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
終年65歲。
就在逝世的前一天,老先生還發了一條微博: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一條簡單的微博,文字間,有他一如既往的禪意。
就好像預料到了生命的盡頭一般,人生在世,誰又不是那渺小的麻雀。但依舊不能放棄夢想,丟掉所熱愛、嚮往的自由。
林清玄從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首部書籍,30歲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他的作品寫滿了對人世的思考,對美學的感悟,對生活的深層探索,對生命的崇高敬畏……
星雲大師讚嘆其「文如流水,語似冬陽」。
一代宗師南懷瑾也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林清玄寫了。」
如果說生命是一場修行,那麼,林清玄就是行走在紅塵中的修行者。
他留給我們的,除了清淨的文字作品之外,更多的是他不浮不躁的人生態度。
01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林清玄有個朋友,想讓他幫忙題幾個字,掛在新居客廳補壁。
他自知字寫的不好看,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使他感到有些為難。
朋友說:「怕什麼?掛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
林清玄也很乾脆,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他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請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
看到林清玄玩笑的態度,朋友說:「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見此,他便也不賣關子,直言道: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生活猶如一架天平,要想生活保持平衡,就要學會做加減運算:「不思八九」是減法運算,減去生活中「不如意」的砝碼;「常想一二」是加法運算,增加生活中「如意」的砝碼。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萬事如意。
先生總能在生活中找到人生至理,字裡行間沒有華麗辭藻,但娓娓道來後,總能觸動人心。
02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03
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
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04
浪漫,
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
浪費時間慢慢喝茶,
浪費時間慢慢走,
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05
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
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
不要為明天煩惱,
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06
今天比昨天慈悲,
今天比昨天智慧,
今天比昨天快樂。
這就是成功。
07
只要心中有情,
處處在在都有清歡,
都有小小而確定的幸福。
08
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
喝甜酒時,宜讀柳永;
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
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
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
讀李後主,
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
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
狂飲細品皆可。
09
白鷺立雪,愚人看鷺,
聰者觀雪,智者見白。
10
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
但凡茗茶,
一泡苦澀,二泡甘香,
三泡濃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
此後,再好的茶也索然無味。
誠似人生五種,
年少青澀,青春芳醇,
中年沉重,壯年回香,
老年無味。
11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
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
那麼,讓我們保持適度的沉默吧!
在人群中,靜觀諦聽;
在獨處的時候,保持靈敏。
12
每個人的心裡都需要一個人、
一棵樹、一片草原、
一間木屋、一個故鄉,
也許不必真實存有,
卻是一個不變的碑石,
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點光、
一點溫暖、一點希望。
13
年少青澀,青春芳醇,
如果沒有離別,
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
如果沒有離別,
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
14
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搭檔,
也不與煩惱的自己同住。
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
不斷地穿過泥濘的路,看著遠處的光明。
15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
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
回到最單純的歡喜,
是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
林先生生前曾說: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想來這一生,老先生是做到了,他用筆墨在生命中靜靜地開著花,散發出來的芬芳,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淡然和灑脫。
他亦說著:人生一世,既苦也甜。鹹也好,淡也好,走過皆好。
相比起世俗的名利薰心,老先生清淡如水的人生觀就好比悠悠山谷中的疏柏修竹,亭亭而立,不為世俗所累。
他這一生雖不長,但卻活出了太多人望塵莫及的境界。
願我們也能如先生一樣,在複雜的世界裡,學會感悟簡單的真諦。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在浮躁的世界找到內心的平靜,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地過好這一生。
先生,一路走好!
—《END》—
讓我們一起緬懷林清玄!
本文來自詩詞天地
觀自在菩薩,行
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不減姿態。宗彪、王寒夫婦,文字唱和,各領千秋。他們連續三年,每次堅守三五小時,觀察細緻入微,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江南草木記.曇花》,講到了這件樂事。撮影家葉曉光,為曇花留影作畫冊;盧霞客與臺嶽學子,詩詞唱和:小暑颱風送清涼,安心靜觀漸開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閒處,你我他。
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
蜜多時,
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不減姿態。宗彪、王寒夫婦,文字唱和,各領千秋。他們連續三年,每次堅守三五小時,觀察細緻入微,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江南草木記.曇花》,講到了這件樂事。撮影家葉曉光,為曇花留影作畫冊;盧霞客與臺嶽學子,詩詞唱和:小暑颱風送清涼,安心靜觀漸開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閒處,你我他。
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