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米
吃不了自律的苦,就要吃平庸的苦。
從小老師和家長就教育孩子要做一個講衛生,愛乾淨的小朋友。可是,偏偏就有些寶貝把媽媽和老師所說的話當作耳旁風。
家裡有一個不講究衛生的孩子真是一件很煩人的事。然而,更令媽媽們擔心的是,連自己的房間都收拾不利索的孩子,長大以後能有什麼出息呢?
自律是一種習慣
星期天,媽媽叫蕊蕊起床吃早飯,女兒答應了幾聲卻還賴在床上沒動靜。
於是蕊蕊媽就走過去掀開女兒的被子說:「快起床了,我的小懶豬,太陽都要照屁股了。媽媽把早餐都給你做好了,快去洗臉刷牙。」
蕊蕊很不情願的支起身子,穿上拖鞋,走向衛生間......
媽媽把蕊蕊的床鋪收拾好之後,發現蕊蕊的書桌被作業本、橡皮檫、各科書籍,還有她吃過的零食袋、瓜子皮等堆得滿滿的。
一向愛乾淨的媽媽實在忍不住,來到衛生間,靠在牆邊對女兒說:「哎呀,我的小蕊蕊!刷完牙快去看看你的書桌,還有整個房間,衣服、襪子胡亂放,簡直就像小豬窩」,媽媽一邊看著蕊蕊,一邊笑著說:「一個連房間都整不利索的人,長大能有什麼出息呢?」
蕊蕊漱了漱口,立馬把媽媽懟到沒話說:「一般一般,世界第三。那愛因斯坦還不如我呢!」
自律是一種習慣,而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最少也要21天。
蕊蕊媽媽就是因為長期對蕊蕊的生活過於大包大攬,導致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習慣,從而不懂得尊重媽媽的勞動成果。
像蕊蕊這樣,一個連自己內務都整理不好的孩子,又何談自律呢?
「破窗效應」要不得
破窗效應的研究表明:
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打掃房間看似是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然而卻容易引發孩子產生「破窗效應」,對任何事情都不上心,馬馬虎虎,得過且過。
思思媽說孩子爸爸就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這導致女兒有樣學樣,幹什麼事情都極其不認真!就比如說刷牙,別人刷3分鐘,思思用1分鐘就刷完了;就連洗內衣也是,隨隨便便搓一搓就完事兒......
思思媽媽的抱怨也不無道理,孩子對自己的事情都應付差事,可見她對自己的要求並不高。
如果孩子從小就這麼寬以待己,沒有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日後恐怕很難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徹底。
然而,想要徹底改掉思思的壞習慣,恐怕家長也要做到以身作則。
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蕊蕊把媽媽懟得沒話說,也有她的道理。沒錯,愛因斯坦也有一個小習慣就是桌子很亂,不愛收拾,但也絲毫不影響人家成為天才。
1. 房間亂的孩子以後未必就沒出息
有人說,房間亂的人更有創造力。無論這種說法對錯與否,事實上是,不僅愛因斯坦的桌子比較亂,馬克·吐溫的辦公桌也很亂,但是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2個天才的例子足以說明,房間亂的孩子以後未必就沒出息。
因此,不要輕易否定孩子,這樣也許會扼殺一個天才。
然而,天才畢竟只是極少數。大部分普通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大多自律能力特別強。
淘寶創始人馬雲曾經白手起家,創業路上歷盡艱辛,然而他卻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和不同常人的超級自律。
馬雲曾說,他有兩個習慣,一直堅持了十幾年。一件是學英語,另外一件事就是打太極。
以細行律身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日理萬機,卻仍然堅持每天半個小時的跑步運動......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自律是一個人通往成功的必備品質,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才能更自律,更成功。
2. 培養自律好習慣
既然自律是一個成功人士的標配,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養成自律好習慣呢?
1) 從打掃房間做起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不僅需要定時打掃,還需要人們堅持自律,及時做好日常維護,才能使周圍的環境能夠長期保持清潔。
想要培養孩子自律的好習慣,不妨從日常打掃房屋的小事做起,相信這一定是一個好的開始。
2) 鼓勵法
萬事開頭難,都說21天就能使人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起初,讓孩子堅持一件事情往往很難,在這期間,家長不要忘了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度過」第一個21天。
經歷過第一個21天之後,後面的N個21天就會變得更加輕鬆和容易。
3) 以身作則
大大咧咧的媽媽是很難培養出一個細心自律的孩子的。想要孩子擁有自律的品質,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不想讓孩子吃巧克力就不要買巧克力自己吃;不想讓孩子玩手機,自己最好先放下手機......
「只許州官點燈,不許百姓放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自己言行不一致,到頭來很可能遭到孩子的反駁,最後失去自己的威嚴。
育兒路上無小事,生活處處有煩惱。然而,有問題不可怕,面對問題,只要能耐下心來仔細研究,你會發現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
養兒不易,希望各位朋友在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也能磨練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往期推薦:
媽媽讓14歲女兒幫忙洗碗,女兒:我不洗,洗碗是件很低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