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站到了「資產主導」選擇關口

2020-12-16 環球網

商業銀行從「負債(存款)主導」向「資產(信貸)主導」轉化,是我國融資市場「貨幣→信貸」轉化效應的內在和必然要求。在轉化過程中,必定會遭遇內部原有機制的強力鉗制,外部環境條件的多重約束,需要以創新為動力、以差異化為特質、以協同性為手段、以風險管控為根本,咬定目標,不畏艱難,腳踏實地,持續堅持。因為,這一環節完成的過程長短、質量高低,既事關商業銀行的眼前發展,又事關我國經濟的行穩致遠、長治久安。

在「寬貨幣」(M2總量全球第一)環境下卻難以形成「寬信貸」,正成為當下我國貨幣政策管理當局及市場各類參與者共同糾結的問題。未來經濟運行主要風險,究竟「通脹」還是「通滯」,市場還在激烈爭論中。

從市場基本邏輯來分析,在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的前提下,貨幣(M2)多,必然中介實體物質價值量大,形成物價上漲壓力,進入「通脹」通道。反之,則進入「通滯」通道。筆者認為,我國經濟中貨幣「多而不脹」與「多而反滯」(物價整體水平持續走低)的現象,雖有多種成因,但貨幣中介實體相對價值量不足和絕對價值量不夠,是這一反常現象的本質與根本。貨幣傳導機制存在程度不同的「斷層」與「斷裂」,形成「貨幣空轉」、「貨幣虛轉」和「貨幣假轉」,導致了貨幣基礎功能衰變,「貨幣→信貸」轉化效應整體弱化。這種狀況,與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經營環境和經營屬性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36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以「負債(存款)主導」為經營主流模式,即全部業務的起點、過程、目標和結果,圍繞負債(存款)的增長,「以存定貸」和「以貸攬存」是這一模式下的兩大動力支柱。商業銀行在這一模式引導下的經營,基本契合我國經濟轉型中全社會儲蓄率整體上升、資金分配方式市場化轉化及企業類別(存、貸款主體)多元化加快的新變化與大趨勢,推動了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使我國金融總資產跨越120萬億元大關,成為全球第一大「金融體」。但這種經營模式也生長出一種危險,隱藏著一種威脅,那就是其業務發展中伴生的「壟斷性」和「同質化」,從內生性、體制性和路徑性上,形成了對「貨幣→信貸」轉化效應的巨大阻力。

「壟斷性」是指,從表象上看,商業銀行負債(存款)業務競爭十分激烈甚至慘烈。但由於市場主體與參與對象的政策性管控,本質上體現的是壟斷保護下的不充分競爭,不僅資金價格的外化比較水平被扭曲,而且資金價值的內在均衡關係被破壞。通常,商業銀行在壟斷經營下取得的負債業務,其資金成本總是低於市場均衡條件下的價格水平。這就產生了十分可怕的後果:商業銀行從負債業務端獲取的「貨幣」,在價格扭曲和價值破壞的作用下,並不以「信貸」資產為主體內容和形式,轉化並投向實體經濟,而蛻變成各類名目繁多的「非信貸資產」。因為,幾乎任何一項「非信貸資產」業務(近年來興起的各類通道業務)的收益均高於負債(存款)的業務成本,而且潛在風險程度還大大低於信貸資產類業務。這種業務過程價值約束和價格主導的倒置甚至混亂,遂使「貨幣→信貸」的轉化效應被壟斷經營的顯性與隱性力量限制甚至扼殺。從這一層意義上說,實體經濟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其實是商業銀行「負債(存款)主導」模式下市場資金價格扭曲的結果。

「同質化」的主要表現是,商業銀行業務合作的內容選擇,缺少客戶規模大小之分;合作領域確定,缺少行業成熟的高低之異;合作方式安排,缺少市場風險強弱之別;合作價值回報,缺少發展潛力好壞之鑑等。企業獲取信貸資金,往往缺乏必要的「市場基礎」、「價值比較」、「成長潛力」和「風險溢價」規則與原則的約束,由單一或偶發的市場因素來影響和決定。商業銀行信貸資源在這種「泛選擇」中,被「低效化、粗放化、非層次化甚至不公正化」,並落入看似多選擇而實際上無選擇的困局。更關鍵的是,這一背後隱藏的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在趨勢性弱化,以及金融資源對於實體經濟「融合性」功能斷崖式、過敏式衰減。不僅發現、選擇、合作和管理客戶的水平下降,而且患上了「大客戶」和「老客戶」的依賴症,並形成對於其他客戶貸款資源的擠出效應。這就從前提和基礎上,掣肘、削弱和限制了「貨幣→信貸」轉化效應的有效發揮。

從「負債(存款)主導」向「資產(信貸)主導」的轉化,商業銀行已來到了新選擇的歷史關口,這是我國融資市場「貨幣→信貸」轉化效應的內在和必然要求。這一環節完成的過程長短、質量高低,既事關商業銀行的眼前發展,又事關我國經濟的行穩致遠、長治久安。

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多種金融主體的湧現,商業銀行負債(存款)業務的壟斷經營將被迅速打破,負債業務成本與資產業務收益均衡的市場化過程將加快,以低成本負債對應高收益資產(非信貸)業務的現象不太可能存在。這種負債成本整體水平的上升,將倒逼商業銀行選擇體現風險管理能力的資產(信貸)業務來平衡資源配置,「資產(信貸)主導」由此成為商業銀行必然選。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商業銀行要實現從發展業務到發展客戶的轉變,實現從規模增長到質量增長的轉變,實現從個體化成長到社會化成長的轉變,真正做到「減速不減勢、提質又增效」,其支撐點、動力點和落腳點,最終必然體現在做強資產(信貸)業務的方向上,體現在分層次合作不同狀態的資產業務客戶上,體現在多樣化資產業務產品的運用上,體現在提升風險綜合管理的能力上。

商業銀行經營向「資產(信貸)主導」的轉化過程,不僅是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效率提升過程。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全社會、全市場和全環節風險控制綜合能力的基礎上,完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開放性、經濟性和互動性「共振」。一方面,商業銀行資產業務規模與類別,要充分適應市場新業態、新產業、新領域和新經濟成分的變化需求,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需要,做到充分耦合,動態調整,互為促進。另一方面,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客觀形成的需求實際與現實格局,應有利於金融資產業務的結構優化、創新探索、基礎夯實與發展空間擴展,並以金融資源的導向,促進實體經濟方向的正確和結構的優化,以使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共同成長。

商業銀行向「資產(信貸)主導」的轉化過程,必定會遭遇內部原有機制的強力鉗制,以及外部環境條件的多重約束,是一個艱難與痛苦的過程。需要以創新為動力、以差異化為特質、以協同性為手段、以風險管控為根本和以提升實體經濟內在品質為目的,咬定目標,不畏艱難,腳踏實地,持續堅持。

相關焦點

  • 汽車零售貸款市場:商業銀行主導,未來空間廣闊
    商業銀行:最大參與方,多元競爭格局下參與比重或有下降趨勢與其他成熟市場中汽車金融公司佔汽車金融業務絕對主導地位不同,我國商業銀行佔據汽車金融市場主導地位。在汽車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中,商業銀行依託於雄厚的資金實力,幾乎涉足了汽車行業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領域,是汽車金融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
  • 李奇霖:商業銀行資產配置分析手冊
    所以,商業銀行被限制只去拿有固定收益的資產。在非標、債券、信貸及固收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券商集合等)中,銀行投資選擇多配哪一項,有它自己的考慮。2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解析如果說我們在上一部分「商業銀行資產配置的邏輯」中講的是理論,那在這一部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解析,我們要講的就是對理論的數據分析和驗證。
  •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全解
    ,預計問題資產行業規模高達10萬億左右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裡,國內商業銀行所遭受的資產質量壓力將會非常明顯,特別是目前政策部門鼓勵或推動銀行提高不良容忍度去做的信貸投放領域大都具有明顯的風險隱患,未來這一風險隱患暴發應是遲早的事。
  • 商業銀行應對供應鏈金融網際網路化淺析 - 中國郵政報
    近年來,商業銀行享受到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技術紅利,B2B平臺介入使得銀行業務操作成本降低,但面對網際網路背景下金融脫媒的趨勢,商業銀行應該居安思危,制定相應策略以應對業務網際網路化對自身的衝擊。萬繼宏等(2018)的文章中指出,隨著企業的存貨、固定資產等實體性資產轉變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資產」,商業銀行的審批側重點將轉移到這些內涵豐富的「數字資產」上。     學術界的研究多站在客觀角度,分析網際網路對供應鏈金融帶來的影響以及網絡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如何運用,基於商業銀行視角的研究較少。
  • 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徵求意見
    □ 《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將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金融資產,對非信貸資產提出了以信用減值為核心的分類要求,特別是對資管產品提出穿透分類要求 □ 未來《暫行辦法》實施後,逾期90天以上的債權,即使抵押擔保充足,也應歸為不良 本報訊 記者彭江報導:商業銀行將面臨更嚴格的資產分類標準
  • 原創| 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形勢分析與展望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政策錯位加劇,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國內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問題開始顯現,風險隱患不斷增多,商業銀行經營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正出現深刻變化和調整。鑑於此,本文對2018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形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從五個方面對2019年資產負債形勢進行了展望,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 陳濤:創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特別是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的關聯度明顯提升,各種業務通過表內的貸款、債券投資、同業投資、表外理財資產運作等實現了資金在跨市場、跨行業的分布。因而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在內的金融資產若出現再定價,勢必通過交易對手、抵押擔保機制、流動性風險傳染等渠道衝擊到銀行資產質量,不容小覷。
  • 2020年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
    **-**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率(%)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來源結構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商業銀行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商業銀行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商業銀行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優化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管理_觀點·實踐_中國金融新聞網
    考慮到系統性風險傳染的可能性,考慮到嚴監管的現實,考慮到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當前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固化、深化與戰略管理的協同效應。  首先,在確定業務方向上實現協同。風險偏好陳述書制定過程中,應從戰略方向入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綜合使用定性和定量指標,真正釐清戰略方向、業務邊界,既要在戰略迷茫期指引業務發展方向,又要充分發揮風險偏好遏制戰略漂移的關鍵作用。
  • 商業銀行迎來對公信貸業務優化調整發展商機
    2016年提升至51.6%,服務業成為拉動我國GDP增長的主導力量,部分發達地區已經進入後工業化階段。整體看,我國產業結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二一三」結構轉變為當前的「三二一」結構,基本實現了產業結構高級化,符合國際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預計到2020年,服務業佔GDP比重將達到55%左右,我國將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
  • 商業銀行布局智能投顧的分析與策略
    2.W:劣勢分析  按照智能化程度劃分,商業銀行多是處於在線投資組合管理階段,距離全智能模式尚有一定差距。一方面,配套技術薄弱。商業銀行在智能投顧資產配置理論與技術能力方面的實力,還不足以完全獨立地完成用戶屬性刻畫、投資方案設計及投資方案執行的成本較大;另一方面,資產配置單一。
  • 深度|商業銀行迎來「補血」潮
    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案例的增長,源於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11.8%,成為2017年以來最高資產增速。受到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有關銀行新發貸款利率上升因素的刺激,11月27日,商業銀行股股價大漲。
  • 若真獲券商牌照,商業銀行能做什麼?
    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不脛而走。6月27日,有媒體稱證監會或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隨後,多方業內人士分析,此傳言並非空穴來風。2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已關注到媒體報導,但證監會目前沒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場通報。
  •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投行與資管業務?
    雖然這裡沒有明確指出投行與資產管理業務為表外業務,但是就目前的業務實踐來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主要包括資產管理、資產託管、投資銀行、結算以及擔保承諾等幾類,其中結算與擔保承諾基本上均與表內業務密切相關,資產託管則與同業業務關聯性較大,而也只有資產管理與投資銀行屬於真正的表外業務。這兩類業務本身不需要佔用或很少佔用商業銀行的資本,具有典型的輕型經營特徵。
  • 商業銀行將迎四大發展趨勢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導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生中國」)副行長祝瑾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將面臨四大趨勢。 其一是全渠道服務和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為商業銀行提供新的業務增長點。
  • 白瑞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歷程與展望
    銀行憑藉其在客戶、網點、資產管理等領域的優勢,逐漸成為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主要主導者。   整體來說,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起步期(2003~2005年)。2003年銀行理財以外資銀行產品、結構化產品、外幣理財產品為主。
  • 2019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分析報告摘要
    但關注類貸款佔比有所下降,從3.49%下降到3.13%,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均繼續回升,分別達到186.31%和3.41%,較去年分別增長了4.89和0.25個百分點。關於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我們將從不良貸款、風險抵補能力、貸款集中度三個方面分析其資產質量情況。
  • 商業銀行旗下金融牌照大全
    (二)非銀金融牌照價值分析:銀保監體正如前文所述,銀保監體系下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信託、保險、金融資產管理、金融資產投資、理財子公司、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等等。考慮到銀行具有客戶與資金以及天然的槓桿優勢,從而成為其它非銀金融機構難以望其項背的牌照。至於其它具體牌照價值,我們認為從高到低依次為信託、保險、AMC和AIC、理財子公司、消費金融以及金融租賃等。
  •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率(%)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來源結構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商業銀行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商業銀行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商業銀行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全國2018年4月自考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考試真題
    點擊查看:2018年4月自學考試真題及答案全國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試題課程代碼:0007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 C.資產使用率  D.資本充足率6.屬於商業銀行內源資本的是A.稅後利潤  B.普通股  C.優先股  D.銀行發行的債券7.巴塞爾委員會認為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不包括A.法律風險  B.會計風險  C.技術風險  D.信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