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 的
人生必備
思維工具
查理·芒格經常引用一句諺語,來說明多元思維模型的重要性。
這句諺語是:
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如果你手上只有一把鐵錘,就只能解決釘釘子這一類問題,但生活中可不只有釘釘子的問題,一個鐵錘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你需要的是一整套工具包。
同樣地,如果你只有一種思維工具,也遠遠不足以解決你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你需要一整套思維工具包。
日本作家吉澤準特的《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套完整的思維工具包。
吉澤準特是日本一位既有實戰經驗又有理論基礎的職場作家,他的《職場書面溝通完全指南》《照著做,你就是最能幹的人》都是非常暢銷的職場書籍。
在這本《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裡,吉澤準特為我們提供了邏輯思考、橫向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這三大思考工具,還提供了基於這三大思考工具的22種職場常用思維框架。
為了講好這些抽象的思維工具,吉澤準特使用漫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麵包店的經營故事。
這個麵包店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使用不同思考工具的三位店員分別運用自己的思考工具,提出解決方案。吉澤準特通過對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分析,讓我們輕鬆了解了這三種思考工具。書中搭配了豐富的現實案例來幫助讀者進一步加深理解。
讀完這些故事,你一定可以將吉澤準特提供給你的這一整套思維工具包收入囊中。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看看這套工具包裡都有什麼吧。
01
三大思考工具是什麼?
讓我們用一個小故事來看看,邏輯思考、橫向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這三大思考工具到底是什麼。
你有9塊巧克力,要平均分給4個孩子,你會怎麼分?
作者提供了三種方法,分別對應了三種思考工具。
1
邏輯思考
2
橫向思考
3
批判性思考
第一種:邏輯思考
先給每個人分2塊,再把多出來的一塊切成四塊平均分給4個孩子。
這種方法採用的思考工具就是「邏輯思考」。
「邏輯思考」指的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抽象化、圖表化,將問題分解成多個相對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再有邏輯地各個擊破小問題,最後使大問題得到解決的方法。
這個例子中,把分9塊巧克力這樣一個複雜的「大問題」分解成了先分8塊再分1塊這兩個小問題,再逐一解決,採用的就是「邏輯思考」工具。
第二種:橫向思考
把巧克力全部融化後再平均分成四份。
這種方法採用的是「橫向思考」的方法。
「橫向思考」提倡換一個角度觀察對象,從相似的地方或相似的要素入手,尋找解決辦法。
在分巧克力的這個案例中,如果想到「巧克力是可以融化的」,就可以採用像分果汁一樣的方法,實現對巧克力的平均分配了。
第三種:批判性思考
自己吃掉一塊,再把剩下的8塊平均分給四個孩子即可。
這個方法採用的是「批判性思考」的方法。
「批判性思考」的方法指的是:先搞清楚最終目的和期待的結果,再去尋找最佳解決辦法。
在這個案例中,最終目的是把巧克力平均分給4個孩子,即「平均分」和「分巧克力」,但是題目中並未要求要把9塊巧克力全部分給孩子們,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得出了只分8塊的解決方案。
02
掌握了三大思考工具之後,怎麼使用?
僅僅知道了三種思考工具「是什麼」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怎麼用」。
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比分巧克力要複雜地多。這些複雜的問題不是單一一種思考工具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我們綜合運用這三大思考工具。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搭配使用這三大工具呢?
經常下廚房的人都知道,不同的鍋有不同的屬性,自然也就有不同的用法。
鐵鍋適合炒菜,砂鍋宜煲湯,小煎鍋則適合煎炒。只有搞清楚了不同工具的特點,才能發揮它們的最大效用。如果要做一桌子大餐,則需要搭配使用不同的烹飪工具。
同樣地,如果我們把握了這三種思考工具的不同特點,我們就可以靈活搭配使用它們來解決生活中的複雜問題了。
對於這三種思考工具的不同特點,吉澤準特給出了形象的比喻。
「邏輯思考」是「鑽頭」,它只會走直線,但是力度極大,可以帶你乘風破浪,直掛雲帆。
「橫向思考」是「望遠鏡」,它可以讓你看得更遠、想得更廣,讓你得前車之鑑,取眾家之長。
「批判性思考」是「地圖」,它可以引領你以目標為導向,心無旁騖,直搗黃龍。
1
鑽頭
邏輯思考
2
望遠鏡
橫向思考
3
地圖
批判性思考
所以,你看,我們的工具包裡既有鑽頭,又有望遠鏡,還有地圖,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綜合使用它們。
你可以用批判性思考(地圖)設定合適的前提和分目標,用橫向思考(望遠鏡)從相關案例及參考信息中吸取經驗,最後用邏輯思維(鑽頭)對各個分問題逐一擊破。
現在給你一個簡單的問題,試試看用上面的三種思考工具來解決一下?
問題:如果水桶破了,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運用邏輯思維工具,就會想到「把洞堵住」。
如果拿出的是橫向思維工具,就會選擇用別的桶。
如果你使用批判性思維工具,就會選擇去調查水桶破洞的原因,防止水桶再次破損。
當你能夠在今後的生活中靈活搭配使用這三種工具,就一定能夠「解決大問題如烹小鮮」。
03
除了三大思考工具,還有什麼?
這本《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的另一大精華內容是:
它在這三種思考工具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細分,給出了三種類思考工具對應的小工具組——思考框架。
在邏輯思考工具組裡,有MECE、維恩圖、邏輯樹、金字塔結構等。
在橫向思考工具組裡,有頭腦風暴、類比法、缺點/期望列舉法等。
在批判性思維工具組裡,有直方圖、二難推理、PAC思考方式等細分工具。
這些小工具聽起來是不是很難理解?
並不。
對於每一種思考框架,吉澤準特都用場景化的方式加以說明,保準你一看就能懂。
舉個例子:
如果你想運用好批判性思考工具,你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是「想當然」,也就是:「認知偏誤」。
設想一下,當你走進一家麵包店,這家店裡的裝修非常豪華,你是不是就會想當然地認為,這家店的麵包品質一定非常好。
這就是「認知偏誤」。
認知偏誤是一種受到先入為主或想當然的思想的影響,使內心感覺變遲鈍,無法做出理性判斷的心理效果。
認知偏誤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有四個表現形式,分別是:
暈輪效應:受對象某個特徵的影響,做出有失偏頗的判斷。
我們上面舉的因為店面裝修豪華而認為產品品質好就是暈輪效應帶來的認知偏誤。
風險轉移效應:雖然一個人時難以行動,但大家一起行動就不再有牴觸心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式過馬路」。
沉沒成本效應:因為捨不得至今為止的資金支出而繼續投錢。
比如,有的人雖然已經在買彩票上花了很多錢,但卻總覺得再買一次就能中大獎。
從眾效應:聽從多數派的意見或者追隨潮流。
比如很多網紅產品的熱銷,買家的心態是:既然大家都買,我也買來試試吧。
網紅奶茶店排長隊
類似於「認識偏誤」這樣的思考框架,這本書裡講到了22種,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
相信你自己會去書中尋找、閱讀、消化,並將他們變成自己思維工具包裡的一員。
當你掌握了《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中介紹的三大思考工具和22個思維框架,你一定可以輕輕鬆鬆應對職場和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大大提高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
願這一整套思維工具包,可以讓你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無往而不勝。
比心。
斷舍離的第256天,我斷舍離掉了我的貓。
我時常重讀的55條極簡生活終極法則
電影推薦
周末了,看部溫情小眾電影吧
事實證明,沒有什麼是一隻貓治癒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