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的學生馬上就要開學了,在中考中「廝殺」取勝的學生,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中,殊不知,一場新的「危機」已經慢慢來臨了。
很多學生進入高中之後的感覺,一個是新鮮,一個是不適應!其中,很多學生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第一次月考後,很多家長和學生就開始焦慮了:以前物理、化學、歷史這些科目輕鬆考90分以上或者100分,現在為什麼考80分都難了?以前一考就是班級前幾名,現在怎麼成了四五十名了?這樣的問題,我每次帶高一都會遇到。
考試結束後,焦慮的家長,會找到各自原因,有學生的也有老師的,其中有一種觀點讓老師非常無奈:高中老師管理松,不如初中老師負責任,結果導致孩子成績下降。
作為高中老師,每次聽到這樣的觀點,都是一臉的無奈,縱使全力解釋,也無濟於事,其實初高中的變化,是全方位的,體現在老師這裡,可以說:初中老師是「圈養」學生,高中老師是「散養」學生,不是老師不負責任,而是高中的學習內容和考試要求,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如果說老師負責,幼兒園的老師是最負責的,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關鍵的問題是,孩子到了小學、初中、高中,你還要老師去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的事情嗎?
下面是著名一線老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李永樂老師整理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不同,這個總結,也適合高中其他學科。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初高中的內容,在知識點、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中,都發生了很大改變,以物理為例,初中學習的內容都是對生活常識的定量分析,比如瓶子裡水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呢?是因為水分子跑到空氣中了,這就是「蒸發」;但是到了高中,就要進行「定量」解釋了:一個水分子有多大?瓶子中有多少水分子?是怎麼跑到空氣中去的?可以看出,高中的內容更加抽象,無論是概念還是計算,都比初中難很多了。
而從老師授課方式看,初中的內容比較簡單,也比較少,所以老師可以反覆講一個知識點,一次不會,幾次就會了;但是到了高中,知識點多,難度大,老師授課速度加快,通過上課講授,課下作業的方式,進行檢查,結果很多學生對於基本的概念可能都沒有掌握,就會出現「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情況,慢慢的,不少同學上課也聽不懂了,於是對自己、對老師產生了懷疑,開始從別處找輔導老師了。
從學生的學生方式看,初中內容簡單而且重複很多,對於比較聰明的學生, 即便不記筆記,也一樣能夠學好;不是很聰明的同學,經過多次反覆,即便不理解,也能記下來,再加上有人加上課外輔導,所以成績也還不錯;但是到了高中,這些都不行了,因為高中要求學生學習更加主動。
由此可見,初高中的學習內容,決定了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很大的改變,很多學生到了高中,還沿用初中的學習方式,感覺高中也沒有那麼難,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高中的知識量、難度,考試要求是遠遠超過初中的,一開始就懵了,經過幾次考試,就放棄了,這不是高中老師不行了,而是孩子根本就沒有適應高中的學習方式。
所以,很多高中在招生的時候,都以「管得嚴」進行宣傳,其實高中真正需要的不是「管得嚴」,而是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得更加深入,這樣的學生才能變得更強。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不適應又不能及時改變學生可能會被「淘汰」,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煎熬一兩年才能改變,也有的學生在經歷一兩次打擊後,突然「開竅」,而那些「管得嚴」的學校,很少有像衡水中學那樣的管理模式,以為衡水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嚴」字,而其他學校在去衡水學習後,都學到了「嚴」,於是加班加點壓榨老師和學生,最後高考如何呢?我想會有一個公平的評價。
那麼,新高一的學生如何才能適應高中的要求呢?歡迎關注「贏在高中」,我後面會專門給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