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分析報告摘要

2020-12-13 銀行家雜誌

2019年,銀監會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納入大型銀行管理,這樣就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以下分別稱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郵儲)六家全國性大型銀行。加之由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渤海銀行等12家銀行組成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下分別稱為招商、中信、浦發、民生、光大、興業、華夏、廣發、平安、浙商、恆豐、渤海,統一稱為股份制銀行),構成我國現有的全國性商業銀行。雖然家數有限,但卻是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恆豐銀行尚未披露年報,因此,本報告以其餘17家銀行2018年的數據為研究對象,將從資本、資產、盈利以及流動性四個維度進行分析。

資本狀況

2018年,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加劇,增長勢頭有所放緩,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重,金融風險逐漸暴露;金融監管從嚴,資管新規逐步落地,表外業務回到表內,同業受到壓縮,處置不良資產壓力增大。以上種種因素對銀行業資本充足性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各大銀行都在想盡辦法增加資本,提供資本充足率。

2018年是《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的銀行資本達標的最後一年。全國性銀行在資本補充上進行了諸多努力。這一年,有12家全國性銀行啟動了資本補充計劃。或定向增發,或發行優先股,或發行二級資本工具。得益於資本補充,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本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全部達到了監管要求。浙商試圖回歸A股,實現A+H兩地同時上市,並於2018年6月於A股遞交招股說明書,目前還在排隊之中。2019年6月,郵儲遞交招股說明書,如果回歸A股成功,則國有六大行「A+H」模式將基本確立。(見表1)

表1 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情況

註:1. 浙商銀行的籌資額單位為億港元。

2. 中國銀行境內優先股的籌資淨額僅為第一期的數額。

資料來源:根據各銀行年報及其網站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03%,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8%,資本充足率為14.20%,槓桿率為6.73%,較2017年底均有所上升,總體保持穩健。下面將詳細分析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本情況。

圖1 2017~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情況

如圖1所示,資本充足率最高的是建行(17.19%),最低的是平安(11.5%)。廣發於2019年初完成了300億元的定向增發,使其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資本充足率均提高了1個百分點左右。相較去年,僅有兩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所下滑,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建行(增長1.69個百分點)和浦發(增長1.65個百分點)。多家銀行通過擴充二級資本手段,有效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平安資本充足率雖較去年有所上漲,但面臨的資本壓力仍然較重。(見圖1)

在一級資本充足率方面,建行保持第一(14.42%),渤海為最後一名(8.61%)。相對2017年,總共有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有所下跌,增長幅度最大的為廣發(增長1.4個百分點),其300億增資計劃使其一舉拉開了與監管紅線的距離,其次為郵儲(增長1.21個百分點)。此外,華夏在年末也進行了規模較大的增資,其一級資本充足率增長了1.06個百分點。雖然大型銀行整體保持穩健,但股份制銀行,尤其是未上市的股份制銀行面臨的監管壓力則要大得多。其中,渤海勉強滿足監管要求,但也只比監管紅線高0.11個百分點。(見圖2)

圖2 2017~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情況

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方面,建行依舊位列第一(13.83%),浙商排名最低(8.38%)。總體而言,均保持在監管紅線上方一定空間。僅有兩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相較2017年有所下滑,增長幅度最大的為廣發(增長1.4個百分點)。光大積極的信貸擴張使其資本情況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惡化(降低0.41個百分點),但總體較為穩健。

在這三個充足率中,國有六大行總體上領跑其他銀行,股份制銀行中僅有招行表現較為突出,能夠達到國有大行水平。郵儲各指標總體落後於其他國有大行,在槓桿率方面尤其明顯,僅略高於渤海。(見圖3)

圖3 2017~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情況

圖4 2017~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槓桿率情況

槓桿率方面,17家銀行全部達到了4%的監管要求,總體較2017年有所上升。槓桿率最高的為建行(8.05%),最低的為渤海(4.52%)。華夏(增長1.21個百分點)和廣發(增長1.01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較為突出,華夏也是股份制銀行中槓桿率水平最高的銀行(7.06%)。僅有三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槓桿率較2017年有所下降。(見圖4)

2019年,資本補充的壓力仍然很大,但不少銀行已經在資本補充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除了2018年預案公告的資本補充方案正在有序推進和完成之外,2019年也有很多銀行公布了新的資本補充方案。(見表2)

表2 2019年全國性銀行資本補充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各銀行年報及其網站公開資料整理

監管部門也在積極鼓勵資本工具創新。2018年12月25日,金融委辦公室提出推動儘快啟動永續債發行。2019年,中行成為首家發行永續債的全國性商業銀行。非上市銀行發行永續債鬆綁後,渤海也宣布了不超過300億的永續債發行計劃。(見表3)

表3 2019年全國性銀行永續債發行情況

註:中國銀行的永續債籌資淨額僅為第一期的籌資數額。

資料來源:根據各銀行年報及其網站公開資料整理

資產質量

截止2018年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有所增加,不良貸款率相較去年增長了0.09個百分點,達到1.83%。但關注類貸款佔比有所下降,從3.49%下降到3.13%,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均繼續回升,分別達到186.31%和3.41%,較去年分別增長了4.89和0.25個百分點。

關於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我們將從不良貸款、風險抵補能力、貸款集中度三個方面分析其資產質量情況。(見圖5、圖6)

圖5 2014~2018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情況

圖6 2014~2018年商業銀行撥備水平情況

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圖7、圖8分別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總體而言,由於規模上的差異,除郵儲外其他國有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顯著高於股份制銀行。從不良貸款餘額近三年的變化趨勢來看,除個別銀行外(招行、浦發),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增幅普遍高於國有大行,六大行中除郵儲外不良貸款餘額增幅均控制在10%以內。由於不良貸款的基數較低,郵儲的不良貸款餘額增幅最大,高達35.1%,但不良貸款餘額控制在較低水平。農行不良貸款餘額延續下降趨勢。股份制銀行中,部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顯著提高,僅有招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繼續保持下滑,連續兩年降幅達6%上下。

圖7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變化情況

圖8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變化情況

不良貸款率方面,17家銀行不良率均控制在2%以內。浦發不良率最高,為1.92%,其次為華夏(1.85%)、渤海(1.84%)。郵儲不良率最低,為0.86%,為17家銀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低於1%的銀行。招行(1.36%)、浙商(1.2%)也相對較低。

從不良率近三年的變化趨勢來看,2017年見證了強監管大幕的拉開,共有13家銀行不良率有所下降,2018年則只有8家,國有大行的不良率兩年來持續好轉,尤其是農行的不良率由2016年的2.37%下降到2018年的1.59%,但郵儲漲幅相對較大(增加0.11個百分點)。由於不良貸款絕對規模上漲稍快,股份制銀行面臨的不良率上升的壓力相對較大,但招行的不良率實現了相對較大的降幅,分別在2017和2018年下降了0.26和0.25個百分點,同時也是2018年17家銀行中最大的降幅,浦發在2018年也出現了0.22個百分點的降幅。(見圖7、圖8)

除了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貸款率,我們也選擇逾期貸款餘額和比例、關注類貸款餘額和比例,以及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來全面考察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面臨的潛在不良貸款壓力。由於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是衡量資產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走向與不良率具有一定相關性,故也納入考察。

圖9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變化情況

圖10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佔比變化情況

圖9和圖10列示了17 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情況。顯然,關注類貸款餘額與資產規模高度相關,從近三年的變化趨勢來看,國有大行相對股份制銀行的增幅要低,其中工行,農行和交行的關注類貸款規模有所下降;股份制銀行中,浙商和中信都出現了較大的漲幅,分別為31.95%和24.36%。

關注類貸款佔比方面,近日國有大行關注類貸款情況總體有所好轉,和股份制銀行相比並無明顯的優劣之分。華夏佔比率最高,為4.44%,民生(3.36%)、廣發(3.33%)緊隨其後。郵儲佔比繼續保持最低,為0.63%,浙商(1.62%)、招行(1.51%)表現相對較好。大多數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佔比都有所好轉,工行降幅達到1.02個百分點,幅度最大,其次為平安,降幅為0.96個百分點,民生、廣發、光大降幅也較為明顯,分別下降了0.71, 0.84, 0.56個百分比。2017年有14家銀行關注類貸款比例下行,2018年則有15家銀行呈現下行,僅有中信和浙商略有上升。(見圖9、圖10)

從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情況來看,由於廣發和浙商未披露2018年度遷徙率數據,故暫時剔除。相對2017年,共有10家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有所上升。中信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最高,為48.27%,農行最低,為16.93%。部分銀行明確在年報中披露,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風險分類下調所致,如中信、平安等。(見圖11)

圖11 2016~2018年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情況

逾期貸款方面,國有大行在規模上依舊是最大的。從變化趨勢來看,國有大行表現相對較好,工行,農行和交行的逾期貸款餘額都繼續延續了下降的趨勢。在股份制銀行中,興業和浙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漲幅分別為53.67%和48.15%,平安和廣發的逾期貸款餘額降幅最大,分別為13.81%和14.90%。

逾期貸款率方面,國有六大行表現總體好於股份制銀行。郵儲逾期率保持最低水平,為0.99%,華夏和廣發逾期率最高,均為3.42%。大部分銀行的逾期貸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曾經逾期率最高的華夏、廣發和平安,僅有3家銀行在2018年出現了逾期貸款率的上升,最大降幅出現在廣發,逾期貸款率下調了1.46%,雖然仍是最高水平,但基本回歸正常區間。(見圖12、13)

圖12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逾期類貸款餘額變化情況

圖13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逾期貸款率變化情況

另外,在此我們還可以從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之間的「剪刀差」來衡量各個商業銀行貸款質量的真實程度。如圖14,廣發雖然「剪刀差」最大,但相對2016年的高點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下調,在2018年控制在了2%以內。很顯然從趨勢上來看,各個銀行的「剪刀差」在近兩年來都有較大程度的縮減,尤其是股份制銀行,這表明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之間的差距得到了控制,很可能是由於各個銀行出於審慎目的,積極下調風險分類,主動將部分逾期貸款歸入不良,從而強化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其實早在2018年,監管部門就已經要求加大不良確認力度,並對不同類型的銀行設置了過渡期,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早在2018年中就已經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農行甚至早在2018年8月就已表明將對公30天以上的逾期全部計為不良。因此總的來說,國有大行的貸款質量真實程度更高一些。(見圖14)

圖14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

逾期貸款率和不良貸款率的剪刀差變化情況

總體而言,在強監管的背景下,各銀行年報中均提到了改善資產質量,化解風險,提升風控合規管理等字樣,這反映了各大銀行風險控制意識觀念的增強。隨著貸款質量真實性的提高,疊加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率、遷徙情況,以及逾期率的穩定乃至好轉,都可以表明在2018年,各主要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銀保監會在2019年5月公布了《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如果金融資產的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含展期後)超過360天,商業銀行應將其歸為損失類。按照這一標準,在2019年及以後,操縱逾期控制不良率的空間將更加縮小,將有利於存量風險的釋放,但也對各銀行撥備計提比例造成一定壓力。

全國性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

目前, 銀監會通過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兩項指標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進行綜合考核。2018年2月28日,銀監會印發《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銀監發〔2018〕7號),調整了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具體而言,撥備覆蓋率指標由150%調整到120%~150%,貸款撥備率指標由2.5%調整至1.5%~2.5%。各級監管部門在上述調整區間範圍內,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明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釋部分銀行的撥備率壓力,提高銀行的利潤空間,逐漸實現與國際水平接軌。

貸款撥備率方面,農行繼續保持國有大行中撥備率最高的地位(4.02%),招行在2018年排名第一,為4.88%,廣發最低,為2.2%,各銀行之間雖有所分化,但均滿足監管要求。從近三年的趨勢來看,雖然監管要求有所放鬆,但2018年僅有4家銀行的貸款撥備率出現下降,招行增幅連續兩年保持第一,在2018年錄得0.66個百分比的增幅。此外,建行和郵儲的貸款撥備率也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民生相對去年則減少了0.3個百分比,降幅最大。(見圖15)

圖 15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貸款撥備率變化情況

撥備覆蓋率方面,郵儲穩居國有大行中的最高水平(346.8%)。2018年共有12家銀行有所增長,招行繼續保持最高水平(358.18%),較上年末增加了96.07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增幅排名最高。郵儲(346.8%)、浙商(270.37%)的撥備覆蓋率在股份制銀行中也較為顯眼。此外,郵儲、農行、建行、渤海、光大、工行、交行近兩年的撥備覆蓋率都實現了連續增長。民生在2018年則下降了21.56個百分點,取得134.05%的最低水平,逼近監管紅線。(見圖16)

圖16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變化情況

總體而言,儘管個別銀行同時出現了不良率略有上升和撥備率下降的情況,但絕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都較為穩健,資產質量不斷增強,風險抵補能力也不斷強化。

全國性商業銀行貸款集中度情況

為推動商業銀行加強大額風險暴露管理,有效防控集中度風險,2018年5月4日,銀保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8年第1號,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具體而言,《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對非同業單一客戶的貸款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10%,對非同業單一客戶的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淨額的15%;而對於同業客戶,《辦法》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監管要求,規定其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的25%。《辦法》要求各銀行應於2018年12月31日前達到規定的大額風險暴露監管要求,但對於同業風險暴露超出監管標準的,可以設置三年過渡期。顯然,《辦法》的出臺有助於規範銀行同業業務,符合目前治理同業亂象的政策導向,鼓勵銀行業務回歸本源,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圖17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情況

圖18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情況

圖17、圖18分別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的情況。由於郵儲資產結構的特殊性,故在這裡不納入衡量範圍內。

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情況方面,渤海位列第一,達到了9.09%的比例,逼近監管紅線,且連續兩年保持高速增長,這與其規模較小有一定關係。廣發繼續保持了較大的降幅,從2016年的7.98%下降到了2018年的1.58%,兩年間降幅達6.4%,成為了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最低的銀行。另外,浙商、農行、工行和興業也可見較大幅度的下跌,尤其是浙商,在2018年下降了5.05%,為當年最大降幅。2018年,共有11家銀行出現了單一客戶貸款比率的下跌,除個別銀行外,均大幅低於監管標準。(見圖17)

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情況方面,渤海依舊是比例最高的銀行,為55.24%,大幅高於其他銀行,且連續兩年有所增長。招行和交行相對其他銀行也出現了較高幅度的增長。最低的為浦發,僅為10.18%。浙商、廣發則在2018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調。2018年,共有11家銀行出現了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率的下跌。(見圖18)

總體而言,雖然在2017年貸款集中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在強監管,去槓桿,降風險的大背景之下,2018年除個別銀行外,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都實現了貸款集中度的減小,有效地抑制了風險積累,並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盈利能力

2018年,受全球貨幣政策收緊、貿易摩擦加劇、英國脫歐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動能減弱,中國銀行業面臨嚴峻的經濟環境和經營形勢,但受益於一系列應對及改革轉型措施,全國銀行業仍保持了一定的盈利增長。

17家商業銀行共實現稅後淨利潤14762.11億元,較上年增長5.14%,增速上漲0.69個百分點。從收入支出的角度來看,17家全國商業銀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3048.66億元,較上年增長8.54%,增速較上年增長4.75個百分點,其中利息淨收入佔比為71.13%、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比為20.01%,兩者佔比較去年均出現小幅回落,前者下降0.56個百分點,後者下降1.14個百分點。

以下從淨利潤增長率、淨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三個角度評價2017 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整體水平, 然後再分別從影響銀行利潤的三個主要部分——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發, 具體評述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總體情況

淨利潤增長率

圖19列示了2016~2018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利潤增長情況。全部17家全國商業型銀行盈利規模持續提高,但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11家銀行增速低於5.14% 的平均水平,6家高於平均水平。(見圖19)

圖19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長情況

6家大型銀行共實現淨利潤10753.56億元,較上年增長4.70%,增速上漲0.6個百分點;其中,郵儲淨利潤增速降至兩位數以下,但仍為六大行中最高者(9.71%),其次為建設(4.93%);中行淨利潤增速增幅最大,高達3.57個百分點,工行淨利潤增速較去年上升0.93個百分點至3.92%,增速居於五六大行末位,但在淨利潤規模上繼續以2987.23億元位居行業首位。

11家股份制銀行共實現淨利潤4008.55億元,較上年增長6.33%,增速上漲0.9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淨利潤增速仍快於大型銀行;各股份制銀行增速差異較大,其中招商增速最高(14.41%),成為唯一一家實現兩位數增長的股份制銀行,且以808.19億元淨利潤繼續保持盈利能力最強的股份制銀行地位;此外,興業、民生、浙商、廣發這幾家股份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均有所下降,但淨利潤規模仍舊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

與2017年相比,有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了下滑,其中,郵儲下滑幅度最大,達到10.09個百分點;有11家商業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出現了上升,其中,華夏上升幅度最大,達到4.5個百分點,平安、中行上升幅度也較大,分別為4.41個、3.57個百分點,其他銀行變動幅度基本上集中在2~3個百分點。

淨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ROE)和總資產收益率(ROA)將各行的盈利規模絕對數與銀行淨資產和總資產結合起來,較好地展現了各行單位淨資產或總資產的盈利水平,有利於客觀比較各行的盈利能力。根據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風險監控核心指標》的要求,淨資產收益率不應低於11%,總資產收益率不應低於0.6%。

圖20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淨資產收益率情況

圖20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2018年,除廣發(8.82%)外,其餘1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均超過11%的達標線。大型銀行淨資產收益率水平集中於11%~15%;股份制銀行情況則稍微分散,招商(16.57%)的淨資產收益率水平在15%以上,廣發(8.82%)淨資產收益率水平低於10%,排名墊底,不及監管達標線。

從近三年情況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淨資產收益率水平整體上呈下降趨勢。與上年相比,有16家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下降,僅招商淨資產收益率微增0.03個百分點。除此之外,下降幅度最小的是平安(0.13個百分點);渤海、光大、民生和興業分別下降1.53個、1.20個、1.09個和1.08個百分點,降幅較大。(見圖20)

圖21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總資產收益率情況

圖21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平均總資產收益率。除廣發(0.48%)和郵儲(0.57%)外,其餘14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總資產收益率在2018年全部顯著高於0.6%的及格線。整體而言,大型銀行的總資產收益率略高於股份制商業銀行,建行和工行的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3%和1.11%,都超過了1%的水平,郵儲(0.57%)位列六大行末位,不及監管達標線。股份制銀行中,招商以1.24%的總資產收益率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一,但其他銀行該指標均低於1%,多在0.7%~1%,廣發(0.50%)排名墊底,已低於0.6%的監管要求。

同上年相比,建行和平安的總資產收益率與上年持平,中信、光大、興業、郵儲略有上升,其餘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總資產收益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普遍小於2017年,均小於0.1個百分點。

利息收入水平

2018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為43048.66億元,較上年增長8.54%,其中,利息淨收入達到30621.91億元,較上年上升7.69%,利息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71.69%略微下降到71.13%。

2018年,隨著風險化解成效逐漸顯現,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穩中轉好;在金融回歸本源的背景下,新增資產中高收益信貸比重提升,帶來了利息收入水平的改善。

本報告從利息收入比、淨利息收益率(淨息差)與淨利差三個角度討論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

利息收入比是商業銀行利息淨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整體來看,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比由2016年的70.81%上升為2017年的71.69%,2018年又小幅下降為71.13%。大型銀行中,農行利息收入比近三年呈先升後降的趨勢,交行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其他4家銀行呈持續上升的趨勢。郵儲利息收入比最高,達到89.62%;交行利息收入比相較前一年進一步下降,至61.56%的低位,為大型銀行中最低。股份制銀行的利息收入比情況愈加分化,最高的是華夏(71.36%),僅有這一家銀行利息收入比超過70%,最低的則是廣發(38.14%),低於40%,其餘幾家股份制銀行均處於40%~70%。

從近三年的變化趨勢看,2018年17家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比延續了去年有升有降的變化趨勢,有6家銀行的利息收入水平上升,其中有4家是大型銀行,2家是股份制銀行,分別是郵儲(5.96個百分點)、工行(2.13個百分點)、浦發(1.79個百分點)、中行(1.34個百分點)、建行(0.56個百分點)、華夏(0.0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民生(11.08個百分點),其次為光大,為10.99個百分點。(見圖22)

圖22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利息收入比情況

淨利息收益率與淨利差

商業銀行利息收入規模的兩大驅動因素為生息資產規模與息差水平。考察息差水平的重要指標是淨利息收益率(淨息差)和淨利差。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淨利息收益率、淨利差情況有所改善,有11家商業銀行淨利息收益率有所上升,13家商業銀行淨利差有所上升。

圖23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淨利息收益率情況

圖23列示了全國性商業銀行近三年的淨利息收益率。2018年,有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淨利息收益率維持在2%以上。大型銀行淨利息收益率均值為2.17%,其中郵儲最高,為2.67%,交行(1.515)仍為最低。股份制銀行中,招商(2.57%)、平安(2.35%)都超過了大型銀行中最高的農行(2.33%)。廣發淨利息收益率僅為1.11%,為17家銀行中最低。

就變化趨勢而言,由於大型銀行存款基礎相對紮實,受監管影響相對較小,負債成本相對較低,中行(0.06個百分點)、農行(0.04個百分點)、工行(0.08個百分點)、建行(0.08個百分點),以及郵儲(0.27個百分點)淨息差略微上升,此外,中信、光大、招商、浦發、興業、浙商分別實現0.15個、0.02個、0.14個、0.08個、0.08個、0.03個百分點的上升;其餘銀行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滑幅度差異較大,下滑幅度最大的廣發銀行淨利息收益率下降了0.23個百分點,民生下降了0.15個百分點,其他銀行下降幅度較小,均維持在0.1個百分點之內。(見圖23)

圖24 2016~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淨利差情況

淨利差與淨息差收益率情況類似,圖24列示了全國性商業銀行近三年的淨利差。大型銀行在淨利差水平上相較於股份制銀行的優勢正在減弱。大型銀行中,郵儲銀行(2.64%)成為淨利差最高的銀行,交行為唯一一家淨利差跌破2%的銀行,為1.39%;股份制銀行中,2018年招商淨利差高達2.44%,平安也達到2.26%,廣發淨利差下降至1.06%,為17家商業銀行中最低。

就變化趨勢而言,大型銀行中,除交行淨利差繼續下降,其餘5家銀行繼續保持上升,中行上升幅度高達0.41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與2017年相比,中信、光大、平安、招商、浦發、興業、民生、浙商淨利差實現了由降轉升的逆轉,民生2018淨利差增幅高達0.29個百分點,為股份制銀行中增幅最高者,華夏、廣發、渤海保持了下降的趨勢,且渤海降幅進一步擴大。(見圖24)

中間業務收入水平

本報告中,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作為中間人參與的金融服務,不構成商業銀行的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其收入反映為利潤表上「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是銀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來源。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是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不過,在中國銀行業中存在真實表內名義表外的業務。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其秉持了防風險的總基調,核心目標在於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在資金池業務、剛性兌付、多層嵌套、通道業務、非標業務等重點領域保持了十分嚴厲的態度,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造成一定影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面臨下行壓力。

本報告將選用中間業務淨收入和中間業務淨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兩個指標考察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情況。

中間業務淨收入及其增幅

中間業務淨收入,即財務報表中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減去支出後的淨額,反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盈利的絕對水平。

2018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共實現中間業務淨收入8615.88億元,較上年上升2.72%。圖 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淨收入情況。大型銀行共實現中間業務淨收入4893.54億元,佔17家銀行整體的56.80%,其中:工行和建行分別以1453.00億元和1230.35億元排名前兩位;郵儲中間業務淨收入規模在大型銀行中最小,為144.34億元,低於中信、招商、興業、民生等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中,招商以664.80億元繼續保持領跑地位,而民生、中信、興業緊隨其後,分別實現了481.31億元、451.48億元、429.78億元的中間業務淨收入;浙商、渤海則均在100億元以下,分別為42.52億元和63.57億元。(見圖25)

圖25 2016~2018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淨收入情況

就近三年變化趨勢而言,2018年6家大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淨收入上升3.61個百分點,11家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淨收入上升1.58%,呈同向變動趨勢,且大型銀行上升幅度較大,這導致大型銀行中間業務淨收入在17家銀行中的比重上升。與2017年相比,大型銀行中,僅中行下降了1.67個百分點,其他5家都出現了上升,郵儲由於中間業務淨收入基數較小,上升幅度最大,達13.32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華夏、中信、浦發、招商、渤海、浙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別下降3.53個、3.65個、14.42個、26.81個46.94個百分點;增長的股份銀行中,增速最快的廣發達到了25.94個百分點,增速最慢的民生則僅有0.81個百分點。

中間業務佔比

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營業收入之比(以下簡稱「中間業務佔比」)是衡量中間業務發展水平及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重要指標。由於利息淨收入與中間業務淨收入合計佔我國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的90%以上,因此中間業務佔比與利息收入的變化趨勢整體上是相反的。2018年,17家全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佔比為21.30%,較上年下降1.12個百分點。

圖26列示了近三年各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佔比情況,除浙商,其餘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均在20%以上,高於大型銀行。六大行中,建行達到19.41%,超過交行(19.39%),在大型銀行中佔據首位;郵儲、農行的中間業務佔比依然很小,分別為5.53%、13.05%,工行降至18.78%,中行降至17.30%。股份制銀行中,廣發以57.20%的水平在所有全國性商業銀行中佔據頭把交椅,最低的浙商僅為10.90%,較上年大幅下降12.49%個百分點,其餘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佔比均在20%~35%,超過大型銀行。

從近三年的變化情況看,2018年僅有廣發一家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佔比上升,其餘16家商業銀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與2017年11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佔比上升的局面大為不同。整體來看,大型銀行中間業務佔比下滑程度較小,交行下降了1.6個百分點,為六大行下降幅度最大者,其次中行下降了1.05個百分點,其餘大型銀行下降幅度均在1%以內。股份制銀行中,僅廣發中間業務佔比上升了3.88個百分點;在下降的銀行中,浙商大幅下降12.49個百分點,為所有商業銀行下降幅度最高者,渤海下降7.03個百分點,其餘股份制銀行下降幅度均在5%以內。

成本控制水平

影響商業銀行利潤水平的因素除了收入,就是相應的成本。成本收入比是反映取得單位收入所耗費的成本,在數值上等於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是銀監會風險監管核心指標中風險抵補類指標之一,按監管要求,該指標不應高於45%。

圖27 2016~2018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情況

圖27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情況。2018年,除郵儲成本收入比較高外,達到56.41%,其他1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均繼續保持在40%以內。大型銀行中,工行最低(23.91%),郵儲最高(56.41%),其他銀行成本收入比則在26%~32%之間。股份制銀行中,廣發(36.18)成本收入比最高,渤海(35.46%)緊隨其後;浦發僅為25.12%,成本控制情況最佳;其他8家銀行均為25%~35%。

從近三年的變化情況看,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變化各不一致,有升有降,但是大多數銀行都在下降。6家大型銀行成本收入比均在下降,郵儲下降幅度達5.16個百分點,農行下降了1.69個百分點,其餘4家銀行下降幅度均在0.6個百分點之內。股份制銀行中,除中信、平安、招商、浦發、渤海5家銀行成本收入比分別上升了0.65個、0.43個、0.79個、0.78個、1.18個百分點,其餘銀行均在下降,光大、廣發分別下降了3.13個、3.09個百分點,區其餘銀行下降幅度均在2%以內。

流動性分析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商業銀行的生命線,其實質是如何正確匹配資產負債的流動性。流動性不僅直接決定著單個商業銀行的安危存亡,對整個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穩定都至關重要。從總體情況看,近年來我國M2增速處在高位,從2014年的第三季度至今,流動性比例在 46%~51% 之間波動,宏觀流動性比較充裕,中國商業銀行體系流動性較為充足。

本報告採用流動性比例和流動性覆蓋率分析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水平。

流動性比例

流動性比例是指流動性資產總額除以流動性負債總額得出的比率,主要反映商業銀行的流動資產變現用以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流動性比例越高,表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越充裕。銀監會對這一指標的監管要求是不得低於25%。近年來,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總體上保持了穩步上升的態勢。

圖28 2016~2018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情況

圖28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情況。2018年末,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均明顯高於25%的監管要求。其中,大型銀行流動性比例最高的是交行(67.28%),其次是郵儲(61.17%)、中行(58.7%)、農行(55.17%)、建行(47.69%)和工行(43.8%),也都在40%以上。股份制銀行中,廣發(80.58%)、興業(66.52%)和光大(64.26%)的流動性比例均超過了60%,最低的招商也有44.94%。

2018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以正增長為主,僅有浦發出現負增長,為-2.82%。大型銀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流動性比例變動最大的是郵儲,上升了19.07個百分點;中行大幅上漲了11.60個百分點,建行也從2017年的負增長變成了今年4.16個百分點的增長。股份制銀行中,廣發、渤海和民生分別上升了16.83個、14.62個和11.84個百分點;其他流動性比例上升的股份制銀行上升幅度都在10個百分點以內。

流動性覆蓋率

流動性覆蓋率是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與未來30天現金淨流出量之比,旨在確保商業銀行在設定的嚴重流動性壓力情景下,能夠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並通過變現這些資產來滿足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自2018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明確指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在2018年底前達到100%。在過渡期內,應當不低於90%。在此之後,資產規模不小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商業銀行應當持續達到流動性覆蓋率的最低監管標準。

圖29 2016~2018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情況

圖29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情況。總體來看,2017年1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均已符合流動性覆蓋率達到過渡期90%以上的監管指標,有12家銀行已經超過了100%的監管要求。截至2018年底,所有銀行都已經全部符合100%的監管要求。大型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全部大於了110%。其中,最高的郵儲225.20%的流動性覆蓋率,遠超其他大型銀行;建行以140.78%的流動性覆蓋率排在第二位,超過了中行的139.66%;工行、農行、交行也達到了126.66%、126.60%、112.03%。在股份制銀行中,浙商排在首位,流動性覆蓋率也超過了200%,為215.50%。其餘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都介於100%到150%之間;股份制銀行中流動性覆蓋率最低的華夏也達到了107.14%。

與2017年相比,大多數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都呈上漲趨勢,1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只有工行出現了下降,下降了2.36個百分點。其餘大型銀行整體上也沒有股份制銀行表現良好。大型銀行中有2家銀行上漲幅度低於10個百分點,分別是交行1.83個百分點和農行5.40個百分點;最高的郵儲上升了79.41個百分點,建行為18.79個百分點,中行為22.25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上漲幅度均大於10個百分點,增長較快的有招商為42.51個百分點,平安為40.82個百分點。其餘10家銀行也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低的華夏上升了13.71個百分點。

淨穩定資金比例

淨穩定資金比例旨在確保商業銀行具有充足的穩定資金來源,以滿足各類資產和表外風險敞口對穩定資金的需求。淨穩定資金比例為可用的穩定資金與所需的穩定資金之比。可用的穩定資金是指商業銀行各類資本與負債項目的帳面價值與其對應的可用穩定資金係數的乘積之和;所需的穩定資金是指商業銀行各類資產項目的帳面價值以及表外風險散口與其對應的所需穩定資金係數的乘積之和。

2019年,銀保監會公布了《商業銀行淨穩定資金比例信息披露辦法》,要求商業銀行至少按照半年度頻率披露最近兩個季度的淨穩定資金比例相關信息。截至2019年8月8日,已有5家國有大行和2家股份制銀行公布了2018年末淨穩定資金比例的具體數據,這些銀行已全部滿足銀保監會100%的比例要求。其中,最高的郵儲為163.91%,其餘國有大行的淨穩定資金比例都在120%以上,顯著高於已公布的股份制銀行,從高到低依次為農行127.40%,工行126.62%,建行126.43%和中行125.60%;另外兩家股份制銀行分別為浙商109.69%和光大105.75%。其他銀行,如交行和民生,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據,但也在年報上披露淨穩定資金比例已滿足監管要求。

執筆人:任非凡、吳梓萌、楊佩瑋、歐明剛

相關焦點

  • 流動性優勢助恆豐銀行在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評價排名領先
    中新網10月12日電 2015年,以上升51.58個百分點的增長之勢,位於股份制銀行第一,流動性比例高達106.62%,以超過140%以上的流動性覆蓋率遙遙領先,恆豐銀行令人矚目的流動性,助其在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評價排名中保持優勢,位居第5名。
  • 全國性商業銀行製造業貸款比重:中行、工行、農行分獲前三名
    來源:銀行家雜誌 2020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製造業支持指數分析報告(摘要)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大力支持製造業也是我國金融機構脫虛向實、回歸本源的具體體現。
  • 長沙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一)本半年度報告摘要來自長沙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行」、「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行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   (二)本行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保證本報告所載資料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三)本行第六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於2019年8月16日召開,審議通過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及摘要,會議應當出席董事13人,實際出席董事13人。
  • 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2019年度報告摘要
    《2019年度財務決算報告》對公司2019年度財務情況、經濟效益、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本報告尚需提請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六)審議通過《2020年度財務預算報告》,表決結果為:同意9票;無反對票;無棄權票。
  • [中報]青農商行: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中報]青農商行: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19年08月21日 20:10:53&nbsp中財網 原標題:青農商行: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股票代碼:002958) 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一)本半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半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行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巨潮資訊網等證監會指定媒體仔細閱讀半年度報告
  • 商業銀行旗下金融牌照大全
    (四)匯總分析1、全國性銀行:多數綜合化布局已非常完善從國開行、國有大行以及股份行的綜合化經營情況來看,國開行、國有大行以及招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的綜合化布局相對較為完善,多數全國性銀行已直接或間接實現了全牌照布局(拿到信託牌照的銀行則相對較少),少數則通過集團完成了綜合化布局(如平安銀行等)。
  • 全套財務數據分析報告模板(詳細版),含分析報表,分析流程方法
    財務分析報告是企業依據會計報表、財務分析表及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所提供的豐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內在聯繫,運用一定的科學分析方法,對企業的經營特徵,利潤實現及其分配情況,資金增減變動和周轉利用情況,稅金繳納情況,存貨、固定資產等主要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毀損等變動情況及對本期或下期財務狀況將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做出客觀
  • [年報]*ST蓮花: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ST蓮花: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3月31日 01:01:01&nbsp中財網 原標題:*ST蓮花: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公司代碼:600186 公司簡稱:*ST蓮花 蓮花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年報]長虹美菱: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長虹美菱: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3月27日 22:48:29&nbsp中財網 原標題:長虹美菱: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000521、200521 證券簡稱:長虹美菱、虹美菱B 公告編號:2020-014 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一)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全國100家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排名報告(2020上半年)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發布時間:2020年9月21日摘要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綜合排名和單項排名結果如下:財富管理能力綜合排名:全國性銀行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中國光大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排名前十五的分別是南京銀行(601009
  • [年報]映翰通: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映翰通: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4月28日 09:52:03&nbsp中財網 原標題:映翰通: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公司代碼:688080 公司簡稱:映翰通 北京映翰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本半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半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上仔細閱讀半年度報告全文經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無  二、公司基本情況  2.1公司簡介  2.2公司主要財務數據  單位:千元幣種:
  • [年報]廈門港務: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廈門港務: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3月19日 17:01:07&nbsp中財網 原標題:廈門港務: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000905 證券簡稱:廈門港務 公告編號:2020-11 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
  • 青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報告(摘要)
    7.1.5 關於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係管理 報告期內,本公司嚴格遵守《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和《青海銀行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切實規範日常信息披露工作。及時、準確、真實、完整地披露本公司年度報告、各項重大信息及有關股東大會召開公告,確保所有股東享有平等機會獲得信息,切實維護所有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權益。
  • [年報]世榮兆業: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世榮兆業: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4月28日 21:22:22&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世榮兆業: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002016 證券簡稱:世榮兆業 公告編號:2020-008 廣東世榮兆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中報]天喻信息: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中報]天喻信息: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19年08月21日 16:47:06&nbsp中財網 原標題:天喻信息: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300205 證券簡稱:天喻信息 公告編號:2019-030 武漢天喻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半年度報告全文
  • 江蘇新泉汽車飾件股份有限公司2019半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半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半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上仔細閱讀半年度報告全文。  二、董事會會議審議情況  (一)審議通過《2019年半年度報告》及其摘要  具體內容詳見公司同日於指定信息披露媒體披露的《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及其摘要。  表決結果:同意9票、反對0票、棄權0票。
  • [年報]電廣傳媒: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電廣傳媒: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4月29日 21:06:42&nbsp中財網 原標題:電廣傳媒: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000917 證券簡稱:電廣傳媒 公告編號:2020-10 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年報]長榮股份: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長榮股份: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4月22日 21:18:27&nbsp中財網 原標題:長榮股份: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300195 證券簡稱:長榮股份 公告編號:2020-057 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年報]基業園林: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基業園林: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6月10日 16:21:01&nbsp中財網 原標題:基業園林: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年度報告摘要 2019 一. 重要提示 1.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投資者欲了解詳細內容,應當仔細閱讀同時刊載於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平臺(www.neeq.com.cn或www.neeq.cc)的年度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