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火車站工作人員收繳的大量假冒軍人證件。圖片來源:正義網
6月23日,59歲的董憲偉被北京市密雲縣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批准逮捕。從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間,董憲偉冒充部隊「大校」,以幫助上軍校、轉業安置、當公務員等為由詐騙數十人共計400餘萬元,詐騙金額巨大,而且行騙十多年無人懷疑。
據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劉丹統計,從2013年至2014年,僅自己辦理的假官詐騙案件就有十幾起,犯罪手段多種多樣,被害人多達上百人,涉案金額從幾萬到幾百萬元不等。從近幾年辦案情況來看,此類案件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縱觀各類假官詐騙案件,從地方小官到首都高官,從中國軍官到聯合國官員,騙子們「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他們帶著自創的「官員頭銜」深入各行各業,將其「權力」發揮到極致。這些騙術看上去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其實都有跡可循,行騙也有規律可循。
身份選擇:多是「軍官」或「副職」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一個合適的行業和「官位」對詐騙成功也至關重要。劉丹告訴記者,在該院辦理的詐騙案中,冒充軍官詐騙佔假冒官員行騙案件比例較高。
為何軍官這一職業會成為騙子心目中的「香餑餑」呢?
「騙子們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被害人對軍人的崇敬和信任。」劉丹分析。在今年5月朝陽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詐騙案中,嫌疑人韓笑冒充「雪豹突擊隊中校軍官」、「國際特警」,從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間,以交男女朋友為名,先後騙取6名女性10萬餘元。其中騙錢的藉口均為「看望司令員」、「封閉式訓練」、「買機票去德國學習」等圍繞「軍官」工作和生活產生的。
在辦案人員詢問被害人時,她們多數表示自己從小就對軍人有特殊的好感,一接觸到所謂的「軍官」便毫不猶豫地選擇與其在一起。即便後來有人告訴她們韓笑是騙子,這些女性也不願意相信,認為是在和自己「搶男友」,甚至在和韓笑失去聯繫時,她們還在自我安慰,「他是去執行特殊任務了」。
除了冒充軍官,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的副職領導或其親屬也是騙子的「首選」。目前,國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領導層級多是一正多副。正職官員多在網絡等公開渠道有個人信息發布,而副職信息公開則相對較少,這讓騙子們有了可乘之機。
當然,騙子中不乏「藝高人膽大」的「人才」,他們通常能自創機構、自封職務,其中「中央」、「中國」、「國家」甚至「聯合國」開頭的組織機構名稱,最得騙子們的歡心。2007年至2014年間,農民陳光華自創聯合國下屬「中國環球計劃指揮部」這樣一個機構,並任命自己為「總指揮」,以該機構籌備需要招聘工作人員為名,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全國各地招收代理人,7年內騙了8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