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蜜蜂出巢採集會凍死在外面,養蜂人避免凍死採集蜂的方法!

2020-12-20 蜂友會

感謝邀請:關於低溫蜜蜂出巢採集會凍死在外面,養蜂人怎樣避免凍死採集蜂的問題,中蜂喜愛低溫出巢採集,這也是中蜂的採集習性,在外界氣溫達到6度以上的時候,工蜂就會主動出巢採集,同時,隨著冬季的到來,在早晨氣溫較低的時候,外界低溫持續時間較長,對於體質較弱的工蜂,這些工蜂出巢採集的時候,容易出現凍傷凍死的情況。

養蜂人幫助蜂群提高抵抗低溫能力,可以通過這2種方法

工蜂的採集能力與這2個因素有關,工蜂的體質情況,工蜂在還未羽化出房之前,也就是蜂群在繁殖這一批新蜂的時候,這時工蜂處於幼蟲時期,蜂群的哺育能力和採集能力越強,蜂群哺育出來的新蜂體質越好,有利於提高工蜂的抗寒能力。

同時,蜂群在進入冬季的時候,這時外界氣溫逐漸開始下降,蜂群的採集能力和哺育能力下降,養蜂人可以通過飼餵管理的方法,提高蜂群的哺育積極性和採集積極性,這時工蜂有充足的飼料,工蜂的抗寒能力逐漸提高,有利於蜂群適應即將到來的低溫天氣。

相關焦點

  • 新收蜜蜂要多久才建巢?幾天穩定?
    蜜蜂的巢穴俗稱蜂巢,是工蜂通過自身蠟腺分泌的蜂蠟修築而來,蜂巢對蜜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是蜜蜂哺育幼蟲時的「家」,也是蜜蜂貯存花粉、花蜜乃至蜂蜜的「倉庫」,對於新收蜜蜂來說,只要蜜蜂開始修築蜂巢,說明蜂群基本穩定下來了,但這個過程需要多久呢?下面我們就以來看一看新收蜜蜂要多久才建巢吧!
  • 蜜蜂養殖技術|蜜蜂春繁期飼養管理(上)
    春季蜂群復壯的快慢關係到當年養蜂的收入,是養蜂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主要任務:儘早使蜂群渡過越冬蜂更替期,進入採集蜂積累階段。只有適時地培育出大量的採集蜂,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初夏的刺槐蜜源,獲得豐收。對蜜蜂來說,早春剛開繁就獎飼是個誤區,外界沒有蜜粉源,獎飼蜜蜂會刺激工蜂白天出巢空飛,縮短壽命,削弱蜂勢,還容易引起盜蜂。春季蜜蜂應分階段做好管理。一、越冬蜂更替階段越冬蜂更替大約需要在30~40d期間,主要技術要點是飼料優足,每日換水,適度保溫,適時加脾,又好又快又多地培育出第一批替換越冬蜂的健壯新蜂。
  • 什麼是無刺蜜蜂?
    生活習性因無刺蜂生活在熱帶地區,所以溫度一般在18-35度之間,但以20°C以上為最宜活動溫度,在25°C以上則活動最頻繁,如果外界溫度低於15°C以下,則可能導致無刺蜂出現凍僵的現象,會在飛行途中掉落,出現凍死現象。無刺蜂在夏天的氣溫下,活動高峰期是11:-16:00左右,氣溫低於10°C以下也有飛出巢外的情況。
  • 飼餵蜜蜂卻把蜜蜂餵死了?老蜂農:飼餵方法不對只會適得其反
    養蜂就難免要飼餵蜜蜂,為了快速繁殖蜂群,要進行獎勵飼餵;為了防止蜜蜂餓死,要進行補助飼喂。不久前有個朋友問起,為什麼他的蜂群越餵越少,甚至有的蜂群都餵成了蛋群,蜂群奄奄一息。經過詳細的詢問後,筆者發現這位朋友是因為飼餵的方法不對才導致蜂群越餵越少。
  • 中蜂和意蜂的採集半徑是多少?
    聽蜂之語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紹過中蜂的分蜂群和逃蜂群的飛行距離,雖然蜜蜂每次的極限飛行距離不到二十公裡,但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時,蜜蜂經過幾次中轉飛行可以飛到好幾十公裡以外找新家。既然蜜蜂有這麼強的飛行能力,那麼蜜蜂的採集半徑又能到多少呢?
  • 無刺蜂都採集哪些蜜源?如何區分無刺蜂與蜜蜂?答案在這裡
    導讀:關於無刺蜂採蜜時主要採什麼植物的問題,其實無刺蜂採集習性與蜜蜂是相似的,也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具體要說採集什麼植物,具體要看無刺蜂的種類,因為無刺蜂種類很多,在國內目前發現的有10種,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以及海南島,因為無刺蜂屬於熱帶蜂種,在其它地方很難存活
  • 現在是初春,蜜蜂爬出蜂箱就死掉了可能是什麼原因
    看似很平常的這兩個初春天氣,對於蜜蜂養殖是不利的,這時候就要給蜂群添加預防措施。1.給蜂群調脾:為什麼要調脾?養蜂人都知道,在寒冷的*氣環境下,蜂群越小越容易被凍死。還有就是在春繁初期由於蜂群大小不一,為了更好的達到蜂群均衡發展。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去弱留強、取強補弱兩種調脾方法。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蜜蜂養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在我國養殖特別普遍,在養殖當中,我們也要重視蜜蜂分蜂的方法,那麼,蜜蜂分蜂方法有哪些?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歸納,有以下10種方法,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特別要提醒一下的,以下方法為意蜂分蜂常見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中蜂也同樣適用。
  • 五倍子已經開花,為啥不見蜜蜂採集?問題或許出在養蜂人身上
    五倍子已經開花,為啥不見蜜蜂採集?問題或許出在養蜂人身上 對於我國的中部和南部地方來說,如今天氣已經逐漸變涼,進入秋季以後比較常見的一個蜜源就是五倍子。最近有網友問蜂部落小編,都說五倍子是蜜源植物,為啥當地的五倍子已經開花卻不見蜜蜂採集,到底是五倍子出了問題還是蜜蜂出了問題?
  • 蜂群分蜂的原因特徵,如何避免蜜蜂分蜂,蜜蜂分蜂后的優點與缺點
    蜜蜂分蜂前的準備與特徵:1.分蜂熱初期形成的時候,工蜂開始找地方造雄蜂巢,蜂王往雄蜂房產卵,正常蜂的蜂王開始產下大面積雄蜂脾時候說明蜂群開始有分蜂情緒的發生,此時蜂群會正常出勤採集蜂蜜與花粉。4.王臺封蓋後,期間蜂群蜂活動量逐漸停止,僅有少量採水,與少量花粉採集蜂,工蜂停止飼餵蜂王,蜂王產卵逐漸停產,此時巢門口出現工蜂大量堆積,夜間也不會進巢。
  • 蜜蜂離開蜂脾,子脾會出問題嗎?聽聽福建養蜂人如何說
    子脾就是蜜蜂的家,不管理什麼時候,蜜蜂都不會長時間離開子脾,除非他們想逃跑了,不要這個家了。其實養蜂人都清楚,子脾中心的溫度,必須保持恆溫狀態,一旦溫度失衡過久,子脾裡的幼蟲變會凍死。夏天的時候還好,外界氣溫高,子脾保溫效果好,冬天就不行了,外界氣溫低,子脾保溫效果差,很容易凍死幼蟲。說到子脾那還得分類,什麼樣的子脾容易凍死,什麼樣的子脾不容易凍死,接下來我們就來講一講。子脾分類與溫度的影響中蜂子脾可分為:卵脾、幼蟲脾、封蓋子脾這三類,卵脾必須保持一定的溫度,才能正常的孵化出來。
  • 蜜蜂不出勤採集該怎麼辦?養蜂人檢查發現這3個現象,及時處理
    蜂群內的蜜蜂不出巢採集,蜜蜂是非常勤勞的,可能蜜蜂在蜂箱內忙著其它的工作,外界零星蜜源豐富的時候,蜂王的產卵量增加,由於蜂群群勢不夠強,蜂群的哺育能力較弱,導致工蜂沒有精力進行採集工作,工蜂忙著進行哺育工作和清理蜂巢。
  • 意蜂在大小蜂蟎斷子治乾淨的情況下,最多能堅持多久才爆發蜂蟎?
    首先我們要明白蟎蟲害是蜜蜂在採集時從自然界中帶回來的,就算蜂巢蟎蟲徹底殺滅乾淨,在採集時也會把蟎蟲帶回蜂巢。蟎蟲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蜂蟎也會在花朵,草叢等處存在。蜂蟎有大有小,有的只有零點幾毫米,肉眼看不到。這些蜂蟎在蜜蜂採集時會用足勾住蜜蜂絨毛,讓蜜蜂帶回蜂巢。這些帶回來的蟎蟲就會潛入蜜蜂的子脾和巢房裡,開始滋生爆發。
  • 蜜蜂聚集在門口是啥原因?看看養蜂人如何解說
    新出房的蜜蜂體內含有大量的卵黃蛋白原,出房後則會吃大量花粉製造蜂糧來哺育大幼蟲, 幾天之後這些新蜂就可以分泌王漿來哺育小幼蟲和蜂王,當體內的卵黃蛋白原降低到一定程度, 血液中的血糖提高到一定程度,它就轉變成了外勤蜂 可以承受採集等高負荷的活動 ,血糖高,心臟跳動快,產熱自然也多。
  • 飼餵蜜蜂的五大誤區,不僅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危害蜂群
    聽蜂之語發現我們平常在餵蜂的時候常常會進入以下五大誤區:誤區一:陰雨天氣大量飼餵蜜蜂。這種情況在春季最常見,因為此時正處於春繁期間,所以需要大量的獎勵飼餵來發展蜂群;然而春季的雨水較多,有時候連綿的陰雨會下好幾天甚至好幾周。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對新分群的管理措施
    3~6日齡的蜜蜂為大幼蟲哺育蜂,7~13日齡的蜜蜂為小幼蟲哺育蜂,12~18日齡為造脾最適齡蜂,正常蜂群18日齡以後參與巢外採集,但是在外勤蜂較少時,13日齡以後的蜜蜂也參與其中。根據對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蜜蜂的分析,可以得出新分群具有蜂量較少,蜂齡偏小,哺育力強,造脾能力強,採集力弱的特點。
  • 蜜蜂度寒、度夏控制蜂巢採蜜繁蜂氣溫,幫助蜂群繁殖!
    蜂群度寒冬、抗炎夏的方法。蜂群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其蜂巢溫度相對穩定。蜂群在繁殖期,育蟲區的溫度恆定在34-35℃;在越冬期,蜂團外圍的溫度6-10℃,蜂團中心的溫度14-24℃。具有一定群勢和充足飼料的蜂群,在零下40℃低溫下能夠安全越冬,在最高氣溫45℃左右的條件下還可以生存。但是,蜜蜂在惡劣環境下生活要付出很多。當蜂巢溫度超過蜂群正常生活要求時,蜜蜂常以疏散、靜止、扇風、灑水和離巢等方式來降低巢溫。
  •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對蜜蜂採蜜量影響原因分析及避免方法
    一、分蜂熱對採蜜量影響的原因1、蜜蜂外出採集活動減少在春季,當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巢內哺育蜂數量多於被哺育蜜蜂的比例時,這些無法消耗的過剩營養,在哺育蜂體內滋養,使哺育蜂卵巢發育,推動蜂群由繁殖向分蜂過渡。
  • 蜜蜂近距離分蜂與搬遷,養蜂人做好3方面,控制回蜂問題
    其實,近距離分蜂與搬遷,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回蜂,所以閩南蜂哥根據自己多年的養蜂經驗和蜂友們的交流實踐,總結出了3個方面,能控制回蜂問題。一、蜂箱的特殊處理減少回蜂,必須進行蜂箱特殊處理。首先,等傍晚蜜蜂全部回巢後,將需要分蜂或遷移的蜂群,用餐巾紙或樹葉封住巢門,然後用牙籤扎一些小孔,讓第二天的光線可以進入蜂箱。
  • 蜜蜂春繁期間的特殊管理
    2、控蜂出巢活動,減少損失 度過了嚴冬的早春蜜蜂是十分寶貴的,是新的一年蜂群發展的基礎力量。控制蜜蜂空飛和在巢外活動的臨界線以下低溫飛翔,是保護早春繁殖實力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