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基於對法律監督特性的深刻把握,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的重要性。民行檢察作為檢察工作的傳統薄弱環節,在新時代檢察工作的創新發展中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做強民行檢察,方案林林總總,有賴於各方面的重視支持,但就民行系統而言,不妨立足自身,從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做起。
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蘊含唯物辯證法精神內核。從語義分析,雙和多是數量的概念,反映的是法律監督參與者、關聯方的多寡,雙贏和多贏在實質上都可以歸結為共贏。共贏有兩個維度,其著眼點在「共」,即運用聯繫的觀點,強調法律監督不能光從監督者一個角度孤立地看待問題,而要將被監督者、監督的其他參與者和關聯方都納入視野。共贏的最終落腳點在「贏」上,是基於唯物論的立場,強調法律監督必須注重實際效果。從共贏的標準看,法律監督不是一個單向、靜止的行為,而是一個雙向互動、多向交流、全流程關注的系統工程。恪守共贏的理念,就可以避免法律監督實踐中形形色色的機械論傾向。
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反映了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制度內在價值追求。無論是傳統的民事、行政訴訟監督,還是執行監督和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民行檢察職能雖然各有側重,但都是基於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都具有監督屬性。從制度設計看,檢察監督是一種糾錯的程序機制,制度的核心價值在於為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違法提供一種外部的視角,提請其再進行一次審慎的審查。
以行政公益訴訟為例,針對行政機關違法作為或不作為損害公益的行為,檢察機關以訴前檢察建議提請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不糾錯的,再提請法院作出裁判;認為法院裁判有錯的,提請上級法院裁判。完整的法律監督糾錯程序,實際上可以細分為兩個階段或者兩個子程序,即檢察環節的糾錯啟動程序和被監督者(或其上級)再審查程序及決定程序。監督和被監督不僅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目標一致,而且監督效果的實現有賴於被監督者的糾錯行為,制度的精髓在於互相制約,價值追求則是雙贏多贏共贏。從制度的實際運行看,檢察機關受理的民行訴訟監督案件,絕大多數經過審查並未啟動再審程序,而是支持法院的生效裁判,對這些案件做息訴罷訪工作也是民行檢察的重要內容。民行監督共贏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法官、檢察官的認同,許多地方法檢兩院共同出臺相關的制度機制,如最高法執行局希望共享全國檢察機關執行監督的檢察建議,並納入其執行平臺進行督查。
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內蘊著豐富的實踐智慧和方法論啟示。我們需要用心領會這一理念對民行檢察實踐提出了哪些要求,指引了哪些具體做法。根據初步的學習體會,至少要把握幾點:
一是要從自身做起。共贏需要他方的支持配合,但共贏理念卻不是要求他方做什麼,而是要求自身按照共贏的目標開展工作。爭取各方的理解支持配合,也是自身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二是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審查民行監督案件,不妨將「如果我是主審法官我會怎麼判」作為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是要正確看待什麼是共贏。共贏理念重在將共贏作為目標追求和工作指引,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每個案件中所有相關的人員都滿意才是共贏,而是要在每個案件的辦案過程中都思考為共贏我做了些什麼?是不是能做的都做了?
四是要加強交流溝通和宣傳協調。讓社會各界更深入了解民行檢察工作的宗旨,增進理解,更多參與,更多支持。加強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構建法官檢察官共同學習培訓、討論案件、互掛任職等深度交流機制。
五是提高自身素質能力。增進民行檢察文書的說理性和公開性,以檢察官過硬的政治素質、法律素養和品德操守贏得法官、當事人以及社會各方面的認同和尊重,提高民行檢察監督的公信力。(檢察日報 最高檢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 胡衛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