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也稱"燒王船"、"祭王船"、"貢王"等,俗稱"做好事",2011年進入中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它是一種消災祈安的祭典醮會,是閩臺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動,是一場「海洋文化的狂歡節」,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通過王船漂流、移民遷徙、請香分爐等方式廣泛傳播沿海各地。
送王船植根於濱海社區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爺」(簡稱「王爺」)的民間信俗。當地民眾認為,王爺受上天委派在海上巡邏保護人們海上平安,並定期到沿海村落口岸補充供給,維護更新王船,同時,拯疾扶危,御文捍患;而海上罹難者的亡魂(尊稱為「好兄弟」)四處漂泊,無所歸依,甚至會危及人們。因而,相關的村落就定期舉行迎王、造王船、送王儀式,迎請王爺巡狩社區四境,並豎起燈篙召喚「好兄弟」,登上王船,隨王爺一同出海代天巡狩,保護海上民眾,建功立業,轉世成人或成神。把危害民眾的好兄弟轉化為保護民眾的王爺兵士,這就是閩南的「做好事」。
送王船在廈門主要流傳於思明廈港、何厝、塔埔,湖裡鍾宅、五通浦口、枋湖村,海滄鐘山、石塘、芸美、新垵、溫厝、海滄社區,同安呂厝,翔安後村等14個社區村落,並以海滄鐘山、同安呂厝、湖裡鍾宅3個地方的規模較大,一般是3或4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囷瑤村12年一次),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儀式歷來都嚴格按照慣例加以傳承,村民通過擲筊在固定的農曆月份確定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整個活動大致從「造王船」開始,接著「遊王船」,最後「燒王船」,其中以「燒王船」這個環節為高潮。
2019年12月14日上午9:00,三年一屆的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將在海滄鐘山水美宮舉辦。屆時將有文化節開幕式、閩南特色文藝演出展演、民俗文藝陣頭表演、王船巡境等精彩內容。12月12日零點,鐘山水美宮還將舉行「王船出棧」儀式。(廈門文化館)
(來源:廈門文化館廈門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