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文化】狐偃冢——待解的墓主之謎

2021-03-05 滎陽新聞

      狐偃冢,位於滎陽市王村鎮胡固村,南距連霍高速公路約100米,地表現存一高大的封土堆(墓冢),底部直徑60米,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最高處近20米。墓冢由黃土分層夯築而成,中間夾雜片石層,十分堅硬。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該墓的時代及主人,傳說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偃之墓。清代《河南通志》亦說「春秋狐偃冢,在汜水胡固村之南。為晉大夫」。

狐偃,春秋時期晉國人,晉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舅舅。與兄狐毛跟隨文公在外逃亡19年,幫助晉文公重耳成就霸業,為大夫,是晉文公的主要謀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古代墓葬的埋葬規律,春秋時期,在北方的墓葬一般是不在地表封墳樹冢,封墳起冢的習慣,則晚到了戰國以後;又因為狐偃主要政治生涯、家世均不在滎陽,所以認為此墓為春秋時期狐偃墓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

      此墓雖然至今未進行考古發掘,地下墓室的建築與埋葬情況不明,但是,由於地表墓冢的規模、構築方法與其西北附近的萇村漢代壁畫墓(曾傳說為狐偃之兄狐毛的墓)相類似,且在墓冢夯土內有漢代陶片、冢西發現有王莽時代之五銖錢範等遺物,因此,可以認為其時代不可能早於漢代,而為漢代的可能性很大,墓主人至少應是漢代太守一級的高級官吏。

      確切的墓主到底是誰,墓室內到底埋藏著怎樣的歷史之謎,將來的考古發掘會給我們解開這個謎團。 

相關焦點

  • 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讀後
    《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一書便是在這一學術背景下產生的。 維明先生以往的論著,絕大部分我都拜讀過,其對任何學術問題的探討,不參與則已,一旦參與便會究其所有,在廣泛佔有資料的基礎上,予以全面考察,甚至對一些細枝末節也不肯放過。《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亦體現了這一風格。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不同?
    在現代語境中,談及墳、墓、冢、陵,如不深究,皆為埋葬死者之處。然而,在講究禮制與等級的古代社會中,墳、墓、冢、陵卻有著特定的含義,甚至存在著巨大差異。這種風俗已然沿襲數千年,也成為了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至於今時今日尚有清明假期的存在。大家最為熟知的墓葬,多是埋葬之後,又堆起一座土堆,這便是墳。不過,在墓壙之上堆土的葬俗,卻經歷了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
  • 永城保安山2號墓墓主人身份之謎
    歷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非常神秘的,考古學家們通過研讀古書籍、探秘文化遺址層、鑑別墓葬出土文物等方法來還原歷史的神秘。那麼,當一座墓葬被發掘後,考古學家都是怎麼判斷墓主人身份的呢。通常考古學家會查看該墓是否有墓志銘出土,墓志銘是確定墓主人身份的一個很客觀的標準。
  • 陵、冢、墓、墳意思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亂用違法,有啥區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如今隨著中國的國力越來越強,世界各地都掀起了中國熱,在過去的時候,全世界人都在學英語,現在不少外國人已經開始學中國話。再來說說陵、冢、墓、墳,大家都知道這幾個詞的意思是相同的,其實在古時候,這幾個詞是被嚴格區分的,絕對不能亂用。首先說說陵,一座墳墓能夠被稱之為陵,是需要幾個要素的,第一點墓主人的身份得是皇帝,陵是皇帝專屬的詞,根據歷史記載來看,大約戰國中後期帝王的墓開始使用這個詞。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墳,墓,冢,陵都是表示人死後下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叫法,其實這和我們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相關。在封建社會關於住宅是有詳細的規定的,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
  • 古時的墳、墓、冢、陵分別是什麼意思?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說到墳、墓、冢、陵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很多人只知道它們統稱為墳墓,但要細分區別卻不太清楚了。那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科普一下。墳、墓、冢、陵古往今來都是安葬死者的地方。
  • 西魯文化|千載雞(姬)冢之謎,又豈止王子朝奔楚!
    在座談會上,邢春瑜指出,團城鄉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在發展傳統種植、養殖業的同時,還要注重保護、挖掘和弘揚本地區特色鮮明的鄉土文化,尤其是「儒文化之源——周文化」的保護、發掘工作,實現文化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高度融合
  • 你能分得清墳、墓、冢、陵嗎,分別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
    說起墳或是墓我們都知道是死者最後的安身之所,但是類似的還有陵、冢這樣的稱呼,那你知道墳、墓、陵、冢之間的區別嗎?一起來長長見識吧!墓墓字從莫,莫字意為日在草叢之中,時當黃昏,太陽下山,死者此時下葬,與太陽一起隱沒,故墓葬不壘墳包。埋土至與地面相平,不植樹,沒有任何標記。不過人們為了方便祭奠立石碑,刻墓志銘。
  • 古人喪葬習俗中,「墳、墓、冢、陵」有何區別?分別埋葬哪種人
    那在古人喪葬習俗中,「墳、墓、冢、陵」有何區別?分別用來埋葬哪種人呢?第一、「陵」中埋葬的皆為天子、帝王黃帝陵、秦始皇陵、茂陵、陽陵、昭陵,都是現存比較完整的極為寶貴的帝陵。陵中埋葬著的天子、帝王都是華夏大地的風雲人物。所以按照當時的社會制度,擁有天下獨一無二權力的天子,就算是駕崩之後也要葬在最大、最好的陵寢中。
  • 滎陽牛狀元文化遺存計劃修繕,未來,還有幾人知道鞏義牛狀元府?
    話說,咱鞏義的牛狀元府現狀不容樂觀,可是牛狀元家族的祖居地,滎陽穆溝村則正在呼籲「十八打鍋牛」的後人商討保護整修牛氏家族祠堂等相關歷史遺存。滎陽穆溝和鞏義接壤,這裡有清代武狀元牛鳳山父親牛六丙住過的窯洞,狀元的大哥林山,二哥嵩山就出生在這裡。另外還有規模較大的牛氏宗祠和是牛氏祖塋地,還有就是和清狀元牛鳳山立的「四世一品」牌坊和「狀元陵」。滎陽的牛狀元歷史文化遺存豐富,不遜色於鞏義。
  • 大夢主×我是謎劇本殺《大夢主之金蟾迷蹤》上線啦!
    大家都知道我是謎常常與很多優秀的IP聯合推出同名優質劇本今天與我是謎聯合推出劇本殺的是我是謎×大夢主特別聯手推出同名劇本殺《大夢主之金蟾迷蹤》聽名字是不是就很炫酷!讓我們一起來小小的劇透一下吧!劇本簡介 /Profile/劇 情 介 紹《大夢主之金蟾迷蹤》大唐盛世,天下太平
  • 你可能不知道的滎陽景區公園很多都是免費的
    你可能不知道滎陽有這麼多漂亮的公園劉禹錫公園劉禹錫公園是滎陽市第一個文化主題公園,位於滎陽市京城路與新310國道交叉口東南角,毗鄰象棋廣場和三公像,距植物園和市體育館一步之遙,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公園以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墓為基礎,以劉禹錫的詩歌文化為主題,是一處充分融合了園林景觀藝術的開放性公園。
  • 冒雪滎陽訪「義山」
    據史料記載,李商隱的墓有三處:一是位於博愛縣許良鎮江陵堡村西北地;二是位於沁陽市區東1.5公裡沁河南岸的覃懷辦事處廟後村南;三是位於滎陽的李商隱墓。關於鄭州滎陽這個說法,史料中有記載:李商隱早年喪父,生活十分困頓,10歲那年父親去世,隨母護送靈柩回故鄉滎陽。在守孝期間,從叔受書,在古文、書法、音韻上頗有造詣。開成二年(837年),舉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字。
  • 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通知
    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2020年8月19日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第十五屆思源獎學金申請簡章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首屆思源獎學金於2007年正月潘氏新春團拜會上頒發,首屆僅向考取北大、清華、復旦的3位學子頒發。
  • 隱藏在海昏侯墓中的數學之謎
    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器物就充滿了古老的數學之謎,只不過有的是謎面,有的是謎底,更多的是籠罩在器物上的迷霧,需要人們認真地去探究,破解一個個啞謎,剝開一層層迷霧,從而展示出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令人驕傲的輝煌成就。一、《易經》中的數學之源在海昏侯墓的文書檔案庫中,發現了《易經》類的竹簡文字,通過紅外掃描,目前解讀出其中一枚的內容為:「≡≡屯建建者建也。
  • 千古之謎"王子朝奔楚"將在南陽揭開 這個研究會將在鴨河揭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正權 郭啟朝核心提示|周天子「王子朝奔楚」之謎,將隨著「中國先秦史學會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文化研究會」5月10日在鴨河揭牌而揭開謎底。王子朝為什麼要奔楚?南陽市鴨河工區黨委書記白振國為什麼要研究周天子「王子朝奔楚」?「王子朝奔楚」故事真的發生在南陽鴨河工區?
  • 「文聖」之墓,世界上有名的家庭墓地,清明節只能獻花
    自古以來,皇帝的陵墓就被稱為陵墓,如陝西的秦始皇陵;比如北京昌平區的十三陵,王侯將相的墳墓叫做冢,聖人之墓叫做林,在中國,墳墓可以被稱為林,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武聖」關,其墓叫「關林」;另一座是「孔林」,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創始人孔子「文聖」之墓。
  • 百花深處詩濃 麗人冢上春秋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小組再次出動,尋訪百花冢遺址,並記錄跨越兩代人的「護花」故事。傳奇事二八少女煮雨為茶、舉杯成詩張喬,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死於崇禎六年(1633年),年僅19歲,短暫一生恰好處於風雨飄搖的明末。
  • 二〇二〇,南陽考古新發現——探源先夏文化 追尋文明源起
    桐柏雷家寨考古調查  2020年,來自黃山遺址的考古發現引發考古界、史學界的強烈關注:在該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早期的手持玉鉞的「大王」、玉石工匠墓,獨山玉鉞、玉斧、玉鏟等仰韶文化早期的禮器,   鎮平出土的卜骨  不見冢:  周典之謎或在此解封  臥龍區石橋鎮龍窩村夏莊自然村,這個小小的村子下面,究竟埋藏著多少秘密、又是否能解開「王子朝奔楚」之謎呢?
  • 神仙冢與梁祝愛情有關係嗎?
    山伯,你帶我走,我要永遠永遠跟你長相廝守……」痛哭流涕的祝英臺,跪在梁山伯墓前,咬破手指,用鮮血在墓碑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祈願能與梁山伯生不同時、死而同穴。電閃雷鳴之際,墳墓突然裂開,梁山伯站在墳墓中間對著祝英臺微笑,於是,祝英臺笑了,站起身來,向前跑去,毫不猶豫地跳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