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以身作則

2020-09-03 虎媽驛站

周末晚上,陪女兒讀到這樣一則故事:


有隻母蟹,覺得小蟹橫著走路很難看,便對它說:「孩子,你怎麼不直著走呢?」

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



看後深有感觸,原來孩子,就是踩著父母腳印行走的人。

有時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卻收效甚微。因為她們忘了,自己以身作則,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01

父母不以身作則,是孩子最大的災難


前段時間,鄭州的何先生的車,在車位上被5個熊孩子當成了蹦蹦床。這群孩子在車頂上反覆踩踏了一個多小時,造成車輛多處損壞。光維修費,就需過萬元。

可當何先生拿車內監控去找到孩子的家長要求索賠時,幾位涉事孩子的家長並不認同。


家長認為踩不壞

有家長否認稱,孩子就是隨意踩一下,車壞的地方是別人造成的,不應該他們賠錢。

雙方經多次協商未果,氣憤難當的何先生最終決定起訴。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我們能從孩子的身上,清晰地看到其父母的樣子,看到其對孩子起到怎樣的規範。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戶人家,因糧食收成減產,只能省吃儉用維持生活。小夫妻經過商議,在晚上將老人用籃子丟進大山裡。一旁的孩子,看到後說,「爸爸媽媽,我們要把籃子帶走。」

夫妻詫異不已,問孩子為什麼要籃子。孩子回答道:「當你們老了,我也可以將你們也帶到山上啊。」


這雖是個故事。但是生活中,年輕時不善待老人,等到自己年老時不被兒女善待的例子,不在少數。


《鏡子》中曾寫道:「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一個家庭中,父母什麼品行,孩子就什麼德行。如果父母不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那會是孩子最大的災難。


02

父母以身作則,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江蘇宿遷一個小區內,一個熊孩子因為貪玩,故意將一瓶墨水從樓上往樓下潑灑。灑落的墨水全部淋在樓下住戶們晾曬的衣服、被單和小區樓棟的牆體上。


接到鄰居反饋,孩子媽媽迅速拉著孩子,挨家挨戶登門道歉。然後將那些被汙染的衣物拿回家清洗。

孩子爸爸,則請來專業人員清洗住戶樓外牆。在清理外牆的時候,爸爸一直讓孩子站在烈日炎炎的太陽底下看著,一點兒沒有手下留情。

孩子接受教育


父母對孩子最成功的教育,是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學會擔當責任。因為這是孩子走上社會獨立生活,一輩子都受用的生存食糧。

今夏,《最強大腦》破圈突圍賽中,又一對「父子兵」以超強腦力贏得全場矚目。父親黃中華,數獨國家少年隊教練;兒子黃明睿,15歲的高一學生,數獨國家隊B隊隊長。

最終,高年齡段的黃中華,在對觀察力和推理力要求極高的滅圈賽中,敗下陣來,先行離開舞臺。



面對在兒子面前的失敗,黃中華很坦然,也道出了陪兒子參賽的初衷:想給所有觀看節目的家長做一個榜樣,讓他們真正地關心到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單純的用嘴巴去催孩子。


同時,他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自己的「失敗」。在他看來,少年強,則國家強;只有少年強,國家才有希望。

而面對父親的離開,黃明睿朝著自己心目中的「超級英雄」,深深地鞠了一躬。

看到這一幕的觀眾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黃中華為新晉寶爸寶媽們打了樣!」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

為人父母,只有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才能對孩子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為再貴的早教,都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父母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育人,不如先育己


1. 約束和規範自身行為

英國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說過:「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


想要孩子守規矩,父母首先不能闖紅燈亂插隊;想要孩子說話禮貌,父母首先不能遇人遇事大呼小叫;想要孩子舉止文明,父母首先要規範自身的行為;想要孩子負責任、有擔當,父母必先承擔應有的責任。


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播下一個美好的品格,才能收穫一個燦爛的人生。


2. 言傳和身教

相比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家長給予孩子的言傳身教更為重要。


央視紀錄片《鏡子》裡說過一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當你選擇在上面書寫暴力和縱容,你得到的只能是人人嫌棄的熊孩子。

當你選擇在上面書寫教養和規則,你教育出來的就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3. 堅定而有邊界的態度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家玩具店,小男孩攥著一把海盜塑料刀,大聲嚷道:「我要這把刀!」

媽媽蹲下身說:「我們是不是說好了,今天只玩,不買玩具的?」

小男孩根本不聽,哭得不管不顧。


媽媽又說:「玩具店一直都在,等我們再來再買,你覺得如何?」

小男孩停止哭泣,伸出手指和媽媽拉拉勾,把玩具刀放回,轉身離開。


真正的愛孩子是恰如其分,理智而有邊界和底線的。

因為孩子的天就如水流,有岸才能形成有序流動的大江大河,否則就是肆虐泛濫的洪水。


04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養育孩子本就是一場修行。用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擦亮那一面面立在孩子眼前的「鏡子」吧,不要讓它們蒙上了汙垢,更不要遮蔽了孩子看待這個世界的眼睛。


修行路上,陪伴孩子一起內外兼修,一同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在孩子面前過分親熱和情意綿綿。不要以冷淡的態度待人接物。要熱情歡迎兒女的同學來家作客。不要開口罵人,動手打人的習慣。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不要說謊話,說大話。不哄騙孩子,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生活上鋪張浪費。不追求過分享受,以引導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有什麼好的都給孩子吃。
  • 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以身作則
    由於疫情導致的特殊假期,難得讓很多家庭擁有了一段不短的共處時光。很多父母也難得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留在家中陪伴孩子。但是什麼樣的陪伴才是最有價值的呢?1央視《主持人大賽》中,有一位選手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是田尹男,一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大四的學生。
  • 求知//《教育子女刻不容緩,父母應以身作則》
    我們應該告訴子女,我們每個人的出生性別,成長發育及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成功,都來自於安拉的慈憫與相助。我們要教育子女,讓他們明白每個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生的價值在哪裡?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顆明珠是無價之寶,要使明珠發光發亮,必須時刻擦拭保護。不能使之染上汙點和灰塵,如果你保護不好,可使你痛苦不堪;若保護得當,會使你享受人間的天倫之樂,幸福無比。
  •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有樣學樣
    你們態度神色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中都會影響孩子,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如果你們在家庭裡粗野暴躁,傲慢無禮或酩酊醉酒,那麼你們已經大大地害了孩子,你們已經把孩子教育的很壞了,而你們的不良行為將會產生最不幸的後果。
  • 梁啓超的教育有多成功!一個家庭,九個才俊,三個還是院士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教育孩子來說,梁啓超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成功的父親了,九個兒女,個個文理兼備,氣度不凡!一個家庭就能出三個院士,他的家庭教育是何等的成功!或許恰恰是他繼承了中國傳統以修身做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其家庭教育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典範,把德育、智育、情感教育融為一體,以身作則,與孩子平等交流!彌補了近代以來學校教育的缺失!在他看來,教育在現代的中國,由傳統教育變成現代教育之後,發生了很大的一個改變,教育由原來的德育、以做人成德為主,變成了現在的以知識技能為主。
  • 有多少父母能「以身作則」
    每一個為人父、人母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才。我們對子女的期望越來越高,我們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董卿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就先成為那樣的父母!看了一個公益短片,名叫《以身作則》很扎心。
  • 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家庭
    雖說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和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沒有經過學校集體活動的薰陶和老師的指導培養,學生要成長和成才不大可能,但與此同時,學校教育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離不開學生的正確完整的家庭教育、家長科學合理的引導、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以及溫暖和諧的家長氛圍。
  • 教育孩子其實沒那麼難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其實沒那麼難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我們許多家庭現在通過經驗教育他們的孩子。在過去,我們的父母是如何教育我們的?現在我們照著這個教我們的孩子。至於經驗,我們應該一分為二。我們要有選擇地吸收和運用過去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把好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發揚光大。家庭教育應從體驗型向科學教育型轉變。
  •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有一則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孩在地上哭,而他的媽媽則是站在旁邊一直看著他,據路人說,起初是那個小孩跟媽媽撒嬌,但是他的媽媽沒有答應他,他就開始哭,並且越哭越起勁。
  • 贏得中考的學生,多出自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優秀,是父母的成功
    對於所有的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都是頭等大事,是排在所有事情前面的。每個父母對於孩子都是有著很高的期盼的,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成為社會上的棟梁。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分析下,贏得中考的學生,多出自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優秀離不開父母的成功!
  •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莫言: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
    ,或是什麼政府高官,而是指作為一個父母是很「成功的」,他是能夠做到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可以正確的教育孩子的一個普通人,可以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也可以是恪盡職守的清潔工。作為一個父母需要學會增強自身責任感,要自覺地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考慮孩子上學接受教育等等的事情。如果沒有責任感,不為孩子提前打算這些事情,讓自己無事一身輕,不做到為人父母的職責,就對不起父母這個偉大的詞語,還怎麼成為一個成功的父母呢?
  • 從3歲「吃播」談教育責任:父母應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對於每個家庭、每位父母來說,孩子的臨世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之一。而能夠全程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進步,則是父母觀察這個世界、體會人生真諦的最好載體,同時也能夠讓父母通過孩子來回憶自己早已遺忘了的童年。
  • 合格父母應注重後天教育,全程陪學輔導以身作則,重視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家長全程陪學輔導,更應該以身作則全程輔導不見效果,過程中要注重效率很多孩子並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在學作業的過程中,不能夠集中,往往半個小時能夠完成的任務,卻要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才能夠完成,家長全程陪學輔導,講解,檢查等等,似乎每一個環節都沒有落下,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時間,但是就是不見效果。
  • 父母親的表率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10歲之前的家庭教育,是子女未來成長的基石:———父親的大格局,母親的好情緒,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今天我們借鑑一些教育專家的成功經驗,專門聊聊10歲之前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表率作用。家庭,是由父親母親共同打造的。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家庭的風水,決定子女的成長,決定孩子的未來。如果說父親是山,母親就是海。山給人依靠,海撫慰人心。如果說父親是燈,母親就是火。燈照亮方向,火帶來溫暖。
  •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是家長的映射,要以身作則
    家庭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基調家是孩子們夢的發源地,也是孩子最安全的港灣。因此一個家庭的整體環境以及成員之間的相處,都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首先如果父母將太多的時間花費其他的問題上面,由此降低對於孩子的關注,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因為孤獨而對感情變得冷漠。
  • 教育好孩子,這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人生短暫,時光如梭,人到了中年,晃不了多年就會到了老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到了中年,最期盼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是家庭最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中年人,業立了,生意也紅火了。人民日報曾這樣寫到: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培養!作為家長,如果僅僅依靠老師,就想把孩子教好,那就真的太不稱職了!教育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 擁有一個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福氣,這4個方法父母該知道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於家庭,母慈子孝,其樂融融,於社會,互幫互助,團結進步,擁有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福氣,對於社會、國家而言,更是讓其更加美好的基礎。,孩子反而越加不懂得感恩,其根源在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
  • 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文/張婷家,是寒冷冬日溫暖的陽,家,是航行萬裡避風的港灣。家給人以溫暖、給人以依靠。一個好的家庭是不能沒有規則的。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和包庇,那會教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初的言行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家長良好的修養、行為規範能影響孩子。因此,一個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風、家教。「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各不相同。
  • 孩子愛撒謊,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父母要以身作則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誠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非常注意這個問題。最近小明的媽媽就發現了小明有經常撒謊的壞習慣,有一次明明是自己偷吃了薯片,還狡辯是寵物狗吃的。所以媽媽在抓到小明撒謊之後就狠狠的教育了他一頓。
  • 家庭的組成,以及家庭的教育任務
    (三)有兩代或者兩代以上夫妻組成,每代最多不超過一對夫妻且中間無斷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四),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兩對或兩對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兩對以上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結婚後不分家的家庭。(五)、其他形式的家庭。包括單親家庭、隔代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戀家庭、單身家庭。一般而言,家庭人口越多,家庭結構越複雜,出現家庭矛盾的可能性越大,家庭管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