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月底3月初,天氣已經暖和了,可是供熱部門暖氣照供,用戶屋裡燥熱,呆著難受不說,還得繳納暖氣費。」對於這種現象,市政協委員趙曉敏認為「該變一變了」。今年兩會,她提出了「實施『看天供暖』,供暖期縮短半個月」的提案。
趙曉敏說,我市現行的採暖期為120天,即從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根據洛陽所處的緯度和歷年氣象資料顯示,到2月底,洛陽的天氣已經暖和了,雖然也有「倒春寒」的現象,但是畢竟是少數,而且天數也很短,已經沒有供暖的必要。
在暖和的天氣持續供暖,不僅造成企業能源浪費和成本增加,而且使消費者用暖舒適度降低,造成額外負擔,也不符合國家節約能源的政策。
趙曉敏說,今年,北京、陝西、黑龍江等省市的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嘗試「看天供暖」。「看天供暖」是由氣象部門提供供暖氣象指數(供暖氣象指數是指在沒有外界提供熱源的情況下,受環境溫度、風力、風向等氣象要素的影響,室內溫度下降的速度或者強度)預報,供熱部門根據預報隨時調節供暖量和供暖天數。
「看天供暖」能夠起到既讓住戶感到舒適,又能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汙染的多重效果。據專家介紹,「看天供暖」的節能效率為3%至8%,對緩解當地能源緊張,減少大氣汙染效果非常明顯。而在國外,不少城市都採用「看天供暖」的方法供暖,這種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趙曉敏說,目前,我市大多數家庭還是採取集中供暖的方式,還做不到完全分戶供暖、各取所需,因此,「看天供暖」就成了較為合理科學的供暖方式了。她建議:我市可以參照外地經驗,論證實施「看天供暖」的可行性。
(記者 孟國慶)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