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家照相館 記錄四川總督的外交故事

2020-12-17 四川在線

成都檔案館保存的民國老照片。

1916年開業的成都總府街「德義厚」照相樓攝的夫妻合影。鄭光路供圖

成都檔案館保存的民國軍人一家老照片。

留真照相館商業登記呈請書。

攝影會攝其魂魄?洋人的奇技淫巧?

清末,隨著大量外國旅遊者、傳教士、僑民到來,攝影術開始進入成都。

距今160年前,法國人發明照相術以後,圖像時代就開始了。因為很合慈禧太后口味,照相業才會進入內陸的成都。

早期的照相館收費昂貴,主顧多為官紳富人。到1908年左右,成都已開設幾十家照相館,收費大幅度降低。

成都開業的第一家滌雪齋照相樓在桂王橋南街,門面窄小,營業狀況不佳。巴蜀文化專家鄭光路表示,成都真正的第一家照相館應該是開業稍晚的鑑容照相館,由吳焯夫的大徒弟張紀常開設。

逸事/

中體西用吳記並非照相而是「寫真」

根據宣統元年出版的《成都通覽》記載,成都市「照相者以恒隆當吳焯夫之照相樓為最早。」

1904年,在桂王橋南街,一樓一底收拾緊湊的房子裡,吳焯夫老先生開設了一家名叫滌雪齋的照相樓。在未開照相樓前,他就在成都平安橋天主教堂工作。那段時間,一位法國的傳教士送給他一部六寸三腳架照相機,倒騰倒騰,他便學會了這一西洋技藝,準備自己單幹。他以溼片給顧客拍照,然後方格放大,畫成肖像。繪畫寫真和照相留影相結合,儼然「中體西用」。

四川省民俗學家劉孝昌介紹,滌雪齋對外並不是主營照相,只是主管「畫真子」即就是畫肖像。不同於以前宮廷裡畫師畫像,需要被畫者一直端坐在畫板前,吳焯夫寫真先用「水片」把相照下來,然後再對著相片,使用方格放大繪畫法。需要的工具則是一紙盒的碳粉和一支幹毛筆,一筆一筆地慢慢臨摹出來。

「通常一幅肖像要畫半月左右,畫像一般兩公尺長,一公尺寬,畫出來的人有真人的七八分像。」劉孝昌介紹,寫真一般都是有錢人畫來留給後人掛在神龕上以供香拜。師傅吳焯夫負責畫像,徒弟張紀常幫助畫衣服,衣著的繪畫沒有面像那麼嚴苛,大體看著像就行。

寫真這種「拍照」有優點也有缺點。人臉部的麻子、皺紋、黑痣等就能被吳焯夫抹掉。但是畫筆畢竟沒有相機成像精準,客人拿到後總會有點不滿。「吳老先生,怎麼我眼睛變小了,能不能畫大一點?」「吳師傅,我的鼻子是不是整歪了?」要是顧客有了修改的要求,給吳焯夫添點錢,就能按照要求進行修改。

重要一刻 趙爾巽接見法國駐成都領事

吳焯夫之後,其大徒弟張紀常就在成都開設了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照相館:鑑容照相館。鑑為繁體字,如今通常寫作「鑑」,取之意為拍攝的照片比鏡子更能讓人容光煥發。

成都梓潼橋街頭,「鑑容照相館」一定是一時無二的風景。這家照相館規模不小,相館鋪門的兩旁有對聯作裝飾:點石成金,財恆足矣;以人為鑑,容光照焉。巴蜀文化專家鄭光路介紹,這副對聯為吳焯夫擬寫。對聯的內容也表明了照相館的主營業務:石印和「畫真子」,主人也看好相館是能賺大錢的。

當時中國正值清朝末年,社會處在守舊與「新政」的混沌中,有的地方官員因循守舊,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多少都有些「保守」,但「鑑容照相館」卻記錄了成都歷史上「開放」的重要一刻。

1908年,法國駐成都領事韋禮德剛到任不久,時任四川總督趙爾巽親自接見,現場還有德國駐成都領事及天主教傳教士,洽談結束後,參會人員時髦地拍了張合影,攝影師就是張紀常。

「這張照片拍攝的房廳高大、豪華,旁邊還有侍衛,拍攝的地點應該是位於成都督院街的四川總督府官衙內。」鄭光路說。

這張照片後來被傳教士帶到了法國、英國和德國,影響極大,照片中記錄的會晤展現了清朝末年四川當局開放、革新的態度,也第一次,讓西方國家看見了成都這座城市。

趣聞/

成都人怕照相 擔心攝影會「攝走魂魄」

照相這種西洋玩意兒,最早也只是達官貴人的玩樂。

劉孝昌介紹,早期的照相館收費昂貴,因為底片金貴,需要漂洋過海才能到。到1908年左右,成都已開設幾十家照相館,收費大幅度降低,但一張四寸相片,仍需六錢銀子,是當時一個丫鬟一個月的工錢。

從照相館的陳設來看,也是感覺「高檔有品」。照相館的櫥窗明亮寬大,內部總會擺放著各路電影明星照片,或者時髦的達官貴人的樣照。照片裡面,人物梳著油光發亮的背頭,穿著富貴逼人的貂衣,衣衫襤褸的市民要是路過這樣的照相館,還不好意思靠近。

除了讓人「望而卻步」的價格,導致照相在很長時間不能普及的原因,還有當時老成都人對新事物較弱的接受能力。

相機成像時呈倒立狀,被老成都人視為「不吉利」。「幾秒一拍,還要閃光,人像就在照片上了,會不會把魂給攝走哦。」對於照相原理的認識尚少,所以一些老成都人拒絕拍照,認為畫像更安全和有保障。也有的老成都人在拍照時,因為害怕,表情緊張又嚴肅,相片出來後十分做作,甚至面像扭曲。「看嘛,人都照變形了,還不能改,以後還是不要照相了。」

清末就會擺拍「囚犯」 順利上任巡警總監

要說最早研究「擺拍」的人,清朝末年的楊維算一個。

照片比文字更有視覺衝擊力和說服力,已是現代人的常識。鄭光路介紹,其實在清朝末年,政治人物就深諳此道,把精心「擺拍」的照片,當作政治宣傳的載體。

四川人楊維是清末著名的革命黨,1907年在成都密謀起義,事情敗露後被捕入獄。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成都立刻響應,宣布反清獨立,同時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11月26日楊維被釋放出獄,並被任命為巡警總監(相當於四川省警察廳廳長一職)。

一個飽受過牢獄之災的人要擔任巡警總監一職,如何叫人信服?楊維獨闢蹊徑,巧妙地運用了照片的「魔力」。他出獄後,第一時間找來攝影師,在監獄門口拍了張特殊的照片。照片裡的楊維身著囚服,手、腳都戴著鐐銬,看起來狼狽至極,不過照片裡的他眼神堅毅,大有威武不能屈的姿態。這還不止,拍完這張囚服照,楊維立馬穿上巡警總監的制服,又拍下了一張精神抖擻的戎裝照,照片裡換裝後的楊維完全變了個人似的,挺拔的身姿,看起來一身正氣。

當時剛剛改朝換代,社會本就一片混亂,走馬上任的官職都難免遭人議論,但這組對比強烈的照片卻讓楊維的就職輕鬆了很多,街頭巷尾的老百姓在報紙上看到楊維的照片,才意識到如今的巡警總監曾是「反清」的英雄,連連讚嘆道:「好官,有膽識!」

想體驗變裝 清朝照相館就可以

如果想角色扮演,體驗不同的人生,那照相館一定是個好去處。

走進任何一家照相館,琳琅滿目的服裝總是最吸引眼球。淡藍色上衣、黑色中裙,再加上布鞋的經典搭配,配上齊耳短髮或者麻花辮,鏡頭一定格就可以變身民國女學生。這樣的「角色體驗」,早在清末民初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清朝的照相館裡,搭配著各色各樣的衣服,可以供客人裝扮成很多角色。」鄭光路介紹,清朝的照相館已經有種類繁多的服裝提供了,光是可以查閱到的就有學生裝、洋裝、軍裝、西裝等。不僅如此,為了讓客人上鏡更好看,照相館還提供化妝服務。

除了服飾,舊時成都拍照時的髮型也很講究。清末民初,西洋風颳入蓉城。尤其是在華西壩追求時髦的青年學生,或者知識分子,總愛研究和模仿時下流行趨勢。年輕人總是嘗試著各種髮型,海派的、蜀派的、還有異國風情。剛剛剪去辮子的男人也愛捯飭自己的形象,愛在拍照前選一頂喜愛的帽子。

相館最穩定的客源還是愛美的女性,鏡頭也見證了老成都婦女們的時尚進化史。從一開始只穿把全身上下包裹嚴實的長袍寬袖,到慢慢換上窄瘦貼合的花式旗袍。

除了單人照,照相館最賺錢的還是集體照。老成都人要是家中有人升官,或者從軍,全家人便會穿戴整齊,一齊出發到照相館留下這難忘的一刻。這樣的集體照,在濃濃的儀式感中透露出一絲溫情。

檔案/

開照相館要遞交商業申請書

現如今開設照相館,申請註冊、辦理營業執照是必要環節,但1905年開設「鑑容照相館」時,張紀常並沒有經歷這些。當時清政府正在經歷最後一場政治、經濟變革,為繁榮經濟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實業的辦法,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照相館也就在變革的大時代下,逐漸開始多了起來。

鄭光路介紹,沒有監管、自由發展的情況到1920年前後才有所變化。民國後,社會各行各業逐步走上正軌,照相館也被納入了監管體系,自此,想要開設一家照相館就得先遞交商業申請書,經註冊後方可開張經營。

成都市檔案館提供的一份檔案佐證了這一說法,成都老字號留真照相館於民國31年3月的商業登記呈請書,明確了商人黃少懷在總府街創設照相館,註冊資金為一萬八千元。黃少懷的年齡和籍貫,以及照相館是獨資還是合夥都有說明。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秦怡 檔案資料和部分圖片由成都市檔案館提供

相關焦點

  • 老成都記憶:首家照相館 記錄四川總督外交故事
    成都檔案館保存的民國老照片。1916年開業的成都總府街「德義厚」照相樓攝的夫妻合影。鄭光路供圖成都檔案館保存的民國軍人一家老照片。留真照相館商業登記呈請書。  攝影會攝其魂魄?  清末,隨著大量外國旅遊者、傳教士、僑民到來,攝影術開始進入成都。  距今160年前,法國人發明照相術以後,圖像時代就開始了。因為很合慈禧太后口味,照相業才會進入內陸的成都。  早期的照相館收費昂貴,主顧多為官紳富人。到1908年左右,成都已開設幾十家照相館,收費大幅度降低。
  • 「時光照相館」:尋找光陰的故事
    這裡是「時光照相館」,帶著人們溯遊時光之河,尋找光陰的故事。在由太原「時尚迴響工作室」舉辦的70年太原老照相館記憶展暨「時光照相館」開拍活動中,人們帶著自己的老照片,邀請當年照片中的人,穿越時空,再拍一張和當初一樣的照片。「時尚迴響工作室」專門收集老百姓生活中的老物件,記錄每個物件背後的故事。
  • 探訪福州首家「3D照相館」
    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福州近日也出現了首個「3D照相館」,在這種照相館裡,市民可以「照」一個逼真的「立體照」。這種「立體照片」是怎麼製作的呢?花費又要多少呢?「3D照」已經迎來普及時代了嗎?記者帶著諸多疑問探訪了這家「3D照相館」,為讀者揭開層層迷霧。  直觀印象:  「立體照」很逼真 設備並不複雜  福州首家「3D照相館」設在倉山觀井路的一個創意園三樓。
  • 全球首家3D照相館初體驗
    3D列印技術新的應用方向位於東京原宿表參道的全球首家3D列印照相館Omote 3D近日成為日本國內的熱點。該照相館由一個名為 「PARTY」的創意實驗室所建立的,利用最新的3D影像列印技術,通過使用3D掃描儀以及經過精密的建模,為前來進行拍攝的顧客製作縮小版的全身立體模型。前來這裡的顧客可以花15分鐘將自己的全身外形掃描至計算機,隨後Omoto 3D的工作人員將用3D彩色印表機列印出來,之後再進行精細的後期修整之後,一個微縮版的 「你」就誕生了。
  • 北京本土照相館之最豐泰照相館 聊聊它的傳奇故事
    ● 清朝末年的天安門。這張照片應該拍攝於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天安門上的彈痕依然清晰可見。豐泰照相館開業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老闆任景豐是遼寧法庫縣人。任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據說他祖上還跟努爾哈赤沾親帶故。青年時代,任景豐東渡日本考察實業,學習了現代的物理學和照相技術。他敏銳地發現,照相業在中國的前景可觀。回國後,他在琉璃廠開設了北京第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照相館——豐泰照相館。
  •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誰都知道中國照相館有名,是個老字號,但它位於王府井大街,如果要想有張中國照相館的照片必須到王府井去一趟才行,這對於居住較遠的居民和出門不便的大爺大媽們真成了難題。但現在不一樣了,老字號也放下了架子,中國照相館向小區開出了"社區攝影直通車",將照相館搬進了小區,您就在家裡等著就能照相,就能享受到中國照相館的高檔服務。
  • 時光照相館 | 中國有故事
    導讀你知道上世紀50年代最有名的「網紅照相館」在哪嗎?「打卡地」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總理本人也曾親自來到這裡排隊體驗。為什麼會有無數當時的名流選擇走進去,而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選擇來這裡?來到這裡,就像是走進一臺「時光機」,照片從黑白到彩色,女同志告別褲裝,穿上裙裝,婚紗照開始流行。
  • 中國照相館歷史變遷:周總理沒打招呼來照相
    2008年,中國照相館(一) 張愷欣攝 2008年,中國照相館(二)張愷欣攝 為中國照相位於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上,中國照相館的玻璃櫥窗恐怕是最受人關注的櫥窗之一。這個插曲讓中國照相館的新老員工驚訝不已。他們並沒想過,一塊普通課桌大小的櫥窗,竟會成為見證中國社會變遷的風向標。他們同樣不會想到,攝影師傅們透過鏡頭所看到、所拍下的一幕幕,會將轉瞬即逝的歷史瞬間記錄在照片上,翻開,一幅一幅,把許多已經快被忘記的故事勾活了。在這間照相館的拍照間裡,他們努力拍出大人物們最完美的形象,然後精雕細琢,擺進照相館外面的玻璃櫥窗。
  • 《幸福照相館》H5
    作品標題《幸福照相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創新使用網際網路「多人臉融合」技術,從春節拍攝全家福照片的傳統習俗切入,在2018年春節之際推出《幸福照相館》H5,將改革開放40年來不斷改善的人民生活融入各個年代的全家福照片模板中,主打「團圓」這一春節期間全網傳播的核心要素,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傳播效果。
  • 重慶主城首家自拍照相館「我拍我」 可自導自演自拍
    現在,主城首家自拍照相館來了。這裡沒有攝影師,你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國慶期間,重慶推出了主城首家自拍照相館「我拍我」,受到不少市民追捧。  「我拍我」在重慶南坪西路27號25樓3號,共90多平方米,用粉綠色的牆面搭配白色的家居裝飾,到處都是洋溢這喜悅的自拍相片,混合著藏香。店裡只有老闆張曉榮和店員王瑩,沒有攝影師,沒有化妝師。
  • 中國照相館的變與不變
    去過王府井大街的人都知道,中國照相館的店外櫥窗是王府井的一景,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駐足。不久前,中國照相館迎來了82歲生日。82年來,中國照相館用鏡頭記錄著人們最真實的時光、收藏著人們的歡笑與感動。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來到中國照相館,共同譜寫著一本時光相冊,譜寫著時光裡永恆不變的愛。
  • 大北照相館 記錄中國歷史變遷
    這家老北京城裡「獨一份」的照相館此一搬遷,正如它所處的時代,也成為了大北照相館歷史中一個轉折點:之前為北京「八大胡同」裡的小姐,為京劇名角兒和票友照相,之後,國營大北照相館則為歷屆中央會議拍照,拍攝幾代領導人接見勞模、先進人物,會見外賓的重要活動,也在今後50多年中一次次見證了中國歷史重大事件。  橫跨那個年代的人,抑或是企業,都免不了這種歷史性的轉變。
  • 1860外國人在廣州開照相館 耆英肖像照成中國第一張照片
    照相這技術傳入中國的最初,並不讓人愉快。攝影史學者、《東方照相記》一書的作者南無哀說,「鴉片戰爭是攝影術侵入中國的引路人」——1844年,法國拉萼尼使團訪華,強迫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吃了敗仗的清政府籤訂《中法黃埔條約》。談判間隙,使團的海關官員于勒·埃及爾(Jules Itier)將中方代表、兩廣總督耆英叫住,拍下中國大陸的第一張照片。鏡頭裡,是耆英的正面像。
  • 京東手機照相館開館 Z11 mini驚豔領拍
    繼4月19日京東為努比亞新發的千元小屏機Z11 mini搭建京東「移動手機照相館」,通過趣味場景讓現場觀眾體驗努比亞新機拍照魅力之後,昨日(4月20日)「京東努比亞手機照相館」正式開館。
  • 西安隱秘萬能照相館!吃火鍋、拍日落、逛天台,能玩一整天!
    北方,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妹子,在老城區租了一間50㎡的水泥地老房子,這裡是北方照相館,一處可以體驗食宿影像的神奇空間,踏入此地,就如同翻開了一頁童年時的老舊相冊。真摯收穫真摯,在北方為顧客們記錄生活的同時,每位顧客都會像朋友一樣,為她寫下留言,成為不時來串門玩耍的夥伴。12㎡的落日廚房 美味像家一樣每到傍晚夕陽西下時,你就能在北方照相館的小廚房裡看到最美的落日晚霞,落日廚房應運而生。
  • 中國照相館歷史變遷:周總理沒打招呼來照相(全文)
    這個插曲讓中國照相館的新老員工驚訝不已。他們並沒想過,一塊普通課桌大小的櫥窗,竟會成為見證中國社會變遷的風向標。他們同樣不會想到,攝影師傅們透過鏡頭所看到、所拍下的一幕幕,會將轉瞬即逝的歷史瞬間記錄在照片上,翻開,一幅一幅,把許多已經快被忘記的故事勾活了。在這間照相館的拍照間裡,他們努力拍出大人物們最完美的形象,然後精雕細琢,擺進照相館外面的玻璃櫥窗。
  • ...拍照去杭州照相館!」說出你和杭州照相館的回憶,我們請你拍全家福
    ▲徐彥 攝說起杭州照相館,是很多老杭州滿滿的回憶。今年春節前夕,住在杭州市郊的一個大家族人聚齊了。老父親給杭州照相館打來電話,想給這個30多個人的家族拍張全家福。這是他這輩子的一個心願。老父親很堅持,一定要全家人聚到杭州照相館拍攝。這一天,一輛大巴車開到了位於青年路上的杭州照相館門口,真的就從大巴車上下來了30多個人,一個大家族老老少少,全都到齊了,隊伍浩浩蕩蕩。老父親下車後,看到杭州照相館幾個字時,特別激動,一定在這個招牌下面照一張全家福。
  • 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 /從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起,照相就成為了世人記錄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鐘樓街東口的開明照相館開業於1921年並一直經營至今,可以說百年的照相館記錄了太原百年的城市歷史。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同紅星相比,人民照相館是有點講頭的。它開業於1940年,老闆是俄商。店先在環龍路(今南昌路),名喬奇照相館,1947年,也搬到了茂名南路131號。翌年,產權易為中國人,更名喬士照相館。1959年再搬到淮海中路581號人民坊門口,改名人民照相館。
  • 凱德天府納入超20家品牌 照相館、試衣間等新業態將亮相
    編者按:2015年,成都零售商業市場總存量突破600萬平方米,在中國二線城市中居首,2016年,庫存持續攀升。與此同時,成都新開購物中心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新老購物中心扎堆,競爭態勢呈現白熱化。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中,成都部分購物中心開始思考轉型升級之路,贏商網四川站特推出「成都購物中心調整調查系列報導」,直擊各大購物中心的調整路徑,解讀調整過程中的制約因素與破局方法。    「調整」一詞,在商業地產行業裡已成為常態性動作,無論是主動引入新業態和品牌,還是被動填補已經空缺的店鋪,都是一種不斷升級以迎合消費者的運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