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理財公司董事長被上交所點名批評 招銀理財劉輝是怎樣一個人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萬億理財公司董事長被上交所點名批評 招銀理財劉輝是怎樣一個人?

來源:資事堂

作為業內受託理財規模最大的「TOP2」銀行理財子公司之一,招銀理財一直備受關注。而劉輝則是該公司長期的負責人。

簡歷顯示,劉輝於2015年起,擔任招商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兼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此後長年負責招行資管業務,2019年升任行長助理,同年出任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但就是這位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掌門人,日前被上交所點名「批評」。

8月7日,上交所發布的監管措施決定顯示,因存在定期報告窗口期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劉輝被予以監管關注。

窗口期內買賣股票,這樣的「錯誤」怎麼會發生在一個大行的高管身上?劉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此事背後的真相又究竟是什麼?我們下文關注。

01 承諾長期持有獲「輕罰」

根據8月7日上交所發布的監管措施決定顯示,因存在定期報告窗口期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招商銀行時任行長助理劉輝被予以監管關注。

經查明,2020年3月9日,招商銀行時任行長助理劉輝買入公司股票18000股,買入金額為618120元。2020年3月21日,公司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

上交所指出,劉輝作為上市公司時任高級管理人員,其在定期報告披露前30日內買入公司股票的行為,構成定期報告窗口期違規買賣公司股票,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第十三條,《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第1.4條、第3.1.7條等有關規定及其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做出的承諾。

考慮到劉輝承諾,三年內不賣出上述違規買入股票,三年後如賣出該部分股票,所得收益歸上市公司所有,據此可酌情從輕處理。

鑑於上述事實和情節,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7.1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對劉輝予以監管關注。

交易所還特別提示: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引以為戒,在從事證券交易等活動時,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章等規範性文件和本所業務規則,以及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做出的承諾,自覺維護證券市場秩序。

02 劉輝持股至今浮盈6%

那麼劉輝的買入窗口究竟是什麼時候?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披露信息,劉輝是於今年3月9日執行該筆交易的。

當天買入合計18000股,動用資金61.812萬元,股均成本約34.34元/股。

這個點位在短期內看是個高點,但在中長期看是個低點。

以34.34元的成本估算,劉輝持股今年以來最高浮盈20%以上,以7日收盤價估算,浮盈6.6%。

當然,按照交易所發布的信息,這塊投資未來如產生收益,會上交給上市公司——招商銀行。

03 其人何許?

根據招商銀行官網顯示,劉輝是一步步從招商銀行一線成長起來的,至今在招行服務超過25年。

簡歷顯示,她於1995年4月加入招商銀行,歷任招商銀行總行計劃財務部副總經理、市場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2015年起,劉輝出任招商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兼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涉足招行資管業務。隨後她於2017年12月起任總行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總裁兼資產管理部總經理。

或許是因為名字比較「中性」,在一些商業網站上其時還出現過「劉輝先生」的錯誤簡歷。

2019年4月,劉輝升任招商銀行行長助理,成為招商銀行的管理層,並負責招銀理財的籌建工作。同年,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成立營業,劉輝也開始兼任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目前,劉輝的正式職務包括招商銀行行長助理,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等(官網顯示)。在領導層中,她也是對招行資管業務最熟悉的高層,代表了招行資管業務在領導層中的體現。

04 胸中有丘壑

劉輝在業界是有名的「低調」,甚至她的副手都比她的亮相頻率要高。但她對資管業務的認知卻有相當的獨到之處。

在2019年上半年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她就講述了招銀理財未來的發展、定位以及與母行關係處理等焦點問題。

此次訪談中,她提到:招行的戰略非常清晰,是以零售為主體。招行的理財規模位列銀行系資管機構第二,跟公司的特質、戰略是一脈相承的。

她認為:招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目的,首先是協同和服務於母行戰略,服務於核心客群。根據評估,設立理財子公司能讓理財業務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能更好地服務於核心戰略,服務於客戶的需求。

她還提及:理財是輕資本消耗的業務。一家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機構,規模是沒有上限的,理財子公司規模越大,意味著擁有越強協同及服務母行的能力。

當時的她還認為:未來招銀理財將主要依託於母行的APP作為銷售渠道。「可能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建渠道外銷上。」

05 執掌中國資管業界「TOP2」

劉輝主掌的招行資產管理業務(前身招行資產管理部)在業內可是赫赫有名。

從規模看,截至2019年底,招商銀行理財產品餘額(不含結構性存款)2.19萬億元,實際上在業內長期處於第二名位置,僅次於工商銀行下屬的工銀理財。

而如果單論業務規模、營收等指標,業內公認的國內銀行前四名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

招行能在理財(資管)這塊業務上逆襲是非常不容易的,肯定也凝聚了包括劉輝在內的歷任主管及團隊的持續耕耘。

除了傳統業務外,招商銀行符合資管新規的產品規模(截至2019年末),也達到了6800億元,在全行業中僅次於工商銀行。

此外,招商銀行還是銀行業內「代銷老大」的有力競爭者。截至2019年底,招行代銷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達2197.7億元,同比增長33.8%;代理基金收入達47.13億元,和競爭對手工商銀行也纏鬥正酣。

總體上看,依託招行零售銀行的定位,以及招商銀行目前在資管客戶和產品上的豐富積累,招行資管業務可能還將在中國資管界領跑相當長一段時間。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對資管行業的從業人士來說,合規永遠是「生命線」。越是大公司,越是大公司的高管,合規的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某種程度上說,能在業界打敗招銀理財的——或許只有招銀理財團隊自己的「鬆懈」。掃二維碼 3分鐘在線開戶 佣金低福利多

來源:新浪財經

相關焦點

  • 中信信託董事長陳一松即將離職,或任招銀...
    對此,界面新聞記者求證到,陳一松的下一站或為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招銀理財),接替劉輝任董事長一職,但目前尚未入職。公開資料顯示,陳一松是中信信託老將。為湖南大學經濟學碩士,1990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在中信實業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建設銀行就職。
  • 陳一松辭任中信信託董事長,下一站掌舵招銀理財帥印
    又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將迎來新任掌門人!   近期,據相關媒體報導,中信信託董事長陳一松已向公司遞交辭呈,因個人原因離職。目前正在走離職手續辦理流程,而接任人尚未敲定。另據業內知情人士向「行長要參」透露,陳一松的下一站或是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招銀理財」),將擔任招銀理財董事長一職。
  • 原基金公司女老總包愛麗 或履新首家合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匯華理財
    而包愛麗加盟的是首家獲批籌建的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控股的理財公司,這家公司是中國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中銀理財與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匯理資管合作籌建。在2019年12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了公告稱,批准這家公司(當時名字為匯華理財有限公司)籌建。
  • 兩巨頭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事關4.4萬億銀行理財,老百姓...
    銀行理財子公司真的來了!最先「嘗鮮」的,是坐擁總計4.4萬億銀行理財的行業龍頭——工行和建行。   5月22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日前,銀保監會批准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將進一步豐富機構投資者隊伍,通過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理財產品,增加金融產品供給,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增資金,更好地滿足金融消費者多樣化金融需求。其他批准設立的理財子公司也在抓緊推進正式開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另還有多家商業銀行設立申請已獲受理。  銀保監會選擇最先批准這兩家公司開業,符合監管部門堅持的發揮大行「頭雁引領」作用。
  • 中國銀保監會關於《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
    中國銀保監會關於《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規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副行長任董事長,將發力這些產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12月19日,興業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銀理財」)在福州開業,成為第三家開業運營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福州開業,成為第三家開業運營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
  • 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秋季校園招聘15人公告
    廣東銀行考試網同步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招聘信息: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秋季校園招聘15人公告,報名時間:9月6日截止,更多關於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2021秋招,農行秋招,中國銀行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銀行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理財子公司相繼開張,做業務要轉變「甲方思維」
    12月25日,寧波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寧銀理財」)在寧波揭牌。而伴隨著理財子公司的接連開張,一些實際難題也逐漸顯露。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時理財子面臨的更多挑戰來自於文化和制度方面,比如要轉變以往的「甲方思維」,由過去單純的產品經理轉型成為專業投資人士,有能力承擔從客戶端到投資端再到風險控制、投後管理等整個流程的工作。
  • 中郵理財今日開業 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聚齊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範佳慧12月5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郵理財」)開業儀式暨新產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截至目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經全部開業。根據銀保監會批覆,中郵理財註冊資本為80億元,註冊地為北京,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據了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中,工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均選擇落戶北京。
  •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規,以及《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辦法》)等相關規定,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
  • 理財子公司怎麼做?建信、招銀、光大、平安這麼說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2019年是理財子公司的元年。據悉,目前我國銀行理財資金約為32萬億元(截至2018年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2萬億、保本理財餘額10萬億)。截至目前,已有11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已全部獲批開業。
  •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困惑:表面光鮮亮麗 實則甲方思維轉換起來沒那麼...
    這是招商銀行行長助理、招銀理財董事長劉輝昨天參加第三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期間的一番肺腑之言。一語道破當下理財子公司在人員與文化轉型中面臨的種種掣肘。甲方思維轉變起來並不容易。最關鍵的是,從上至下的觀念得變。
  • 背靠母行6億個人客戶 中郵理財加入理財子公司戰局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繼昨日宣布獲批開業之後,12月5日,郵儲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郵理財」)在北京舉行了開業儀式暨新產品發布會,至此國有六大行理財子公司悉數開業。分析人士指出,郵儲銀行的渠道和客戶覆蓋面優勢將給中郵理財更廣泛的產品設計範圍,不過高端客戶資源的缺乏、投研實力的不足等將成為中郵理財面臨的挑戰。今年5月,中郵理財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12月4日,郵儲銀行宣布銀保監會已批准中郵理財開業。
  • 第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批籌建,去年母行理財業務發展...
    日前,青島銀行(002948,股吧)發布公告稱該行的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得監管批覆正式籌建,青銀理財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第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已經拿到「準生證」。日前,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的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得監管批覆正式籌建,青銀理財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 網信理財完成7000萬美元C輪融資 建銀國際、三山資本等聯合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網信金融集團由先鋒金融與多家專業投資機構共同創辦,旗下囊括P2P、眾籌、徵信、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等全線業務,建立了網信理財、眾籌網、網信徵信、 宜投基金、先鋒支付等多個專業服務板塊,建行子公司建銀國際、信中利投資、匯源集團、愛施德、新華傳媒、周大福企業等知名機構與上市公司均為網信子公司投 資人。
  • 新手怎樣理財 這幾招教你快速學會理財入門
    新時代、新徵程對現代人提出了新要求,了解投資理財甚至是精通理財是大多數人的願望。那麼對於一個理財小白,該怎麼進入這個新領域呢?接下來小編告訴大家,新手怎樣理財,這幾招教你快速理財入門。1、了解自己的資金情況。
  • 行穩致遠 悅享梅好——打造全能型資管機構,南銀理財公司正式揭牌...
    於是/文8月27日,南京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銀理財」)在十朝古都南京揭牌,這是江蘇省首批獲準開業的城商行系理財子公司。據悉,南銀理財註冊資本20億元,於2019年12月獲批籌建,並於今年8月正式獲得江蘇銀保監局開業批覆,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未來將持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成為南京銀行資管業務的核心平臺和旗艦品牌。
  • 興業銀行及興銀理財上半年新發理財產品一半都是淨值型
    自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去年成立以來,興業銀行持續加大淨值型理財轉型力度。9月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2020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及興銀理財新發行產品數量311支,其中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50.48%,產品類型涵蓋現金管理、固收純債、固收增強、項目投資、股債混合、權益投資、多資產策略、跨境投資等多個品類,並發布了海峽理財、養老金融等特色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約200億元。
  • 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
    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辦法》是《理財子公司辦法》的配套監管制度。開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以下簡稱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業務活動需要同時遵守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辦法》和《辦法》等制度規定。
  • 鉑諾簡毅: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或萬億級下降 基金保險受益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理財產品接受度下降,銷售規模繼續下降的趨勢將不可避免,預計2018年銀行理財規模可能會出現幾萬億的下降。」4月21日下午,在鉑諾三周年戰略業務發布會暨高端客戶內部私享會上,鉑諾董事長簡毅向《投資時報》記者如是預測。他同時指出,銀行理財規模下降,將推動整個資管行業大變革。在此變革格局下,將利好權益類資產,特別是公募基金和保險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