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貌概況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臺灣地貌概況

時間:2005-11-16 10:11   來源:


臺灣的地形 

  臺灣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3,低平地約佔1/3。臺灣島為中國東部最高山嶽分布區,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舊測3950米),為臺灣和中國東部最高點。全島山系縱貫南北,主脊中央山脈位置偏東,基本呈東北——西南走向,復背斜構造,自東而西包括4條大致並行的脈絡,即:中央山脈及其東側以大斷層和縱谷分隔的海岸山脈(亦稱臺東山脈);中央山脈西側為南北遙相聯接的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及其西鄰的阿里山脈。後者外側為丘陵或臺地連接的山麓地帶。再西,低降為向臺灣海峽延展的寬狹不一的衝積平原。臺灣島東部海岸山脈前緣大部分為急降於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臺灣地形的特點:
  ?  山多平原少
  ?  山高水急
  ?  主體山脈偏東縱貫
  ?  平原以西部較廣
  ?  長河大都向西流
  ?  主要河川與山脈成橫谷,多峽谷   
  臺灣有五種地形
  臺地 平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多島之省 

  臺灣省包括臺灣本島和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63個島嶼,是一個多島之省。臺灣島形狀如一紡錘,南北間長約394公裡,東西南最大寬度為144公裡,全島面積35873平方公裡。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包括臺灣省本身及臺灣當局所控的福建省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約36006平方公裡。  澎湖群島。也稱澎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介於臺灣本島和福建省之間,東距臺灣本島最近距離24海裡,西距福建廈門約75海裡,是海峽兩岸海上的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有「臺灣海峽之鍵」的稱號。澎湖列島由澎湖本島和63個島嶼組成,面積為126平方公裡。澎湖列島原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玄武巖方山,經過長期侵蝕後,地床漸低,後來基盤沉降,形成有許多離散島嶼的今日澎湖列島。
  蘭嶼。原名紅頭嶼,位於臺東縣東南的太平洋中,因盛產名貴的蝴蝶蘭而改名為蘭嶼,面積44.7平方公裡,為海底火山爆發隆起而成的火山島,是臺灣本島最大的屬島,現為臺東縣管轄下的蘭嶼鄉,距臺東市約41海裡。島上山巒青翠,碧海藍天,風景如畫。該島為雅美族的世居地,有四個自然村,6個部落,另有漢族居住。
  綠島。原名火燒島,傳說因島內的火燒山在陽光照耀下滿山通紅而得名,後因火燒島的名字易給人寸草不生的錯覺,而於1949年改名為綠島。該島位於太平洋上,距離臺東市約18海裡,面積15平方公裡,現為臺東縣管轄的綠島鄉。該島也是一個火山島,外形與蘭嶼相似,呈不等邊四角形,因此有人將其與蘭嶼稱為「姐妹島」。島上丘陵起伏,西部較為平坦,丘陵臺地佔全島面積的70%以上。島上現有人口約3000人,有3個村落,全部為漢族。
  琉球嶼。又稱小琉球,位於臺灣南部下淡水溪入海口之南,屹立於臺灣海峽之中,距屏東縣東港鎮西南約8海裡,距離高雄市約18海裡,南北長約4公裡,東西最寬處約2公裡,面積6.8平方公裡。因形似一個浮在海面上的球,而得名琉球嶼。琉球嶼是一個珊瑚礁構成的隆起岡巒,整個島嶼被兩條直線狀的地溝切割。該島現為屏東縣下轄的一個鄉,人口約1.5萬人,90%以上從事漁業。 

   多山的海島 

  臺灣是一個多山的海島,山地面積佔了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東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是高山和丘陵。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王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像條條巨龍蜿蜓起伏,自東北至西南伏臥在臺灣島上,統稱為臺灣山脈。全島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有62座。
  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縱貫中部,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地勢。高山多集中於中部偏東,形成東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勢下降,最後在西部海岸地區形成廣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附近,南達臺灣南端的鵝鑾鼻,縱貫臺灣本島南北中央,成為全島的脊梁和分水嶺,有「臺灣屋脊」之稱,將臺灣全島分為東小、西大的不對稱的兩部分。中央山脈全長達270公裡,東西寬80公裡。
  玉山山脈在雪山山脈的南面,西南走向,北端隔濁水溪上遊與雪山山脈緊鄰,南端至屏東平原北部,全長約120公裡。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是全島和大陸東部地區的最高峰。玉山山頂終年積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稱為「玉山」。
  雪山山脈又稱次高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側,全長180公裡,主峰海拔3884米,是臺灣第二高峰。阿里山脈是臺灣島最西邊的一條山脈,海岸山脈則是臺灣島最多東邊的山脈。此外,在臺灣島北端還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大屯火山群,由10多座圓錐形火山體組成。
  臺灣山嶽高峻雄偉,氣勢磅礴,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達200座之多。其中玉山(臺灣第一高峰)、雪山(臺灣第二高峰)、秀姑巒山(中央山脈第一高峰)、南湖大山(中央山脈北端最高峰)與大武山(中央山脈南端最高峰)有「臺灣五嶽」之稱。 

   臺灣島多丘陵 

  丘陵和臺地分布在五大山系與平原過渡的山麓地帶,從臺北盆地周緣至恆春半島止,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佔臺灣島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有四個,即基隆竹南丘陵、嘉義丘陵、豐原丘陵和恆春丘陵,其中基隆竹南丘陵為臺灣島最大的丘陵。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附近的海岸,南達臺中豐原一帶,東緣雪山山脈的北麓和西麓,西抵臺灣島西海岸,由基隆丘陵、新竹丘陵、苗慄丘陵和竹南丘陵等組成,是臺灣最大的丘陵區。嘉義丘陵位於阿里山脈前,北起濁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屏東,屬海拔在250米以下的低丘陵。豐原丘陵位於上述兩丘陵區之間,豐原經臺中至南投一線以西,為西部丘陵地帶最寬部分,東西呈半圓形,伸入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脈之間,為臺灣本島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區。恆春丘陵,位於恆春半島,中央山脈至此成平緩的南北向背斜,山勢逐漸向兩側低落,西部與屏東平原相接。
  除丘陵之外,在臺灣島北部至中部丘陵西側,還零星分布一些地勢較丘陵低平的臺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桃園、中壢、湖口、后里、大肚與八卦等臺地,高度均在海拔400米以下。 

   平原與盆地 

  臺灣平原和盆地數量不多,面積較小,僅佔全島面積的五分之一。主要平原有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平原與臺東縱谷平原。嘉南平原也稱臺南平原,北起彰化縣濁水溪的南岸,向南至高雄縣下淡水溪的西岸,面積約4450平方公裡,為臺灣最大平原。屏東平原位於臺灣島南部,面積1160平方公裡,是臺灣島第二大平原。宜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位於臺灣島東北部,面積約320平方公裡,是臺灣東部開發最早的地區。臺東縱谷平原位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的山巒之間,面積約700平方公裡。此外,臺灣島北部沿海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平原,主要有新竹衝積平原、苗慄衝積平原和彰化平原等。
  臺灣的盆地較平原面積更小,數量也少。較大的盆地主要有臺北盆地、臺中盆地與埔裡盆地群。臺北盆地位於臺灣島北部,盆地東南兩側為雪山山脈的餘脈形成的丘陵所環繞,北以大屯火山群為屏障,西有基隆竹南丘陵的觀音山和林口臺地圍繞,盆地形態完整,近似一個三角形,面積240平方公裡,僅次於臺中盆地,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地方。臺中盆地位於臺灣島中部,北接大安溪,南界是濁水溪,東鄰豐原經霧峰至草屯一線的斷層,西至大肚臺地和八卦臺地的東緣,面積400平方公裡,是臺灣島最大的盆地。埔裡盆地分布於中央山脈的埔裡陷落區,位於南投縣境內濁水溪中遊及大肚溪上遊和北港溪之間,分布有十幾個大小不等、南北對列、由群山圍繞的陷落盆地,統稱為埔裡盆地群。其中以埔裡盆地面積最大,約42平方公裡;魚池盆地次之,面積約21平方公裡。
  臺灣雖然平原與盆地面積有限,但一向是臺灣最重要的農業區和居民區,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全省約95%的大中小城市集中在平原與盆地。
 
   形態各異的海岸 

  臺灣省是一個島嶼省份,島嶼眾多,海岸線長。臺灣本島海岸線就有1566公裡,包括了東部、北部、西部與南部等四個不同海岸。東部斷層海岸,以臺灣島東北角的臺北縣三貂角的萊萊鼻為起點,向南延伸,經宜蘭、花蓮、臺東直至屏東的九棚,全長380公裡。整段海岸大致平直,瀕臨太平洋,除宜蘭平原、花蓮平原、臺東平原臨海的邊緣具有隆起海岸的特點外,大部分海岸因斷層作用,陡直岸壁緊貼海岸,共有4段斷層海岸組成,是典型的斷層海岸。
  北部海岸,西起臺灣島西北角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油車口,向北經富貴角再折向東至三貂角的萊萊鼻,全長約85公裡。北部海岸東臨太平洋,北迎東海,西依臺灣海峽,屬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區是標準的海蝕地形,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灣相間,奇石怪巖,極具旅遊觀賞價值。
  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岸,向南延伸至屏東縣西部的枋寮,全長約410公裡,瀕臨臺灣海峽,為沉積隆起海岸。與東部海岸相比,西部海岸面臨淺海,連接沿海平原,因此整段海岸單調平直,地勢緩斜。在風向、風力和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旺盛的堆積,沙灘綿長,海岸不斷向西部海洋延伸。
  南部海岸,自屏東枋寮向南,經過臺灣島南端的貓鼻頭和鵝鑾鼻,再折向北至九棚,西臨臺灣海峽,南接南海,東瀕太平洋,全長264公裡,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來源:情系寶島臺灣)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焦點

  •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2012-04-20 14:30:37   來源:銅陵日報
  • 周代焌「地貌.輿圖.穿越劇」穿越窺探臺灣地貌變遷
    2020年藝術家周代焌於尊彩藝術中心舉辦之「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於本年度11月7日至12月13日間展出。此次為周代焌第二次於尊彩藝術中心的個展,藝術家延續過去創作中自然與人為介入之間的衝突,發展出穿越劇式的時間軸度;並透過此次個展的新作,探討臺灣過往的產業史及地貌變遷。
  •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
    海底峽谷是重力流侵蝕大陸邊緣形成的狹長型地貌和沉積物從淺水區運移到深海平原的重要通道。深水重力流能夠不斷改造海底峽谷的地貌形態,並在峽谷內部及周緣形成多種海底地形。然而目前,學界關於海底峽谷周緣地貌形成機制及重力流流性演化過程的研究相對較少。
  • 臺灣嘉明湖為保護水土及地貌 明年封山3個月(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臺灣嘉明湖為保護水土及地貌 明年封山3個月(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禁不起大自然災害和人潮湧入 嘉明湖這幾年雖山難事件不斷,但無法減緩登山人潮,湧入的登山客將步道踩成平地小徑般,民眾拍照的嘉明湖畔光禿禿,過了黑水塘的好漢坡,在雨水衝刷下,地貌脆弱。 布農族資深背工餘嘉明表示,好漢坡應走之字形路線,但大家習慣走直線和固定路線,光禿禿的地貌易被雨水衝刷。
  • 臺灣海峽概況
    臺灣海峽概況 時間:2005-11-16 10:18   來源:   臺灣海峽,是貫通中國南北海運的要道,位於福建省和臺灣省海岸之間,它的範圍是福建省閩江口黃歧半島北茭咀(一說為福建海壇島北端癢角),與臺灣島的富貴角聯線為其北界
  • 中國南麂島概況簡介 溫州南麂列島面積及區域地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浙南國民黨殘部退守南麂,1955年2月繼大陳島撤退後,島上居民均隨軍裹挾去臺灣。此後,由平陽、瑞安和文成等縣移民島上,隸洞頭縣,1957年劃歸平陽縣。中國南麂島概況簡介 溫州南麂列島面積及區域地圖  圖中B的位置為浙江省南麂列島。
  • 臺灣郵政業發展概況
    臺灣郵政業發展概況 時間:2005-11-09 13:06   來源:中國網   臺灣郵政由「交通部」下設的「郵政總局」經營管理。「郵政總局」下設北、中、南三區「郵政管理局」及「郵政儲金匯業局」。
  • (夏雲)臺灣見聞之五——野柳公園:鬼斧神工地質地貌
    (夏雲圖文)臺灣面積不大,四面環海,優美的海岸風景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和特殊的地質景觀,其中以臺灣東北部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引人注目,在「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它超過了知名的玉山主峰和日月潭名列第一。
  • 臺灣客家人廖氏分布概況
    2001 年臺灣客家人廖氏分布概況  廖姓是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為臺灣省第18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人口較多,約有487萬左右,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7%。註:粵籍大部份為客家人。二侖及西螺之詔安客,在福建漳州時即與河洛人接觸,在臺灣更處於四周強勢泉州河洛人口中,且廖( 張廖– 雙廖) 姓人口,在二侖及西螺佔超高比率(23%) ,在同姓不結婚之風俗下,必與四周各鄉鎮之泉州人通婚,所以二侖及西螺之詔安客家人,不論其體質或文化都河洛化已很深,唯其努力保持詔安客語之精神,卻是很值得敬佩。
  • 拉脫維亞概況(組圖)
    同年1月29日,拉政府與臺灣當局籤署所謂「建立領事關係的聯合聲明」,拉方不顧中國的嚴正交涉,於2月上旬允許臺在裡加開設「總領事館」。中國政府被迫決定從拉撤出大使館。1994年7月,拉政府代表團前往北京,承諾斷絕同臺灣的領事關係,支持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貫立場,28日,中拉雙方在北京籤署了關於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拉脫維亞決定自公報籤字之日與臺灣中止「領事關係」。
  • 臺灣本島溫泉分布概況
    臺灣本島溫泉分布概況 時間:2008-03-24 14:25   來源:SRC-423
  • 我國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單元和地貌類型?
    我國是一個地形地貌十分複雜多樣的國家,我國擁有幾乎所有的地形類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地形類型在我國都有大面積的分布。我國是一個山地分布十分廣泛的國家,從山地走向來看,我國主要山地的走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東西走向的山脈,包括北列的天山和陰山,中列的崑崙山和秦嶺,南列的南嶺;第二類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包括西列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中列的長白山和武夷山,東列的臺灣山脈
  • 福建的一座小島,離臺灣最近,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
    海壇島也稱平潭島,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裡,是中國大陸去臺灣最近的地方。這裡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島上的石頭就是展品,平潭島的港灣區,7級以上大風天數,每年約為125天。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被專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島上海蝕崖、海蝕 洞、海蝕穴、海蝕平臺、海蝕階地等星羅棋布,形態各異,或如雙龍抱珠,海豚戲水,跳躍騰空;或如利鱷刺天,銳不可當;或如海龜登陸,搖曳徐行…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可容納遊客120萬人以上,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令遊客嘆為觀止。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侵蝕地貌是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這類地貌又因海岸物質的組成不同,被侵蝕的速度及地貌發育的程度也有差異。堆積地貌是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地貌。按堆積體形態與海岸的關係及其成因,可分為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和隔岸地貌。
  • 臺灣工業旅遊(觀光工廠)概況
    觀光工廠其實就是當今的工業旅遊,臺灣人說的觀光工廠也就是產業旅遊,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部小編認為臺灣的翻譯還是比較正確的,小編在以前也曾闡述過這個觀點,工業旅遊其實翻譯成產業旅遊比較合適。世界的工業旅遊大概是源自歐洲英、法、德,轉入美日,進入臺灣,而今中國、俄羅斯等博採眾長,工業旅遊漸漸進入頂峰。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了解一下臺灣的工業旅遊概況。臺灣人眼中觀光工廠的緣起觀光工廠之源起可以追溯自十八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某座木器工廠開放予外人參觀,而成為當今普見於世界各國之觀光工廠的濫觴。
  • 風成地貌是乾旱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其中沙漠屬於「風積地貌」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相對於地形而言,地貌通常是一個地區更為具體、更為顯著的地形特徵呈現。地形相對籠統,而地貌則更注意細節,更有區域特色,地形和地貌通常會結合使用,一個區域地貌的形成,通常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常見的地貌類型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風蝕地貌、風積地貌等等。
  • 2019上半年臺灣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概況:進出口額同比下降4.5%
    一、2019年1-6月中國臺灣省貨物貿易概況據臺灣關稅總局統計,2019年1-6月,臺灣貨物進出口額為2835.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1.5%。,增減幅為3.3%、-4.5%、14.3%和-6.9%,佔臺灣進口總額的19.6%、15.3%、13.3%和6.0%。
  • 地理高頻考點:分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分析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貌、河流峽谷(V形谷如三峽)、瀑布、丹霞地貌(廣東)。  (2)水對可溶性巖石(石灰巖)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貴、雲)。
  • 背景資料:臺灣軍方的三軍概況
    臺灣陸、海、空三軍概況如下:  陸 軍  臺灣的陸軍總司令部設在龍潭,現有兵力20萬人。下設三個軍團司令部,即陸陸軍第六、第八、第十軍團司令部及金門、馬祖、澎湖、花東三個防衛司令部,後勤司令部、防空飛彈指揮部等。
  • 臺灣公共圖書資源概況:一張借書證可以全臺通用
    臺灣公共圖書資源概況:一張借書證可以全臺通用 作者:deediao 發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