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愛滋病感染者趨於年輕化 性教育缺老師缺教材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11月27日,孩子們在國內唯一一所愛滋病患兒學校——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門前做遊戲。 新華社記者 範敏達攝

  「學生的問題確實很令人擔心,這幾年學生中愛滋病感染者增長的速度很快,主要是大學生。」在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身為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吳尊友被這樣的數據震撼:去年報告100例學生感染愛滋病的省份,全國只有5個;今年1到10月份,已經達到了10個!

  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吳尊友的擔憂有著更多的數據「佐證」。

  山西省日前發布的愛滋病疫情數據顯示,該省的愛滋病感染人群中,20歲至29歲年齡組比例由2005年的9.6%上升到了2014年的33.8%。

  雲南省衛生計生委同時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省15歲至24歲青少年中,2014年有73名感染愛滋病,比2013年增加了28例。

  深圳市的數據則顯示,該市2014年新增的愛滋病感染者中,20歲以下青少年的比例由往年的1.2%猛增到3.4%,平均年齡由往年的35.3歲,降低到33.1歲,年輕化趨勢明顯。

  17歲、15歲、14歲。這是各地報告的青少年學生感染愛滋病時的最小年齡,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預防青少年感染愛滋病、預防青少年傳播愛滋病,應該成為愛滋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吳尊友感慨。

  青少年防艾認知與行為不一致

  吳尊友介紹,我國今年新報告的愛滋病感染者中,經性途徑傳播的佔91.5%。愛滋病發病的年輕化趨勢,離不開「性」的困擾。

  「青少年本身就是一個對性需求旺盛的人群。他們對愛滋病傳播的高危行為在認識上還有許多混亂和盲點,無法區分什麼是危險行為,什麼是安全行為。」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中國計生協青春健康專家組專家餘小鳴說。這導致青少年一方面對某些高危行為缺乏風險意識,忽視愛滋病預防;另一方面是把諸如蚊蟲叮咬或和愛滋病人進行日常接觸等安全行為高危化,過分恐慌。

  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顧明遠認為,這正反映出我國防艾和性健康教育的不足。這種不足還體現在青少年不知如何科學地應對網絡上的不健康信息以及網絡交友。或者,即使知道如何應對,但並未表現在行動上。

  餘小鳴援引日前中國計生協開展的一項主要針對青少年的網絡調查——超過90%的應答者認同使用安全套是有效預防愛滋病和避免非意願懷孕的方法,但仍有超過30%的應答者在性行為發生時,偶爾或從不採用安全套。

  「這一結果顯示了一種認知與行為的不一致,表明青少年對愛滋病的預防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並非同步,這是值得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餘小鳴強調。

  性健康教育缺老師缺教材

  顧明遠和餘小鳴均認為,教育部門極有必要加強針對青少年的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教育。

  「目前我國大中小學幼兒園共64萬所,每年新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2000萬名,性教育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迴避的一個結構性問題。」顧明遠說,儘管我國已經逐步在學校裡開展了性健康教育,但面臨缺老師、缺教材的問題。

  校園教育不應僅僅體現在課堂上。「發生無保護性行為或者其他可能感染愛滋病的高危行為後,青少年缺乏主動求助的意識,缺少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餘小鳴指出,青少年應及時到正規的專業機構進行諮詢。但顧明遠認為,這種提供諮詢和幫助的場所,不應該遠離校園,而應該是校園教育的一部分。他舉了一個例子——「青愛小屋」。

  「青愛小屋」是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在各地學校試點建設的教育載體:它依附於學校既有空間,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心理諮詢和愛滋病預防教育、性健康教育的場所,青少年能隨時從這兒獲得健康諮詢和幫助。

  顧明遠認為,這是一種具有長效性和開放性的教育嘗試,可以與課堂教育形成補充。(本報記者 陳海波 金振婭)

相關焦點

  • 專家建議把性教育作為必修課 性教師在哪裡?
    當初她選這個專業,是希望以後當一名性教育老師。然而,一連求職數月,她要麼是被學校委婉拒絕,要麼就是當地壓根兒就沒有性教育老師編制。彭露露求職屢屢碰壁的狀況恰恰折射了如今國內學校開展性教育一方面缺師資缺教材,但另一方面又怕「說太多」激發嘗試衝動的尷尬。
  • 愛滋在中國:大學生感染者每年增長率超30%,他們經歷了什麼?
    ,僅2015年一年,中國就有3000多例在校學生HIV檢測為陽性,僅2014年到2016年這四年間,在校學生感染HIV的人,估計數量已經達到萬人。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除去檢測增加的因素,2011年至2015年間,我國15歲到24歲在校學生感染HIV年均增長率為35%,有65%的在校學生感染HIV發生在18歲到22歲,也就是大學期間。截止2016年9月的數據,在校學生新增HIV病例為全國新增病例的3.2%,看起來比例不高,實際上考慮人口基礎和群體數量,學生中發現感染愛滋病的概率比全人群高出41%到66%。
  • 驚悚:學生愛滋病感染率8年升了37倍!
    北京:截止到2017年6月底,北京市接到報告的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累計1244例,分布在本市59所高校;傳播途徑以男男同性傳播為主,比例為86.70%。長沙:截止到2017年4月6日,長沙市嶽麓區疾控中心調查顯示長沙有106名學生感染愛滋,而高校雲集的嶽麓地區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竟高達603人!
  • 學英語缺工具?缺老師?缺課程?你真正缺少的是這三樣!
    英語工具再來看英語教師,現在的英語人才也是越來越多,不乏有很多的英語大V級的人物,售賣各種教材和開設各種課程,那麼試問你的英語學的如何了?你沒有工具,沒有英語老師,好吧,那上網總會吧,各種鋪天蓋地的英語知識,隨意輸入一個關鍵詞,全部都跳出來了,你又收穫了多少?我們真的缺少英語學習的工具?真的缺少英語老師?真的缺少英語課程?其實你什麼都不缺(除了極其偏遠的山區外),你缺的是指點、學習的方法和堅持!
  • 大學生愛滋病感染率8年升了37倍!更可怕的是有學生惡意傳播
    北京:截止到2017年6月底,北京市接到報告的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累計1244例,分布在本市59所高校;傳播途徑以男男同性傳播為主,比例為86.70%。長沙:截止到2017年4月6日,長沙市嶽麓區疾控中心調查顯示長沙有106名學生感染愛滋,而高校雲集的嶽麓地區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竟高達603人!
  • 性教育尺度在哪裡?北京性教育教材被批黃色漫畫
    ——首部突破傳統尺度的小學生性教育校本課程試點教材今年9月將在北京朝陽區定福莊二小投入使用。  這本名為《成長的腳步》的性教育試點教材,按小學低、中、高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了三大塊內容。第一學段課程包括「我的身體」、「我是從哪裡來的」、「可愛的男孩、女孩」、「你會保護自己嗎」;第二學段課程包括「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青春美少女」、「小小男子漢」、「學習與父母交流的技巧」;第三學段課程包括「悅納自我」、「同學交往」、「預防愛滋病」、「做個健康小網民」。
  • 世衛:老年群體是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年增長率最高的群體
    世衛:老年群體是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年增長率最高的群體 微信公眾號「世界衛生組織」 2020-12-01 09:15
  • 中國人最缺的三種教育:性教育、愛的教育、死亡教育
    中國人最缺的三種教育:性教育、愛的教育、死亡教育看到這個標題,大家也許會感同身受,目前的教育只能說是知識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這三個教育,好好地聊一聊它們是怎麼影響我們?
  • 21歲學霸感染愛滋病,大學校園已成愛滋高發區
    一、愛滋病毒正入侵「象牙塔」中國如今感染HIV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僅2015年一年,中國就有3000多例在校學生截止2016年9月的數據,在校學生新增HIV病例為全國新增病例的3.2%,看起來比例不高,實際上考慮人口基礎和群體數量,學生中發現感染愛滋病的概率比全人群高出41%到66%。在校學生患愛滋病比例上升,有人認為是性觀念過於開放、私生活混亂等等,但很多醫生學者認為,根源是當下的性教育過於滯後。
  • 媒體調查愛滋病患者生存現狀:就業就學就醫難
    在每年持續更新的感染者人數背後,愛滋病人群就學難、就業難、就醫難的現象,也逐漸暴露。  今天是第28個世界愛滋病日,新京報記者通過重訪文樓,對話防艾領域的專家,除了呈現文樓的變化,也試圖梳理當下中國愛滋病防治出現的新問題,與全社會共同探尋應對之道。
  • 老師教懷孕知識遭投訴:性教育,該由誰來說出口?
    受傳統觀念的薰陶,很多中國的家長都認為「性」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孩子越晚知道越好。就像李銀河在《中國性教育的現狀》裡談到的,我國的性教育之所以很難推廣,主要的阻力就是來源於家長的擔憂。在小說中,13歲的思琪被老師性侵,老師一邊把生殖器插入她的嘴裡,一邊和她說:「這是老師愛你的表現,你懂嗎?」在飯桌上,思琪試圖向父母求助:「我們的家教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結果卻收到了媽媽這樣的回答:「什麼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 如果你是醫生,願意給愛滋病感染者做手術嗎?
    ▲圖/視覺中國在12月1日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前,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約125萬。不過,幾年過去,感染者被拒診的現象依然存在,感染者求醫無門時,也依然會選擇隱瞞愛滋病病情。前不久,趙天在微信群中看到有愛滋病感染者說,要去醫院做胃鏡,不想和醫生說愛滋病的情況。
  • 老師教懷孕知識遭投訴:性教育,該由誰來說出口?
    受傳統觀念的薰陶,很多中國的家長都認為「性」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孩子越晚知道越好。就像李銀河在《中國性教育的現狀》裡談到的,我國的性教育之所以很難推廣,主要的阻力就是來源於家長的擔憂。試點性教育教材《成長的腳步》裡用了一些卡通畫來表現性交的過程,馬上就引起軒然大波:這個不行,怎麼能讓孩子看這個呢?
  • 防愛滋病教育前移至中學,專家:更大的問題是性教育缺位
    性教育專家方剛告訴《中國慈善家》,在教育實踐中,他發現,多年來的防艾宣傳使青年學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愛滋病常識。韓孟傑在前述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上也表示,學生群體對愛滋病知曉率很高,但愛滋病防護意識很差。「當我們缺少好的性教育時,愛滋病是這種缺失的體現。」
  • 西安交大啟動愛滋病防控試點高校工作 許巍走進高校宣傳「防艾」
    專家藉助問卷調查分析愛滋病趨於年輕化 李青霖攝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愛滋病防控試點高校工作啟動儀式暨紅絲帶青春校園行防艾主題晚會在西安交大雁塔校區舉行。中國防艾籤約大使著名歌手許巍走進西安交大校園,和交大學子一起,行動起來預防愛滋病。 西安交大聚焦高校「防艾」 自製微電影《男同》引關注 此次晚會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共青團中央權益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醫院、共青團西安交通大學委員會和陝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承辦。
  • 愛滋病在中國:仍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未被發現
    今年是愛滋病傳入中國的第33個年頭。中國總體感染率不足0.1%,遠低於國際0.8%的平均水平。但近年來,有關青年學生、男同群體的愛滋感染成了社會關注的新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吳尊友研究員。他介紹,目前青年學生的感染仍未能控制,男男性傳播感染達歷史最高點。
  • 一名護士的自白:我護理了1500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我工作17年,在愛滋病專科做了7年,是這裡的第3任專科護士。我以前在別的科室當過護士長,但還是想做專科護士。這裡缺人,加上我覺得工作比較有意義,就來了。2017年世界愛滋病日,北京協和醫院各科室醫護人員舉起標語:每個人的參與都重要。受訪者供圖我們的目標是讓患者有尊嚴、有質量、負責任地活著,為他們提供信息,幫他們應對困難。門診時間有限,醫生做不到的部分,專科護士來補充。
  • 四位愛滋病感染者的抗艾生活
    「艾」與被愛新華社發繳園園作閱讀提示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即將來臨,數據顯示,中國報告存活愛滋病感染者已經超過95萬人,雖然整體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近年來青年人群、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報告數呈增多趨勢,引起社會關注。
  • 誰來喚醒「沉默」的大學生性教育
    據中國疾控中心統計,2019年1~10月,全國新報告發現感染者13.1萬例。按照這一數據,我國青年學生新增愛滋病病例佔全國新增總病例的2.3%左右。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高,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表示,考慮到人口基數,從學生中發現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概率,比全人群中發現感染者的概率高出41%~66%。
  • 學校大呼問題太多 學校開展性教育 難點在哪兒
    家長任其無師自通,學校老師避而不談,是很久以來中國青少年性教育的普遍現象。在家庭和學校的聯合「封鎖」下,很多青少年的性知識來源於色情網站、限制級影像等,這都大大造成了青少年不健康心理、性犯罪等社會問題的形成。  「我們教的,孩子不一定聽得進去,再說我們教的也不一定準確啊。」採訪中,不少家長認為性教育責任應該在學校。可很多學校也大呼困難,「我們也面臨很多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