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記者微博爆料: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凍
一財網4月9日消息,央視記者微博今日爆料: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凍。央視主持人趙普稱:「來自調查記者簡訊:不要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內幕很可怕」。而朱朱文強微博稱:「央視一哥們說,以後別吃果凍和酸奶,問為啥,他比喻說,哪天你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這哥們說,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媒體人微博網名」落魄書生周筱贇「對此稱:」不用這麼神秘兮兮啦。所謂老酸奶,就是更加濃稠,其實是大量添加工業明膠。工業明膠,就是用垃圾裡面回收的破爛皮革之類做出來的。果凍更是如此。這本該是常識。「
網友評論:
一財網在以上微博評論中看到,有網友猜測:」跟頭髮做醬油、臭皮熬阿膠一個道理吧 ?或者是塑化劑 ? 「
網友:」我是學食品營養與檢測的,也經常會與食品添加劑打交道,像目前國內的果飲基本都是用添加劑調製而成,比如營養快線,只需少量的牛奶,按順序正確加入添加劑,就能馬上調製而出。還有一塊小小的麵包,按照最新國標(GB2760-2011)最多可添加二十種的添加劑。「
網友:」看到評論裡有人說是用廉價的工業明膠代替食用明膠。百度了一下,發現使用明膠的食物多如牛毛,不過查了下工業明膠和食用明膠的價格差距並不大,差價利潤絕對不值得大企業冒險,估計還有內幕。「
究竟何為老酸奶?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各超市的酸奶櫃檯突然被鋪天蓋地的「老酸奶」所佔據。幾個月以來,許多朋友都問我: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營養價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有特殊保健作用?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是不是不含添加劑特別適合孩子吃?
真正的老酸奶是怎麼製作的?
其實,所謂的「老酸奶」,是一個傳統製作酸奶產品的概念,但已經變味了。各地都有自己的 「老酸奶」,也就是過去傳統製作的凝固型酸奶。這種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態,而是基本上呈現固態。這種固態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劑,而是牛奶蛋白質的一種特殊凝膠狀態。把消過毒的牛奶、糖和菌種加到乾淨的容器當中,保溫發酵幾個小時,牛奶就會變成固態,每個自製酸奶的人都知道。這種蛋白質凝膠狀態很脆弱,只要用力攪拌,就能讓看似堅實的凝膠重新變成液態的奶。能伸展到腳踝處,那麼你需要更多相關鍛鍊。
普通酸奶是老酸奶加了增稠劑等
在我們小時候,各地的酸奶都是這種固態的產品,但隨著奶製品產量的增大,這種產品慢慢地退出了市場。這是因為凝固型的酸奶在運輸中容易因為搖晃、震蕩等機械力量影響口感,消費者看到的是破碎的凍,甚至是變成液態的酸奶,肯定會不滿意。
同時,因為在固態酸奶沒法加入果汁、果粒之類配料,為了便於運輸和銷售,人們就加入一些增稠劑,把大罐發酵好的酸奶凝凍慢慢攪碎,讓它變成黏稠的半流體。這就是市面上佔優勢的酸奶產品狀態。
如果少加增稠劑,酸奶產品往往會呈現液態,只不過比牛奶略濃一些,有些消費者以為酸奶「內容不夠」而產生嫌棄心情,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狀態。能伸展到腳踝處,那麼你需要更多相關鍛鍊。
如今的「老酸奶」添加了凝膠劑
但是,喝慣了這種黏稠的酸奶,人們也有點膩了。這時候,新產品「老酸奶」讓人們眼前一亮。它以傳統產品的面目出現,但為了避免運輸中變稀的麻煩,添加了凝膠劑,這樣,無論怎麼震蕩都不會變成液態,運輸和銷售非常方便。
普通的牛奶原料,加明膠、瓊脂、卡拉膠等等植物膠,就可以製成這種凝凍狀態。我的實驗室裡就曾經做過類似的凍,而且口感效果比某些市售產品還理想,只不過沒有把這種配方變成產品。
所以,嚴格來說,市面上所謂的「老酸奶」產品,應當叫做「酸奶凍」比較確切。能伸展到腳踝處,那麼你需要更多相關鍛鍊。
專家曾表示:只要不超標都可以
早在2011年6月間,有網友微博爆料說,以粘稠見稱的「老酸奶」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所謂「老酸奶」其實是由一種「凝膠劑」製成,雖然價格是普通酸奶(乳酪)的一倍還多,但並沒有更多營養,而且多食無益。為此,該網友調侃道:哥喝的不是「老酸奶」,是凝膠劑!
對此當時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魏榮祿接受媒體指出,果膠、明膠都屬於穩定劑,是國家允許添加在奶製品中的,只要不超過標準都是正常的。
「搬運過程中的震動可能會使老酸奶產生乳清分離,影響其品質和口感。所以老酸奶中加入了適量的穩定劑」。魏榮祿說,過去的老酸奶在發酵後很短時間內就被飲用,因而只用添加食糖,不需要添加穩定劑。
「老酸奶並不是越濃越好,」魏榮祿表示,過於濃稠的老酸奶中可能加入了瓊脂等增稠劑,營養價值並不會隨著濃稠程度的提高而增加。