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試,志願的填報也可以說得上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的選擇之一。但是填報志願除了考生的個人想法,自己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之外,還有一些外在的因素。
這些因素包括填報學校本身的變數,今年與自己填報同樣志願的競爭對手的人數,以及分數也存在著巨大的相關性,填報志願面臨著巨大的難度、未知性和技巧性。
每年都會有考生因為填報志願,上了一所超出自身成績的學校,通過低分高報的形式,適時幸運地撿漏,上了比較好的學校,從而喜笑顏開。
也存在一些考生,因為考察的不夠仔細,高分低報,等結果出來後,發現自己的成績能上更好的學校而遺憾不已。正是因為高考成功敗在填志願上,所以對於對孩子的吃飯飲食都操碎心的父母,不可能對這方面漠不關心。
今年一名高考考生取得的成績剛好過一本線,但是以這個成績填報志願往往比較困難,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擾,但是該考生決定搏一搏,選擇一個普通的一本院校,通過自己的了解,當專業的填報人數少於學校的招生人數時,就能撿漏。但是自己的決定卻不被父母認可,父母執意要求該考生填一個二本院校,保證穩妥,拗不過父母的輪番轟炸,該考生選擇了妥協,聽了父母的安排。
最終錄取結果一出,果然,以自己的成績還是能上自己看上的那所學校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還是有很大的差別,聽了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該考生表示自己後悔不已,沒有堅持住自己的想法。
一些父母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同時在對於孩子填報志願的時候,對於自己給予孩子的意見,是經過多方諮詢和經過自己仔細查詢、認真對比之後才提出的。
這些父母給予孩子的意見非常可貴,有些學生聽了父母的話,就填報上自己理想的學校。
但是有些父母本身並未接觸過填報志願的事情,意見都是通過他人的捕風捉影得來的,沒有經過仔細的調查和研究,對於考生本身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聽了這類父母的話,還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來得重要。
所以聽老人言無所謂對錯,重要的是要看放在什麼事情上,在於老人是否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具有充分的了解和閱歷的基礎之上。
1、 招生人數
填志願時首先最該看的就是招生人數了,這能讓你明白,通過自己的名次和歷年來的考試情況是否能上該院校,對於自己的錄取與否概率擁有較為確切的掌握,填報志願的時候心裡更有底。
2、 避讓熱門
無論是熱門的院校還是熱門的專業,如果自己本人取得的成績不夠理想,或者按照以往的成績來看,可能性不大,但是當下該院校或者專業又是比較熱門的情況下,建議放棄,選擇一個相對有把握的。
考得好不如報的得好,志願的重要性對於考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在給予自己的意見時,應該是能對於自己意見的準確性擁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而不是隨口一說,或者人云亦云,這樣子可能會因此耽誤到孩子。
大家認為成績重要還是填志願重要?什麼樣的情況下,志願適合撿漏?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