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拿下160萬會員費:羅振宇靠什麼賺錢?

2020-12-19 第一財經

自媒體人又一次用他們的一個勝利讓傳統媒體人感覺到末日將至。

這一次是羅振宇,他主講一檔叫《羅輯思維》的脫口秀節目。半個月前,他在微博發起了一項會員和鐵桿會員募集活動,前者需交會費200元,後者1200元,羅本人沒有承諾任何回報,但5500個會員名額卻在6個小時內宣告售罄。160萬元通過支付寶、銀行等多個渠道匯入指定帳號,甚至活動截止後也還有人試圖繼續匯款,羅的團隊不得不發微信勸阻。

感覺到威脅的傳統媒體很可能是這麼想的:網際網路,收費不易啊!我們做訂閱零售都很難,恨不得一股腦進入資料庫營銷時代,轉手把用戶賣給廣告商。而現在有這個人,連幹什麼都還沒想好,就輕鬆收入160萬。讓我們情何以堪啊!

淡定……我們不如先來看看發生了什麼。

 

首先,我們得承認,這是一次好的銷售,但好的銷售不等於好的市場。促成好銷售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可能包括對羅振宇的支持、受眾對自媒體的嘗試,也可能包括一腔熱血的粉絲。這就好像一次路演前置的Kickstarter募款,它唯一的問題是是否有可持續性,160萬也許足夠一個小團隊衣食無憂一陣子,那下一次會怎麼樣?

其次,羅振宇自己也說過,他的節目服務有細分需求的10萬人,「這意味著,我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是看我的廣告還是捐贈,一年給我貢獻200元我就有2000萬……我們可以很體面地在這個世界上獲得一個社會地位,幹著自己喜歡的事。」

把募款定義為捐贈,可以避免些麻煩,但捐贈心態和購買心態截然不同—對於付費者來說,這更像是滿足一種「被需要」的需求。能提供「被需求感」給對方的人,通常是處於強者位置的。所以你看,羅振宇的會員可能會有更強的優越感—這是傳統媒體無論如何裝不來的,它們做宣傳者、鼓動者、啟蒙者的日子太久了,天然強大。

但話雖如此,付款還是硬指標。羅振宇提供了一個重要需求:效率。

《羅輯思維》是一檔讀書筆記脫口秀,羅振宇歸納他看過的書,變成觀點傳播出去。對於觀眾來說,這是獲取知識的有效率的方式。你不願意讀書,那有人替你讀。其中一部分觀眾還會深感「吾道不孤」。

在雜誌這種媒體剛剛興起的時候,有「同人雜誌」一說,其中赫赫有名的是陳獨秀的《新青年》。羅振宇,還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一樣有這心思。這是一種建立在「分享」基礎上的服務,其中最大的價值就是效率。

如果我們把這一點進一步放大,那這就是:從工業革命到資訊時代以來,所有的創新、進步都與「效率」相關,它是商業民主化—本刊最愛口號之一—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效率提升了服務的覆蓋率,人人皆可享用。

如今的微信或者微博平臺,為意圖尋找「同人」的各種媒體提供了便利的篩選機制,關鍵詞(Google)和社交網絡(Facebook)就是效率的根本。

在若干年以前,有兩個人,看到了一種需求,繼而看到這個需求支持的市場,而自己又熟悉解決之道,於是他們分享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推出了新服務。結果相當不錯,他們建立起來一個覆蓋全球的市場。

現在最新消息是它難以為繼了。

我說的是Lonely Planet。就在上個月,這個媒體裡絕大部分的編輯、兼職寫手和插畫作者都被解僱,3月剛剛買進它的新東家說,公司今後會轉而利用社交網絡裡的內容—你看,一個分享旅遊體驗的媒體,最後輸在了效率上。最好的Freelancer也比不過網際網路上眾多點擊發送的遊記總和。

羅振宇是新媒體機會的把握者。他未來要面對的是分享的可持續性,受眾可能在成長,新的競爭對手會出現。哦,我還得回頭說一下不淡定的傳統媒體,它們要做的事可多:尋找「同人」的效率,提高「分享」的價值以及思考對於它們的讀者來說,「效率」究竟是什麼。還有,別忘了,還有可持續性。

楊櫻是本刊炫公司主編,主要負責營銷、設計、炫公司等欄目。

相關焦點

  • 解密Costco:其實不是超市 是靠會員費賺錢的「中介」
    可見,Costco「完全不靠賣東西賺錢」。而且,關鍵的是,這不是被動行為。不是因為競爭激烈導致毛利潤率下降。而是主動行為,主動把毛利潤率降到根本不賺錢的水平。也就是說,Costco「完全不打算靠賣東西賺錢」。第二件事是Costco向顧客按人頭每年收取剛性的會員費,成為其幾乎全部利潤的來源。
  • 華為銷售員,拿下羅振宇千萬訂單,竟然只用了1封郵件
    只用了一封郵件,華為銷售就拿下了「得到」生意,羅振宇把多年合作的數據服務商阿里雲,換成華為雲,把每年幾千萬的訂單給華為。那麼這篇郵件都寫了什麼?讀完本文希望你能明白: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於,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 羅振宇給青年人的書單
    關於羅振宇當導師,找到了一篇10萬+的文章——《羅振宇為什麼討人厭?》,大家有時間可以讀一讀,這篇文章作者主要說的就是羅振宇在2017年《奇葩說》裡表現的屬實「不地道」,原文是這樣形容的: 「這個人目的性太強,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及別人感受。」
  • 「價值100萬的副業賺錢行業揭秘……」
    有人喜歡穩定的薪水,但他肯定不能讓你年入150萬或更多……的確沒有幾個人能靠打工賺到更多的錢,唯一能讓你賺到更多的錢,要麼自己創業,要麼就是依靠副業賺錢。對於創業當然不會一帆風順,肯定會有風險,比如選擇的領域競爭激烈,產品定位不夠清晰。
  • 4年積累3870萬用戶,得到APP做對了什麼?
    得到APP4年快速積累3870萬用戶,背後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從得到創始人羅振宇的經歷出發,對其發展進行了梳理分析。付費社群,粉絲經濟2013年8月9日,羅輯思維推出了付費會員,分200元、1200元兩檔會員價。僅僅6小時5000個親情會員、500個鐵桿會員售罄,輕鬆收入160萬元。2014年6月17日,「事先不告訴你是什麼」的圖書包,一個半小時售出8000套;7月18日,「 真愛月餅 」 正式上線,共計售出4萬多盒,近300萬人參與其中。
  • Costco生意經:賺錢不靠差價,會員費攬23億美元
    此外有網友表示:「全年營業額1000多億、利潤30多億,零售的利潤3%,這不是良心企業是什麼?」實際上,不同於傳統的超市企業,Costco並非通過商品差價來賺取利潤,而是通過低價精選的模式引流,以會員費實現盈利。在最新發布的2019年三季報中,1052.0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全部來源於零售及會員費。其中,會員費所得23.02億美元。
  • 盈利全靠會員費的Costco,軟肋竟也是會員制?
    在上海開了大陸第一家門店一個月後,開市客宣布該店的會員總數超過了20萬,遠超全球平均門店會員規模6.8萬。開市客的會員制商業模式能不能成功「複製」至國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畢竟這種倉儲、批髮式的超市似乎不太適合國內高頻、小量採購的場景,而大訂單又是開市客獲得議價能力、吸引會員的關鍵之一。
  • 華為銷售拿下羅振宇千萬訂單,只用了一封郵件
    羅振宇說是5個要點,最後一點其實可以忽略。1,我們為得到的企業知識服務,挑選了一個優質客戶,只要得到願意,500萬的訂單馬上就可以籤。2、這個合作,跟得到是否選擇華為雲做數據服務商,沒有任何關係,請你們不必有壓力。3、我們華為雲的總裁和副總裁,都是得到的用戶,他們非常關心華為雲和得到的合作進展。
  • 靠會員費一年賺31億美元 好市多的另類「流量」生意
    而好市多高效率運營的背後,是打破傳統零售行業要「客似雲來」的鐵律:要光顧這家超市,請先去交個並不便宜的會員費。在北美,辦一個好市多的非執行會員年費為55美元,而一個執行會員的年費為110美元,並且年費費率也正處於不斷上升的階段。
  • 華為銷售一封郵件拿下羅振宇千萬訂單,讓你知道華為為什麼牛逼
    得到用的雲服務本來是阿里雲的,每年費用高達幾千萬,但華為雲的一名銷售只用一封郵件就拿下了羅振宇的千萬訂單,不僅如此,還感動得讓羅振宇直接向華為點名要這一名銷售員。這件事情的背景是什麼樣的呢?2.華為雲之前也一直在說服羅振宇,把得到的數據遷移到華為雲上,但羅振宇說:「哪怕你華為就是民族英雄,這個事情也沒法說服我,不可能。因為數據可以說是一家公司的命脈,公司承擔不起將之前所有在阿里雲的積累(穩定性,合作關係)放棄,然後把所有數據搬到華為雲上去的風險。」確實,換雲服務商是一件很大的麻煩事,光耗費的勞力不說,風險也挺大。
  • 大學生、寶媽、上班族可做的兼職賺錢方法,月入過萬就靠它了
    像許多朋友一樣,近一個時期以來,我也一直在考察各種各樣的網上兼職賺錢項目。特別是能實現渴望已久的自動化賺錢模式。當然了,這裡我說的「自動化賺錢「或者說「被動收入系統」,並不是說你什麼也不用做,一開始躺著就把錢賺了的!
  • Costco上海店會員超10萬人 解密:Costco是賺會員費的「中介」
    可見,Costco「完全不靠賣東西賺錢」。而且,關鍵的是,這不是被動行為。不是因為競爭激烈導致毛利潤率下降。而是主動行為,主動把毛利潤率降到根本不賺錢的水平。也就是說,Costco「完全不打算靠賣東西賺錢」。第二件事是Costco向顧客按人頭每年收取剛性的會員費,成為其幾乎全部利潤的來源。
  • 便宜到哭的COSTCO,到底靠什麼賺錢?
    全球最大實體會員超市;全球擁有9200萬會員;幾乎90%以上的美國家庭都是他們的會員!COSTCO有多厲害?>>便宜:這家超市的所有東西都是為了追求更便宜!!!極致的便宜!便宜到哭的COSTCO,到底靠什麼賺錢?>>costco的品種單一,所以庫存非常短!庫存的周轉做到了一個月以下,這個效率是沃爾瑪的兩倍以上。
  • 女人靠什麼賺錢:包子姐6個月逆襲,月入5萬(2)
    女人靠什麼賺錢?手機上怎麼賺錢?在家怎麼賺錢?專註解答以上三個問題,3個月時間,打造月入3萬的在家賺錢系統,這裡是易寒說創業。女人靠什麼賺錢:選創業項目,看這5個標準,很準!女人靠什麼賺錢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大量的目標用戶在搜索「包子培訓」相關的關鍵詞。
  • 一年收15.5億元會員費,雲集想成為中國的Costco
    這條劍走偏鋒的道路,讓雲集在不到兩年時間內,發展出超30萬「店主」,收到平臺費超過1.1億元,獲得凱欣資本和鐘鼎創投2.28億元A輪投資,還請了當時的當紅明星吳秀波成為代言人。值得關注的是,雖然2019Q1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的付費會員人數達到了900萬,其中在雲集中產生交易的會員(成功推薦雲集產品的會員)數量為710萬人。去年同期為280萬人,同比增加153.3%。可是,雲集盈利的同時,雲集的買家數卻從去年同期的790萬人降至730萬人,減少了60萬之多。
  • 被低估的羅振宇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有一次,羅振宇熬到凌晨三點,還是不知道第二天該發什麼好,一時之間,連想死的心都有——作為一個靠寫字為生的人,我很了解這種痛苦。 而這麼痛苦的事情,羅振宇承諾要做滿十年。 無論如何,這種死磕的態度,感動了觀眾和聽眾。他的視頻和公眾號,很快就發展起來。短短幾個月,視頻播放量和公眾號粉絲都超過了百萬。
  • 電影能靠票房賺錢,但看電視劇是免費的,拍電視劇的靠什麼賺錢?
    在日常生活中,看電影和電視劇是很多人娛樂消遣的方式,除了電視機之外,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更是讓人們想看什麼就能看什麼。 只不過,雖然電影可以在手機、電腦、電視上看,但一有新片人們更願意去電影院,雖然一張票要幾十塊錢,但是電影院的氛圍更好,屏幕大,看起來更爽。
  • 微信神秘大號羅振宇首現身 活捉羅胖行動圓滿結束
    6小時,5500鐵桿會員,160萬收入。8月,《羅輯思維》推出史上最無釐頭的會員方案,羅胖(@羅振宇)卻憑藉其「魅力人格體」,讓「靜候佳音」的小夥伴們跌破眼鏡,創造半天成功套現160萬的成績,讓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著實驚呆了。10月,羅胖不再被動地「等包養」,而是公開售賣《羅輯思維》,並打著附贈網際網路時代的人生船票大旗,鬧市叫賣。
  • 超市界的運營高手,根本不靠商品利潤賺錢!會員還能這麼玩?
    但是開市客的會員制走的「奇葩路線」,它是使用的預支會員費成為會員後,才可以進入門店購物。其實開市客並不主要依靠售賣商品賺錢,這個模式在商超行業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他們由於會員制度的特殊性和實用性,到店消費的顧客都要交這個會員費才能享受開市客的低價商品。
  • 多面羅振宇:我有一個計劃,你只需要相信我
    隨後,5000 個親情會員、500 個鐵桿會員 6 小時售罄,羅輯思維瞬間集資160萬元,成功獲得第一桶金。 後來,社群結束了,有人質疑他是不是騙子。面對這個,羅胖顯得有些難以置信,他說 我是個乞丐誒!你打賞給我錢,還要我給你提供服務!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13年的時候還有一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