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功敗在填志願上,全因聽了父母的安排,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2020-08-28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試,志願的填報也可以說得上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的選擇之一。但是填報志願除了考生的個人想法,自己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之外,還有一些外在的因素。

這些因素包括填報學校本身的變數,今年與自己填報同樣志願的競爭對手的人數,以及分數也存在著巨大的相關性,填報志願面臨著巨大的難度、未知性和技巧性。

一、高考成功敗在填寫志願上,全因聽了父母的安排

每年都會有考生因為填報志願,上了一所超出自身成績的學校,通過低分高報的形式,適時幸運地撿漏,上了比較好的學校,從而喜笑顏開。

也存在一些考生,因為考察的不夠仔細,高分低報,等結果出來後,發現自己的成績能上更好的學校而遺憾不已。正是因為高考成功敗在填志願上,所以對於對孩子的吃飯飲食都操碎心的父母,不可能對這方面漠不關心。

今年一名高考考生取得的成績剛好過一本線,但是以這個成績填報志願往往比較困難,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擾,但是該考生決定搏一搏,選擇一個普通的一本院校,通過自己的了解,當專業的填報人數少於學校的招生人數時,就能撿漏。但是自己的決定卻不被父母認可,父母執意要求該考生填一個二本院校,保證穩妥,拗不過父母的輪番轟炸,該考生選擇了妥協,聽了父母的安排。

最終錄取結果一出,果然,以自己的成績還是能上自己看上的那所學校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還是有很大的差別,聽了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該考生表示自己後悔不已,沒有堅持住自己的想法。

二、父母的老人言是對還是錯

一些父母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同時在對於孩子填報志願的時候,對於自己給予孩子的意見,是經過多方諮詢和經過自己仔細查詢、認真對比之後才提出的。

這些父母給予孩子的意見非常可貴,有些學生聽了父母的話,就填報上自己理想的學校。

但是有些父母本身並未接觸過填報志願的事情,意見都是通過他人的捕風捉影得來的,沒有經過仔細的調查和研究,對於考生本身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聽了這類父母的話,還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來得重要。

所以聽老人言無所謂對錯,重要的是要看放在什麼事情上,在於老人是否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具有充分的了解和閱歷的基礎之上。

三、關於填報志願的注意事項

1、 招生人數

填志願時首先最該看的就是招生人數了,這能讓你明白,通過自己的名次和歷年來的考試情況是否能上該院校,對於自己的錄取與否概率擁有較為確切的掌握,填報志願的時候心裡更有底。

2、 避讓熱門

無論是熱門的院校還是熱門的專業,如果自己本人取得的成績不夠理想,或者按照以往的成績來看,可能性不大,但是當下該院校或者專業又是比較熱門的情況下,建議放棄,選擇一個相對有把握的。

考得好不如報的得好,志願的重要性對於考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在給予自己的意見時,應該是能對於自己意見的準確性擁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而不是隨口一說,或者人云亦云,這樣子可能會因此耽誤到孩子。

大家認為成績重要還是填志願重要?什麼樣的情況下,志願適合撿漏?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育兒過程中,你聽過哪些「老人言」?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俗話,歷經千年,經久不衰也是有原因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聽過哪些「老人言」呢?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讓人受益終生的經典老人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是我們最常聽的了,老人家喜歡給我們講一些他們人生經歷的總結,或者他們從長輩那裡學來聽來的一些話,以期待給年輕的後輩一些方向的指引,讓他們可以少走彎路。
  • 高考成功了,填志願卻失敗了:父母安排的志願,白白浪費兩萬多名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高考考生在論壇吐槽:高考成功了,填志願卻失敗了!高考成功了,填志願失敗了,全部是父母安排的,勸其他同學一句,志願一定要自己看,我白瞎了兩萬多名。但話又說回來,填志願這樣的大事,父母豈會袖手旁觀?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帶娃路上有幾句話,聽了反倒吃虧
    如果不照做,還總喜歡說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有些「老人言」聽了更吃虧。所以啊,有些「老人言」,千萬不要聽,錯得離譜「饅頭蘸菜湯,娃愛吃還有營養」這個好像很多老人都喜歡,餵著省事兒了,饅頭蘸點兒菜湯,孩子吃得確實很香,而且老人還覺得菜湯濃縮的都是精華,營養在裡面。不禁想要懟一句「菜湯那麼有營養的話,吃菜乾什麼?吃菜湯好了!」
  •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都聽過哪些有哲理的「老人言」?
    曾經有這樣的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之所以這麼流行,就是因為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而「老人言」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因為它蘊含了前人的智慧,可以給人們帶來啟發。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不會因為自己不愛說話,交際能力不夠好,不夠聰明,學習成績不夠好就喪失了自己原本的獨特優勢。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你的與眾不同就是你的「賣點」,關鍵是你要找到自己的這種優勢,然後將它發揮出來,把自己的潛能給挖掘出來。
  • 人到中年,再讀《增廣賢文》,方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人到中年,再讀《增廣賢文》,方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曾經我一直覺得《增廣賢文》,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國學書籍。最近閒來無事,翻閱來看。不禁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幾乎把我們踩過的坑都說完了。但是我們卻又原封不動踩了一遍。年少時,長輩交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我們總覺得老一代的思想跟不上時代,有些陳舊了。現在想想都覺得自己可笑。
  • 試過車主哭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試過的車主哭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ETC如今已經相當普及,剛開始時出現的一下麻煩,譬如漏刷、盜刷等現象,如今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使用ETC車主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駛過收費站,提升了通行效率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行車隱患。儘管如此,對於ETC,車主們還是存在一些疑惑,譬如說辦理好ETC後銀行中是再三叮囑不讓私自取下ETC,這到底是為啥呢?
  • 超一本30分,填志願卻失敗了:父母的安排,浪費了2萬多名次
    在知乎上看一個人吐槽:考生高考超出一本分數線35分,並有了自己所喜歡的學校以及專業。可沒想父母並不認可,生怕會滑檔,需要按他們的建議報考志願,這個考生只能選擇順從。確實,很多人高考成績出色,填志願時卻不盡人意,父母的思想比較保守,他們總會求穩,結果才釀成大錯。可話說回來,父母又怎麼放心孩子填志願呢?有網友感謝父母指點,讓自己就讀心儀大學,讀了所喜歡的專業;也有網友抱怨父母強行幹涉,以至於自己被不喜歡的學校或專業錄取。
  • 花錢圖省事,包辦填志願:那些高考志願填報中的謊言,你千萬別信
    今天有個朋友的朋友來諮詢,說是找了個一對一的高考志願輔導,從現在開始,一直包到志願填報完畢,直至錄取——費用一萬二!東哥很詫異:現在的家長朋友都這麼有錢了嗎?看起來,這本來並不複雜的高考志願填報,水已經是既深且渾了。
  • 聽別人的話,自己就沒了主見,所以聽父母話的孩子多數沒有大出息
    作為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是個聽話的孩子,走到哪兒,父母臉上都有光彩,因為所有的人都會誇「這孩子真聽話,太招人喜歡了!」然後各種親熱姿勢就都上來了。父母聽了美滋滋的,回家獎勵孩子一隻棒棒糖。其實,孩子只是因為安靜而沒有打擾到人家,和別的淘氣孩子一比較,顯得不那麼找人煩而已。
  • 八旬老人堅持32年義務指導高考志願填報
    7月26日上午,在位於恆利社區的水利局老幹部活動室(區應急管理局旁),金慶良老人熟稔地分析著填報志願的各類注意事項。一問年齡,老人今年已經80歲。據了解,從1988年起,金老就開始義務為高考生指導志願填報,如今已有32年了。今年他額外準備了一塊小黑板,早在7月20日就把義務接受諮詢的消息提前「放」了出去。
  • 大學如何選,高考填志願該聽誰的好?
    高考結束後,除了等成績外,估計不少學子都在煩惱志願填哪個學校吧。我的小姨也問過我這樣的問題,表弟成績一般般,估計只能摸摸二本線的屁股,這樣的情況該選什麼專業好。,他們沒上過大學,所以他們對大學不了解,所以就會讓孩子聽一些上大學的哥哥姐姐的建議,問他們哪個專業好啊之類。
  • 高考填志願,請考生和家長避開最容易犯的錯誤:只聽自己想聽的話
    文/小魚兒高考填志願並不難,但是比較操心。說填志願不難是因為每個考生的省排名都是明確的,報考指南上院校錄取批次、往年的進檔線和錄取位次也是很明確的。對照這些就可以把志願填出來。但為什麼又說高考填志願比較操心呢?
  • 成在高考,敗在志願!服從父母的志願安排,錯失心儀學校
    每一年高考不只是考生非常重視,考生的父母同樣非常關注。雖然說考生十幾年辛苦讀書,但是在這十幾年裡,父母也付出了同樣的心血。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前,很多考生就已經選好自己想報哪所學校了,但是成績出來之後,父母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個時候應該聽誰的呢?畢竟高考志願決定未來的大學在哪裡?
  • 老祖宗智慧:5句經典「老人言」,有些人3歲就聽,卻到80歲才信!
    中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是老祖宗用自己的血淚寫下來的忠告。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很多,成功的人不多。為什麼?老人們經歷的事多,走過的路多,接受過的歷練多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就深刻多了。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老人言」教你做人做事,告誡我們如何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而不吃虧。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天黑後少帶孩子出門,這句老人言要聽,可不是迷信
    文丨悠悠常言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有些老人言,濃縮了生活經驗,就比如「天黑少帶孩子出門」這句話,還是要聽的好。為什麼這麼說呢?寶媽們一起來了解下面這四點就心中有數了。1、天黑後,孩子想睡覺易哭鬧小孩子處在長身體的階段,需要的睡眠時間長,日落而息,天黑後儘早的安排孩子休息,更符合身體的自然規律。細心的寶媽會發現,低齡小寶寶在天黑後,更容易「認人」,喜歡粘著媽媽抱才更有安全感。
  • 上虞新聞網丨八旬老人義務指導高考志願填報32年
    隨著高考成績的揭曉,對考生來說,接著又是件大事,填報志願。城市、學校、專業,到底哪個優先考慮?「分數不一樣,專業傾向不一樣,優先項也就不一樣。」7月26日上午,在位於恆利社區的水利局老幹部活動室(區應急管理局旁),金慶良老人熟稔地分析著填報志願的各類注意事項。一問年齡,老人今年已經80歲。據了解,從1988年起,金老就開始義務為高考生指導志願填報,如今已有32年了。
  • 婚姻的事該不該聽父母的
    父母包辦婚姻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是父母幹涉子女婚姻的事情那是太正常了,沒有父母祝福的婚姻能否幸福?在婚姻大事上聽不聽父母的話,這本身就是對自己負不負責的問題。在這種人生大事上能不能自己決定,取決於自己是否獨立,畢竟你才是真正的和結婚的人朝夕相處一輩子,每天晚上一張床上打呼嚕的那個人,你要是做不了主誰能有資格做主呢,什麼父母,親戚、朋友等等都是局外人。
  • 人生要聽老人言:「鬧裡有錢,靜處安身」告訴你的人生奧秘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聽老人勸,遲早會失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老人的話往往備受尊敬和認可,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裡,老人的話往往代表著含金量十足的「人生經驗」,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順著上一輩的教誨說習慣了的口頭禪,但有時卻真的很有實際意義和實用意義,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祖輩們傳下來的順口溜,但有時其價值卻真的會讓你瞬間醒悟,深感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不只是語言那麼簡單。
  • 高考成績不錯,被父母搞砸?報志願究竟該聽自己,還是聽父母的?
    不少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父母都會參與進來,提供很多建議,甚至有不少強勢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須聽他們的。而不幸的是,父母提供的建議往往與考生自己的興趣和初衷相悖。一、報志願聽從父母的建議,卻釀成悲劇?近日,就有一位考生在網上感嘆,自己高考考得很不錯,卻被父母建議的志願搞砸了。據學生自己介紹,其高考分數比一本線高了40多分,按照自己的意願,本來已經選好了心儀的大學和專業。
  • 19歲女孩乳頭一直沒長出來 父母后悔聽信「老人言」
    所以她在女兒剛出生不久,就聽信「老人言」,給孩子擠了乳頭,但是孩子的乳頭還是沒「長」出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女嬰出生後,要儘快給她擠乳頭,否則會導致乳頭凹陷,影響成年以後的哺乳等等。所以家裡很多老人在寶寶出生後,都會給寶寶擠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