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帶動孩子,以身作則的效果才最好

2020-09-11 興瑜愛生活

朋友小袁,現在已經是一個特別以身作則的好爸爸了。以前因為他家孩子從小體質就偏差,時不時就要生病,家裡大人是又心疼,又勞累。醫生建議適當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鍛鍊,不要老宅在家裡。

可是小孩奶奶一定年紀了,天天帶孩子運動的話,太吃力。小孩的媽媽,一下班就得幫忙做家務。剛開始小袁自己每天下班,也總是感覺累了,就在沙發上「葛優躺」著。總感覺家裡誰都抽不出時間陪孩子運動。


直到有一天小袁為了讓自己的媽媽和媳婦休息休息,自己帶孩子下樓散步,走著走著,父子倆玩起了「你追我趕」的遊戲,沒想到這一玩起來,運動量就很達標。父子倆還玩得很高興,很開心。


從這天開始,每天小袁下班後都跟兒子作半小時的慢跑。他也曾說其實下班之時,身心已經是很疲累了,但由於要以身作則,起到陪伴作用,所以不容退縮放棄。


小袁的這個的堅持一兩個月後也有回報。不但父子倆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也培養出了孩子愛跑步運動的習慣。


可見,父母能否樹立榜樣,並及時做到陪伴,對子女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試想想:家長要求子女不要沉迷手機電視,自己卻每晚「煲劇」;叫子女多讀課外書,自己卻永遠不會閱讀……這樣一來,子女怎麼會信服家長的指導。為了樹立榜樣,家長有必要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則,再帶動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人生中這幾個轉折點,最好由父母親自帶,老人插手問題多
    所以說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給老人帶,問題只會更多,也就是我們說的越幫越忙。舉個例子,有的老人帶孩子,孩子一哭,要不就說孩子我餓了,要不就說孩子冷了,卻不知,給孩子餵的過飽讓孩子穿的太多,反而更容易讓小孩子生病。這時候孩子遭罪,一家人也是跟著擔心。所以說這個時期的小孩子,最好由父母親自帶。
  • 父母親離婚了該怎麼告訴孩子?
    離婚這個消息要在父母親都在場的時間告訴孩子,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親是不是還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很多夫妻離婚最大的問題是其中一個搬出去,可能還有他自己新家庭。有時候離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兩個人會利用孩子作為工具。
  • 父母親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有什麼影響?
    西方有一個理論叫做依戀理論,依戀理論講的是孩子和父母親是以什麼方式連接的?兒童對父母親的依戀有安全性的依戀和不安全的依戀。不安全的依戀有矛盾性的依戀和迴避型的依戀。這個讓孩子就矛盾,他搞不清楚父母親是喜歡我還是不喜歡我?因為很小的孩子,他並不能理解為什麼母親會發火。他只是把發火的母親看成是另外一個母親,因此他就有兩個媽媽,一個是好媽媽,一個是壞媽媽。發火的這個母親他是不認識的,他是討厭,他是竭力想把她推出去的,這就是形成了矛盾型的吵架的父母親。這樣會導致孩子呆在不安全的依戀關係中,很多時候夫妻的吵架床頭吵床尾合。
  • 讓孩子少看電視,媽媽最好以身作則
    首先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能夠以身作則,拒絕電視的誘惑。一些有經驗的媽媽說,「要想讓孩子能夠專心學習,做家長的必須要首先關掉電視機。」因為即使家長們把電視聲音調到很低,這些節目也會對正在做作業的孩子形成誘惑,讓孩子不由自主分散注意力,總是想偷偷地看一眼,只有自己關掉電視機才能讓孩子真正進入學習狀態。
  • 教育孩子其實沒那麼難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其實沒那麼難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我們許多家庭現在通過經驗教育他們的孩子。在過去,我們的父母是如何教育我們的?現在我們照著這個教我們的孩子。至於經驗,我們應該一分為二。我們要有選擇地吸收和運用過去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把好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發揚光大。家庭教育應從體驗型向科學教育型轉變。
  • 讓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樣子,首先要「以身作則」,這3點很重要
    作為父母,肯定會把教育孩子作為人世間最重要的事情,那麼父母之間的各種思想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以身作則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做了爸爸媽媽之後,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為了讓孩子懂得規矩和道理,會忍不住對他發脾氣,但是在發完脾氣之後,又覺得孩子畢竟是孩子,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跟理解。
  • 讓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樣子,首先要「以身作則」,這3點很重要
    作為父母,肯定會把教育孩子作為人世間最重要的事情,那麼父母之間的各種思想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以身作則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做了爸爸媽媽之後,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
  • 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在孩子面前過分親熱和情意綿綿。不要以冷淡的態度待人接物。要熱情歡迎兒女的同學來家作客。不要開口罵人,動手打人的習慣。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不要說謊話,說大話。不哄騙孩子,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生活上鋪張浪費。不追求過分享受,以引導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有什麼好的都給孩子吃。
  • 孩子寫作業,父母親監督怕孩子反感,不在旁邊看著又擔心完不成該咋辦?
    所以父母親對於孩子在初中畢業以前都需要關注孩子的一些動態,指導和陪伴是必不可少。 有一點想特別指出來,有些父母親在孩子寫作業時喜歡一直盯著,一旦發現就有什麼錯誤,立刻就指出來,這種行為很不可取! 因為一方面你打斷了孩子的思維,一方面你讓孩子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同時生怕題目做錯。如果到了初中,很可能也會成為孩子與父母親發生爭吵一個爆發點。
  • 致開學:孩子身邊最大的教育者依然是父母,以身作則才是最好教育
    ,您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您才是孩子永遠的導師。現在全天候陪伴,您看到孩子在網課面前的樣子,就是他在學校上課的樣子,這才是孩子最真實的狀態。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學校是家庭!孩子的習慣、意志、心態,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 一個家庭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以身作則
    有時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卻收效甚微。因為她們忘了,自己以身作則,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01父母不以身作則,是孩子最大的災難前段時間,鄭州的何先生的車,在車位上被5個熊孩子當成了蹦蹦床。一個家庭中,父母什麼品行,孩子就什麼德行。如果父母不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那會是孩子最大的災難。02父母以身作則,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江蘇宿遷一個小區內,一個熊孩子因為貪玩,故意將一瓶墨水從樓上往樓下潑灑。
  • 孩子突然說髒話罵人?但家長要明白深層原因,這樣做才最妥當
    三歲以前孩子的腦質量學習能力比正常的成年人還要強一倍,到三歲之後會慢慢降低,最後跟正常人一樣。所以很多時候更多的是因為環境的影響,比如,爸爸的脾氣比較暴躁,經常在孩子面前罵人,或者顯示得比較暴躁,行為各方面都比較出格。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地捕捉到父母親生氣的樣子,久而久之,孩子對於情緒的發洩就會表現得跟父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的脾氣有時候特別像父母。
  • 《天衣無縫》妞妞是誰的孩子 妞妞親生父母親是誰
    《天衣無縫》妞妞是誰的孩子 妞妞親生父母親是誰  在《天衣無縫》的原著《貴婉日記》裡,妞妞是中共地下黨「秦太太」朱惠兒的女兒。在小說《貴婉日記》裡,一開始資歷平抱著妞妞與貴翼在餐廳裡見面的時候,還把貴翼嚇了一跳,因為資歷平說妞妞是自己的媳婦,而妞妞也承認資歷平是她的未婚夫。但其實,這只是資歷平為了保護妞妞的一種手段。
  • 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以身作則
    很多父母也難得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留在家中陪伴孩子。但是什麼樣的陪伴才是最有價值的呢?1央視《主持人大賽》中,有一位選手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是田尹男,一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大四的學生。在售票處排隊的時候,前面有一家人,8個孩子,興高採烈的跟在他們父母的身後,彼此興奮的討論著即將看到的馬戲表演,每個孩子的眼睛裡都閃爍著激動和期待。他們的父親站在最前方跟售票員購票。但當售票員告知他,10張門票的價格時,他忽然的頓在那裡,慢慢的回頭望著身後的8個歡天喜地的孩子,手指反覆的磨搓著衣角,眸中盈滿了羞愧和內疚。
  •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以身作則,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
    我們耳邊,時常會聽到父母們說,孩子還小,啥都不懂,沒啥壞心思。但有些熊孩子的「壞」,往往就是建立在「沒啥壞心思」的「藉口」之上。作家鄭執說過一句話:「孩子的惡,才是純粹的惡。」那些被寵過頭了的孩子,熊起來,真的能要命!那些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以身作則,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
  •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未察覺的被引導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以身作則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總是說自己的孩子太自私,不管怎麼教都教不好,孩子不聽、也不願意去聽,實際上有的時候你的說教屢次無用,並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我們觸犯到了孩子不喜歡被引導的邊界,讓孩子有種被操控的掙扎感,所以他們才會事事和父母反著來、對著幹。
  • 孩子幾歲學英語效果最好?
    而孩子學英語,更多靠的是無意識的習得。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大量的語言接觸,自然而然地吸收,就像我們學習母語一樣。事實證明,習得的效果是遠勝於學習的。因此,抓住英語啟蒙的關鍵期,學習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庫爾教授的研究裡,讓兩組嬰兒學習普通話,結果顯示,面對電視、音頻、文本的學習效果基本無效,只有真人交流才行。
  • 孩子三歲之前,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做人需要誠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眼中的社會是十分美好的,這時候父母需要要教育孩子做個人的基本道理,那就是必須誠實,可以說這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品質,如果孩子擁有這個品質,會受益終生,建議父母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可以更快的效仿,擁有這個寶貴的品質。
  • 父母親對孩子的靦腆,值得我們永遠探索 。
    養兒防老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講的,還是父母用來自我安慰的,安慰自己的不辭辛勞。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的父與母相互守著,兒女在千裡之外能否把自己照顧好?這個時候的父母更希望他們好好照顧好自己,在兒女面前變得無所畏懼,這是溫情的驅使。
  •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有一則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孩在地上哭,而他的媽媽則是站在旁邊一直看著他,據路人說,起初是那個小孩跟媽媽撒嬌,但是他的媽媽沒有答應他,他就開始哭,並且越哭越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