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國父到臉書創辦人,成功人士都在實踐的「5小時原則」,你聽過嗎?

2021-02-15 無書


無書導讀:本篇文章探討「5小時原則」(5-hour rule)對個人終身學習的重要。同時,本文統整後發現,多位成功領導人效法「5小時原則」來閱讀,培養自身學識、增進創造力,也讓企業持續進步。但是,「5小時原則」究竟是什麼呢?又有哪些領導人熱愛閱讀、終身學習呢?到底,怎樣運用「5小時原則」才是正確的呢?

本文三大重點:

1.「5小時原則」是什麼?

2.舉成功領導人為例

3.如何正確應用「5小時原則」

━━━━━━━━━━━━━━━━━

"5小時原則"是什麼?

━━━━━━━━━━━━━━━━━

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成功企業家的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美國的開國元老之一。10歲時,富蘭克林離開校園,開始在家擔任他父親的學徒。年少時的他,除了非常熱愛閱讀外,並沒有展現出過人的天賦。成年後,富蘭克林堅持在每周的工作日(周一到周五),都要花一小時來閱讀,累積下來,每周就有五小時。富蘭克林的這項習慣,便被稱為「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



富蘭克林每天的作息包括:早起閱讀寫作、設定個人目標並追蹤成效、與志同道合的商人或匠人聚會、將想法付諸行動、反省自己。長期累積下來,這項每天閱讀的好習慣成了他最棒的投資。

對現代人來說,「5小時原則」的核心關鍵是,「製造空白時間給自己。」西洋棋王喬希.維茲勤(Josh Waitzkin),在《學習的王道》(The Art of Learning)書中提到,與其每天儘可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產值,不如留點空白時間給自己,利用這些時間學習、創造並提高工作品質。還有,這些空白時間可以用來計劃學習目標、練習特定技能、思考並吸收新點子、解決問題、將想法付諸實驗。在《學習的王道》一書的引言,維茲勤提到他除了熱愛西洋棋外,也喜歡其他運動像是太極拳和籃球。十八歲的那年,他接觸到了老子的《道德經》,受到感動之餘,開始閱讀其他佛教和道教的哲學經典。透過哲學,維茲勤開始探索心靈的平靜。

維茲勤的「空白時間」與富蘭克林的作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針對一天天的累積、終身學習的看法,也都是「5小時原則」的體現。「5小時原則」反映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能夠刻意、持久地學習的人,往往最能成功。」

━━━━━━━━━━━━━━━━━

舉成功領導人為例

━━━━━━━━━━━━━━━━━

既然持久的學習者往往最能成功,以下讓我們來了解哪些企業領導人熱愛學習,並奉行「5小時原則」!以下將介紹4位世界知名企業領導人:

A.比爾•蓋茲(Bill Gates)

微軟(Microsoft)前董事長比爾•蓋茲,於1995年到2007年,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是一位書籍愛好者,每年都會讀50本書。每年年底,蓋茲都會在自己的部落格「GatesNotes」發表他推薦的書單。

例如,蓋茲在2015年的書單中,公布了6本他最愛的書。這6本書都是在談「事物如何形成」,除了有講述物質如何應用、疾病發生的書外,也有深入觀察人類力量、成長、價值觀的書。他說:「我不是故意去讀同一類型的書,但不論如何,學習就是我閱讀的目的。」

這六本書分別是:探討事情的一體兩面、幸福的定義的《The Road to Character》;

解釋各類型事物的《Thing Explainer:Complicated Stuff in Simple Words》;研究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Being Nixon:The man Divided》;傳達環境議題理念的《Sustainable Materials With Both Eyes Open》;關於疾病根除的《Eradication:Ridding the World of Diseases Forever?》;設定目標讀者為企業家與家長的《心態致勝》(大塊文化出版,原名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參考數位時代)

B.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也是閱讀的愛好者。在2015年年初,他許下每兩周就要讀至少一本書的願望,並希望透過閱讀將世界上的人群聯結起來!因此,他建立了臉書專頁「A Year of Books」,以此專頁串連各地民眾,成為一個讀書會。

祖克柏在臉書上不定期分享他的讀書心得。他選書的標準是:「任何探討不同文化、信仰、歷史和科技的書。」最後,他的書單成了「每個人都該讀的23本書。」

就讓我們來看看2015年書單中的幾本書吧!專頁介紹的第一本書是《微權力》(商周出版,原名The End of Power),觀察歷史中的權力;作者Matt Ridley的兩本書,分別是受爭議的《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聯經出版;原名The Rational Optimist)、探討遺傳學的《23對染色體》(商周出版;原名Genome);社會存在議題的《人類大歷史》(天下文化出版;原名Sapiens);研究社群媒體的《理性的儀式》(桂冠出版;原名Rational Ritual),祖克柏推薦的最後一本書是《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Explanation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探索各個領域,認為事物的解釋能釋放更多可能性。(參考數位時代)

C.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太空運輸公司Space X創辦人,也是特斯拉汽車(Telsa)聯合創辦人的伊隆•馬斯克,也十分喜愛閱讀),他的哥哥曾說弟弟是讀書長大的。當人們問馬斯克是如何建造火箭時,馬斯克的回答是「閱讀」。

馬斯克喜歡的其中一本書,也曾被祖克柏推薦,那本書是《遊戲玩家》(The Player of Games),1988年出版的《文明》(Culture)裡的系列作品。《遊戲玩家》有趣地描寫高科技的進步到底為人類所利用,還是抑制了人類的能力。他也讀名人傳記,像是Walter Isaacson寫的《愛因斯坦-他的人生他的宇宙》(時報出版;原名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馬斯克說他從這本傳記上學到很多。

對馬斯克來說,閱讀啟發了孩提的他,讓他成長,更幫助他學習到了創立SpaceX需要的知識。

D.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

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把她的成就歸功於閱讀。

她說:「閱讀讓我通往自我解放。」(Books were my pass to personal freedom.)

在她主持的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上,有一個單元為「Oprah’s Book Club」,每月歐普拉會選出一本書(小說為主)讓觀眾閱讀,並在節目上討論。這個單元,在脫口秀播出的15年內(1995-2011),造成極大討論,也大大影響出版業的買氣,甚至被譽為「the Oprah effect」(定義:在歐普拉脫口秀介紹過的產品,因而快速成功行銷的個案)。在這個單元撥出的15年內,選書題材包括現在小說和文學經典,也常邀請作家上節目受訪,在當時是家喻戶曉的熱門單元。

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伊隆•馬斯克和歐普拉•溫芙蕾都擁有閱讀的好習慣,更借著閱讀思考社會、科技議題,希望透過自己對閱讀和學習的熱情,影響社會大眾一起閱讀。我們更見識到了這些成功領導人是如何運用「5小時原則」!

━━━━━━━━━━━━━━━━━

如何正確應對「5小時原則」

━━━━━━━━━━━━━━━━━

應用「5小時原則」有三大重點:閱讀、反思和實踐精神。如同上面提到的四位領導人:蓋茲、祖克柏、馬斯克和歐普拉,他們都大量閱讀,也將自身成就歸功於閱讀,並且表示閱讀型塑、影響他們的決策模式。以前,閱讀幫助他們獲得成就;現在,他們繼續保持這個好習慣。

在富蘭克林的作息中,有「反省自己」的時間;在維茲勤的書中,他也提到了「思考的時間」。所以,「5小時原則」,每天應該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從中發現該改進的地方,才能不斷進步、提升自我。

實踐精神正是需要不害怕錯誤的勇氣。透過實踐,才有機會創造新的產品,即使失敗,也能從失敗中學習。不論專注的領域是什麼,花點時間嘗試才能有機會成功。


「終身學習」聽起來是老生常談,民眾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除了知道其重要性外,我們更要注意到「如何維持每天最少的學習量,才能真正持久地學習」。

一陳不變的習慣可能使一個人停滯不前、無法進步,但藉由長久的學習,卻能完善技能、改變一個人。「5小時原則」讓我們有機會用不多的時間,來精進自我、挑戰困難。不斷的學習、投資自己,便能緊緊掌握住機會!

作者介紹:

Chloe Hou,就讀於外文系,喜歡閱讀、寫作和翻譯,期望透過這三項興趣,帶給其他人一點點不同。

轉自創新拿鐵,編輯無書

關注無書,回復學習之道即可獲得「喬希·維茨金《學習之道》」PDF電子書,或點擊

- END -


如想加入無書充電團可先加悅讀個人微信:nonobo-crystal,投稿69241356@qq.com

無書網——社會化學習社區,收集分享讀書筆記,構建個人知識管理和學習網絡。

更多精彩關注!

無書網:http://www.nonobo.com/



相關焦點

  • 從美國國父到臉書創辦人,成功人士都在實踐的「5小時原則」,你聽過嗎?
    如同下面提到的四位領導人:蓋茲、祖克柏、馬斯克和歐普拉,他們都大量閱讀,也將自身成就歸功於閱讀,並且表示閱讀型塑、影響他們的決策模式。  "5小時原則"是什麼?  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成功企業家的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美國的開國元老之一。
  • ​從美國國父到扎克伯格,成功人士都在實踐的「5小時原則」,你聽過嗎?
    同時,本文統整後發現,多位成功領導人效法「5小時原則」來閱讀,培養自身學識、增進創造力,也讓企業持續進步。但是,「5小時原則」究竟是什麼呢?又有哪些領導人熱愛閱讀、終身學習呢?到底,怎樣運用「5小時原則」才是正確的呢?本文三大重點:1.「5小時原則」是什麼?
  • 成功人士都在實踐的「5小時原則」,你聽過嗎?
    能夠刻意、持久地學習的人,往往最能成功。多位成功人士效法「5小時原則」來閱讀,培養自身學識、增進創造力,也讓企業持續進步。
  • 成功人士每天只睡4個小時,真的夠嗎?
    有時候,我們不禁想要了解,到底成功人士真的是只睡4個小時嗎?他們是如何保養自己身體的?   成功人士真的是只睡4個小時?   工作時間:早上6點30——晚上6點30   社交:晚上6點半以後   休息:3到5個小時   川普會在晚上6點30離開辦公室,一般夜晚都是被各種社交活動填滿的,商務或者慈善晚宴,有時候一晚上還會有好幾個。
  • 臉書創辦人做媒,Lady Gaga蜜戀新情人背景雄厚,有錢人終成眷屬
    美國樂壇天后 Lady Gaga 不久前才剛跟相差 17 歲的經紀人男友 Christian Carino 取消婚約,並與另一名音訊工程師 Dan Horton 短暫交往 3 個月。她上周末被拍到與一名神秘男子在邁阿密大方擁吻。
  • 美國國父們的秘密:美國國父不止一個,共有56人
    福爾摩小登,90後歷史愛好者,潛心研究歷史多年,對關於歷史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談論起美國的國父,大家想到的大多都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沒錯,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勳,為美國的獨立作出了巨大貢獻,確實不辱"國父"之稱。
  • 成功人士的六個習慣,學會你也是成功人士
    每個成功人士都有做計劃的習慣,而且執行力極強!大到人生規劃,小到中短期的規劃、計劃,他們都做得井井有條。「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他們深知這個道理,也是這樣做的。​而有些人呢,或是懶得做計劃,或是做了計劃就束之高閣了,根本不執行!結果只能導致事情主次不分,一片混亂。​第二、積極主動心態好。
  • 訪談︱王希:美國國父對美國憲政到底有何影響
    【編者按】《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迄今有三個版本(2000年初版、2005年修訂版、2014年12月增訂版),都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幾個月前偶然獲悉此書將推出新版,便像賊一樣惦記上了,只因十年前讀過修訂版,印象極深。
  • WhatsApp創辦人從窮小子靠二手書學程序語言到億萬富豪
    幸好,艾克頓阻止下來並告訴簡:「如果你現在放棄就是白痴!再給你的產品幾個月的時間吧!」轉機確實發生在幾個月後,蘋果在同年六月發布推送功能,WhatsApp用戶每更改一次狀態,推送通知都會立即顯示,這讓用戶開始用狀態欄來聊天,變成一種你來我往的對話狀態。例如一人將狀態改成「我太晚起床了!」,而另一人則會改為「快點出門!」的類消息來往模式。
  • 山巔之城:美國國父們的信仰與其基督教立國精神 | 馬克·霍爾
    …………………………啟蒙運動和自然神論對美國共和制的建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明確政府與教會的分離原則上,更是不可磨滅。——Richard Hughes, 《美國賴以為生的神話》(Myths America Lives By)自然神論思想在美國的建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著對基督教的懷疑態度,建立美國的一代人是採取啟蒙主義視角,而非基督教視角,去審視宗教及其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的。——Geoffrey R. Stone, 《建國者的世界:美國真的是基督教立國嗎?》
  • 臺灣「川粉」到美國在臺協會臉書留言攻擊拜登,連網紅都看不下去了!
    貴國國務院」、「垃圾民主黨」、「拜登很快就會被告」、「拜登的選舉是用騙的嗎?還是偷的呢?或是作票呢?有媒體指出拜登不光彩?美國民主黨怎麼會有一個不光彩的總統候選人呢?而且可能成為美國不光彩的總統!」臺灣TVBS新聞網稱,網民的言辭「相當激動」。朱學恆稱,不說你不相信,這是臺灣「川粉」在美國在臺協會臉書的留言。
  • 信實的公民:美國國父們論宗教和共和
    無論精化教育對具有特殊結構的人的思想有什麼影響,理性和經驗都使我們不能期望民族道德能夠戰勝宗教原則。美國的國父們相信,共和政府需要有道德的公民,宗教是道德的必要條件。國會圖書館的詹姆斯·哈森認為,這種觀點廣為流傳,應該被稱為「開國一代的三段論」。在18世紀晚期,除了約2000名猶太人外,每一個歐洲血統的美國人都認為自己是基督徒。
  • 賈伯斯、馬斯克、巴菲特等成功人士的12條職業建議
    找到史蒂夫·賈伯斯、埃隆·馬斯克、沃倫·巴菲特和傑夫.貝佐斯觸及的一切都很容易變成黃金。的確,每一家公司都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但每一位創始人都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而且永遠不能保證一定成功。網際網路上充斥著來自成功人士的職業建議,但管理一個數十乃至數千億、上萬億美元的帝國與管理一家小企業是不同的。
  • 王建勳:美國國父們用共和的辦法治「共和病」
    如果它的統治對象是一個集體的話,就像現在的聯合國,聯合國要發布一個決議,要制裁某個國家,這個國家要不遵守,你發現,除了打仗之外,沒有別的辦法,沒辦法通過和平的方式使它遵守。也就是說,邦聯在執法和司法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陷,不像是一個政府,而是一個政府之間的聯盟。
  • 熱點關注| 從臉書洩密到「用隱私換便捷」 被遺忘權有多重要?
    臉書「洩密門」發端於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英國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大學資深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大·科根開發出一款數據搜集應用軟體「這是你的數字生活」。這款應用借性格測試之名搜集用戶數據,最後約2.7萬臉書用戶參加了測試。科根後來將這批資料分享給了劍橋分析公司。劍橋分析利用這2.7萬用戶的朋友網絡,最終收集了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資料,用以預測和影響選民投票取向
  • 歷史百科|美國國父們為何如此痛恨「民主」?
    依照美國憲法,總統並非由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各州的「選舉人團」間接選舉美國《獨立宣言》籤名人拉什說:「民主是惡魔之最,高喊民主的都是瘋狗。」 亞當斯指出:「以往所有時代的經歷表明,民主最不穩定、最波動、最短命。」「記住,民主從不久長。它很快就浪費、消耗和謀殺自己。以前從未有民主不自殺掉的」,「民主很快就會倒退到獨裁。」
  • 臉書推5大新功能管理社團 你知道嗎?
    Facebook(臉書)今天在芝加哥舉辦首場Facebook社群高峰會,推出5大新功能幫助社團連結更緊密,包括社團分析、篩選成員加入社團的請求、移除或清空成員、貼文排程、社團間的連結。Facebook首場社群高峰會邀請數百位社團管理員齊聚一堂,Facebook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Zuckerberg)感謝社團管理員對Facebook的投入並肯定社團在Facebook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Facebook也公布一項新的使命,期許在未來的10年,能提供人們建構社群的能力,讓世界更緊密連結。
  • 計算機教育周活動:一小時編程 + 臉書直播
    編程一小時 Hour of Code計算機科學對世界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無論你是否打算成為一名計算機專業人士,擁有計算思維將有助於你在各個領域獲得更好的表現,以及更深刻地了解這個世界。在美國,目前有50多萬個計算機相關的崗位正在招聘,起薪一般最低都有61321美元。在矽谷的知名科技公司,更有大量超過10萬美元起薪的崗位。
  • 你聽過間歇斷食法嗎?
    間歇性斷食法(Intermittent fasting,簡稱IF)你聽過嗎?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健康飲食方式,無論對健身達人,還是減肥人士,這種斷食法都頗有成效。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僅僅是為了健康的原因而實踐間歇斷食法。斷食還能健康?
  • 臉書等矽谷巨頭在美國與世界各地執行雙重審查標準,合理嗎?
    矽谷巨頭在美國與世界各地,執行雙重標準合理嗎?圍繞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之間爭論,不僅進一步惡化美國自由派(尤其進步派)和保守派的緊張關係,成了美國朝野的熱議話題,甚至波及全球不同陣營都有異議聲音,德國總理默克爾批評說,私營企業不應該制定言論規則。俄羅斯異見人士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譴責這種「不可接受的審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