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面的發現問題、描述問題、分析問題三個階段,我們終於來到了本次「旅程」的最後一站: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又可分為兩大步驟:決策和執行。決策和執行分別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細心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在《擁有哲學思維,你將事半功倍》這篇文章中曾提到過,決策是解決「做什麼」的問題,而執行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
然而現實當中,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是:分析出問題的根因以後,往往迫不及待地馬上採取行動,好像只有立即行動才看起來「像」是在解決問題。而此時我們採用的行動方案往往基於所謂的經驗,且通常是沒有經過再思考的唯一經驗。然而,真正科學的決策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選擇的過程,如果沒有通過「刻意練習」形成「多想一步」的深度思考習慣,就很可能又陷入「經驗主義」的漩渦,從而忽略了更多更優的解決方案。因此,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是立刻執行而是決策思考。那如何進行有步驟的決策思考呢?
第一步,明確決策目標。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家企業經過幾年的積累,現金儲備很充足,於是高層管理者想通過投資新項目,以實現用富餘的資金創造更高收益的目標。於是,他們召開會議,經過討論決定經營海產品,會上某高管提出應該成立一支捕撈隊併購買裝備先進的捕撈船,大多數與會人員表示贊同,正當大家討論地熱火朝天的時候,總經理提出一個問題:你們還記得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嗎?大家想一想有沒有比成立捕撈隊和購買捕撈船更好的方案?一語驚醒夢中人,大家這才想起最初的決策目標只是用多餘資金來創造更高的收益,能省時省力、低成本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案無疑才是最優選。最終,大家放棄了成立捕撈隊和購買捕撈船的想法,而選用了直接從漁民那裡購買的方案。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決策過程中應該始終把清晰的決策目標放在第一位,不可偏離。
第二步,確定決策標準。舉個大家身邊的現實例子,都說女人的衣櫥裡永遠都少一件衣服,她們買衣服的過程就是典型的決策過程。經常陪老婆買衣服的男士估計會深有感觸,女人買衣服時往往會受到巧舌如簧的導購員影響,臨時起意買下了某件衣服,可回家之後呢?很可能穿不了一次半次就把其「雪藏」了起來,發現自己當時只是「衝動性購買」,事實上並不那麼喜歡。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女人在買衣服之前往往沒有定標準,而是「即興發揮」,而定標準恰恰是科學決策的核心。沒有決策標準,在選擇時就容易「丟失主見」,從而導致下一步行動的失敗。
第三步,選擇供選方案。選擇方案之前,首先需要通過深度思考、頭腦風暴等產生更多的可行性方案(至少建議3個),通過設定不可更改的「底線條件」和錦上添花的「期望要素」,將各個方案與上一步制定的決策標準進行對比,以最終確定選擇方案的範圍。
第四步,評估方案風險。這是重要的一步,如果只選擇了方案,沒有評估潛在風險,那就很可能存在「隱憂」,等風險出現時再考慮已來不及。那風險要如何評估呢?可以從兩反面考慮,一是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即:概率;二是風險發生後影響的嚴重性,即:程度。為了方便,我們通常採用定性的評估就可以了,如果概率和程度其中有一個比較低,就可以不考慮了。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很多情況下,我們覺得這個方案也不錯,那個方案也可以,因此在風險評估時,建議把各個相近方案都納入風險評估範圍,通過評估風險是否可控來作出最優選擇。
通過遵循以上四個步驟,再輔以科學系統的表單工具(如:決策矩陣或決策樹),小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到組織中的項目投資,都可以未雨綢繆,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明顯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