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員工曝老酸奶和果凍存嚴重問題 避工業明膠

2020-12-22 搜狐網
[提要] 專家稱,食用明膠是安全的,但明膠是否食用級,用眼睛看不出來。如果實在想遠離明膠,那麼可以採取以下四招:不購買皮凍、肉凍、水晶腸、灌湯包等食品;買酸奶不要追求濃稠或成凍,天然酸奶經過搖晃攪拌之後會變稀,比牛奶稠不了多少;少吃各種軟糖、雪糕、冰淇淋等產品;買價格超過同類產品平均值的產品…[我來說兩句]

  浙江在線04月10日訊 4月9日,兩條微博,在網絡世界掀起軒然大波。

  一條來自《經濟觀察報》調查新聞部記者朱文強的微博:央視員工爆料,現在的果凍和酸奶存在很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後你們誰也別吃果凍和酸奶了」,「哪天你們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另一條則來自央視主持人趙普:轉發來自調查記者的簡訊。同志們: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

  兩條微博,指向了同一個方向:果凍和老酸奶中的膠類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膠和卡拉膠。

  於是不但有網友@「浙江微博醫生」,還有不少網友在這個平臺上熱議起來。

  按照網友們的分析,兩條微博所言,其實是指大量工廠使用皮革廢棄物加工食用明膠,或提取人造蛋白粉,為下遊的食品廠提供輔添原料。

  出於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記者發現,這兩條微博不斷被轉發。初步統計,從昨天上午11點到昨天下午2點左右,趙普的微博已經被轉發超過7萬多次。

  但昨天傍晚17:45左右,趙普突然刪除了自己所發的微博。

  然而,對於此事的討論,卻沒有停止過。

  觀點一:

  如果實在想遠離明膠,專家教你四招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範志紅在微博中表示:果凍裡的凝膠劑,是海藻中提取的卡拉膠,和動物皮什麼關係都沒有。卡拉膠無毒,但它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孩子吃果凍太多,會佔用胃容量,除了糖,吃進的其他營養成分太少,會造成營養不良。

  而酸奶中增稠劑品種很多,明膠是其中一種。範志紅說,食用明膠是安全的,但明膠是否食用級,用眼睛看不出來。如果實在想遠離明膠,那麼可以:

  1、不購買皮凍、肉凍、水晶腸、灌湯包等食品。

  2、買酸奶不要追求濃稠或成凍,天然酸奶經過搖晃攪拌之後會變稀,比牛奶稠不了多少。

  3、少吃各種軟糖、雪糕、冰淇淋等產品。

  4、買價格超過同類產品平均值的產品。

  觀點二:

  不買「三無」產品,不用太擔心

  範志紅說:什麼類型的食品都有出事可能,就像哪裡都會有犯罪分子。我們不會因為每年成千上萬起刑事案件就不出門,也不能因為一年有幾十次食品安全事件,就什麼都不吃。

  科學松鼠會成員、《吃的真相》作者、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昨天也在微博上表示:關於酸奶和果凍所謂「可怕內幕」的傳說,在看到具體的「內幕」之前,不好評論。不過,即使存在某些非法生產,也不代表市場上的產品,就都是那麼生產的。(任何產品都有搗鬼的可能),如果因為「可能有產品搗鬼」而不吃,那麼就沒有任何食品能吃了。

  食品科學碩士「玉子桑」則在果殼網上表示:果凍中的膠類物質,所佔的百分比大概在0.4%到1%左右,就算工業級別的「皮鞋膠」,能比食用級別的膠便宜一些,但是這麼小的用量,對於大型企業的生產者來說,為了那麼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冒著破壞企業信譽的風險,是非常不值得的。

  但是在個別個體無照加工點,也許真的有可能存在用工業級別的原料,來進行生產加工的這種情況。作為消費者,只要不買「三無」產品(無廠名、無廠址、無衛生許可證),應該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了。一看包裝,不要太劣質;二看,廠家廠址等信息;三看合格證,QS標誌一定要有;四看生產日期。

  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

  老酸奶有安全保證的

  從無營養到不能吃,焦點就在於老酸奶是否用了工業明膠。

  「靠肉眼,消費者很難分辨。」浙江大學食品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葉興乾教授說,工業明膠是不允許用於酸奶等食品的,大品牌理論上不會冒這個風險,食用明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

  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王鐵軍說:「我們正規乳業企業的老酸奶產品,是嚴格按照行業標準規範生產的,有安全保證的。」

  各乳製品企業都在生產

  2010年左右,老酸奶開始在全國各地紅火起來,光明、蒙牛、伊利等幾大品牌「老酸奶」一個不落,在杭州,新希望產的「西湖老酸奶」也受歡迎。

  新希望雙峰乳業一負責人告訴記者,「西湖老酸奶」是2011年推出的中高端產品,目前只在杭州銷售,很受歡迎。

  「小作坊的這種行為無疑是短視且極不負責任的。」在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王鐵軍看來,「就像白酒行業有假酒一樣,幾乎所有行業都有假冒偽劣擾亂整個市場,但正規乳業企業的老酸奶產品,是嚴格按照行業標準規範生產的。本土企業的奶源和原輔材料都符合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要求和行業規定,是完全可以追溯的,也是有安全保證的。同時,本地企業奶源生產銷售都在消費者眼皮子底下,不大可能亂來。」

  4月9日下午,在建國路樂購超市記者看到,各大品牌的老酸奶仍受歡迎。

  老酸奶是這樣製作的

  所謂的「老酸奶」,就是過去傳統製作的凝固型酸奶。這種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態,而是基本上呈現固態。這種固態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劑,而是牛奶蛋白質的一種特殊凝膠狀態。把消過毒的牛奶、糖和菌種加到乾淨的容器當中,保溫發酵幾個小時,牛奶就會變成固態,每個自製酸奶的人都知道。這種蛋白質凝膠狀態很脆弱,只要用力攪拌,就能讓看似堅實的凝膠重新變成液態的奶。

相關焦點

  • 多家廠商否認果凍老酸奶添加工業明膠
    2月17日,江蘇南通一大型超市的酸奶促銷專櫃。昨日,央視主持人趙普發微博勸說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凍。郭新 攝  新京報訊 昨日,「破皮鞋做明膠加進果凍和酸奶」的相關微博在網上引發熱議,上萬網友轉發評論。  最先發出微博的是央視主持人趙普,昨日中午,他發微博稱:「來自調查記者簡訊: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了。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
  • 網傳老酸奶不能吃 專家稱北京從未測出工業明膠
    微博:老酸奶不能吃 猜疑:添加了工業明膠 專家:食用明膠很便宜  北京市場此前未檢出工業明膠  「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哪天你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 記者爆料:不要吃老酸奶 其中大量添加工業明膠
    來源:一財網  央視記者微博爆料: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凍  一財網4月9日消息,央視記者微博今日爆料: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凍。央視主持人趙普稱:「來自調查記者簡訊:不要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內幕很可怕」。
  • ...冷膠 工業明膠 吃果凍 果凍產品 醫生建議 吃零食 卡拉膠...
    吃果凍、喝老酸奶等於吃進去一雙破皮鞋? 9日,來自媒體人的兩條微博引爆網絡,激起廣泛關注。昨日,專家稱,真正產生危害的部分並不是來自明膠部分,而是工業明膠中可能添加的化學物品。  記者觀察發現,幾乎所有的國產果凍標註的食品添加劑第一個都是「卡拉膠」,有的還標明添加了結冷膠或者黃原膠。而馬來西亞產果凍包裝上多為海藻粉。  除了果凍,超市的冷櫃裡擺放的各種冰激凌產品的外包裝上,也都標明添加了各種食用膠類添加劑,一款價格較高的知名品牌盒裝冰激凌,外包裝的配料表中標明添加了三種食用膠。老酸奶的配料表中,都標示含有明膠,有的還同時有果膠。
  • 山東農科專家:老酸奶用明膠是潛規則
    老酸奶竟摻有用破皮鞋製成的明膠?央視主持人趙普等多位媒體人士4月9日在網上爆料,市場上銷售的老酸奶添加了用破爛皮革製作出來的工業明膠。一時間,關於老酸奶和果凍摻入工業明膠的消息在網上瘋傳。9日,趙普等多位媒體人士發微博稱,根據調查記者爆料,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不能吃,尤其是孩子,具體細節很可怕,不便細說。一時間,關於老酸奶和果凍摻入工業明膠的消息在網上瘋傳。  老酸奶裡摻加的明膠是用什麼東西製成的?對此,經濟觀察報記者朱文強在微博中說:「央視一哥們說,以後別吃果凍和酸奶,問為啥,他比喻說,哪天你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 央視趙普微博爆料:老酸奶和果凍或是破皮鞋製成
    央視趙普微博爆料:老酸奶和果凍或是破皮鞋製成今日,央視主持人趙普在微博上爆料稱,老酸奶和果凍很可能是破皮鞋製成。他稱,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恐怖的食用明膠內幕食用明膠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冰激凌、酸奶、乾酪、軟糖、奶糖、火腿腸、醬牛肉、醬油等。但屬於食用和藥用的明膠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業明膠來代替的。比如你在街頭吃的一碗酸辣粉,你吃起來會覺得有點像橡皮筋,這裡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質明膠。有人說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於吃了一個塑膠袋。
  • 央視主持等人刪除「老酸奶」微博 企業稱沒問題
    同志們: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昨天上午11點多,央視主持人趙普更新了一條微博,迅速引來眾網友圍觀,包括不少名人、媒體人。短短4小時內這條微博轉發超10萬,這還不包括QQ群轉發。截至昨晚7點記者發稿時,該微博已被轉發11萬次,評論2萬多。不過,趙普隨後刪除了這條微博。老酸奶和果凍到底能不能吃?記者隨後進行了調查。
  • 傳老酸奶和果凍用破皮鞋做的工業明膠_中國經濟網
    優雅女媧:昨天微博的熱點是「老酸奶、果凍還是不吃的好」,這算老生常談了吧,食品安全話題已經早都說爛了,即使是果膠(不管是工業級還是食品級的)也不是第一次聽說了,就像那潲水油(北方人更習慣叫「地溝油  迷途小魚兒吖:聽說某酸奶有問題,那個什麼明膠是什麼破鞋。。。我昨天和今天早上才剛喝了兩個暢優老酸奶啊!家裡還有六七個!!!  惠Helen:我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凍咯。看到新聞說的是破皮鞋做明膠加進果凍和酸奶的。想到都覺得噁心。今後就換成喝豆漿和農夫山泉吧要安全得多了。
  • 老酸奶等被曝大量使用工業明膠 或用破皮鞋熬成
    2012年4月9日,央視主持人趙普在微博上爆料稱,老酸奶和果凍很可能是破皮鞋製成。他稱,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  媒體人微博網名「落魄書生周筱贇」對此稱:「不用這麼神秘兮兮啦。所謂老酸奶,就是更加濃稠,其實是大量添加工業明膠。工業明膠,就是用垃圾裡面回收的破爛皮革之類做出來的。果凍更是如此。這本該是常識。」  恐怖的食用明膠內幕  食用明膠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冰激凌、酸奶、乾酪、軟糖、奶糖、火腿腸、醬牛肉、醬油等。
  • 新聞英語:老酸奶含「工業明膠」?(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新聞英語:老酸奶含「工業明膠」?(雙語) 2012-04-13 15:22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近日,一篇有關「破皮鞋熬製老酸奶」的微博曝出老酸奶可能含有工業明膠等問題,引起消費者、銷售商和乳品企業的強烈關注,也引發了酸奶市場的波動。
  • 酸奶添加明膠調查:皮革奶系業內潛規則說法誇張
    昨天上午11時,擁有158萬粉絲的央視一套《新聞聯播》主持人趙普發微博稱:「轉發來自調查記者的簡訊。同志們: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 」經濟觀察報調查新聞部記者@朱朱文強 (微博)也在微博上爆料:「央視一哥們說,以後別吃果凍和酸奶了,問為啥,他比喻說,哪天你們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 西安市場果凍產品大多含明膠 醫生建議兒童少吃
    來源:陝西新聞網  吃果凍、喝老酸奶等於吃進去一雙破皮鞋? 9日,來自媒體人的兩條微博引爆網絡,激起廣泛關注。昨日,專家稱,真正產生危害的部分並不是來自明膠部分,而是工業明膠中可能添加的化學物品。
  • 北京未發現食品添加工業明膠 酸奶機逐漸走俏
    記者昨天從央視3·15晚會知情人士處獲悉,本屆晚會的調查記者並未做過有關明膠的探訪,也不存在「臨時斃稿」一說。同時,針對網傳的「酸奶和果凍非法使用工業明膠」,北京市質監局表示,未發現本市獲證食品生產企業使用工業明膠,也未接到過類似投訴舉報。
  • 新疆乳企:我們的老酸奶不含明膠 可以放心食用
    亞心網訊(記者 曹華)  由於一則「老酸奶和果凍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工業明膠」的消息在網上瘋傳,繼內地多個省份出現老酸奶銷量下滑後,記者11日在首府一些超市採訪發現,老酸奶以及果凍在首府市場也出現了下滑苗頭,一些原本準備購買的顧客出於安全考慮轉而購買其它產品。
  • 主播微博稱果凍內幕很可怕 泉州企業多用卡拉膠
    這還是央視3·15晚會未曝光的驚人內幕?前天,兩條來自媒體人的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網友猜測,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凍中的增稠劑,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煉製的工業明膠。  昨日,記者走訪泉州市場發現,幾乎所有市售酸奶都添加了明膠,而晉江安海的特色小吃土筍凍,為了讓口感更Q,有的也添加了食用明膠。
  • 多種奶製品含明膠增稠劑 全國每年缺1萬噸明膠
    多種奶製品含明膠增稠劑 全國每年缺1萬噸明膠   廢料製成後的明膠,透明無味。消費者根本無法將正規的食用明膠和廢皮革做成的明膠區分開來。  金屬鉻會破壞人體骨骼以及造血幹細胞,長期食用會導致骨質疏鬆,嚴重的會患上癌症。
  • 眾多知名品牌糖果和酸奶被曝使用垃圾明膠 原料來自溫州蒼南
    浙江在線03月16日訊2012年,央視曝光工業明膠加工藥用膠囊,引起社會輿論譁然。昨天,《每周質量報告》再度曝光垃圾明膠,央視調查發現,大量垃圾皮料被製作成食用明膠,然後用於加工糖果、酸奶等食品。
  • 工業明膠存食用隱患 檢測方法常年空白(2)
    近年來,多家媒體曝光,一些企業利用城市垃圾堆裡的破舊皮衣、皮鞋,還有廠家生產皮具時剩下的邊角料,經過化學處理,水解出價格低廉的工業明膠,成為不法企業的「食用明膠」。  「工業明膠比食用明膠便宜三分之一,有可能個別企業採購員為賺外快,採購工業明膠充當食用明膠。」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
  • 皮鞋很忙明膠「不明」有多少明膠被「錯殺」
    明膠還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護膠體,乳化力強,進入胃後能抑制牛奶、豆漿等蛋白質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從而有利於食物消化。像果凍和龜苓膏等產品長期來受到年輕女白領的青睞。由此看來,對於食用明膠來講,此番是受了委屈的。  另外,常用的水膠體,其實都是」天然產物」。
  • 趙普老酸奶說激起千層浪 網友稱不細說不如不說
    「同志們: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昨日上午11點04分,央視主持人趙普發表的這則微博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微博在被瘋狂轉發近13萬次後被刪除。記者通過郵件、微博等多種途徑試圖聯繫趙普,均未獲得對方回復。網民對趙普這種「不細說」還不如不說的做法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