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幾天海底撈又上熱搜了,起因是海底撈起訴湖南一家湘菜館(河底撈)商標侵權,而長沙市地方法院駁回了海底撈的訴求,判河底撈勝訴,事情至此暫告一段落。
然而事情在我看來遠遠沒有結束,海底撈可以向長沙市天心區法院再次上訴,或向湖南省高院,甚至最高法院提請訴訟,這是海底撈的權利,但法院會作出怎樣的判決,誰都無法預料,不過近日有消息稱湖南這家河底撈餐廳準備更改名字,事情會到此結朿嗎?但願吧!
海底撈,四川自助火鍋龍頭老大,河底撈,湖南湘菜新晉品牌,從菜品及服務上看兩者有天壤之別,而從名稱上來看卻有67%的相似度,現在這家河底撈餐廳在勝訴的情況下決定更名,是明智之選,首先其規模小,在訴訟官司中耗不起,第二,萬一敗訴,賠償會令他傾家蕩產。
以上案例告訴我們商業品牌的影響力,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國家法律對智慧財產權進行嚴格的保護,同時也積極鼓勵創新。那麼保護的邊界在哪裡?過度保護也許是對創新的傷害,這其中的尺度需要主管部門精準化,數位化,減少隨意性,主觀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常用的漢字也就三四千字,一個好的名字有時能成就一家企業,海底撈火鍋便是如此,其成名後,不斷強化海底撈三個字,一旦市面上有名字相近的餐飲店出現,他就會高度警惕,訴求法律,說得直白點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堡壘,對某一名稱或某一品類進行軟性壟斷,打擊潛在競爭對手。
經過多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家的品牌意識在不斷提高,仿牌,冒牌,假牌的事件
在減少,自主創新的品牌在增多,但是好聽,好記的名字已被那些成功的企業所擁有,創立一個好名字現在確實不易,因為常用漢字就三四千字,組合也就那麼多。因此財大氣粗的企業註冊多個商標對自己的商標進行保護,如老乾媽註冊商標達幾百個之多,樂視的商標也不少,海底撈的資料我沒有看到,這是企業對品牌名稱的一種自我保護,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要防止壟斷的出現,更多的鼓勵創新。
因此擁有一個好的商標是無數老闆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各位餐飲店老闆取名字一定要三思,再三思!長沙地方法院的判決,不知您怎麼看,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