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枚小小的印章揭開兩座墓墓主人神秘的面紗,再現了西漢梁國那段輝煌歷史!
歷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非常神秘的,考古學家們通過研讀古書籍、探秘文化遺址層、鑑別墓葬出土文物等方法來還原歷史的神秘。那麼,當一座墓葬被發掘後,考古學家都是怎麼判斷墓主人身份的呢。
通常考古學家會查看該墓是否有墓志銘出土,墓志銘是確定墓主人身份的一個很客觀的標準。如果沒有墓志銘出土或墓志銘已遭到破壞,那麼考古學家則會根據墓葬級別及出土文物、檔次,看文物上有沒有代表墓主人身份的銘文或官職的印璽,如若墓葬中既沒有墓志銘也沒有出土標誌墓主人身份的文物、也沒有歷史資料明確記載墓主人身份及墓葬位置,那麼這座墓主人身份只能靠考古學家推測或成歷史之謎。
那麼,河南省永城保安山2號墓墓主人是誰呢?有沒有墓志銘或出土標誌墓主人身份的文物呢?
保安山2號墓位於芒碭山主峰東南的保安山北峰,該墓1991年發現,1992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1994年清理完畢。據參與發掘的考古人員介紹,這座已多次被盜,僅存空墓,沒有出土墓志銘,那麼有沒有出土標誌墓主人身份的文物呢?
參與發掘考古人員介紹,保安山2號墓雖然墓室內沒有出土較多珍貴文物,但是考古人員卻在該墓山頂南側約50米處發現一個陪葬坑。陪葬坑為長方形石坑,鑿制較粗糙,坑口用大型石板封蓋。坑內出土大量鎏金銅車馬飾件及兵器、玉器、絹等文物2000餘件。車馬飾件均為實用器,有車軎、轄、銅泡、銜、當盧、傘柄、蓋弓帽等;兵器有弩機、鐵劍等;玉器有帶鉤、玉璧、劍飾等。
更為珍貴的是還發現了一方形銅印,刻有「梁後園」三字。這枚銅印最早發現者就是陳文欽,據陳文欽回憶,當時不知道是銅印,較小、沾滿泥土,像是車飾件。當考古人員清理後發現刻有字「梁後園」,在場的人員驚喜若狂、熱淚盈眶,這枚小小的銅印正是確認墓主人身份重要依據。
「梁後園」銅印印面長方形,覆鬥形頂,長梯形鈕,印文為陽文篆書「梁後園」三字,印面長2.6釐米、寬2.2釐米,通高5.3釐米,鈕高4.4釐米。該印為目前芒碭山西漢王陵中唯一出土的銅印。梁後園的「梁」指的是西漢梁國。梁國乃西漢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轄四十餘城,皆多大縣,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天下膏腴之地。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初封彭越為梁王,定都定陶,經劉恢、呂產、劉揖。於公元前168年,漢文帝之子,漢景帝之胞弟劉武從淮陽王徒封為梁王,為梁國的第五任梁王,定都睢陽(今商丘市睢陽區),當時芒碭山屬西漢梁國。
《史記·梁孝王世家》索隱《述徵記》載:「碭有梁孝王之冢」。《水經注·獲水》引應邵曰:「縣有碭山,山在東,出文石,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斬山為廓,穿石為藏。」清光緒編《永城縣誌·古蹟》中記載:「孝王洞在保安山之東麓,其中有十字街,飲馬池。」《太平寰宇記》載;「梁孝王墓在縣(北)五十裡,高四丈,周回一裡,碭山南嶺山。」這些資料足以證明梁孝王葬於芒碭山,但是保安山1號墓是否就是梁孝王劉武墓呢?
「梁後園」的「後」啥意思呢?在古代文獻中「後」專指「諸侯」、「王」、「王后」之意,而沒有前後(方位)之意,前後的「後」是「後」(念hou,後的繁體字)這個字。結合以上歷史文獻及2號墓的規模、級別及出土文物(發掘時墓內有金縷玉衣玉衣片及玉璧殘片)判斷,「梁後」只能是梁王劉武之妻李王后。「園」則指陵園,那麼也只有李王后才能與劉武是同一個陵園。
再者,1992年在對保安山1號墓前的陵寢發掘,當時出土諸多有帶有「孝園」文字的筒瓦,在西漢諸梁王中,死後諡「孝」者只有劉武一人。另外,根據西漢帝陵形制及埋葬制度「同位異葬」,即夫妻同位異穴合葬。
帶有「孝園」文字的筒瓦,結合2號墓陪葬坑出土「梁後園」銅印,兩者前後相應、相互印證。由此判斷,保安山1號墓墓主人是梁孝王劉武,北約200米的2號墓墓主人是劉武之妻李王后之墓。一枚小小的印章揭開兩座墓主人神秘的面紗,還原西漢梁國那段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