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情緒來教育孩子 家長控制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2021-02-23 定安文化微官網

我們應如何做父母

 

 不要用情緒來教育孩子 家長控制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大家都知道,情緒是一個怪獸。你不知道何時會招惹到這隻怪獸?怪獸中最兇勐無敵的,莫過於是憤怒。當情緒被憤怒攻陷,不管平常是多理智的人,都可能會讓理智線斷裂,做出事後會後悔的事。

  常常收到讀者的私訊,最常抱怨的內容就是「配偶用情緒管小孩?。當配偶心情好的時候,原本不讓小孩做的事或吃的東西,通通都會答應。

  但當配偶情緒不佳時,原本小孩可以做或可以吃的東西,又會被禁止,弄得小孩很困惑?大人很煩亂,變來變去的規矩,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遵循。

  你當過用情緒管小孩的大人嗎?我當過。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當過。只是在狀況還沒有惡化成,小孩只學會看臉色,或養成陽奉陰違的個性前,我們就發現事態不妙,而自己做自省與修正。畢竟,大家都是在做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習做父母的。

  當父母,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母職十幾年下來,因為希望給孩子做好的榜樣,因為希望孩子可以在愛中穩健的成長,慢慢發現自己也變得更成熟、更穩健、更有自信、情緒控管能力更好、夫妻感情也更親密,這些都是因為用心與認真的想把孩子教好的收穫。

 

 把孩子教好,絕對會讓自己變成更成熟與更好的人,這樣的轉變與收穫,會讓你心動嗎?

   

  那我們就好好控管情緒,不要用情緒來管小孩,你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一、跟著孩子一起察覺情緒

  父母要儘量掌握住自己情緒的變化,帶領孩子一起察覺情緒。不管是憤怒、喜悅、悲傷和痛苦等,都要讓孩子知道當下的情緒,可以陪著他度過,或是讓他自己先冷靜一下。

  當父母自己陷入情緒中,也可以告知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生氣,想先冷靜一下,或媽媽現在很悲傷,我可以抱你一下嗎?。當孩子常常聽到你這樣的情緒察覺與認知,並且試著轉化或放下,孩子也會漸進式的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學會和情緒相處。

  家人之間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難同難,有問題時,一起想辦法解決。

 

 二、承認錯誤

  當大人因為情緒的起伏而亂改變規矩時,在理智恢復後,要承認錯誤,並且跟被造成傷害的對象,說對不起。

  孩子一直在跟著我們學習,我們也會犯錯,也要會承認錯誤,並且要承擔事後的責任與修復,不要因為自己是大人就拉不下臉。處理犯錯的事件,也要示範出誠心與誠意,讓孩子知道犯錯可以被接受與原諒,要學著避免犯一樣的錯誤。

  不管心情多憤怒,儘量不要造成對家人的傷害,不要動手打人或辱罵孩子,孩子的心靈很脆弱,傷不得。

  三、溫和而堅定地遵守家規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規矩,家人要一起溫和而堅定地守護家裡的規矩,這樣才會有一家人的向心力、凝聚力與安全感。

  四、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教養其實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當孩子的能力到達可以照顧自己時,父母就要讓他照顧自己,自己妥善地完成作業與家務,自己可以上下學、去買東西、去搭車、外出遊玩,只要叮嚀他把自己照顧好,在約定的時間回家,家人再一起分享分別時的所見所聞,這樣大家都會喜歡回家。

 

 五、大人和孩子都要有充足的睡眠和運動

  要讓情緒保持穩定,睡眠跟運動同等重要,有良好的睡眠、充足的運動,我們才會身心平衡。

  六、慎選食物

  英語有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中文也提醒大家「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我們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亂說話,不要亂吃東西。

  過度的進食,或是攝取大多零食與垃圾食物,不僅會對情緒造成影響,更會對健康造成損傷。

  生活壓力大,偶爾放縱一下口慾就好,平常還是要約制好自己,不要亂吃東西。

 

 七、家人要有談心時間

  家人的好感情,是藉由談天說地聊出來的。家人要常常說話和聊天,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可以趁用餐時、睡覺前,或晚上大家都忙完各自的事時,說說自己一天的經歷,家人互相感謝一下,擁抱一下,這些都是很親密與緊密的感受。

  

八、凝聚家人感情的話語和儀式

  當先生孩子要出門上班上學前,我會幫他們梳梳頭髮、抱抱他們,祝福他們度過美好的一天,要把自己照顧好,我在家等他們回來。當他們陸續回家,我都會說:「歡迎你回家﹗」家,是用愛凝聚的場所,多放些有愛的話語和儀式在日常相處中,愛的存簿才會可以支應發生衝突時的修復所需。

  常常察覺自己的情緒,與練習控管和轉化情緒,就比較不會受情緒起伏之苦,也不會受到情緒帶來的過多傷害。

  不要用情緒管小孩,父母要多些耐心與智慧,常常透過自省與反思來沉澱,把孩子教好的同時,自己也更成熟與圓融,是很好的投資與收穫,一如一位朋友說的:「福慧隨著歲月雙雙增長」。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和諧之韻公益大講堂」此名接觸到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處事等幸福指數,感恩您加入和諧之韻公益大講堂學習平臺,從今天開始與平臺同修共進步吧!讓我們一起將西方智慧中國化,古代智慧現代化,中西智慧全球化。把世界帶進中國讓中國引領世界。

相關焦點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 孩子經常大哭大鬧,情緒教養無法管理?「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可這種做法只能說是在短時間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後來孩子的哭鬧行為愈演愈烈,到了他們根本控制不了的地步了,孩子對於情緒的控制是越來越差,經常會因為一點事情需要好幾天才能平復心情。 孩子對於情緒的不理解,導致了他們會下意識的用哭鬧的行為來解決,而孩子的這種情緒管理其實就是「情緒教養」。情緒教養指的是孩子對於情緒的一種控制能力,他越是能夠處理得好負面的情緒,就越是說明了他情緒教養好。
  • 孩子總情緒崩潰怎麼辦?儘早重視孩子「情緒教養」,才是對孩子好
    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不同的家長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人用更加粗暴的語言和暴力讓孩子"閉嘴",或者會不理睬孩子,對孩子哭鬧不聞不問。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情緒教養",並且越早越好,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消化情緒,增強情緒管理能力。面對孩子情緒崩潰,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1.
  • 穩定的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知道自己情緒不好,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煩躁,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緒。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做不了情緒的主人,就會成為它的奴隸。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人生路上要修行的一門課;穩定的情緒,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好情緒源於好的家庭教養。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達爾文曾說過,人類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級的階段,是當我們認識到應當用理智控制思想時。很早之前大家就能夠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當你為人父母時該如何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情緒發展規律。
  • 家長別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大
    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而家長會因此生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再不聽話我就生氣了"這種用情緒控制孩子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比效果還大。當孩子惹人生氣的時候,家長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不要用上面這種方式來威脅和控制孩子,否則容易帶來以下3個結果。
  • 如何培養人格穩定的孩子?關鍵在於家長對子女進行「情緒教養」
    之前有人曾用六月的天來比作孩子心情額變化之快,明明上一秒還是歡歡喜喜高高興興的,下一秒有什麼不高興的事立馬崩潰大哭。在家長看來有時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許是因為心愛的玩具被人動了一下,也有可能是動畫片裡的某個人物死去,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的情緒教養出了問題。
  • 孩子,穩定情緒才是最好的教養
    平時的生活中,我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穩定情緒,才是最好的教養!01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學的路上,一輛白色本田在我前面正常行駛。沒有一點預兆,它忽然停車,繼而加速向後倒,嚇得我急忙踩剎車,按了幾聲喇叭。誰知司機停下車,打開車窗,探出一個明晃晃的大光頭,扭過來對我大吼:「我撞住你啦?你滴滴啥滴滴!」
  •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學會控制情緒!
    是啊,本來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教育熊孩子事件,沒想到一下子情緒失控把自己弄進了警察局。生活中很多人根本不把情緒當回事,可你知道情緒失控是怎樣一步一步毀掉我們的嗎?對於情緒容易失控的父母而言,孩子就是他們的發洩工具,是他們負面情緒的犧牲品。而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後,也難免會淪為情緒的奴隸。還記得去年在泰國一家超市裡,父親看不下去了兒子玩電腦,拿出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兒子面前,怒斥道:你這麼沒用,怎麼不去死啊。
  •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著重培養
    1、父母的情緒早期教育心理學家曾用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首創的視覺懸崖測驗來研究幼兒如何通過觀察媽媽的表面情緒來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或者孩子的需求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滿足,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關注,所以會用哭鬧等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起起伏伏,讓人難以琢磨,缺乏情緒教養,也就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必然導致孩子很難獲得成功。
  • 懂得控制情緒,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也是一個人人品的體現
    什麼是教養?教養,不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而是根植在心裡的涵養與見識,無需提示的自覺,以束縛為前提的自在,為別人考慮的善良。教養,不只是表面潔淨得當的穿著,和看似文質彬彬的舉止。想知道一個人教養怎樣,看他氣憤惱火時就知道了。氣憤時,最容易暴露出一個人的本性,也最能看出他的教養。教養是根植在心裡的東西,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形成的品性,是裝不出來的。
  • 解開情緒密碼 | 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做兒童情緒教養的導師
    解開情緒密碼 | 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做兒童情緒教養的導師 2020-12-17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家長問: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張幼珠博士答:當一個孩子在哭或者情緒崩潰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要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和孩子講道理讓他(她)不要哭鬧,小孩子在當時是只想表達自己的情感的,父母強令禁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火上澆油,起反作用的。
  • 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父母別偷懶
    ,因為孩子會用這樣單純且野蠻的形式去製造問題,時間一長,自然會打擊他的大腦發育,讓他變得頭腦簡單。 "情緒教養"是什麼? "情緒教養"其實就是讓孩子能有一個平穩的情緒面對問題並且思考問題,因此,如果孩子能穩定地控制情緒的時候,那麼就能有一個非常開闊的思考空間,讓孩子思考問題方式更加全面,同時也更加獨立自主。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乏「情緒教養」的表現,各位家長要重視
    昨天,閨蜜帶著他4歲的兒子來參加我們的閨蜜聚會,孩子剛開始在一旁玩得挺開心的,可不知道怎麼的,突然"哇哇哇"直哭,我們慌了,以為受傷了,沒成想孩子只是因為"玩具賽車跑不快"!過會之後他又好了。一旁的閨蜜好像是習以為常,問起才知道,孩子最近總這樣,陰晴不定的,就像六月的天一樣。
  •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原因是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安全感。戀愛時,因為患得患失而失去對方;工作時,因為脾氣不好而得罪領導;生活中,因為玻璃心而失去朋友。她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有一個脾氣暴躁、焦慮、脆弱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把她交給別人照顧。母親也會隨時跟小吳說不要她了。
  • 為什麼家長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想罵孩子兩句?看完你就明白了
    有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社會人才,有的家庭卻"培養"出了危害社會的違法犯罪分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關鍵因素。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父母在公眾場合對孩子發火的場景,孩子在一旁畏畏縮縮的樣子實在讓人心疼,父母往往不會意識到此時的自己有多麼的可怕,他們沉浸在自己的憤怒當中。為什麼家長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容易對孩子大吼大叫?
  • 孩子老是大哭大鬧,情緒教養無從下手?「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待他。很多家長的做法只是讓孩子表面上停止了哭鬧,但是並沒有讓孩子懂得如何管理和發洩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負面情緒表達是否正確的,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去從中去引導,這也是我們常常提到的要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
  • 她教育|「幸福家計劃」第八課: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緒教養
    她教育|「幸福家計劃」第八課: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緒教養 2020-05-27 0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脾氣暴躁,無法控制情緒,家長3個方法引導他們負面情緒
    導語: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人們也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做出一些舉動。甚至有的人會被情緒影響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做完又後悔莫及。生活中家長也會經常遇到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工作上的困難,都會導致家長顯得異常。其實很多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情緒,但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引導,造成孩子出現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