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道理。
健康管理如何才能更人性化?
我弟弟是律師,西南政法大學高材生。我曾經調侃他,學法律多累,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他說,哥,你錯了。知道不能做,其他都可以做。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
健康管理師,不乏優秀人才,也確實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我從事健康管理25年,跨越中醫、營養、健康管理,先後獲得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三級健康管理師證書,深知健康管理責任之重大,人命之關天,從業之艱辛。
以前,我跟別人做健康管理,也跟上面段子一樣,按照課本理論知識,對客戶提出很多要求,確實很多人堅持不了,中途放棄者眾。
就在上周日,有深圳朋友胡總過來會面,胡總說,當年他媽媽的糖尿病、她妹妹懷孕期羊水減少、他幫甘小姐討要的優生優育方,都是100%按我的配方調理,效果比較理想。但,他說他知道有某人,父親77歲,是晚期腸Ca,醫院放棄給他手術,保守調理,效果不錯,帶瘤生存5年多,頭髮都黑了1/3。一頓能吃40多個餃子。當年他沒有完全按照配方來做。他主要是經濟原因,畢竟營養品比藥品要來的貴。
毫無疑問,健康管理落地肯定有相當的難度健康有其規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四要素:心態樂觀、充足休息、適量運動、均衡營養。有幾個人能做到?要獲得健康,必須要遵守健康規律。人在世間,無人可以豁免。古代皇帝,很多特權,三宮六院,但皇帝多短命。乾隆是難得的長命,但人家每天撮谷道,撮谷道並不難,能堅持做到的人就很少。
有的人很懂健康規律的樣子,講健康也頭頭是道,風趣幽默,但自己依然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熬夜,這樣的「健康大師」能健康嗎?言行不一,誤人子弟。不妨聽其言,觀其行。
深諳健康之道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生活更多自由,更瀟灑珠海交警APP100多萬粉絲,幕後總設計師就是連總。有朋友要送3000多元的反滲透淨水器給他,他不要,寧願自己花6000多元買了臺100多個專利的淨水器。他應酬很多,難免喝酒、熬夜,但,他會及時諮詢我,如何解酒、如何減少傷害、如何恢復腸道平衡、如何降尿酸等。而且做到坐言起行,說到做到。
懂健康規律的人,既能照顧生意風生水起如魚得水,又能照顧身體勞逸結收放自如合。
懂健康的人,知道大環境無法改變,農藥殘留、激素、抗生素無處不在,應酬難免,但他會主動學習健康,主動運動、主動排毒。
不能控制身體的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前途。
多少人,為所欲為,肥甘厚味,吃喝玩樂過度,三高五高,哪一個不是吃飽了撐的?結果呢,奢華豪宅,睡不著;滿漢全席,吃不下;頂級豪車,坐不了;黃金馬桶,拉不出;LV阿瑪尼,裝各種藥片。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戰爭年代,缺衣少食,共和國締造者毛主席能活到83歲高齡。他總結的健康16字方針,跟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異曲同工:基本吃素,多多散步,遇事不怒,勞逸適度。
國家領導人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時候,經常熬夜,他發現這個錯誤習慣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引起感冒,他高度重視,調整自己的作息。後來提出著名論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並發起健康中國2030戰略。
健康生活,大道至簡,健康教育,任重道遠道不遠人。之前我做健康管理,真的很辛苦。
現在輕鬆了。健康管理,其中健康教育要佔85%,我們規劃了四個公益社群。從最基本的健康觀念出發,打破權威、打開心門,融入健康知識,建立健康標準,通過體檢和自檢,抓取用戶信息,讓用戶一目了然自己的身體狀況。通過分析用戶生活習慣,找出健康風險因素,提出幹預計劃。利用第三方權威、正確的工具教育,幫助客戶梳理健康底層邏輯。
比如,看到身邊的人腸道不好,我請她聽聽L院士講益生菌對腸道的健康促進作用,益生菌如何代謝尿酸、血糖的原理;看到有人不吃早餐,我請他看Z院士講的《吃營養早餐,我從不馬馬虎虎》;看到有人減肥很痛苦,有人對調理慢性病有懷疑,我給他聽阜外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F醫生講的《輕斷食,被大大低估的醫學手段》等等。
我知道,這些課程我都能講,謙虛點講,我講得可能更風趣、更生活化、更接地氣,但我今天幾乎都不講。我知道用戶更願意聽誰講,相信誰。
回到本文開頭,如果是我來做這些高端人群的健康管理,我會認真給他們一一做自檢表,先採集他們的健康信息和生活習慣,找到他們的健康風險因子,和他們一一懇談運動幹預和營養幹預,設計針對他的有趣有效的運動,在生活方式中如何融入均衡營養。改變生活習慣很難,但畢竟都是成年人,都講道理。如果他們有多個錯誤的生活習慣,我會給他們看有關視頻或素材,會很有耐心和他們懇談,甚至討價還價,可不可以先改掉其中一個習慣?讓他愉悅地接受改進措施,循序漸進。並給出調理的標準,30分鐘、3天、1個月、3個月各能達到什麼效果,既要顯效,也要長效。
做好健康教育是做好健康事業的前提,健康教育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難的。
如何把健康教育做成閉環,讓用戶自己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讓用戶自己明白怎樣才是調理慢性病之道,不迷惑不困惑,的確是健康從業者繞不過的坎。
誠然,教育孩子培養好習慣,認真做作業,早睡早起,鍛鍊身體,看起來是「反人性」,但你仍然會「反人性」,而不會放棄,放任自流,你知道,適度的、短期的違背人性,換來的是百年大計,是長治久安,是一勞永逸。
別說是身心靈的健康管理,即便是體重管理,世界衛生組織都認為是一輩子的大事。
健康管理,有時候真的是反人性。應該說,健康管理反的是人性中的「貪瞋痴慢疑」。
健康管理、教育小孩,看起來是反人性,真相往往是糾偏。比如,我們經常是含胸,如果反其道行之:擴胸,就是健身。我們經常吃撐,反之,輕斷食,適度的飢餓,反而激發身體自噬,修復受損基因。短暫的反人性,暫時的不舒服、不習慣,是為一輩子的健康紮好馬步。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健康從業者,應該讓健康教育更加接地氣。不忘初心,以發自內心的善良,去幫助別人做好健康管理。發揮人性中美好的三大力量:感恩、孝順、愛。我們的健康管理建議,出發點是好的,如果用戶反對,我們應該檢討,應該感恩用戶暫時的不接受,要反思如何讓客戶能理解?是我們的溝通讓用戶不舒服?是我們的建議不夠人性化。
健康無價。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畢竟,誰都知道,沒有人替你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