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耐藥現象多發 「無藥可用」怎麼破

2020-12-22 騰訊網

今年5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擴大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的範圍,將重點從「抗生素」改為範圍更廣、更具包容性的「抗微生物藥物」。自今年起,將每年的「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固定在11月18日至24日。

為了讓大家了解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提高公眾對細菌耐藥危機的認識,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本報記者採訪了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雲南省醫療機構藥師協會的相關專家,將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與大家分享。

什麼是抗微生物藥物

抗微生物藥物是用來治療致病微生物所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一類藥物,它們可以殺滅細菌、真菌或原蟲(如引起瘧疾的虐原蟲),抑制病毒的生長繁殖。

包含了抗菌藥物、抗真菌藥物、抗病毒藥物和抗原蟲藥物4類

●抗菌藥物:阿莫西林、氧氟沙星、阿奇黴素、頭孢克洛等

●抗真菌藥物: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替諾福韋、奧司他韋等

●抗原蟲藥物:甲苯咪唑(驅蟲藥)、甲硝唑等

微生物耐藥為何多發

抗微生物藥物自誕生以來,僅應用於人類健康,到目前卻廣泛應用於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醫療健康、畜牧養殖、園林綠化、食品加工等行業。正是由於抗微生物藥物的大範圍、大規模應用,導致全國,乃至全球致病微生物對目前所常用的抗微生物藥物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使得這些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越來越難以治療,有的已經無藥可用。

因此,只有全人類團結起來,共同保護抗微生物藥物,才能防止耐藥性,最終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

「無藥可用」並非聳人聽聞

致病微生物耐藥後會有哪些危害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人類感染耐藥微生物後,最常用的抗微生物藥物無法治癒這類疾病了。

如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兒童急性扁桃體炎,耐藥前只需服用阿莫西林即可治癒,耐藥後阿莫西林治療無效,不僅延誤了病情,還需要花費更多的費用使用阿奇黴素或其他尚未耐藥的抗微生物藥物進行治療。而一旦肺炎鏈球菌對阿奇黴素也耐藥,將面臨治療再次失敗。理論上可以再次換用其他藥物,然而兒童疾病發展迅速,治療機會往往僅有一兩次,一旦錯過,失去的就不只是金錢,而是生命了。

2015年11月,中英兩國研究者在牲畜和人體內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基因;2016年5月,美國境內出現了首例無法被任何已知抗菌藥物治癒的「超級細菌」。因此,無藥可用的情況已經出現,並非聳人聽聞!

抗微生物藥物的使用誤區

誤區一 抗微生物藥物=消炎藥

炎症反應不僅僅包括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炎症,還包括跌打損傷、過敏性疾病等引起的炎症。通常把非甾體抗炎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稱為消炎藥,因此抗微生物藥物並不等於消炎藥。

誤區二 抗微生物藥物=感冒藥

普通感冒大部分都是由鼻病毒或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的抗微生物藥物不能殺滅這兩種病毒,故對於感冒並無治療作用。隨意使用只會增加副作用,導致其他致病微生物耐藥。

誤區三 發燒了吃點「消炎藥」

首先,抗微生物藥物並不能退熱。其次,發熱並不一定是微生物感染。出現發熱症狀後要及時就醫,看是否是微生物感染?甚至要判斷是哪種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誤區四 只選貴的,不選對的

藥品和普通商品不同,並不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只要用之得當,便宜的藥物也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治療效果。

誤區五 症狀好轉立即停藥

很多患者服用抗菌藥一兩天症狀好轉便自行停藥。其實,對於不同的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藥物都有各自的療程,比如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的療程一般是7天至10天。提前停藥會導致治療失敗、細菌耐藥,或者感染復發的情況。

誤區六 若是吃抗微生物藥物後有不舒服的情況,可以自行停服

治療感染性疾病時,抗微生物藥物必須足劑量、足療程規範服用。療程不夠,致病微生物未被殺死,會引起耐藥性和再感染。且藥物不良反應有輕重之分,輕者可對症處理,例如,為了避免藥物的胃腸道反應,可改在飯後服藥;嚴重者或機體不能耐受時則必須停藥,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換藥。

如何正確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1.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2.堅持抗微生物藥物治療的連續性,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仍然按醫囑要求規律服藥。

3.不隨意購買、不任意服用、不隨便停用,嚴格遵照醫囑、按療程、安全可靠地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4.經常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耐藥微生物的傳播。

本報記者 王勁松 艾子文

相關焦點

  • 微生物耐藥讓人「無藥可用」?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青島6月13日電 題:微生物耐藥讓人「無藥可用」?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溫競華、蘇萬明  耳念珠菌在美國感染臨床的消息近日引發輿論關注,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話題也因此升溫。  為何微生物耐藥現象多發?這真的會讓人「無藥可用」?人類有哪些應對措施?
  • 隨便停藥存在耐藥隱患
    專家指出,有些藥物自行停藥反而更容易導致耐藥,如抗生素。因此服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不要感覺好一些了就不吃,以免身體產生耐藥性,最後導致無藥可醫。
  • 新聞背景:耐藥細菌知識問答
    抗菌藥物大多屬於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據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夠產生抗菌藥物分為兩類,一類為產抗菌藥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線菌和鏈黴菌),另一類不能產生抗菌藥物(大多數細菌屬於此類),在自然界中這兩類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於能夠產生抗菌藥物,具有殺滅其他細菌的能力而獲得生存優勢,相反不產生抗菌藥物的細菌則需要獲得抵抗抗菌藥物的能力,達到種族延續的目的,可見抗菌藥物與細菌耐藥是自然界中長期存在的生物現象
  • 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自有人類生命活動以來,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不斷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在歷史長河中很長時間都是從醫者的巨大挑戰。近代抗菌藥物的發現和發明,讓人類對抗細菌有了強大而「萬能」的武器。一、何謂多重耐藥?病原微生物每與一種抗生素「交手」,就會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種抗生素的「獨門秘訣」(機制),與之「交手」的抗生素種類越多,它所身懷的「絕技」就可能越多,原因在於微生物細胞結構及遺傳物質的構成簡單,易於發生重組和突變。
  • 過去5 年世界多出這五種耐藥細菌,幾乎無藥可治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傷寒沙門氏菌在一次突變中就從耐多藥(至少對三種抗生素有耐藥性)轉變為廣泛耐藥(對除兩種抗生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藥性)。它通過獲得一段DNA(即質粒)來達到這個目的,質粒已經包含了它所需要的所有新抗性基因。更令人擔憂的是,通過發現另一個帶有最後兩類抗生素耐藥基因的質粒,該菌株現在離用所有可用抗生素無法治療僅一步之遙。
  • 細菌耐藥危害更大
    一些產生耐藥基因的細菌如果沒有被抗生素殺滅,會繼續傳播耐藥基因,久而久之,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會越來越多,造成抗生素失效,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也增加了治療費用。  據了解,濫用抗生素包括在不該使用時使用、使用劑量不準確、使用頻率及療程不當,這些做法都會引發細菌耐藥現象,最終導致「無藥可用」,「超級細菌」的出現便是細菌產生耐藥性後的嚴重後果。
  •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對嚴重細菌感染的寶寶,抗生素是有益的,甚至可以挽救寶寶的性命;但如果沒有指徵的經常應用抗生素,就會造成寶寶對抗生素耐藥,甚至嚴重感染時無藥可用。2.什麼情況下抗生素是有用的?抗生素是用來治療感染的藥物,它們的「作戰對象」是細菌,而不是病毒。
  • 毛蟲多發可用菊酯類藥消殺
    從目前情況看,今年近階段多發的是鱗翅目燈蛾科毛蟲和銀杏大蠶蛾毛蟲等。  有的群眾打求助電話時表現很緊張,「我好怕,它的毛碰到皮膚上就癢得不得了,想用藥殺又不知道用什麼藥」,林業局工作人員表示,不必太緊張,毛毛蟲的生命絕大多數都比較脆弱,微量的農藥就可心使它斃命。
  • 腸道微生物協助抵禦耐藥病原菌
    腸道微生物協助抵禦耐藥病原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13:09:06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Eric G.
  • 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綏化市第一醫院提高抗微生物藥物...
    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抗菌藥物」名稱改為「抗微生物藥物」,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綏化市第一醫院在11月18日~24日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今年的主題是: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 細菌耐藥日漸嚴峻,精準抗感染治療該怎麼做?臨床醫生如何在最小的...
    北京醫院原檢驗科副主任、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顧問張秀珍教授表示,和國外相比,我國耐藥監測數據豐富,相應的研究及管理也並不遜色。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是抗菌藥物管理實現提升的重要突破點。「我們應對臨床醫生以及微生物實驗室人員持續進行再教育,不斷更新知識、理念,特別是對基層人員,加強相關培訓尤為重要。」
  • 談臨床微生物檢測
    目前本實驗室在質譜技術上的應用有兩個方面:(1)臨床罕見細菌的鑑定:包括常規培養、生化反應不能準確鑑定出的細菌;特殊標本中檢出的特殊病原菌;(2)科研方面:包括耐藥菌株蛋白組學;聯合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耐藥菌株的耐藥機制研究。對於微生物病原體鑑定這一感染診斷的關鍵環節,MALDI-TOF質譜鑑定將會逐步取代傳統的生化方法,成為微生物鑑定的主流方法和標準。
  • 濫用這些藥 可能會促生「超級細菌」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頭孢菌素、阿奇黴素等這些我們常見到、常聽到的抗菌藥物,也是抗微生物藥物中的一種。抗微生物藥物,是指能抑制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用於預防和治療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藥物,它包括有抗菌藥物、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等。
  • 那些可能誤解的事兒:霧霾中的耐藥基因
    「耐藥細菌」不就是俗稱的「超級細菌」嗎?這項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成果,論文標題為「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human,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resistomes」(人類、動物與環境耐藥組的結構與多樣性),被發表在《Microbiome》(微生物)期刊上。
  • 濫用這些藥可能會促生「超級細菌」
    抗微生物藥物,是指能抑制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用於預防和治療由病原微生物 摘要:   原標題:提醒!別再一感冒就用抗生素了!濫用這些藥可能會促生「超級細菌」!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頭孢菌素、阿奇黴素等這些我們常見到、常聽到的抗菌藥物,也是抗微生物藥物中的一種。
  • 出現多重耐藥怎麼辦?教你花式用好抗生素
    當藥敏結果沒有一個藥物是敏感時你會根據最低有效抑菌濃度(MIC)選藥嗎?碳青黴烯類藥物的用藥技巧你知道有哪些嗎?相信不少小夥伴在日常工作中對於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時,藥敏結果回饋為多重耐藥菌的問題並不少見吧。
  • 38家國內微生物檢測儀器廠家一覽
    近年來,由於疾病的傳播引起了人們對疾病控制的廣泛關注,也因此推動了微生物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疾病控制有了長足發展。微生物的產生源於各方面:如大氣汙染、水汙染、環境破壞、水土流失等自然環境因素;人們生活中的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各種不文明現象,這些都是導致微生物增長的主要原因。
  • 降壓藥要定期更換,不能長期吃一種,否則耐藥?闢謠:看完全懂!
    上午高血壓患者中,有不少是「老」患者,高血壓好多年了,今天大家提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醫生,這個降壓藥是不是要換換了,感覺最近血壓不那麼平穩了,越來越高了,是不是這個降壓藥吃久了就耐藥了,沒有降壓效果了?
  • 新型超級細菌蔓延全球 耐藥性或致人無藥可治
    耐藥性或致「無藥可治」  統計顯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確認感染這類「超級細菌」的病例已達150例,英國也有70例,此外歐洲的奧地利、比利時、德國、荷蘭、挪威、瑞典、法國,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非洲的肯亞,亞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國都有數量不等的確認病例。
  • 北京女醫生慘遭投訴,只因拒絕給病人開這個藥!
    同事都問:「你脾氣那麼好,怎麼也被投訴了啊?!」 是啊……我一沒甩臉子,二沒不理人,就因為沒給病人開一種藥,就被無情地投訴了。 經過激烈的戰鬥,身體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之後要打掃戰場,清理戰死的士兵和被打敗的微生物殘骸,就要通過咳嗽、咳痰的方式把它們清除出去,所以老王開始咳嗽、有痰。 看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能看出來,面對這個級別的微生物入侵,身體自有的抵抗力足以將其消滅,老王自始至終就用不著吃那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