認為,天府國際慢城項目盤活了農村地區的閒置資源,通過整合資金和產業鏈的要素,打造增長極,對於帶動周邊老百姓生產生活將有裨益。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攝影報導
編輯 劉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