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早學習日語的時候,發現中文和日語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日語把【敬語】明著擺出來,而中文其實也有敬語,但是我們幾乎不提及【敬語】這個說法,就導致我們對敬語的概念非常的淺,而遇到了日語的【敬語】往往有些過分慎重。
但是這真的不是胡亂來說,我的工作經歷中,我曾覺得自己的敬語還是用的不錯的,但是我老闆的女兒卻說,作為一個東京人,她感覺這一輩子都沒法把敬語學好,這給了我這個荒廢了好幾年日語,因為工作調動,突然又要使用日語的人很大的壓力。
日語敬語的發達和完備,反映了日本人的行為準則、社會體系和文化觀念。
朋友指出,我之所以覺得自己的日語用得不錯,一來是最早接觸的日語都是和中國人練習,標準日語出口,全是書面語,完整的課本句子,敬語當然是OK的,但是等到和日本人接觸以後,對著老闆或者老闆女兒,說敬語其實也是OK的,可是當我和平級甚至下級對話的時候,這個時候還在說敬語,就顯得很不「純正」了。
一般來講,判斷該不該使用敬語,有兩大要素。
一. 外在的社會因素
高低關係:毋庸置疑,對於社會地位、年齡、經歷、身份等方面都比自己高的人,一定是用敬語的內外關係:向外人提及/介紹自己人(家人、同事、朋友)情況時,不能對自己人使用敬語親疏關係:和自己關係親密的家人、朋友不使用敬語。利益關係:比如商家與客戶,但醫生和患者也是利益關係,可是前者醫生作為利益受益者對患者客戶需要用敬語,後者患者對醫生的職業敬以尊重也可能會用到敬語。男女關係:在日本女性有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女人味,也會用到敬語,同時日本部分地區依舊存在大男子主義,所以女性也會有使用敬語的地區通俗習慣。場合情況:越正式的場合越要說敬語,包括非正式場合裡卻有身份卓然的人在,也要講敬語。
二. 內在的心理因素
儘管在敬語的使用上,有以上這些外在的社會語言的體制因素,但使不使用敬語,或是什麼樣程度的敬語,還是由說話的人自己決定,比如即是對方地位極高,但因為你很討厭他,也可能不使用敬語,甚至惡言相向。
敬語的功能
日語敬語的交際功能除了表示尊重和謙虛以外,還有一些其他作用。
親近作用:多表現在大人對孩童的話語中,因為言語中不分長幼尊卑,可以拉近親子關係。疏遠作用:其實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比如自己被父母逼著去相親,不使用敬語就會被扣分,②不管關係多近,都堅持使用敬語,就會給人一種委婉拒絕親近的暗示。恭維作用:因為敬語也是有程度的,如果使用誇張的敬語,就無限接近拍馬屁了。炫示作用: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許是評論的回覆中,請原諒作者記性好忘性大)提到,日本人之所以很多時候用假名代替漢字,除去筆畫少的緣故,還有漢字的涵養很高,如果通篇漢字特別多,其實是使用者在炫耀自己教養高,文化高,所以同理如果一個人堅持怎麼樣都用敬語的,是在炫耀自己品性高,不過高處不勝寒,太多敬語往往會給人一種拒之千裡的感覺。
總結
其實日本年輕一代對敬語也是深感其難,日本還特別退出來許多的敬語課程專門來教學敬語。
我們作為外國人如果要用好敬語的話,首先要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徵,以及社會行為準則。
不過也正是因為我們是外國人,和不熟悉的人經量使用敬語一般是不會錯的,至於熟悉的日本朋友,你大可以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