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簡單的說一下不想搞的太深。律制三種分別是五度相生律、純律和十二平均律,我們不想說得太細,是因為我們做的是準專業的東西,專業人士到高等學府還要繼續學習,喜歡的做一下了解就可以了,所以我們把它叫準專業。
五度相生律又稱畢達格拉斯律,由希臘哲學家兼數學家畢達格拉斯(公元前582——前493)創用,對西方音樂影響極大。
我國春秋時代的音樂理論家管子在其著作《管子》中提出「三分損益法」求得五音的理論,跟五度相生律的道理基本相同。
他是以一根管子發出的音為基礎(比如是1),把它三等分去掉一分——「損一」便可得到比原音高純五度的音5,再三等分加上一分——「益一」便可得到比5低純四度的2,如此損一益一類推下去便可得到五音。
純律略過。
十二平均律:將八度平均分為12個半音,這就是構成等音、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調的基礎。
世界上最早用數學方法從理論上計算出12平均律的音樂理論家是我國明朝的朱載堉!
這個人被歐洲國家推崇備至,而我們國家卻鮮有人知,真是諷刺的很啊!1997年江澤民主席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三位科學家,其中之一就是朱載堉,可見他在世界科學史上的地位!
三種律制的應用:五度相生律以純五度為聲律要素,反覆上下推衍生成各音,所以在音的先後結合上自然協調,特別適合於演奏旋律演奏單聲部音樂,不過由於五度相生律純五度略大於12平均律純五度,致使新的音律隨著調的擴展而不斷出現,終究不能達到與出發點相同的音,以便形成循環。所以在轉調技術的運用和樂器的製造方面都有難以克服的困難。
純律以三個大三和弦為聲律的基礎,在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協和,特別適合於演奏多聲部音樂,但由於他的生律要素中不僅保留了五度相生律的純五度,又加上了一個比五度相生律和12平均律都小的大三度,使各律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所以在轉調技術的運用與樂器製造方面同樣存在困難。
12平均律各相鄰兩音比例相等,是等音、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調的變化成為可能,克服了五度相生律和純律在轉調與樂器製造方面的困難,成為當代律制的主流。不過,12平均律橫向的旋律關係與縱向的和聲關係不夠自然純正,同時在理論上也造成了協和與不協和的混亂。
律制律學是一門專業學科,想研究的需要學習專門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