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10日訊 4月9日,兩條微博,在網絡世界掀起軒然大波。
一條來自《經濟觀察報》調查新聞部記者朱文強的微博:央視員工爆料,現在的果凍和酸奶存在很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後你們誰也別吃果凍和酸奶了」,「哪天你們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另一條則來自央視主持人趙普:轉發來自調查記者的簡訊。同志們: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
兩條微博,指向了同一個方向:果凍和老酸奶中的膠類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膠和卡拉膠。
於是不但有網友@「浙江微博醫生」,還有不少網友在這個平臺上熱議起來。
按照網友們的分析,兩條微博所言,其實是指大量工廠使用皮革廢棄物加工食用明膠,或提取人造蛋白粉,為下遊的食品廠提供輔添原料。
出於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記者發現,這兩條微博不斷被轉發。初步統計,從昨天上午11點到昨天下午2點左右,趙普的微博已經被轉發超過7萬多次。
但昨天傍晚17:45左右,趙普突然刪除了自己所發的微博。
然而,對於此事的討論,卻沒有停止過。
觀點一:
如果實在想遠離明膠,專家教你四招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範志紅在微博中表示:果凍裡的凝膠劑,是海藻中提取的卡拉膠,和動物皮什麼關係都沒有。卡拉膠無毒,但它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孩子吃果凍太多,會佔用胃容量,除了糖,吃進的其他營養成分太少,會造成營養不良。
而酸奶中增稠劑品種很多,明膠是其中一種。範志紅說,食用明膠是安全的,但明膠是否食用級,用眼睛看不出來。如果實在想遠離明膠,那麼可以:
1、不購買皮凍、肉凍、水晶腸、灌湯包等食品。
2、買酸奶不要追求濃稠或成凍,天然酸奶經過搖晃攪拌之後會變稀,比牛奶稠不了多少。
3、少吃各種軟糖、雪糕、冰淇淋等產品。
4、買價格超過同類產品平均值的產品。
觀點二:
不買「三無」產品,不用太擔心
範志紅說:什麼類型的食品都有出事可能,就像哪裡都會有犯罪分子。我們不會因為每年成千上萬起刑事案件就不出門,也不能因為一年有幾十次食品安全事件,就什麼都不吃。
科學松鼠會成員、《吃的真相》作者、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昨天也在微博上表示:關於酸奶和果凍所謂「可怕內幕」的傳說,在看到具體的「內幕」之前,不好評論。不過,即使存在某些非法生產,也不代表市場上的產品,就都是那麼生產的。(任何產品都有搗鬼的可能),如果因為「可能有產品搗鬼」而不吃,那麼就沒有任何食品能吃了。
食品科學碩士「玉子桑」則在果殼網上表示:果凍中的膠類物質,所佔的百分比大概在0.4%到1%左右,就算工業級別的「皮鞋膠」,能比食用級別的膠便宜一些,但是這麼小的用量,對於大型企業的生產者來說,為了那麼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冒著破壞企業信譽的風險,是非常不值得的。
但是在個別個體無照加工點,也許真的有可能存在用工業級別的原料,來進行生產加工的這種情況。作為消費者,只要不買「三無」產品(無廠名、無廠址、無衛生許可證),應該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了。一看包裝,不要太劣質;二看,廠家廠址等信息;三看合格證,QS標誌一定要有;四看生產日期。
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
老酸奶有安全保證的
從無營養到不能吃,焦點就在於老酸奶是否用了工業明膠。
「靠肉眼,消費者很難分辨。」浙江大學食品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葉興乾教授說,工業明膠是不允許用於酸奶等食品的,大品牌理論上不會冒這個風險,食用明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
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王鐵軍說:「我們正規乳業企業的老酸奶產品,是嚴格按照行業標準規範生產的,有安全保證的。」
各乳製品企業都在生產
2010年左右,老酸奶開始在全國各地紅火起來,光明、蒙牛、伊利等幾大品牌「老酸奶」一個不落,在杭州,新希望產的「西湖老酸奶」也受歡迎。
新希望雙峰乳業一負責人告訴記者,「西湖老酸奶」是2011年推出的中高端產品,目前只在杭州銷售,很受歡迎。
「小作坊的這種行為無疑是短視且極不負責任的。」在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王鐵軍看來,「就像白酒行業有假酒一樣,幾乎所有行業都有假冒偽劣擾亂整個市場,但正規乳業企業的老酸奶產品,是嚴格按照行業標準規範生產的。本土企業的奶源和原輔材料都符合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要求和行業規定,是完全可以追溯的,也是有安全保證的。同時,本地企業奶源生產銷售都在消費者眼皮子底下,不大可能亂來。」
4月9日下午,在建國路樂購超市記者看到,各大品牌的老酸奶仍受歡迎。
老酸奶是這樣製作的
所謂的「老酸奶」,就是過去傳統製作的凝固型酸奶。這種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態,而是基本上呈現固態。這種固態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劑,而是牛奶蛋白質的一種特殊凝膠狀態。把消過毒的牛奶、糖和菌種加到乾淨的容器當中,保溫發酵幾個小時,牛奶就會變成固態,每個自製酸奶的人都知道。這種蛋白質凝膠狀態很脆弱,只要用力攪拌,就能讓看似堅實的凝膠重新變成液態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