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人跟我說過這東西。」直到查出愛滋,燁子(化名)都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21歲的燁子來自江西一個小縣城,高考後考入一所211高校。在踏入大學校門之前,燁子一直是家人眼中的乖學生,不像一般男生那麼好動,學習和生活都不用操心。
但誰也沒有想到,遠離家鄉讀大學後,燁子的生活和性情開始發生了改變。「學校實在太無聊了,只有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燁子對醫生說,大一那會,他開始去酒吧這些地方,而且約見了一些同性網友,與其中一個人確定了關係。
「他大我5歲,線上聊了半年,我覺得他很成熟。」見面後,對方經常帶燁子出去玩、還給他生活費,燁子漸漸被他打動,並發生了高危行為,「都是他提出的,我當時也覺得沒什麼,自然就發生了。」
現在燁子已經開始吃藥,並與對方斷絕了聯絡,「如果傳染給別人,那我也變成人渣了。」
中國如今感染HIV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僅2015年一年,中國就有3000多例在校學生HIV檢測為陽性,僅2014年到2016年這四年間,在校學生感染HIV的人,估計數量已經達到萬人。
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除去檢測增加的因素,2011年至2015年間,我國15歲到24歲在校學生感染HIV年均增長率為35%,有65%的在校學生感染HIV發生在18歲到22歲,也就是大學期間。
截止2016年9月的數據,在校學生新增HIV病例為全國新增病例的3.2%,看起來比例不高,實際上考慮人口基礎和群體數量,學生中發現感染愛滋病的概率比全人群高出41%到66%。
在校學生患愛滋病比例上升,有人認為是性觀念過於開放、私生活混亂等等,但很多醫生學者認為,根源是當下的性教育過於滯後。
中國關於性方面一直都是趨於保守的,至今沒有系統的關於性教育的課程,以至於很多人沒有保護自己的概念。但是在推廣性教育的時候,也遭遇了重重的阻力。
首先就是家長的反對,家長認為所謂的性教育會教壞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接觸這些。安徽青衛健康服務中心曾聯繫當地的某所高校,想要在校內開展有關愛滋的講座,得到的校方回應卻是「我們學校沒有愛滋病,為什麼要給我們開展這樣的工作?」
很多人認為感染上HIV後就進入了愛滋病期,其實在感染後感染者會經歷四個階段。
窗口期。在感染上HIV後,病毒的數量比較少,無法及時的讓身體免疫系統察覺,在這期間身體沒有抗體產生,無法通過醫學手段檢測出HIV陽性,但此時感染者的血液已經有傳染性了,從感染到能被檢測出來的這個時期,就被稱為窗口期。根據現有醫學技術,這個時期一般為2到3周。
急性期。在感染上HIV後,感染者一般會在2到4周內發生一些比較輕微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發熱,可能伴隨咽痛、噁心、盜汗、關節疼痛等症狀,一般持續1到2周就會消失。
無症狀期。這個階段的感染者,體內的HIV會潛伏下來,不斷的在體內進行複製,但不會出現症狀,或者會出現一些比較輕微的如同急性期的症狀,平均持續時間為6到8年,其持續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類型、途徑,人體自身的個體差異,營養狀況,生活習慣等有關。
愛滋病期。當HIV將人體免疫系統破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體就進入了愛滋病期,也就是HIV感染的最後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感染者有著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下降、體重急速下降,容易合併多種嚴重的感染和惡性腫瘤,並因此死亡。
首先明確的是,每個人最終都會死亡,這是自然的法則,愛滋病患者大部分並不是死於愛滋病,而是死於愛滋病引發的併發症。
在過去一段時間,許多愛滋病患者感染後很快死亡,是因為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如果在感染者早期就進行抗病毒的治療,可以有效的抑制HIV的複製,恢復免疫功能,並減低併發症的發生,大部分患者在進行有效的治療後可以獲得長期的生存。
堅持治療,加上自身情況比較好,心態樂觀,就目前的狀況看,有些患者存活幾十年也是沒有問題的。
在與愛滋病患者或疑似愛滋病患者發生高危行為、傷口接觸,亦或者是其他會造成暴露導致有可能感染的行為之後,要在24小時內服用HIV阻斷藥物,2個小時內服用最好。
通常阻斷藥並不是一種藥,而是不同抗病毒藥物的組合。阻斷藥物的把控比較嚴格,一般只有疾控中心或傳染病醫院有,需要連續服用28天,再到醫院進行抗體檢測,服用一個療程後阻斷率很高,可達到95%以上。
-打破愛滋病偏見-
來源:39健康網
編輯:朱小紅
審核:崔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