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本土原創話劇《滿庭芳》獲滿堂彩 傳遞生活正能量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演出前,觀眾被《滿庭芳》的廣告牌吸引。圖片來源:廣佛都市網

  

  話劇《滿庭芳》大受歡迎,現場座無虛席。圖片來源:廣佛都市網

  6月底至7月中旬,佛山禪城首部本土原創話劇《滿庭芳》在金馬劇院、新媒體產業園和泛家居電商創意園連演4場。該劇由本土文化藝術工作者林靖編劇、李潭導演,李潭和沙軒2位本地演員和多年活躍於廣佛地區的3位演員出演。

  該劇通過誤會、巧合等喜劇手法,講述退休公安老方生日當天發生的一系列有趣又無奈的事件,用生活化的樸實內容傳遞樂觀處事、積極生活的正能量。在編劇林靖看來,《滿庭芳》想讓觀眾「聽到心裡花開的聲音」。

  把生活搬上舞臺觀眾笑中帶淚

  《滿庭芳》取材生活,以退休公安老方的家作為場景,以老方生日為時間點,通過父子情、戰友情、愛情多條感情明暗線索,串起家庭矛盾、養老問題、生活態度等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傳遞正能量的話劇以輕鬆幽默的表現手法抓住觀眾,讓嚴肅深刻的話題笑著表達出來。

  「《滿庭芳》觸碰了老人題材但不沉悶,因為我們用輕鬆搞笑溫馨的手法來體現當代老人的生活狀態。」導演李潭告訴記者,在整部戲中,快遞員大聰、樂觀開朗的老唐,以及人物之間可笑的關係,為幽默增色,更接地氣,讓觀眾樂於觀賞。同時,在表演風格上完全寫實,「劇情需要圍著吃飯,我們的演員就真的涮著肥牛吃火鍋」,李潭表示,不少觀眾感嘆「非常真實,不露表演痕跡」。

  事實上在演出現場,戲中的誤會、巧合的確令人捧腹,而當幾個角色紛紛打開心扉表達情感、表達愛時,也引得觀眾落淚。

  「話劇很搞笑,也很感人。」梁姨是退休工人,《滿庭芳》引起了她的共鳴,「老年人應該對年輕一代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而連看3場的觀眾阿玲在朋友圈中寫道:「現場座無虛席,有感動落淚的,有用力鼓掌的。看了3場每次體會都不同,這一次讓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贖》臺詞:『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滿庭芳》製作人、禪城區文化館館長沈小麗表示:「《滿庭芳》取材百姓生活,有笑點有淚點,接地氣,同時不乏專業藝術水準,這是它受歡迎的原因。」

  如果心裡開花就有滿眼繽紛

  「去年底我們很有做原創話劇的衝動,希望用最樸實的生活故事打動觀眾,傳遞正能量。」林靖告訴記者,她與李潭在構思時達成共識,希望踏踏實實講好故事,用結構性的內容吸引觀眾。「《滿庭芳》想傳遞的就是,如果你心裡有花開的聲音,就有滿眼的繽紛。」

  為了讓角色更貼近觀眾,林靖作為年輕女性,如何表現父子情感間微妙的較量?又如何傳遞老年人慾說還休的心緒?事實上,林靖在創作的半年期間,查看大量父子、老人題材的影片材料,尋找父子間的感覺,嘗試用老人的思維想問題。而多年的媒體從業經歷也讓她積累了快遞員、保姆等角色的性格特徵、行為特點等素材。

  從文字到舞臺,「可讀未必可觀」,為此導演和演員不斷碰撞打磨。

  其中,定位65歲左右的老方、老唐2個角色雖然有40歲左右的演員飾演,但為了呈現更逼真的舞臺效果,他們長時間在地鐵裡、街道上觀察老人舉止神態,與老人深入接觸,尋找步入黃昏、心緒沒落的狀態。而同樣40歲左右的導演李潭同時出演快遞員大聰,把機靈活躍、貪小便宜等特徵儘可能呈現。

  原創話劇有值得耕耘的土壤

  作為禪城區傾力打造的精品話劇,《滿庭芳》接下來還將持續演出。「立足原創打造精品的落腳點,還要讓群眾能夠經常性地欣賞到這些優秀作品。」禪城區文化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把《滿庭芳》送到各鎮街的企業、工業園區,還有其他社區、村居等進行巡演。

  「我們正在收集意見,把《滿庭芳》創作得更細膩,將情感往縱深裡推。」林靖表示。

  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欣賞到優秀作品的同時,觀眾看話劇的品位和素質也正不斷提升。

  「《滿庭芳》首演當天,700多位觀眾年齡跨度從3歲到70多歲,幾乎準時到場,1個半小時的演出期間,幾乎沒有觀眾走動離場,沒有吵鬧聲。」沈小麗告訴記者,不少觀眾在演出結束後給話劇提出了改進建議,有些提出某些情節可以更加緊湊,有些在燈光、音樂選取、化妝等方面提供建議,「觀眾越來越專業」。

  而金馬劇院近年來持續引進國內外音樂鑑賞會、歌舞劇、合唱團的高雅藝術項目,負責人李力金告訴記者,現在觀眾欣賞水平正在提高,在劇場裡的素質也有明顯改善,金馬劇院每年引進該類型項目20到30場,平均上座率均在80%以上。

  鑑賞水平的提升會不會對本土原創作品提出更高要求?禪城區文化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創作精品需要從群眾中了解反饋,聽取建議。既滿足了群眾欣賞文藝精品的需求,又促進了群眾文藝創作。」

  在話劇方面,林靖認為,目前演出的多是外來團隊或者外來劇本,禪城和佛山原創作品不多,但仍有耕耘的土壤。她坦言:「舞臺戲劇創作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需要創作者具備一定的功力,考慮結構、表現形式、精神提煉等,而創作過程中,資金投入、好的導演和演員缺一不可。」

  ■延伸

    透視禪城話劇文化的青年力量

  象牙塔裡走出一群「話劇迷」

  作為佛山中心城區,在禪城一直活躍著一群「話劇迷」,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就有一個累計超過200人的「話劇圈」——佛大話劇團,該劇團成立於1986年,至今已有30年歷史。在佛大話劇團裡,來自不同學院的「戲迷」持續加入,不斷帶來新創意和表現手法。連續三年,佛大話劇團均拿下廣東省大學生戲劇培育工程比賽的第一名,並在2015年斬獲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6月3日,佛大話劇團30周年慶晚會在學校體育館舉辦,向1000多名觀眾演出以親情為題材的話劇《椿庭》,贏得好評。

  強大「外援」擴展話劇團「朋友圈」

  「在校內一年有兩次大型演出,第一學期為元旦晚會,第二學期為周年慶晚會。元旦晚會由不同類型的六個小劇加上一個串場組成,周年慶晚會則是一個完整的劇,演出時間為90分鐘。」話劇團團長、14級材料化學專業黃翠熒告訴記者,在校外一學期能有5到6場社區義演,大多為十幾分鐘的短劇,5月曾在張槎、石灣街道義演親情題材小劇《傳家寶》。

  在每一場演出的背後,佛大話劇團都會提前2個月準備,逐步確定好劇本、導演、演員。「劇本要經過三輪的審核,第一輪可能是1,經過三輪之後可能就會變為10。」黃翠熒介紹,之後進行每天有計劃地排練,一個動作、一句臺詞,可能都要練幾十次,直至演出完成。

  除了在校學生外,佛大話劇團還有著豐富的專業「外援」。黃翠熒介紹,劇團內部有一個聯繫群,涵蓋了1986年至2015年話劇團的所有人,話劇團的動態都會在群裡公布,群裡的師兄師姐也會提出意見和指導。

  「劇團有一位98級的師兄是佛山話劇之友俱樂部的編劇,也是國家二級編劇,平時會回校指導我們排劇,還牽線讓佛大話劇團與佛山話劇之友俱樂部保持聯繫。」黃翠熒表示,俱樂部每年都會與澳門的劇團進行交流,普及話劇文化,並邀請佛山當地有話劇創作的小學、中學、大學有關的劇社或者學生一同參加,佛大話劇團也每年都會參與。

  以專業態度傳播話劇文化

  在學校活動中心的樓頂,或在路燈下、樓道間,佛大話劇團的演員常常在課餘時間變換排練場所,或聲嘶力竭地吶喊,或快步疾走,在其他同學看來,話劇團的人「很瘋狂」。

  「我現在身邊的同學,好像對話劇有兩個比較極端的看法:一種是停留在高中時的小品那樣,堆砌很多笑料,故事沒有完整性和深刻性,讓人看後覺得很搞笑;另一種則是在招新的時候經常聽到新生問到,話劇是不是很嚴肅的、是不是像唱大戲那樣、說臺詞是不是像『啊,愛麗絲!』……」來自佛科院14建築學並為話劇團14級副團長區卓賢聳聳肩。

  「我們不只是單純演出一個劇,而是讓當中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正能量散發出來。」在團長黃翠熒看來,雖然喜歡看話劇的人挺多,但不理解的人也不少,除了不了解話劇想傳遞的思想,也不理解為何需要在此耗費大量時間。「在師兄師姐的指導下,我們希望能以專業態度向專業靠攏,話劇不是快餐文化,需要融入其中,反覆練習。」(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通訊員 李東虹)

相關焦點

  • 佛山網評 | 持續傳遞向上向善的網絡正能量
    佛山網評 | 持續傳遞向上向善的網絡正能量 2020-12-1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圳福田原創話劇《親個蛋蛋的紅黃藍》精彩展演
    據悉,本屆藝術節在廣州、佛山舉辦,匯聚了來自全省的28臺大型舞臺藝術作品、10個小劇場作品和41個小型舞臺藝術作品。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是那段來深打拼的歲月更值得銘記,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輸的特區精神我們一定要代代相傳。」
  • 原創校園話劇,弘揚工匠精神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原創話劇《蓋軍銜》,是以「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優秀校友蓋軍銜的故事為原型,讓青春的學生演員演繹校園青春故事,通過校園話劇與學生時刻保持著密切聯繫,最大化發揮校園話劇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功能,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原創抗疫主題話劇《這就是英雄》寶安首演
    這是抗疫話劇《這就是英雄》裡開篇的一個疑問。9月25日,一部由社區原創的話劇《這就是英雄》在寶安區青少年宮劇場首演。這部原創話劇是由深圳寶安區新安街道黨工委辦指導、建安社區黨委主創的。據了解,建安社區一直堅持將話劇文化作為社區特色,面向群眾,立足社區。2016年起,相繼推出「社區那點事兒」「新安一家人」「實習生日記」三部社區原創話劇,深受居民歡迎。
  • 東莞原創話劇《雁兒飛飛》奮鬥故事折射東莞城市精神
    話劇《雁兒飛飛》是東莞唯一一部入選「小劇場作品展播」板塊的作品(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12月3日晚,東莞原創話劇《雁兒飛飛》作為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參演作品,在廣東藝術劇院附屬小劇場精彩亮相。《雁兒飛飛》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本土原創話劇,由市文化館出品,由厚街鎮文化服務中心副研究館員李建華擔任編劇,市文化館青年導演宋冰冰擔任導演。得益於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文化館的大力支持,主創人員在備戰省藝術節期間,對《雁兒飛飛》動了「大手術」,力求在省藝術節的舞臺上完美呈現。
  • 原創話劇《朝天宮下》首演反響熱烈, 再現「故宮文物南遷」往事!
    7月31日晚,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在江蘇大劇院戲劇廳進行首演,烽火下的「護寶」傳奇, 一場「文物南遷」的往事穿過歲月長河再現。今天(8月1日),該劇還將上演第二場。
  • 馬伯騫onenight表演原創穫好評 傳遞正能量
    馬伯騫受邀與蔡依林、吳青峰、竇靖童、白舉綱一齊,同臺點亮夜空,傳遞溫暖和愛意。當晚,馬伯騫以《Domination》作為開場,在大量藍調爵士的伴奏下,馬伯騫flow的節奏點也是掌控的非常之穩,十分享受舞臺。據悉,為了籌備本次演唱會,馬伯騫特意飛往深圳與製作人sususu進行多次討論,定製改編方案,以便順應one night的特定氛圍。
  • 江蘇原創話劇《朝天宮下》上海展演獲盛讚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卉 記者 李鳴)10月29日、30日,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獲邀參與 「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在上座率上限為75%的情況下,一票難求,全場售罄,演出當晚掌聲、喝彩聲不斷。
  • 廈門大學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在澳門大學上演
    (林濟源 鄒朋峻 謝圖南 攝)東南網7月12日訊(通訊員 林濟源)7月10日晚,科學家主題舞臺劇目巡演澳門行暨廈門大學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在澳門大學大學會堂上演。作為「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的匯演活動之一的廈門大學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以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傑出校友陳景潤為主角,以陳景潤在廈門大學、中科院的生活為主要線索,通過現代劇場的演繹,將真實生活與藝術想像相結合,講述陳景潤不斷接近、挑戰「哥德巴赫猜想」,刻苦鑽研,永不放棄,最終取得傑出成就的不凡人生故事,弘揚了廈門大學「四種精神」中以王亞南校長
  • 原創話劇《朝天宮下》首演,再現「故宮文物南遷」往事
    7月31日晚,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在江蘇大劇院戲劇廳進行首演,烽火下的「護寶」傳奇, 一場「文物南遷」的往事穿過歲月長河再現。8月1日,該劇還將上演第二場。烽煙南渡,四幕劇情扣人心弦「『九一八』烽煙驟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風聲鶴唳,國寶何去何從?」
  • 青島原創話劇《家有遺產》國家大劇院圓滿收官
    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話劇院創作演出的原創話劇《家有遺產》於2月23、24日亮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繹青島「家風」。這不僅是青島本土原創話劇第一次走進國家大劇院,也是山東省大型話劇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
  • 傳遞正能量!河南原創動畫再登央視
    記者獲悉,繼今年10月30日首次登陸央視少兒頻道完成在央視的第一輪播放後,河南原創動畫《我是發明家》近日再次登陸央視一套「第一動畫樂園」。故事的每一集都會出現新發明,這些發明涉及生產、生活等多個領域,選擇的是兒童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熟悉的事物,易於兒童青少年對發明原理和過程的理解,幫助他們學習科學,加強動手能力。
  • 百老匯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將上演 本土化原創元素成最大...
    央廣網北京5月26日消息(記者陳譞)百老匯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次正式授權中文版的演出將於5月30日至6月1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上演。對比原版話劇和電影版,此次中文版增添了不少「中國元素」。製作人洛奇豆子介紹說,中文版《飛越瘋人院》從臺詞翻譯、舞美燈光、服裝造型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嘗試,故事情節相較於原劇本也增加了一些新橋段,可以說中文版的《飛越瘋人院》在很多程度上都是原創。
  • 常小川:話劇人生中傳遞正能量
    □金陵晚報記者 錢建芬  與電影相比,話劇算是小眾的演出,不過,即便如此,依然有一群人放棄了報酬更高的影視劇演出的機會,不停追求著「話劇夢想」。南京市話劇團副團長、二級演員常小川就是其中一個,為了揣摩自己飾演的烈士妻子的角色,她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跑雨花臺; 在母親生病內外交困時,她擔綱女一號最終話劇獲得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而她始終堅守初衷,「演好一部戲,首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  不論主角配角把每一個角色演好  能進入南京市話劇團,常小川覺得自己很幸運。
  • 廣州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
    (抗擊新冠肺炎)廣州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中新社廣州5月16日電 題:廣州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作者 王堅 張智虹>「我們算是最早一批投入抗疫主題歌曲創作的本土音樂人。」
  • 中山市大型原創話劇《簡·愛》正式啟動
    原標題:中山市大型原創話劇《簡·愛》正式啟動 7月6日,由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山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創話劇《簡·愛》正式啟動,本劇是一部以多彩的維度,聚焦普通人的視野,以積極的抗疫精神照見新時代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戲劇作品。
  • 原創話劇《愛的拿鐵》公演,以小見大傳遞溫暖力量
    小劇場話劇《愛的拿鐵》於7月11日、12日在順德演藝中心大劇院公演,連演三場。這部以抗疫為題材的作品由順德區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和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當時,不僅店員們積極響應號召全部回來做咖啡,網友們也紛紛通過網絡平臺請醫護人員喝咖啡,短短20多天就送出了7萬多杯咖啡……話劇《愛的拿鐵》以這則新聞為創作靈感,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咖啡屋內、「以小見大」聚焦抗疫的真情故事。演出在《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歌聲中開始,這首歌的旋律也多次在《愛的拿鐵》中出現。
  • 「殘健共融」為主題的原創話劇《危機公關》復排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映 攝影報導前不久,由北京市殘聯策劃,國家一級編劇周振天擔任編劇的原創話劇《危機公關》劇本經專家「盲審」,從數百篇劇本中脫穎而出,位列「戲劇中國」2019年度作品徵集推選活動話劇類上佳劇本榜首。
  • 真情演繹原創話劇,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金陵科技學院原創話劇...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李素芳 李藝)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金陵科技學院團委匯聚優秀師生共同創編了話劇《紅色特工冷少農》。作為南京青年戲劇節的展演劇目,《紅色特工冷少農》一共分為五幕,講述了地下黨革命軍人冷少農的革命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