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升初,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從了解這些方面開始

2020-09-05 卿言細育

疫情沒有徹底結束,釘釘直播依然在進行,隨著新增病例「0」記錄的保持,小學六年級的家長,關注度已經開始轉向小升初了。


其實小學之間的競爭似乎還不太明顯,進入中學基本算拉開人生長徵路,千軍萬馬走上這根獨木橋,而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許又各不相同,因此就出現了不同的表現。


近幾年,在政府的政策傾向下,民辦中學異軍突起,和公立中學幾乎平起平坐,甚至是吸收了好多優秀生源,導致公立中學的競爭優勢有所下降,兩項因素疊加在一起,怎麼選擇學校,就成了家長們比較頭疼的問題。


前兩天一個家長發信息,和我交流孩子小升初的事情,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得出那種孩子不急家長急的狀態。


有位家長時時刻刻關注著「外國語中學」選拔的事情。


你看,或焦慮,或躍躍欲試,或漠不關心。其實每年快到六月底之前,都會有很多家長早早關注「小升初」這一塊,但大家的反應卻不盡相同。


  1. 面對小升初問題,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小升初雖不同於中招考試、高考,但畢竟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所以選擇也極其重要,成年人都會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樣打比方,雖稍有誇張,但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種感覺也頗糾結,那麼現在的你,又是屬於哪中類型呢?


1、焦慮型:有目標,但不滿意孩子的現狀

有些孩子家長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總希望孩子能上一個名氣大、社會聲望高的學校,依據市政府的分配政策,很多家庭是不具備實力購買名校學區房的,所以要想進好中學,只能通過考試選拔,走民辦中學這條路。其它城市暫且不說,在我們這個城市裡,民辦中學創立時間也有多年,早已被劃分成三六九等,什麼「大三甲」「小三甲」。毫無疑問,「大三甲」一定是成績突出、口碑高,大家公認的有實力的民辦中學,恰好它們就成了那些只能通過成績來說話的家庭的出路。家長很有目標,可孩子的成績卻並不穩定,時高時低,甚至出現偏科現象,因此要想通過考試來進入理想學校,現實狀態就岌岌可危,可距離畢業僅剩兩個月的時間,焦慮感就特別強。



2、猶豫型:選擇哪個?住校與否?

依據個人訴求不同,這個群體會有著不同的考慮:成績特別好的,他們會在「大三甲」裡邊糾結,到底是去「A」呢?「B」?還是「C」?雖然都是一類名校,但每個學校的總體情況又各不相同,而每一個好學校的誘惑力又如此之大,所以選擇起來就特別困難,總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還有一種家長是,在學校選擇上問題不大,依據自己的情況,卻會糾結於選擇住校還是走讀,這又不得不成為了讓他們困擾的另外一個因素。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多數不好,所以家長就會擔憂,住校後孩子能否照顧好自己,而不至於影響學業呢?還有同宿舍的學生容易相處嗎?如果是女生家長,則會考慮的更多,不在眼前的孩子,會不會早戀呢?所以各種猶豫,也能理解。


3、從眾型:政府怎麼分就怎麼來

小升初分配直入中學政策已經執行很多年了,但依然會有很少一部分家長認為:還是像幾十年以前一樣通過考試決定的,這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兩眼一抹黑」型的家長,現在的信息如此發達,得忙到什麼程度,才能讓一個家長連孩子的未來政策趨向都不關注的呢?除此之外,更多的家長是順其自然,按照學校的流程,最終政府分配哪裡,就去哪裡。這種情況倒是配合了社會教育秩序的穩定,但還是覺得有點不負責任,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種種因素,有好學校,就勢必會有薄弱學校,生源差就會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整體氛圍,學校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難於上青天,如果預知自己家住址所屬的學校真的不盡如人意,那麼,為了孩子的發展,是不是可以在分配學校和民辦中學之間做個對比、綜合權衡,而不是順其自然。


總之需要各自考慮自己的問題,那麼為了順利應對這種選擇,家長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呢?


  1. 馬上就要小升初,我們家長怎麼做到心中有數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這個人生的小小的岔路口,多多做些功課,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有的放矢


1、隱性能力

現在的小學教育,基本以素質教育為主,那麼素質教育又是從哪裡體現的呢?自然是各級單位組織的各種各樣的相關活動,很多家長也比較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所以也會鼓勵孩子參加,從而得到鍛鍊,比如說孩子的朗誦、講故事、參與組辦黑板報、手抄報、數學知識大比拼、英語演講、體育比賽、聯歡會上的演唱、舞蹈、樂器表演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鍛鍊其綜合能力的一種途徑。那麼這些能力在小升初中,能派上什麼用場呢? 比如說在團體活動中,這裡邊就滲透著孩子是否會和同學合作?在將來住校時是否能夠和同學融洽相處?是否可以獨自處理一些問題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孩子是否適合住校的考量依據。


2、顯性成績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成績自然是最有說話分量的,小學階段主要是以「語、數、英」為主,單獨某個學期的成績說明不了什麼問題,至少需要清楚孩子連續三年在班級的成績狀態,所處的大概位置。可能你會說,現在教育部規定不允許排名次、公布成績,那你是否做到了和老師單獨聯繫、定期溝通呢?如果你平時是個很關注孩子的學習的人,不能公布成績能成為你不和老師持續性溝通的理由嗎?只要你有強烈的需求,相信老師為了做到心中有數,也會對所有孩子的成績狀態有一個內在的了解。所以臨畢業時,才想起做這些準備工作,數據保有度就不強了。



3、青春期的心態

1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加之現在的孩子又早熟,所以心理狀態的關注也尤為重要。那麼青春期的表現有哪些呢?最明顯的是:1、說話不再順著你們來,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了,就是你們所說的「總是犟嘴」。2、在家做事時,喜歡關著門,拒絕你們參與,真假學習?天知地知他們知我們不知。3、手機在手的頻率較高,或玩遊戲,或者和同學聊天,你們以為和同性有多少可聊的呢?4、觀察女生,就聽她們提到誰的次數比較多?就看她們和朋友都聊些什麼?就去同學堆無意地詢問在班裡和誰矛盾最多?有沒有秘密日記本?所以能否琢磨出孩子真實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考慮他們又適合去哪些學校。



4、孩子的內心意願

我們不是一直都鼓勵大家尊重孩子嗎?所以讓孩子早在畢業之前,和你一起了解心中的目標學校,同時結合自己的優勢劣勢,共同商量出大家都比較理想的學校。


(二)密切關注政府教育動向



1、你所認為的好學校門檻也會有變化

每年的教育實際情況是在變化著的, 關於教育政策政府也會結合社會現實問題做出不同的調整,因此就會出現一些名校之間生源的流動。比如說我們這個城市之前最火熱的一個「大三甲」民辦中學,全省的尖子生都去競爭,特別難考,不是學校特別拔尖的孩子,幾乎是不用惦記的。結果過了兩三年,這個學校又開了分校區,名額一多,有些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家庭又開始想「蹦一蹦、跳一跳」,看能否如願以償。記得之前有一個班帶了兩年,畢業選擇民辦學校時,一個在班裡始終處於優秀分界線的女生家長詢問我,孩子是否可以選報這個學校,依據以往的經驗我告知對方有點懸,但還是以他們自己的決定為主,沒想到後來這個女生竟然考上了這個學校的分校,我既高興又驚訝不已,心想:就多了一個分校,這門檻就這麼容易過了?



2、選拔方式的改變

除了名校門檻的變化之外,生源的選拔方式也會有變化,比如之前我們這個地區一直是考試選拔,今年全部改為抽籤,這樣一來似乎對每個人、每個學校都公平了。


3、特長生招生政策的變化

之前有一些好的民辦中學獨具特色,為了促進學校的綜合發展,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他們也會有一些文體類的特長班,既配備較好的師資力量,同時也會專注於孩子的特長發展,比如二胡、管弦、琵琶、籃球等等這樣的專業傾向,這樣一來就給一些孩子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但要注意:2018年2月23日,教育部公布了《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規定: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要繼續清理和規範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行,你看,這就是一個政策變化。這樣一來那些課外興趣班是不是就沒用了呢?小升初階段暫時處於被降溫,但這些特長又屬於隱性能力的培養,是一種長線教育,在高考時依然存在對口的專業。同樣那些經常關注國外名校招生的家長,更會清楚他們也特別注重孩子的實踐能力,所以不要只看眼前,更要為未來積攢力量。


總之,各位家長一定要多留意政府動態變化


(三)多渠道收集往屆家長朋友的信息,以作參考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的班主任最了解這些中學,其實不然,在教育體系內中學和小學幾乎是割裂的,大家各司其職,對彼此的學校的了解也是片面的,因此這個時候小升初的家長們,還可以通過周邊的往屆家長朋友獲取信息,他們經歷過這場沒有硝煙的小戰鬥,自然感觸、收穫更多,可以更有效地作為參考。



(四)充分了解目標學校的整體情況,知己知彼


對於一個學校的了解,大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硬體設施。2、校園氛圍。3、歷年中招成績,現在的網絡很發達,有些信息基本可以通過網路查找到。但如果想了解一個學校的辦學風格或者學校氛圍,單靠網絡文字是不夠的,自己親身實地去學校周邊感受一段時間,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最後,當大家通過以上方式做足了功課,就可以靜靜思量,該如何理性地面對小升初了。當然過了這道關,也只是個開頭而已,無論選擇哪個學校,最終都是以成績說話,因此關注孩子未來的發展,才尤為重要。


相關焦點

  • 一拳半掌控制減肥,心中有數,腦子有數,是我們管理體重的開始
    最好的減肥方法之一就是計算卡路裡,減肥要做到心裡有數是第一步。知道怎麼吃,也知道需要多少熱量和合適之後,我們怎麼測量時刻控制我們的攝入量。研究表明,當食物份量較大時,人們總是容易吃得更多。想系統的了解減肥飲食如何吃,認清食物,了解代謝,請看完專欄。許多食物與日常用品相當,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衡量食物的份量,並控制份量。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份食物的份量是多少,但是誰也不願意成為那種每餐飯前都拿出量杯的人,會令人尷尬。
  • 喝茶更要了解茶,做到喝茶心中有數
    喝茶更要了解茶,做到喝茶心中有數中國人大多數都愛喝茶,長期喝茶其實對我們的身體還是有很多益處。茶中富含的多種維生素,能夠補充我們身體的所需,還能幫助我們排油解膩等諸多功效,它能幫助我們有效的抗氧化,長期飲用還能讓女性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是一款天然型的保養品,延緩我們的衰老。
  • 高中生要對這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
    高中生要對這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一、加強語法知識的學習,聽說讀寫並舉,夯實語言基本功詞彙、短語、句型的積累和熟練掌握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語法則是語言學習,尤其是外語學習的助手,沒有這些作基礎,學好英語便成為空談。許多學生常抱怨對語法一竅不通、單詞記不住或今天記住明天又忘了。
  • 北京小升初各途徑招生報名時間,提前了解心中有數
    民辦校2020年小升初民辦校和公辦校同步招生,即同步報名、同步開展錄取、同步註冊學籍,搖號入學。需提醒大家的是,民辦學校招生有區分班型、校區等情況,建議各位家長提前了解學校優勢及班型情況。朝陽區:學生小學所在學校為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小學部,小升初直接進入對口初中。學生戶籍所在地和家庭實際居住地有對口初中的,直接進入對口初中。戶口所在地和家庭實際居住地對應1所初中:5月25日開始,查詢預分學校;7月6日列印初中入學分配情況告知單。
  • 了解每月發育口訣,做到心中有數
    寶媽們,別著急,了解寶寶身體發育口訣,知道寶寶何時叫媽媽,對寶寶每個階段身體的發育情況有所了解,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新生兒期:睡覺。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長達20個小時左右。睡眠益於新生寶寶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虛,做人要做到心中有數
    只有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的,耳朵聽的一定是假的,我們往往都會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對於一些小人的挑唆,這句話確實非常可靠,但是有時善意的謊言可能僅僅僅停於表面,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碰到一些人,在說話時總是為了能夠保全對方的安全,或者為了保全對方的利益,會故意說一些謊話,感覺像是壞人一般和對方撕破臉,此時我們如果只看自己眼前的一幕,會覺得這個人確實不可交,但其實眼睛見的不一定為實,做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 早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有關寶寶打疫苗後不良反應的相關事宜,寶媽們要早做到心中有數,以免盲目擔心或影響就醫的最佳時機。1、為什麼會有不良反應?疫苗是減活的病毒或細菌,當疫苗進入人體時,機體會調動免疫系統與之「對抗」,在對抗的過程中,會出現輕微的紅腫,低熱等免疫反應也屬正常。
  • 小升初靠搖號就夠了?錯!名校校長指出:要從五年級開始準備
    於是,很多家長開始焦慮,我家孩子資質普通,並不優秀,那小升初怎麼辦,進不了重點初中,是不是就說明我家孩子的未來沒有希望了呢?北京知名小學史家小學的終身名譽校長卓立校長指出:小升初,如果從六年級才開始準備,實際上已經晚了。
  • 習近平一再告誡「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意指什麼?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強化責任擔當,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不久前,在陝西秦嶺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叮囑、一再告誡「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對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幹部提出了明確的政治要求。
  • 看完這些介紹,做到心中有數!
    看完這些介紹,做到心中有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皮床的優缺點有哪些?1、皮床和木床哪個好呢,首先來看看皮床的優點,皮床可以根據它的材質不同而分為皮藝床、布藝床和皮藝布藝複合床這三種。而且在清理皮床時,不能直接用水擦洗,而是需要採用專門的皮製清潔劑,清理方面也比較麻煩。木床的優點有哪些?木床款式豐富多彩,因其堅硬,外觀簡潔大方舒適耐用,簡單大方的的多種相關裝修風格搭配,並且木床較於皮床易清理,打理起來也方便許多,在價格上也比皮床便宜,適合大眾消費家庭使用。
  • 依託算法,讓農民種植做到心中有數
    作為數位技術核心的算法,通過分析數據提供的信息,可以幫助廣大農民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及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好產業規劃布局,種植做到心中有數。強大的算法還能夠將幾個世紀的天氣數據轉化為更加精密的預測,準確推斷出雨水量、溼度、溫度;能夠準確定位哪些農作物正在受到乾旱、害蟲的影響或者缺乏肥料;能夠選擇最適合的地方播撒更多的種子等,這些都將對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從而提升農產品自身的競爭力。算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可以為農業生產中的「種不對」「產不好」「賣不掉」「賺不多」等問題提供有益的參考信息。
  • 心中有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心中有數,比喻了解實際情況;心裡有底。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山東交鋒做準備。」近義詞有: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反義詞有:心中無數、一無所知,心中有數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心中有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心中有數(xīn zhōng yǒu shù)成語釋義:比喻了解實際情況;心裡有底。
  • 或是身體向你報告這些事,望你心中有數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小便看上去非常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告訴你具體原因,望你心中有數,早點解決很有必要。女性小便很黃是怎麼回事?喝水比較少,喝水量不足。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是應該有所注意的,如果說,我們在喝了很多水之後,我們的尿液顏色還是比較黃,我們就應該心中有數,需要多加重視。飲食上出現了較大原因有些回事,女性的尿液看上去比較黃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是我們的飲食上出現了問題。
  • 別盲目擔心,早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除了這些,孕媽還擔心會不會影響到胎兒。準媽媽們,關於孕期脹氣,別盲目擔心,你要早做到心中有數。孕期脹氣對胎兒有影響嗎?一般情況下,孕期輕微的脹氣不會影響到胎兒健康。孕期飲食,孕媽們儘量做到均衡營養,少食多餐,這樣更利於營養的吸收,也不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2、腹部著涼腹部若著涼後,會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引起脹氣不舒服。懷孕後,準媽媽們易害熱,尤其是隆起的腹部,不容易感覺到冷,但孕媽不容易感覺到冷並不代表腹部不會著涼哦。
  • 給你一個計算方法,望女性做到心中有數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關於月經量過多或者是過少的問題,望你做到心中有數,對健康才是尤為重要的事情。大姨媽一次來多少才是正常的?告訴你一個計算方法一般來說,女性正常的月經值,一次需要在50毫升是比較正常的。
  • 父母心中要有數!
    當想到這些,就說明父母的焦慮,比上幼兒園的孩子還要大。那麼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讓孩子不對幼兒園如此抗拒呢?所以要想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哪些不能做,哪些不能說的話,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 孕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開始準備要孩子,有絕大多數的夫妻認為,只要孩子成功的懷上了,就能夠保證萬無一失了,但是懷孕中的準爸媽有沒有了解過宮外孕呢?孕媽要做到心中有數,趕緊看看吧!女人懷孕多少天,能檢查出是不是「宮外孕」?
  • 孕早期,孕酮低主要與2個原因有關,孕媽要早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孕酮究竟是什麼? 孕酮低主要與這2個原因有關,孕媽要了解下 一、黃體功能不全 受孕初期孕酮水平與黃體功能關係比較大
  • 孕婦要做到心中有數
    孕婦要做到心中有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孕期腹痛,是正常還是胎兒發育異常?孕婦要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懷孕期間,孕婦最大的期望就是胎兒可以健康成長。
  • 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
    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全面權衡、科學決斷,綜合評判、科學取捨,是科學決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的核心要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的起草情況、主要內容、重要觀點等,無不體現了科學決策的形成邏輯及基本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