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學習策略

2021-02-19 Ms Meng 的小課堂

      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方案。根據學習策略覆蓋的成分,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於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計劃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調節策略都屬於元認知策略。

       

       回想自己的語言學習歷程,有不少有意識的自我調控。初中一次英語課上老師追問「Pardon?Could you say it loudly, please?」,之後我就開始關注自己回答問題的音量,幾乎每次對話都把同桌搭檔嚇一跳。 後來不僅音量提高,為之後的教師職業奠定基礎,還讓自己對英語表達更加自信。高中時做題開始出現許多新詞,有時會因為不理解詞義而出現錯誤,我就把不會的新詞跟錯題都整理在錯題本上,每天早上到班後先讀一遍錯題本。讀著讀著,有一天突然就發現錯題本上的所有內容都會了。

       

       如今的孩子學習負擔比我們小時候重多了,但是不少孩子只是單純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對學習沒有自己的思考,更別提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調節。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注意培養,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三年級初學英語,我設計了這樣的「每周一寫」,希望孩子們能對自己一星期以來學過的東西有個回顧,從來自己意識到自己需要加強的內容。

      初學英語,孩子們對學過的內容不能有完整的回顧,所以我在1下添加了輔助,保留了2和3。這樣的設計可能不會立即見效,但是堅持不懈,孩子們會掌握自我調節策略,學習起來有方法、更輕鬆。

       一年級接孩子的時候,許多家長會問「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呀」,打開孩子們的話匣。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內容的增多,我們反而不會問了。其實不時問一問,能夠引導孩子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一天的學習情況,對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哦~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自我調節主要指的是「由自我施加對自我的控制」,即個體在環境中不斷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自我調節能力,如學習,減肥,情緒管理等等。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讓人在做事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何增強孩子的學習力之前提和原理篇——自我調節學習
    這是因為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不同,和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和意願會不同,有些小孩就是喜歡自己玩(這是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特徵所導致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可以想見,如果父母總是以自以為是的期望去要求孩子,不去考慮符合自己孩子一般化特點、個性化特點和局限性,那麼親子關係長期以往是會有問題的。這個時候,家長想去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力,會事與願違,效果也是短期的。
  • 情緒調節是必備技能,事關孩子人際交往,情緒調節4策略要掌握
    情緒調節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備技能之一,這種能力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情商培養和心理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響。01 影響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的4個因素眾所周知,情緒失調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適應不良的表現之一。因此,情緒調節的能力很重要。
  • 孩子亂發脾氣?「疏導」和「自我調節」雙管齊下,培養孩子高情商
    很久之前,孫儷因為「吼孩子」的而自我反省的微博上了熱搜。她的高情商在圈內是公認的,在教育方面,也絲毫不含糊。她用比說教打罵更有效的方式,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如何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調節不良情緒?1.反思法反思法是指讓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緒表現是否合適。這個方法比較適合稍大一點的孩子,能夠聽得進去道理,也能對自己的行為有初步的判斷。
  • 計劃、監督和調節都不能少,掌握這3種策略,提高學習效果有保證
    培養孩子的自我監督意識監督策略在整個學習計劃的開始、進行和結束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監督。在制訂學習計劃時,家長要跟孩子一起審視計劃是否存在問題、學習任務的安排是否可行等;在計劃實施階段,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執行學習計劃,定期檢查孩子的計劃完成情況,並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監督;在學習任務結束之後,家長要引導孩子認真檢查任務的完成情況,總結經驗教訓。通過上述自我監督的過程,培養孩子主動進行自我監督的意識。
  • 李靜 ∣ 指向自我調節學習的學生自我評價研究述評
    [10]在自我調節學習過程中首先學習者是積極參與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其次學習者需要運用監控、調節等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基於目標的監控和調整,基於內外部的反饋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適應與改變。現今自我調節學習研究者對自我調節學習的成分模型和過程模型都做了大量的建構。
  • 第1141篇:變則通:自我調節的學習
    然而如何做到持續性學習?伍爾福克在《教育心理學》模塊31中講到的「自我調節學習」,給了我一些啟示。班杜拉曾指出,正式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擁有可以進行終生自我教育的智力工具、自我信念以及自我調節能力。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個體必須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者,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能夠進行獨立的學習。
  • 學習分析視域下教師在線自我調節學習幹預設計與實證研究
    孫啟帆認為,可以從自我調節學習的計劃、監控、學習策略使用、任務難度處理等四個維度入手,對在線學習者採取幹預措施[19]。範麗恆等採用日記幹預實驗法提升差生在線自我調節學習能力[20]。 綜上所述,研究者對自我調節學習幹預已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圍繞在校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相關研究較多,研究結果表明,有效的幹預可以提升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水平。
  • 51家庭管家: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始於共同調節
    學習好很重要,情緒好很重要,不過擁抱變化的能力也很重要。那麼,怎樣在大家的養育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我調整能力呢?小孩發展自我調整能力的關鍵一點,是他們會去持續吸收身旁世界產生的諸多事情,因此他最先會去看看爸爸媽媽是怎樣調節自身的。
  • 教育心理學第十一章名詞解釋自我調節學習
    研寶微信號:bfsyanbao名詞解釋1、自我調節學習:指學習者主動激勵自己並積極使用適當的學習策略的學習。2、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的方案。3、認知策略: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分為三種,包括認知策略(複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視策略、調節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
  • 自我調節學習 ——概念框架變化和新範式、技術系統及教學支持的願景
    本文探討了自我調節學習在資訊時代教育範式中的潛力,以及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自我調節的能力。關鍵詞:自我調節學習;概念框架;學習管理系統;教育學在同一個課堂,給定同一個問題或任務,有些學生會更積極主動些,也願意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而另外一些學生則積極性少一些或者根本不願意嘗試。
  • 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始於共同調節 | 公開課精華文稿(上)
    為什麼我們今天要選用「自我調節的能力」這個主題呢?是因為現在的社會確實變化很快。2020年,我們每天都在變化。我們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上學;甚至就算孩子已經上學了,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就有一天接到通知說要在家繼續學習;不知道明年整個的經濟環境怎麼樣,孩子的生活狀態會怎樣……擁抱變化現在這個時代孩子所需要的能力當中的最剛性的需求。學習好很重要,情緒好很重要,但是擁抱變化的能力也很重要。那麼,如何在我們的養育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呢?
  • 中小學教師情緒調節的有效策略
    表達抑制調動了自我控制能力,啟動自我控制過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緒行為。[3]這種抑制可能短期內暫緩了教師的消極情緒,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對消極情緒誘發事件的看法,反而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資源。因此,抑制會對社會溝通和社會互動產生消極影響,對心理適應性產生不良影響。
  • 學習計劃與自我調整教育策略(三)
    策略4 過程中,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促進高效學習根據計劃實施情況,及時調節、保證學習效果。
  • 我在東大學教育|齊默爾曼三階段自我調節學習循環模型
    寫在前面:在「我在東大學教育」主題分享中,我想把我在東京大學修士課程中學習到的一些關於教育的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總結和分享出來。希望通過分享,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關於教育的前沿知識和理論。當然,我想通過這種總結和分享,我也可以把學習到的內容再一次深入思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今天,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的這個領域中,具有代表性地位的齊默爾曼三階段循環模型。
  •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首先要注意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的先驅。沒有學習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和欲望。只有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才願意學習,並且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
  • 優童計劃:6~12歲孩子的成長規律與教養策略(3)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行為、性格、心理健康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策略2:多鼓勵孩子獨立和嘗試,讓孩子體驗成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策略3: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互動,多與同伴交流。策略4: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 自我調節技能越早磨練,孩子語言和讀寫能力就越強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系副教授Lori Skibbe說:「自我調節是一個涵蓋性術語,用來定義孩子在工作記憶中保存信息、關注任務、甚至抑制可能阻止完成任務的行為的能力。Skibbe說:「自我調節與語言和讀寫能力之間存在關係,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影響是持久的。「自我調節的早期優勢意味著孩子們能夠更早、更快地學習這些關鍵的語言和讀寫技能,這也為更早地發展其他技能奠定了基礎。」
  • 【國旗下的演講】自我調節 高效學習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演講是《自我調節 高效學習》。調節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會讓我們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認識首先是處理好學與玩之前的關係,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放在學習上。但是學習並不是學生生活的唯一,我們不能只會埋頭讀書。處理學和玩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該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活動時生龍活虎。
  • 學習策略的分類
    元認知過程實際上就是指導、調節人們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的控制執行過程,其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1)計劃策略計劃策略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目標,在進行一項認知活動之前,進一步明確認知目標、確定認知過程和環節、預計認知結果、選擇認知策略並評估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