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5分鐘淌汗兩小時? 奮鬥在抗暑第一線的您辛苦啦!有沒有留意天氣預報,是不是有人還告訴你有紅色預警?那可能是假情報。《健康日常》代您查閱了疾控機構的權威信息,現在就來解讀。
我們先來看一下高溫預警信號吧。請注意,中國氣象局規定,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為高溫,持續的高溫天氣3天以上為熱浪;並於2010年4月印發《中央氣象臺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辦法》規定高溫預警按以下標準發布:橙色預警預計未來48小時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7℃及以上,且有成片40℃及以上的高溫天氣;黃色預警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仍將持續出現37℃及以上高溫天氣;藍色預警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5℃及以上,且有成片達37℃及以上高溫天氣,或者已經出現並可能持續。最近幾天,武漢和上海發出的就是高溫橙色預警。記住吧,橙色是最高預警。那些講紅色預警的是怎麼回事?嗯,也許人家想再熱一點吧。
咱們再來看看熱浪中的熱詞中暑吧。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裡引起的體溫調節功紊亂所致的症候群,它的特徵是高熱、皮膚乾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中暑在人們的認識中,一般不算大事,大熱天看到有人不適,總會聽到旁邊人說:「沒事,中暑啦。」真的沒事嗎?錯!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體溫超過40℃的嚴重中暑病死率為41.7%,若超過42℃,病死率為81.3%。你平時掛在嘴邊的那句「熱死人啦」是真會發生的。
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與輕症中暑常見的表現有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噁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幹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升高等。重症的中暑主要有3種細分的症候群:在活動時或活動後突然發生下肢肌肉痙攣並有疼痛,或腹痛,這稱為熱痙攣;出現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噁心嘔吐,有體溫升高或心跳加速,屬於熱衰竭;如果出現高熱體溫升高和皮膚乾燥,並發生意識模糊、驚厥、甚至休克,則是熱射病,容易產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等,病死率較高。
發現中暑要停止活動,到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喝水,可以用溼毛巾在頭部降溫,發現體溫較高,或重症中暑的表現,要及時就醫,不要大意,「真會熱死人的」。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