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展|水印版畫大展:版畫原來並不只是一種複製品

2020-12-22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本期評點的展覽有上海餘德耀美術館的「阿麗莎·柯維德:格物致新」,以藝術家的視角展現其理性極簡美學;浙江美術館的「中國水印版畫大展」,呈現傳統水印版畫在新時代下煥發的新活力;倫敦蘭貝斯宮的「前線素描」則繪製出了在戰爭中的人民生活,樸質而有衝擊力。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

展期:2018年1月19日 - 3月11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票價:免費

點評:展覽打破了水印版畫在傳統印象中只是一種複製品的觀念,帶入了很多新穎的東西,另外還大膽運用了一些新媒體的呈現形式,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方法上都能讓我們看到中國的傳統水印版畫在新時代下煥發的新活力。評星:三星半

傳統印象中,一提到水印版畫,我們常常會與佛教典籍、民間風俗等聯繫在一起,然而如果你最近剛巧去過在浙江美術館開展不久的「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也許能顛覆你頭腦中關於傳統水印版畫的刻板印象。

這場以「水文化」為核心理念,「水印版畫」為核心載體的展覽一共分為五個篇章:版刻千秋、汲古鐫今、東方意蘊、湖山勝概與拓山印湖。內容呈現上囊括了從中國傳統水印版畫到現當代水印版畫、年畫、浮世繪以及一些與西湖相關的主題水印版畫和公共藝術項目。從文獻史料到公共藝術項目,既有中國傳統的年畫,也有日本的浮世繪……可以算是近年版畫展中體量比較大的一個展覽了。

一樓「汲古鐫今」的部分無疑是此次展覽中策展方想要展現的重點,整整兩個展廳內呈現的均是中國現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一些水印版畫,勾畫出了1950至2000年間中國現代水印版圖的概貌。而二樓展廳中則陳列了一些比較珍貴的佛教典籍和明清小說珍本插畫,包括浙圖收藏的《琵琶記》和明崇禎十二年陳洪綬插圖的《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另外如果對日本風俗文化感興趣的話則可以去隔壁展廳看看浮世繪,展廳中展出了包括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月岡芳年在內的一系列浮世繪版畫作品,作為一種呈現市井風情的繪畫樣式,日本浮世繪與我國民間年畫等民俗版畫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除了展覽內容上非常豐富之外,展覽在展陳的形式上也有很多創新。比如在呈現有關西湖主題的水印版畫長卷時,策展方就別出心裁地運用了折頁的形式來表現西湖湖水的「波光粼粼」之感,幾乎每個踏進展廳的人都會被這一片「湖水」所吸引,另外VR、環幕動畫等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也使得這場展覽妙趣橫生。在一樓的展廳中有一個專門的影廳,裡邊循環播放著以陳洪綬《西廂記·窺簡》一圖為藍本的環幕動畫,可謂是美術館對於古今水印版畫結合的有趣嘗試。

中國的傳統版畫原本只是一種圖像的複製技藝,完全沒有原創性可言,而這場展覽則打破了版畫在傳統印象中只是一種複製品的觀念,帶入了很多新穎的東西,無論是從內容上(比如「汲古鐫今」中的一系列作品)還是方法上(比如拓山印湖項目)都能讓我們看到中國的傳統水印版畫在新時代下煥發的新活力。然而整個展覽的動線有些許混亂,展覽的第一、第三、第四板塊位於美術館的二樓,而二、五板塊則在一樓,雖然展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線性敘事,但是這樣的動線設計對於觀眾來說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此外,展牆上的文字說明實在是過於長篇累牘,走著走著就能看到某教授的一整篇論文全上了牆,如果把這些論文集中收錄以展冊的形式呈現可能效果會更好。(文/孟悅)

阿麗莎·柯維德:格物致新

展期:2017年12月17日 - 2018年4月1日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票價:40元

點評:展覽由24件作品組成,通過拼貼物件、拆解日常現象等方式呈現藝術創作,意圖讓人進入一場遙思慢想、一段時空之旅。而展廳對於這場「時空之旅」來說,還不夠寬敞。

評星:三星半

藝術家阿麗莎·柯維德於1979年出生在波蘭,她的創作形式包含雕塑、裝置、攝影及錄像等,嘗試通過拼貼物件、拆解日常現象等方式呈現藝術創作,同時基於對天文、物理、哲學等領域的研究與興趣,發展出獨樹一幟的理性極簡美學。展覽名稱「格物致新」也是她提出的概念,意在重究事理,再度給予辯證的機會。

此次展覽是波蘭藝術家阿麗莎·柯維德在亞洲舉辦的第一場個展,展覽由24件作品組成。而她的亞洲首演可以用低調,安靜,極簡來形容。

在白色的,明亮的空間中擺放著的作品,絕大多數作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聲,使人沉靜,漂浮在藝術家創造出的哲學+科學+天文的語境中。這些作品有著不同的主題,也都由不同材質組成。作品《薩迦(對數螺線)》可以說是最大型的裝置作品了,由木頭玻璃、鋼、銅、鏡子等日常可見的平面或條狀物體排列組成,所有物體朝中心點彎曲,形成一個序列。展廳中還陳列著一個系列的雕塑作品——《假想形狀》系列,扁平的號角口之間經由細長的管道彼此相通。據了解,該系列雕塑的靈感來源於近代科學提出的蟲洞概念,既宇宙中可能存在著連接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此外,展廳中的《無關緊要》系列是另一組「蟲洞」的作品,探索著事物中「空」的空間。

《假想形狀》

當然,整個展廳雖然安靜,卻不是寂靜。作品《迷你電話》是展廳內唯一能發聲的作品。蘋果手機屏幕上的電子星圖和石頭一起被展示,它們圍繞彼此旋轉,手機內的GPS衛星定位的信息,展示當前的星空。而旋轉動作伴隨的鐘聲,則將觀眾從漂浮的星空中拉回到展廳,並給予觀眾時間的概念。

藝術家和展覽方意圖讓人進入一場遙思慢想、一段時空之旅。但不得不提出,展廳中作品間相隔雖不能說擁擠,但對於「時空之旅」來說,還不夠寬敞。(文/小鹿)

前線素描:伊拉克戰爭藝術家作品展

展期:2018年1月28日-4月23日

地點:蘭貝斯宮(倫敦)

票價:12英鎊(蘭貝斯宮票價)

點評:這算不上一個大的展覽,但卻有著異常的衝擊力。藝術家巴特勒的素描描繪的是戰爭期間的平民生活,質樸的畫面深入人心。評星:四星

喬治·巴特勒的繪畫描繪著現代衝突。

對於戰場的場景,很少有人關注,這幅描繪著一輛在摩蘇爾的汽車被燒後,被難民青年引導行駛了50英裡,是喬治·巴特勒的作品。這位屢獲殊榮的藝術家最近在伊拉克工作。目前其作品陳列在蘭貝斯宮,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倫敦的寓所。

一位罕見的記者,一位「報導的插畫家」,30歲的喬治·巴特勒,週遊世界,在敘利亞、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繪畫,並為他的作品贏得了國際媒體獎。他最新的關於摩蘇爾的畫作運用了鋼筆、墨水和水彩,並是在條件極為不利的城市西部的一些解放區裡繪製而成的。

在他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用墨水做的視覺筆記雖不全是關於衝突的畫面,但這些圖畫是比在報紙頭版所能看到的更常見的經歷,它們是正在展開的場景、故事和人物。

賈斯汀·韋爾比,坎特伯雷大主教表示,巴特勒的作品陳列在宮殿的小教堂外面,為祈禱和思考提供了一個焦點。他的作品樸素卻又厲害,可以擊破我們的所有防線。

在摩蘇爾繪製的作品包括無家可歸者、帳篷中的避難者等,還有一些描繪的是2017年4月,伊拉克軍隊為了摧毀伊斯蘭國家而戰鬥。在藝術家眼裡,在旅行中發現的不僅僅是前線戰鬥的場景,更是一種更普遍的人類的經歷和更現實的戰爭視角。這些故事是關於無家可歸的人的生活,也是真正的前線頭版。(小鹿/編譯)

相關焦點

  • 評展|日本海報背後的文化生活,英國現代版畫的原始魔力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版畫是一種可複製的傳播手段,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媒介,同樣的,海報隨著大眾文化的發展一同興起,使美術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 世間有一種美,叫歲月靜好般的劉娟水印版畫
    2005年至今從事中國傳統水印版畫研究,現已創作水印版畫100多幅。2013年代表作品《青花瓷系列》兩副作品在英國展出並被英國亞伯美術館收藏。多年來創作的水印版畫入選省市及全國美展,作品被多個國家國際友人以及國內藏家收藏。說起版畫,她說,版畫是一種以「版」為媒介來製作的繪畫藝術。
  • 絲網印刷名作非版畫賣高價涉嫌商業欺詐?
    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到絲網版畫、版畫及複製品的關係。絲網版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版畫中的一種,與木版、銅版並列。因此,藝術家,譬如美國的安迪·沃霍爾採用絲網版畫的形式進行創作,本身沒什麼問題,價格賣得比較高,也無可厚非。但同時,版畫製作一向也是印刷複製品的一種方式,人們用絲網版方式去複製一些名家作品,從製作角度看,也無不可,但從定價上看,一定要合理,不能漫天要價。
  • 無錫博物院展來自雲端的雲南版畫
    值得關注的是,雲南版畫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除了有獨特的雲南風土人情之外,雲南版畫中有著特殊的表現技法——絕版木刻。作為雲南版畫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技法,絕版套色木刻曾為雲南版畫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另外,展覽還展出了俄羅斯徵集來的16幅清晚期滿、漢、蒙、回、藏五族版畫文物和畫家黃永玉《阿詩瑪》10幅木刻組畫複製品。
  • 水印版畫創作研修班.作品文獻展2017年12月29日江蘇美術館開展
    江蘇水印版畫影響甚大,誰都知道南京有個十竹齋,成就了我國古代水印版畫高雅的審美方式,這是一種獨特的不可替代 的語言方式,不張揚、不顯赫,卻永遠看不夠。還有大家都知道的,是在五六十年代江蘇新水印版畫的出現,它不僅帶了水印的另一個高峰,並教育了人們畫畫是要有圖式感的,要用形式語言去感染觀眾。
  • 國際學院版畫聯盟第三屆版畫雙年展暨學術論壇舉辦
    2020年10月19日,由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版畫聯盟主辦,國際版畫研究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承辦的「國際學院版畫聯盟第三屆版畫雙年展暨學術論壇」開幕式、中央美術學院國際版畫研究院的成立揭牌儀式在中央美術學院電教學術報告廳舉辦。
  • 自製版畫 復刻的動手樂趣
    不過,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的。因常帶女兒製作簡單版畫而對版畫有所了解的秦女士介紹說,版畫在歷史上經歷了由複製到創作兩個階段。
  • 美國版畫專業留學怎麼樣
    美國版畫專業留學是將創造性和技術性的想法,通過墨水、染料、紙張和織物渲染出來。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 趙準旺先生帶您解讀什麼是版畫
    什麼是版畫?答: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化以前所印製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答:限量版畫分為兩種,一種是版畫藝術家的原創限量版畫,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另一種則是限量籤名版畫,這是一個特殊的類型。
  • 中國現代版畫的圖卷 繞不開這個成都人的名字
    平湖秋月 張漾兮 水印木刻四川在線消息(記者餘如波)「中國現代版畫的誕生,離不開眾多來自四川的先驅者。他們有的出自魯迅先生親自發起的『暑期木刻講習會』,有的出自專業美專,有的甚至只是有感於時事便自學木刻。其中,張漾兮這個名字無法繞過。」四川美術館館長梁時民說。
  • 製作版畫原來這麼好玩,直呼過癮
    版畫也是繪畫中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每年接觸或是學習版畫的同學都比較少,大家對於版畫都不夠了解。其實版畫的特性和當代藝術更加接近,很多的當代藝術家都是版畫出身的,版畫的製作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今天重慶美術畫室——龍行畫室(現在無排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製作版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版畫玩起來——帶幼兒走近製版遊戲
    拓印中班版畫給人一種神秘感,是因為版畫的製作不同於繪畫,它需要製版和印版兩個步驟結合才能完成。印版有油印、水印和拓印之分。嚴格地說拓印版畫不能算真正的版畫,但它可以簡易地呈現版畫的效果,獨立操作性強,操作比較簡便,適合對幼兒進行版畫啟蒙。所以在幼兒版畫課程活動前期,要更多藉助拓印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參與和探究、製作,以增強幼兒的製版體驗。
  • 肌理·印痕——兒童版畫創作手法的解讀研究
    也許一片皺紙、一塊樹皮、幾根繩子或一些包裝袋,這些在平常人眼裡認為沒有用,甚至毫無美感的東西,在藝術家的眼中卻能發掘出美來,並將通過一種全新的方式使它們以另外一種賞心悅目的姿態呈現出來。材料不僅是藝術表達的媒介,其所呈現的肌理更是藝術語言。由於版畫是通過製版,然後印刷完成,因而在板材的發現、選擇與印紙的利用上具有更大的可能。可以用於創作兒童版畫的材質異常豐富。
  • 「就這麼刻了半輩子」——葉枝新和他的版畫!
    畫中穿著民間蘭布衫的蘇姑女採了鮮花,走在河邊,遠處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河流和村莊,畫面充滿了江南風情~葉老說,這件小作品,從刻版到印畫,已經花了三個月了,版畫是個細活不能著急。這件作品入選了今年由復旦大學舉辦的水印木刻藏書票展,入選的作品還將與世界各國大學進行交流。
  • 古今中外經典版畫作品集
    7到14世紀的版畫印刷術起源於中國。大約在7世紀的中國唐朝,一種完善的印刷技術——雕版印刷術開始盛行。雕版印刷術的製作工序是將每一個印稿製版後反向刻好,然後印刷。浮世繪中藝術成就最高的就是版畫,所以習慣上,當我們說到浮世繪的時候,通常說的是版畫浮世繪。浮世繪是日本在學習中國傳統版畫之後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的版畫藝術形式。
  • 你見過版畫麼?版畫又是怎麼樣設計出來的呢?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是版畫,大家可能也是第一次聽說,那麼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版畫有三個特點:印痕,製作版畫過程中有機器或人為的壓力造成。複數性,同一張畫可印製多張。 間接性,版畫不是直接畫出來的,是通過媒介物,例銅版石版間接製作而成,不像油畫水彩直接繪製而成。《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是現存最早的版畫,按使用材料可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等。
  • 冰版畫原來這麼美|首屆全國藝術名校冰版畫比賽在兆麟...
    點擊播放 GIF 0.0M首屆全國藝術名校冰版畫比賽近日在兆麟公園舉行。受疫情影響主要以哈爾濱各藝術院校和愛好者為主,經過藝術家們幾天的辛勤耕耘,完成了大部分冰版畫的製作。冰版畫就是根據設計尺寸準備冰版,然後把冰版製作平整,把設計好的圖案在冰版上畫出圖案,用雕刻工具雕琢圖案,在雕刻好的冰版上塗上繪畫墨汁或彩色顏料,用宣紙拓下來,然後把宣紙畫表上裝飾就是冰版畫。
  • 兒童創意繪畫之簡易版畫——吹塑紙版畫
    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藝術形式數不勝數,有國畫、素描、水粉、油畫、版畫等等,但其實真正能讓孩子實際去體驗的少之又少,都是些必須到達一定程度才能去接觸的手法和方式。不過今天不同,我將帶著孩子們一起體驗簡易版的版畫——吹塑紙版畫。
  • 印痕的魅力——版畫雜談
    我一直非常喜歡版畫這種單純版畫看似簡單實際卻有很多奧秘的藝術。它在行為學上可以定位於遊戲,能激起人的的興趣,使人在版畫創作過程中獲得樂趣。在日本,版畫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每個學生至少掌握一門版畫技法,日本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和高度文明的社會,雖然不能完全歸功於各時期的版畫教育,但不能說跟這不無關係,版畫的製作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 影響了日本浮世繪、梵谷的藝術,明代木刻版畫的文化自信
    明崇禎本《金瓶梅》插畫,木刻版畫明代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文化自信,不但家具精美,書籍出版也獨樹一幟。上承唐宋,下啟清代。其實陳洪綬只是借鑑和發揚,主要用的是傳統的民間馬吊牌藝術,然後白描。但規劃內容很有創新。《水滸傳》的文字是極好的,陳洪綬就把文本中原有的排座次概念及人物的特性提出來,與馬吊牌中各式關鍵牌色與組合,再配上酒令文字作巧妙的搭配。於是形成各種戲謔嘲諷、影射現實、幽默有趣的文字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